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炜作品精选/跨世纪文丛精华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炜是一个保持了神话般创造力、并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世界的作家。我们在阅读其作品时,往往被他营造的氛围所笼罩,在其独有的语境下,会不知不觉步入他的世界。在神秘莫测、光怪陆离、如真似幻之中,无论上演什么样的戏剧,是喜是悲,是庄严还是诙谐,你都会觉得合情合理。

本书精选张炜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如《一个人的战争》、《美妙雨夜》、《满地落叶》、《面对星辰》等。他的短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他迈着雄健的步伐,从齐鲁大地微笑着走来,献出一片真情。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张炜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如《一个人的战争》、《美妙雨夜》、《满地落叶》、《面对星辰》等。

目录

流动的短章(代序)

一个人的战争

美妙雨夜

满地落叶

面对星辰

童年的马

书房

蜂巢

绿桨

王血

橡树的微笑

紫色眉豆花

我的老椿树

夏天的原野

晚霞中的散步

秋天的愤怒

远行之嘱

金米

童眸

护秋之夜

昨日里程(代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人的战争

有一只离群鸟儿,尖叫着扎进树丛;几分钟后,不知是不是原来的那只鸟儿,跳出来,歌唱一会儿,落在草地上。绿草里有一个小虫子被它逮到了,它吞食了虫子,又向上飞了一会儿。它垂直起落了两三次,像在试验一种什么。最后它奋力拍动翅膀,向大海的方向飞去。

它消失了一会儿;后来不知是不是那只鸟儿,又从海边飞过来。它这一次在一个高高的槐枝上落下了,歌声听起来有点怪异,它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总是自己来来往往?

吕义躺在荒滩上,耳朵里爬进一个蚂蚁。他把蚂蚁弄出来,用沙土埋了。那只鸟儿被他盯过来盯过去。他身边有一个黑色的纸团,冒着热气。这会儿他看看太阳,从纸团中找出一只烧鸡。旁边还有一个酒瓶。他把嘴对在酒瓶上饮一口,又撕下一个鸡腿。饱餐一顿之后,头让树阴遮着,只余下身躯被太阳烤晒,睡起了午觉。

到太阳西斜时分,他爬起来。远处响起了枪声,他蹿上一棵大树。响枪的方向一会儿冒起了浓浓的黑烟,接着传来哭喊的声音。对这一切吕义都习惯了。他从腰上飞快掏出一支驳壳枪。这支枪起码有八成新,他在手里掂了掂,漫无目的向前甩。但他并没扣响板机。后来他又飞快地把枪插到了衣服下面。动作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天黑了,他紧了紧裹腿和鞋带,把黑色帽檐一下转到脑后,腰弓下,一溜小跑往南下去了。

自从吕义得到了一支驳壳枪——那完全是意外的收获——就再也呆不住了:有一天他从杀猪铺出来,揩去一手血迹,对身后的烧锅老板说,他要给打麻将那伙人送一碗肉汤去。他常到烧锅那儿帮忙,烧锅在最后总要舀出一点肉汤给他,做为酬劳。于是他长得很壮,十八九岁脸上就有了横肉,有了发光的皮肤。那天他提着一个柳木饭盒,里面装了几碗肉汤。离烧锅有半里多路,拐过几条街巷,就是那个打麻将的去处。岗楼上的人也经常下来打麻将。他提着盒子进去,里面的人对他都熟。那个秃头秃脑的家伙这会儿可能干得很顺手,旁边放了一堆钱,还有一支闪亮的驳壳枪。吕义把肉汤给他们摆在一边,他们眼睛也不眨一眨。那个秃头秃脑的家伙瞥了一下吕义,吕义赶忙向他哈哈腰。后来他就站在一边等。一会儿他们把肉汤喝了,每人从面前抓起一个硬币投给他。他把硬币装了,又到他们面前去收拾碗。他把空碗一个一个摆到柳木盒里。当他走到秃脑跟前的时候,不知怎么觉得该把那支枪和碗一块儿装进去。他很随便,几乎是脸不红心不跳地把碗和枪一块儿装进了盒子.竟没一个人察觉。他提着饭盒头也不回走出了麻将屋。当后脚一离开门槛,后面的门“咣”一声关上时,他就飞跑起来——刚跑了几步就取了枪,扔下那个盒子。他再也不回烧锅铺,不回杀猪的老屋了。他一直向北疯跑,直到蹿进那片荒滩的紫穗槐丛子,一颗心才算落定下来。

他擦着满额豆大的汗珠,端量着手里的枪,不知是福是祸。早就该有一支枪啦,不过他可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手。

吕义自从有了这支枪,就没让它安歇过。他设法搞来一大堆子弹,藏在荒滩上。日子久了,他又在荒滩上有了几个隐蔽的巢穴,它们都在一片树丛草窝里,风雨不透,隐秘得很。他过得似乎很自在,白天在荒滩玩。天一刹黑就蹿出去。他一个人非常利索,腰上扎皮带,腿上打裹腿.串村走户,谁见了都要慌忙接待。他跟这叫“慰劳”。都知道他是一个抗日战士,而且独往独来。他到了半夜,随便找一个炮楼,离得老远向上打枪。紧接着,炮楼里的人就乱了,狗也狂吠。当炮楼往外还击时。他早已跑没了影子。原来他到了另一个地方,又冲着炮楼打几枪。那个炮楼照例乱上一阵。

只有一次是例外。那次他刚刚迎着炮楼开枪,炮楼的吊桥立刻放下。狗和人“哇哇”叫着冲过来。他把枪掖进腰里,沿着野地一条沟渠往北疯跑——跑了一会儿他发现,前边斜横着又插过来另一群敌人。他慌了。性急之中,一头冲进了渠边的一片红麻地里。听着枪杆拨动红麻的声音,心想这一下完了。可后来那拨动声越来越远……他死里逃生。

打那儿以后,他打枪时离炮楼更远了。P.1-2

序言

流动的短章

也许真有那么一些好的短篇小说,它们一个一个放在那儿,很精致,很美或者很深刻,很隽永。反正它们很好,是好短篇。但它们很独立。有人说好的作品,当然包括好的短篇,都很独立。

我却渐渐产生了怀疑。因为后来我明白不能过分独立地去看一篇或一部了。一部非常好的作品,真正好的作品,如果没有连绵性,没有连粘性,它就会是刻制出来的半死之物。好作品应该在生命之河里流动:正在流动,而不是有可能流动。它们有可能是液体,但它们终会结成块状,有时会凝成很大的一块。这时候好作品就产生了。

一个短篇出生后仍在生长,一部长篇也是那样。甚至一篇散文也是那样。一首诗也是那样。不会生长的,即是脱离母体的:被时尚的浪头抛出了河床。它会阴干或晒干。

短章在小说中有特殊的地位。严格来讲,没有短篇哪有长篇;没有短篇小说哪有小说。没有找到短篇的年代,荒疏了短篇的年代,不会有真正严整的文学状态存在。新时期的文学从短篇开始,这恰是生气勃勃的表现。当代文学乃至于一个人的文学,都往往起自短篇并进而依靠短篇,而且依靠始终。这样的文学生命必是生气勃勃。

短篇的美与博大,它的永恒性,不是站在专业意义之外可以轻易领悟的。它与一个职业人士的耐力、态度,还有向上的韧性和某种“野心”,都暗暗地、紧紧地相扣。

后记

昨日里程——张炜访谈

最快,最慢和最好/中年之后的梦想

《九月寓言》写得最慢,《柏慧》写得最快。因为《九月寓言》能放得下,而《柏慧》不能。

谈自己的创作,很让人倦。这并非因为我厌烦了昨天的劳动,而是由于更多的原因。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心情,只有过去的生活,与创作连接一起的生活,才让我感到说不出的留恋。

爱的能力,对真理的渴望,大概对任何一个写作者而言,都比技法之类的要重要得多。即便是单单以技法论,它也源自它们。

我的作品离自己期望的总是差了许多。所以我难以说出它们当中的哪一部才够得上自己心目中的“最好”。“最好”已经不是比较所能产生的,而是成了我的一个标准。

记:从你写小说至今,哪几部作品对你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让你倍加珍爱,让你看到了写作中的新的高度和路径?

《柏慧》对我来说可能是这样。它当是我珍爱的一部书。就我而言,能写出这样一部书,还多少算是一个庆幸。我以前说过,它是我的声音,尽管细弱却不愿没有;从另一方面看,它更是我对这个时代的一次簇拥。我还能做些什么?如果能更多地写一些类似的书也好,只可惜没有这种能力。它是人届中年之后才会出现的一些梦想,断断续续,一些比较美好的情思。

它的缺憾不必说了,现在也不想说。

到目前为止,《柏慧》是我所有作品中,获得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赞誉最多的一本书。我今天不由得要感谢他们。

我觉得生命正在跨越一条线,我在用一部真实之书,告别昨日里程。

爱慕和倾诉的对象/自然的孕育和造化

在我这里,大自然早已化为爱慕和倾诉的对象,也是生命的依偎和托靠。比起它来,我觉得我们自己不仅渺小,而且常常没有什么希望。人在非常孤单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去寻觅自然。那些孤单的灵魂啊。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常常惊奇地看着四周,看着自己。

比起自然的孕育和造化,人工弄出的这一切并不值得过分自豪。人类的确有辉煌的创造;但许多时候,人工弄出的这一切又非常之丑。我们当然要不断地歌颂人,人的灵性,但是这种自慰也不能毫无节制。

人到底在哪里?他们不过是在大自然的皱褶之中。

人对大地的感激,是受尽苦痛和煎磨之后的一种情感。人在侥幸和无知的时候,目光不可能过多地停留其上。

我对大自然的情感,只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趋向浓烈。我现在的浮浅,随处可见的、不难察觉的浮浅,主要是起因于对大自然情感的浮浅,一切正是由此造成的。

最喜欢鲁迅/靠近一颗有力的心脏

我对鲁迅的情感可不止于喜欢。我对先生更多的是敬仰。中学时代,我对先生是神秘和好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了他的伟大。他像所有中国好作家的父亲,严厉,慈祥。

鲁迅是被诠释最多又是被误解最多的人。在一个没有了禁忌,以谈论操守为耻,从无聊之中寻找有聊的时刻,许多人将会默默地想起鲁迅。

记住鲁迅,这在今天也许比什么都重要。在忙忙碌碌嘻嘻哈哈的时代,记住鲁迅先生,只会让人生出一份严肃、一份矜持和一份正义。如果连这一点都没有,人将变得多么可怕。在当代,让自己学习鲁迅,哪怕只立志学一点点,都已经成了非常苛刻的做人标准。

《柏慧》/退守与退却的区别

《柏慧》一书可看成书信体,也可看成其它,比如像一些读者指出的,看成是一些内心独白,一些手记之类。它其实是很典型很传统的小说写法,没有什么新鲜。人到了现在的年纪,已失去了在写法上闹怪的。心情。

“退守”是一个战士才能使用的概念,所谓退而守之。“退却”则不一定。它可以是战士使用的,也可以是懦夫使用的。在真正的战士那儿,退守和退却都是战斗的需要。如果有人指责一个遍体鳞伤的战士,埋怨他在“退却”,那会是相当残酷的。

鲁迅先生说过,当他受伤的时候,他就退到一边的草地上,自己舔净自己的伤口。

道德热情/表达的各种方式

我具备这点道德热情还远远不够。在任何真正优秀的人那里,都会天生具有这种强大的热情。缺乏这种热情的艺术家,也不会是优秀的。当然。一个艺术家在表达他的道德义愤时,会自然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方式。而并非一定要全部金刚怒目不可。

我今后的写作如果稍稍离开了这一基点,那也将一事无成。

喜欢哪几位西方作家

其实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托尔斯泰……后来又有了许多,比如法国的尤瑟纳尔,比如美国的索尔贝娄……许多。

80年代/关于世纪末情绪

80年代,那时候的精神环境刻板一些,也规矩一些;一规矩,人的心情就不太苦。现在不那么规矩了,让人心苦,可是也能从苦中品出甘味。人和艺术要走向深远,就非要经受这苦不可。

“观念”多元、金钱魔力……是这一切对人的综合作用,才形成了眼下人的心态。这些都与“世纪末”之类无关。公元纪年法是人类一机灵搞出来的,几个数码决定了那么多人的心态,这不可能。

“世纪末……”如何,说说无妨,但没什么意思。实际上人们平时做事情,想问题,从来不去考虑正处于世纪的哪一端。说白了它们不过是标记时间的数码,如此而已。

(本文为《海上文坛》记者王雪瑛1997年3月25日的访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炜作品精选/跨世纪文丛精华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1493
开本 16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4.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8
15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