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您知道吗?民间流传着多少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文本?孟姜女的雏形是谁?孟姜女哭夫的时代有秦始皇和长城吗?……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搜集了民间关于孟姜女传说的珍贵资料,集故事性和研究性于一体,可供人们闲暇时阅读。
图书 | 孟姜女哭长城/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亲爱的读者,您知道吗?民间流传着多少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文本?孟姜女的雏形是谁?孟姜女哭夫的时代有秦始皇和长城吗?……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搜集了民间关于孟姜女传说的珍贵资料,集故事性和研究性于一体,可供人们闲暇时阅读。 内容推荐 对于中国人来说,“孟姜女”这个名字,几乎与“长城”、“秦始皇”一样著名。千百年来,她与万里长城紧紧地捆绑在一起,难舍难分。 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几乎传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但是,各地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说法其实并不完全一致。 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册,在对大量孟姜女传说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向大家展示一个更加立体、形象、完整的孟姜女形象。 目录 第一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1 第二章 什么是“变异”?什么是“传承”?/25 第三章 同题故事的“节点”/41 第四章 孟姜女是怎样哭起来的?/53 第五章 孟姜女故事的另一个源头/63 第六章 为什么齐国的女人哭倒了秦代的长城?/79 第七章 孟姜女到底姓孟、姓姜还是姓许?/87 第八章 在故事的稳定性与随意性之间/93 第力章 故事为什么一直在生长/113 第十章 什么样的母题能够得到优先生长?/121 第十一章 孟姜女寻夫之旅的故事单元/137 第十二章 孟姜女文化的地方系统/149 附录一:孟姜女故事/159 附录二:孟姜女歌曲/181 附录三:孟姜女故事研究专著/188 试读章节 第十五回 且说孟姜女过江以后,又是一程一程地走,这一日来到黄河边,但见水势滔天,插翅难过,只得放声大哭。哭了半天,实在想不出什么过河的办法,咬咬牙,抽身就往河里跳。 韦驮正负责保卫,一见孟姜女跳下河去,连忙伸手在半空中抓住她的衣服,轻轻把她放到河对岸去。孟姜女悠悠醒转,一看已经过了大河。 按观音预定的时间,第七天上,孟姜女到了长城。长城延绵,何处是埋骨之处呢? 这时,只听一对引路的乌鸦呱呱直叫。孟姜女说:“乌鸦,乌鸦,你既知我丈夫所在,即速领为奴前去。”乌鸦点点头,即向东飞去,走了二十来里,来到一座六角亭,城墙上嵌了一块石头,正写着万喜良埋尸之处。 孟姜女一看,“手拍着长城大哭又捶胸”,直哭得天昏地暗起悲风,哭得路上行人皆落泪,哭得树上飞鸟友哀鸣。 孟姜女越哭越悲越心恸,哭得用脑袋向墙上撞去,这下忙坏了在边上侍候的一帮神明,赶紧发力,先把墙给推倒了。 长城塌了,孟姜女看着万喜良的尸骨,肌肉全无,白骨惨然,不禁哭得死去活来。她把自己的手指咬破,把血滴在白骨之上,眼看着鲜血渗入白骨,证实确是亲人的骨头。 孟姜女把骨头一节节拾起来,正愁没有包袱可装,猛地抬头看见边上一人,头顶衣包跪在那里,已经七窍流血而死,仔细一看,原来是包偷光。孟姜女把包袱取下,仔细地把尸骨包好。 这时,看城的官兵听说有人哭倒长城,立即飞马赶到,就要拿下孟姜女。孟姜女早已死生度外,毫不畏惧,一一哭诉。这守城官听了,知道孟姜女是个贞节义妇,肃然起敬,吩咐士兵不要为难她,连夜差人奏报秦始皇。 秦始皇一见奏报,龙心大怒,下旨要亲自审理此案。赵高主动申请前去长城提取人犯。到了长城,少不得又要挨孟姜女一顿臭骂。 第十六回 赵高押着孟姜女回到咸阳,向秦始皇奏报,说被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有十余丈之多(按:流行的说法是,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秦始皇怒不可遏,当天就要审理。 但是,秦始皇一见孟姜女花容月貌,马上就眼勾勾掉了魂儿似的。心想,孟姜女才貌双全,死了老公,正好可以把她纳为自己的后宫,于是,把孟姜女的节义夸了一通,叫王贯前去说媒,要把她收为已有。 那孟姜女听了王贯的说辞,气得柳眉倒竖,恨不得把王贯一口咬死,不过,她想将计就计,骗一骗秦始皇,于是,佯装应承下来,但要秦始皇答应他三个条件:一是在鸭绿江上造一座十里长桥;二是为万喜良造一座方圆十里的坟墓;三是要秦始皇亲自祭坟。 秦始皇非常高兴,满口就答应了。很快,工程就完成了。 于是,秦始皇带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来到万喜良的墓地上,全都换上白衣素服,行礼哭拜。那孟姜女更是哭得死去活来。 礼毕之后,王贯来劝孟姜女脱孝服成亲。孟姜女不仅不换衣服,反而把秦始皇和赵高等人痛骂一番,飞跑到长桥上。秦始皇见了,不知她想干什么,急急追到桥上,离着七八步远的时候,孟姜女突然大叫三声“丈夫!”举身一跃,跳进江中。 几天之后,有人见孟姜女的尸体浮上岸来,就报与那守城官,大家念她苦节,就暗暗地把她埋入万喜良的墓中。 再说那皇后娘娘听说此事,就加封孟姜女为贞烈天仙女、万喜良为忠义大王,并把秦始皇骂了一通。秦始皇一听大怒,马上就要斩了皇后,幸亏皇太后娘娘知道了,立即传懿旨,把皇后救回了宫中。 一部“孟姜女万里寻夫”弹词唱到这里就结束了。 P20-P23 序言 序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刘魁立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孟姜女哭长城/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施爱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71429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0 |
出版时间 | 2006-09-01 |
首版时间 | 2006-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7 |
丛书名 | |
印张 | 6.125 |
印次 | 4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