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语新识(汉语知识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该书选择176条古语,分别阐释其新意与古意的区别继承,语言幽默,形式新颖。全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古语提示,二是新识正文。古语提示中包括“古语条目”、“古语通义”(古语诠释、古语出处)、“古语类语”(即古语的同义或近义语)、“古语新识”(对古语的新解)。正文部分的内容为古语新识的具体阐发。本书适合工作之余阅读。

内容推荐

古语,一般指清朝及其以前古人的话语。它们或是见于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作品中的诗文名句,或是长期流传于古代民间的歇后语、谚语等熟语。中华古语源远流长,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一直被视为经典,奉为圭臬,影响国人的思维和对主客体的认识。但经典的含义都与经典产生的时代文化、时代精神相联系。时过境迁,作为经典的中华古语凸现出与时代文化精神的不和谐:或整体含义的相悖,或局部含义的偏颇,或思维视角的狭窄,等等。[古语新识]意在从与时俱进的高度并借助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审视某些中华古语,进而,或者赋予全新的意义,或者进行局部含义的纠偏。

目录

1.古语:矮夫矬妻——各有短处

 新识:矮夫矬妻——各有所长

2.古语:爱博而情不专

 新识:爱博情亦专

3.古语: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

 新识:用理智的砝码权衡情感的天平

4.古语: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新识:一时之誉亦当期

5.古语:案板上的狗肉——上不了席

 新识:案板上的狗肉——也是席上的佳肴

6.古语:疤瘌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新识:疤瘌眼照镜子——难能可贵

7.古语:白璧求善价,明珠难暗投

 新识:莫在“求善价”中虚掷了一生

8.古语:百步走了九十九步——还差一步

 新识:切莫轻视那最后“一步”

9.古语:百人百味,众口难调

 新识:百人百味,众口可调

10.古语: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新识:败了,更要敢于“言勇”

11.古语:班门弄斧

 新识:敢于“弄斧”到“班门”

12.古语:本地有庙,外地拜佛

 新识:要重视和培养使用本地人才

13.古语:笨鸟先飞早入林

 新识:笨鸟不笨

14.古语:逼上梁山

 新识:没人“逼”你“上梁山”

15.古语: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

 新识:为文必须放胆

16.古语:病从口入

 新识:注意“病从口出”

17.古语:病笃乱投医

 新识:危乱见智慧

18.古语:博学多闻

 新识:学问当贵在“科学”、“有用”

19.古语: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新识:人之恶可言

20.古语:不出门知天下事

 新识: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21.古语:不可救药

 新识:“救药”于“可时”

22.古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新识:并非只有“塞”与“止”,才能“流”与“行”

23.古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新识:盲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4.古语:不以寡犯众

 新识:敢于“以寡犯众”

25.古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新识:不在其位,亦参其政

26.古语:不知者不罪

 新识:“不知者不罪”,不能一概而论

27.古语:不自见也,故明

 新识:敢于并善于自我表现

28.古语:变化无常

 新识:事物千变万化总有“常”

29.古语: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新识:有求境才高

30.古语: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新识:知儿教儿,谗言难间

31.古语: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新识:有能力者才有凭借

32.古语: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

 新识:成败虽无定势,成功才是英雄

33.古语:从谏如流

 新识:仅靠从谏,难保不迷失方向

34.古语:吃一堑,长一智

 新识:吃一堑未必能长一智

35.古语:崇让则人不争

 新识:不当让时不可让

36.古语:宠辱皆忘

 新识:国家之辱不能忘

37.古语: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新识:擦亮眼睛,区别待人

38.古语:聪明反被聪明误

 新识:聪明完全可不被聪明误

39.古语:聪明人用行动做事,愚蠢人用嘴巴说话

 新识:善用嘴巴展示自己

40.古语:大河没水小河干

 新识:小河没水大河干

41.古语:大器晚成

 新识:当求“大器早成”

42.古语: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

 新识:“大言”者并不一定就“无必为之志”

43.古语: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新识:两害相权取其轻

44.古语:淡而无味

 新识:“淡”,乃人生之大味

45.古语:当家才知柴米贵

 新识:“当了家的”也并非全知柴米贵

46.古语:当局称迷,旁观见审

 新识:当局者未必“迷”,旁观者未必“清”

47.古语:道不同,不相为谋

 新识:道不同,也可相为谋

48.古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新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49.古语:得陇望蜀

 新识:得陇望蜀未必错

50.古语:东施效颦

 新识:敢于学习才会进步

51.古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新识:读书不“悟”,千遍也难见其义

52.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新识:读书万卷,还得“行万里路”

53.古语:多栽花,少栽刺

 新识:要栽花,也要栽刺

54.古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新识:生死看价值

55.古语:耳闻不如目睹

 新识:“目睹”不一定可靠

56.古语:犯而不校

 新识:“犯”而“校”否,不能一概而论

57.古语:扶不上树的鸭子——贱骨头

 新识:是鸭子,为什么要扶上树

58.古语:富贵人家的小姐——弱不禁风

 新识:亦有巾帼胜须眉

5 9.古语:敢怒而不敢言

 新识:该怒该言时,当“敢怒”又“敢言”

60.古语:感恩戴德

 新识:“感恩”忌泛

61.古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新识:各人扫好门前雪,兼管他人瓦上霜

62.古语:给好眼睛点药水——没病找病

 新识:好眼也要常保养

63.古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新识:狗拿耗子该鼓励

64.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新识:不因“利器”而误事

65.古语:孤芳自赏

 新识:“孤芳自赏”与“和而不同”

66.古语:古调不弹

 新识:有益的“古调”,不仅要续弹而且要弹好

67.古语: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新识:观其文、察其行,才可知人

68.古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新识:“鱼跃”“鸟飞”,不能“任”“凭”

69.古语:好马不吃回头草

 新识:好马也吃“回头草”

70.古语: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新识:惧怕困难也能成事

71.古语:好为人师

 新识:“好为人师”未必错

72.古语:皇天不负苦心人

 新识:做一个理性的苦心人

73.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新识:“己所欲”该不该“施于人”,当有讲究

74.古语:见风使舵

 新识:见风使舵,有时也是一种智慧

75.古语: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新识:关键要看是何“怪”

76.古语:见异思迁·

 新识:“迁”,也是一种智慧

77.古语: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新识:健康的本性不能移

78j古语:姜是老的辣

 新识:老姜不一定都辣

79.古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新识:“金玉其外”,未必皆“败絮其中”

80.古语:尽善尽美·

 新识:尽善尽美,可求而不可得·

81.古语:近墨者黑

 新识:洁身自好,便可近墨不黑

82.古语:近水楼台先得月

 新识:“近水楼台”未必先得月

83.古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新识:旧的不去,新的也来

84.古语:开卷有益

 新识:“开卷”并不一定有“益”

85.古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新识:“吃山‘吃水”,当有节制

86.古语:苦尽甘来·

 新识:苦尽未必甘来

87.古语:宽宏大度

 新识:再大度,也不可皆容

88.古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新识:知难不难知难能进

89.古语:乐善好施

 新识:双“乐”:乐善好施的最高境界

90.古语:理直气壮

 新识:理直当气和

91.古语:临老学吹笛,太迟了

 新识:活到老,学到老

92.古语:临时抱佛脚——来不及

 新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93.古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新识:若无“羡鱼情”,何来“结网行”

94.古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新识:要善于识人力,保人心

95.古语: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

 新识:蚍蜉撼大树——精神可嘉

96.古语:满招损,谦受益

 新识:骄傲未必“招损”,谦虚未必“受益”

97.古语:盲人瞎马

 新识:有时,看不到危险更有助于成功

98.古语:名师出高徒

 新识:名师未必出高徒

99.古语:明哲保身,急流勇退

 新识:明哲不应保身,急流不该勇退

100.古语: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新识:目要两视,耳可两听

101.古语:难得糊涂

 新识:还是不甘于糊涂好

102.古语:能言者,未必能行

 新识:“能言”当言

103.古语:能者多劳

 新识:能者“多劳”不当

104.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新识:大丈夫当能屈能伸

105.古语: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新识:当走险时应走险

106.古语:牛骥一皂

 新识:“牛骥一皂”没错

107.古语: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新识:敢怒敢言,是为真人

108.古语:偶一为之

 新识:不可为之事,“偶一为之”也不可

109.古语:排斥异己

 新识:善待异己对手

110.古语:飘茵落溷

 新识:决定命运的,不仅仅是“偶然的机缘”

111.古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新识:身正还需令来行

112.古语:其嗜欲深者天机远

 新识:嗜欲深者有天机

113.古语:骑虎难下

 新识:那就“骑虎不下”吧

114.古语:杞人忧天

 新识:忧患意识不可无

115.古语:勤能补拙

 新识:勤,有时并不能补拙

116.古语:穷源竟委

 新识:有时,“穷竟”带来隐忧

117.古语:穷则思变

 新识:莫待“穷”时才思“变”

118.古语:求人不如求己

 新识:不妨求己也求人

119.古语:人定胜天

 新识:当保护自然,师法自然

120.古语:人怕出名猪怕壮

 新识:该出名时就出名

121.古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新识:应该有水一样的“低位意识”

122.古语:人微言轻

 新识:“人微”未必“言轻”

123.古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新识:无近虑,必有远忧

124.古语:人要有专业,认定一事做去,心便不及旁用

 新识:适于“己”之“业”,非“专”也可为

125.古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新识:身在江湖,心可由己

126.古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新识:施报于善,施报于恶

127.古语:上梁不正下梁歪

 新识:“上梁不正”,“下梁”也可“不歪”

128.古语:舍生取义

 新识:“舍生取义”与“为义而生”并重

129.古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新识:居安思危何惧死耶

130.古语:食古不化

 新识:“古”,当“化“守”并重

131.古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新识:何必单靠伯乐

132.古语:事必躬亲

 新识:何必“事必躬亲”

133.古语:是是,非非,谓之智

 新识:“明辨是非”要注意场合

134.古语:熟能生巧

 新识:“熟”也会生“拙”的

135.古语:水滴石穿

 新识:滴水穿石有条件

136.古语:水火不容

 新识:水火不容,过于绝对

137.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识:关键要看是什么“石”

138.古语:昙花一现

 新识:为曾经的瞬间辉煌鼓掌

139.古语: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新识:人当屈尊师法草木

140.古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新识:不做小事,也能做大事

141.古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新识:天下兴亡,官员更有责

142.古语:投机取巧终有害

 新识:“取巧”精神值得学

143.古语:玩物丧志

 新识:“玩物”不一定就“丧志”

144.古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新识:王婆卖瓜,必须自夸

145.古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新识:敢说人家短,也道自己长

146.古语:无商不奸

 新识:从商可以不奸,也必须不奸

147.古语:无声无臭“

 新识:因“失语”而“无声”,可悲

148.古语:无欲则刚

 新识:“欲”正人自刚

149.古语:瞎子点灯——白费蜡

 新识:瞎子点灯——蜡没白费

150.古语:小怯大勇

 新识:小怯大勇者,智

151.古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新识:“美言”也有“信”时

152.古语:绣花枕头——一包草

 新识:绣花枕头,未必一包草

153.古语:学海无涯苦作舟

 新识:学海无涯还需“乐“巧”作舟

154.古语:言者无罪

 新识:言者未必无罪

155.古语:眼高手低

 新识:眼高手低也有可取之处

156.古语:野心勃勃

 新识:为何不可有“野心”

157.古语:一失脚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人

 新识:“失脚”未必“千古笑”

158.古语:有志者事竟成

 新识:光“有志”,事未必成

159.古语:欲速则不达

 新识:成功确有捷径

160.古语:愿做天上的鸟,不做地上的人

 新识:做个平凡人,做个普通人

161.古语:丈夫当死中求生,败中取胜

 新识:败中取胜须有条件

162.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新识:“知彼“知”什么,有讲究

163.古语:知止不殆

 新识: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164.古语:知足常乐

 新识:不知足也该常乐

165.古语:直木无阴,直士无徒

 新识:敢说真话的“直士”,万人敬仰

166.古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新识:既问耕耘,也问收获

167.古语:只要人有恒,万事都能成

 新识:仅有恒心,万事未必成

168.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新识:假物多效益,事事不躬行

169.古语:志其大,舍其细

 新识:志其大,不舍其细

170.古语: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新识:“忠言”不必一定“逆耳”

试读章节

古语:矮夫矬妻——各有短处

通义:人各有不足。强调的是人都有不足之处,在这一点上相同。

类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新识:矮夫矬妻——各有所长

矮夫矬妻——各有所长

人都会有缺点,完全没有必要把各人的不足拿来无限放大。

看事物要全面。面对“矮夫矬妻”时,为什么只看到他们的不足?两个个头不高的人走在一块就是“物以类聚”,彼此彼此?

为什么要在彼此嘲笑中找到平衡?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看看他们为什么会走到一块,难道他们仅是因为彼此同情,发现彼此都有不足,所以才互相接纳?

事物不可能只有单方面的特性,只盯着事物的一方面不放,就很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

评价历史人物也是这样,如果只看到缺点,只用他的不足来和别人比较,是不公平的。

例如网络,引起许多争议。固然,网络有许多不足,其信息的不受控制,有不少有毒有害的信息,思想还未成型的少年接触这些信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网络在更多的时候为生活带来便利。所以,无论怎么批评,网络的发展却如江河奔涌、势不可挡。

有所短则必有所长,看到两个缺点比较明显的事物时,大可不必抱着同情的心态来为他们找平衡。应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忘了,上苍是公平的,夺去某些东西的时候一定会给予另一些东西。比如,视障者的听力通常就比一般人来得敏锐,而上肢残疾的人下肢的活动能力也往往比一般人更强。

只看到短处,会令人沮丧悲观;而多看到长处,则会使人欢欣鼓舞。多看长处,会让人觉得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个生灵都那么鲜活生动,会令人更加热爱生活的美好。

面对芸芸众生、世间百态的时候,不妨以欣赏的眼光,多看看值得敬佩的东西。矮夫矬妻——各有所长。

古语:爱博而情不专

通义:爱好太多了,就难以对某一方面专心。语出(唐)韩愈《与陈给事中》。

类语:侧则不精

新识:爱博情亦专

爱博情亦专

“爱博而情不专”,凭着爱好广泛就推断出他不能就其中某一方面进行专心钻研。深究一下,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道理的。

博而不能专,专而不能博,这种说法把博与专对立起来。实际上,文理兼通、学贯中西,既有广博的爱好,又有专攻的术业,这样的人是屡见不鲜的。

一代文豪郭沫若,诗、文写得好,书法亦精,同时,他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小说家。沈从文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湘西风情小说,也为我们留下了洋洋大观的古代服饰研究专著。李叔同身历公子、教师、僧人三种角色,在中国现代戏剧史、音乐史、佛教史中都留下了引人注目的一笔。他们爱博皆有获,情专求更精,是爱博情专的佼佼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博正是情专的基础,广博的爱好为情专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取之广博,才能发现自己最有兴趣从事哪一项专门研究。取之广博,才能发现自己最有条件从事哪一项专门研究。从而,就自己最有兴趣、最能发挥自己个性特长、最能激发个人潜质的某一事业、某一方面,进行情专的努力。这样才能达到别人不能达到的高度,才能取得成功。

专门研究也能从广泛的爱好中汲取营养、触类旁通、独辟蹊径,从中碰出智慧的火花,达到专门研究的深入与创新。

或许,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灵感来自于小提琴优美的旋律,华罗庚、苏步青出色的古诗文造诣并不影响他们更为杰出的数学成就。东坡肉、东坡巾又是如何局限了苏轼的书、诗、文?

即便是花鸟虫鱼的兴趣,吹拉弹唱的爱好,体育图画,游山玩水,只要把持得当,也不会影响术业的专攻,反而能怡情养性、调济生活,使生活张弛有度、如虎添翼。

爱博而情不专,非也。

古语: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

通义:爱一个人,往往看不见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经常忽略掉他的长处。语出(唐)吴兢《贞观政要》。

类语: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新识:用理智的砝码权衡情感的天平

用理智的砝码权衡情感的天平

喜欢一个人就看不见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就看不见他的优点,这似乎是人之常情。更有甚者,因为喜爱一个人,把他的缺点看做是优点;因为憎恶一个人,把他的优点看做是缺点。因为戴上了情感的有色眼镜而混淆对错,颠倒是非。

韩非子《智子疑邻》里讲一个故事:大雨把墙浇坏了,房主的儿子说,不修墙,别人就会来偷东西,邻居也这样说。房主没放心上,果然失窃。房主称赞儿子有远见,却怀疑邻居是偷东西的贼。自己的儿子当然是聪明的;邻居何罪之有,一番好心却背上了小偷的嫌疑。

现代版的“智子疑邻”屡见不鲜。有多少独生子女的家长能洞察自己孩子的缺点,能扼止自己孩子恶的萌芽?自私、霸道、残忍不是正被看成聪明、勇敢吗?小皇帝、小霸王就是在家长的有色眼镜后的目光中成长起来的。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感情无可厚非,但这感情的天平应该用理智的砝码来权衡。是以事业为重,还是以情感为重}是以集体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为重?理智者自然是事业为重,集体利益为重。在理智的支配下,自然也就能像古代贤人那样举恶不避亲,举贤不避仇。

有了理智的砝码,就能为所爱的人计深远;有了理智的砝码,厌恶的人也能为你所用。

正因为情感上的爱憎决定了某些人对人的判断,所以任人唯亲才流毒不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凭什么说行或不行——就凭爱憎。因此,溜须拍马之徒为藏己恶必迎合领导,给领导戴上有色眼镜。这就难怪人情网、关系网大行其实;溜须者、拍马者大行其道。

古语: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通义:怎么能只求得一时的荣誉,应当求得流芳后世才对。语出(宋)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

类语: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新识:一时之誉亦当期

一时之誉亦当期

这其实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时之誉不可求,一时之誉不能求,只能寄希望于后世,后世之誉难道那么可靠吗?那些生时享有盛誉、流芳至今的人,他们在世时又何曾谋划好,何曾预期自己会有流芳百世的盛誉?他们中有多少人在世时就是有口皆碑、名满天下的呢?

一时之誉为何不能求?只要这个荣誉实至名归。正大光明,有利于事业、有利于社会;只要得到荣誉后不飘飘然、昏昏然,那么,一时之誉可得,万世之名可期。

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是非常辛苦而又孤独寂寞的,因此,选择几位科学家来承受这个奖项,以表达对所有科学家的安慰,世界并没有忘记他们,而自己只是偶然被选中来承领这件荣誉的。用这样冷静的公心来对待这项荣誉,又为何不能接受?

居里夫人,一生两度领取诺贝尔奖,另获各类科学奖难以计数,但她从未为名声、荣誉所累,奖章成了她女儿的玩具。居里夫人卓越的成就和高尚的人格,不仅为她赢得了当世之誉,也让她成为世代相传的楷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其革命性的科研成果造福于全人类,各类荣誉奖项包围着他,但这丝毫未影响他继续攀登水稻高产的科研高峰。荣誉为他带来更大的号召力,奖金更充实了他的科研经费。如此荣誉和奖励,为何不能接受?

因此,只要正确对待,当世之誉不仅可求而且当求!

再者,千载之誉从何而来?没有诸多“一时誉”的积累,能有千载之誉的出现吗?

何况,有了当世的荣誉,就可以利用你的号召力、影响力,实施你的计划,推行你的成果,造福于当世,推动社会的进步。何乐而不为?

大胆地站出来,领受你的荣誉,又何必在乎世人的非议。

只要“一时”之“誉”非虚非妄非谬,只要追求的手段正当合法,只要不因为追求了“一时”之“誉”而影响了对“千载”之“誉”的追求,

这“一时”之“誉”,追之光荣!

P1-8

序言

古语,指清朝及其以前古人的话语。它们或是见于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的作品中,或是成为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谚语等熟语。

中华古语源远流长,经亿万双眼睛的审视,千百代人的口授笔传,不断凝聚沉淀,成为经典,极大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和对主客体的认识。

经典都有产生的时代背景,时过境迁,古语便凸现出与当代的不和谐:或整体含义的相悖,或局部含义的偏颇,或思维视角的狭窄,等等。

本书取名“古语新识”,意在与时俱进,借助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审视古语,进而或赋予全新意义,或进行局部含义的纠偏。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告诫,但只与同“道”者生活在同一世界,可能吗?“道不同”者不交流,不谈判磋商,不能理解宽容,不能求同存异,只有你死我活、不共戴天,行吗?“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上古世界早已一去不复返。于是,我们延伸出新识“道不同也要善与为谋”。

“磨刀不误砍柴工”,妇孺皆知,强调事前的准备。这道理当然正确,但“成事”的条件远不止“磨刀”,机遇也很重要,而机遇稍纵即逝。在稍纵即逝的机遇面前一味“磨刀”,必将坐失良机。为了纠正“磨刀不误砍柴工”局部偏义,我们提倡“‘刀’要‘磨’,机遇更不能失”的新识。

“大河没水小河干”——小河没水,大河不干才怪!“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没有“羡鱼”情,何来“结网”行!“快马加鞭”——慢牛不加鞭,快马反加鞭,公理何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在“江湖”,心可完全由己!

新识是对古语的丰富和补充。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对读者来说,《古语新识》也许能够成为创新的种子、启发思维的体操、写作的借鉴、激发智慧的火花。这是编者的初衷。

《古语新识》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古语提示,二是新识正文。古语提示中包括“古语条目”、“古语通义”(古语诠释、古语出处)、“古语类语”(即古语的同义或近义语)、“古语新识”(对古语的新解)。正文部分的内容为古语新识的具体阐发。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查询,本书目录中的条目包含“古语条目”和“新识标题”两部分。全书目录以古语首字音序排列。

编 者

2007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语新识(汉语知识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丘声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26422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3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2
出版地 福建
204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