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哪里有,请跟小宽走!一个有着十年试吃经验的资深吃货,凭借一颗不求苗条,但求大快朵颐的心,在酒池肉林中穿梭,乐此不疲。十年间,凭借其大庇天下吃货俱欢颜的悲天悯人情怀,走街窜巷,不辞身体和脾胃劳苦,寻得诸多隐于繁华之外吃货的乐园,生生把自己吃成一个胖子;更练得生花妙笔,将作为吃货的心得:美食、美食文化、美食与生活哲理……尽告世人于《饭否:寻找隐藏的盛宴》之中。民以食为天,在小康社会,见了面还是要问一句:饭否?
图书 | 饭否(寻找隐藏的盛宴)(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美食哪里有,请跟小宽走!一个有着十年试吃经验的资深吃货,凭借一颗不求苗条,但求大快朵颐的心,在酒池肉林中穿梭,乐此不疲。十年间,凭借其大庇天下吃货俱欢颜的悲天悯人情怀,走街窜巷,不辞身体和脾胃劳苦,寻得诸多隐于繁华之外吃货的乐园,生生把自己吃成一个胖子;更练得生花妙笔,将作为吃货的心得:美食、美食文化、美食与生活哲理……尽告世人于《饭否:寻找隐藏的盛宴》之中。民以食为天,在小康社会,见了面还是要问一句:饭否? 内容推荐 吃货也分三步走,入门级别的是吃大店名店,算是走正门,练筋骨长见识开味蕾;接下来是吃难找的旮旯小店,算是偏门,跋山涉水,为了一口独特滋味;最后是回归家庭,弄家宴款宾朋,吃喝都是题外话,美味都在笑谈中。 作者小宽将十年试吃经验汇集于《饭否:寻找隐藏的盛宴》,便成了一个吃货的思想集;各路美食登场,色香味俱全,成了视觉的饕餮盛宴;各色餐厅亮相,星级饭店与街边特色小吃并行,给吃货们描绘了觅食路线图。《饭否:寻找隐藏的盛宴》不仅是“你吃了么”这样简单,还会告诉你到哪里吃更靠谱、更美味、更舒心。 目录 美味佳肴 吹牛 狮子头 寻煲记 烤鸭江湖 杂牌菌队 只谈锅事 杂烩之美 爱情八宝饭 涮肉八大家 猛将肥鹅肝 长江三姐妹 大闸蟹的风水流转 饭冰冰 南方系在北京 吃人说梦 秀色佐餐 北京style 吃人说梦 厨师传奇 情迷菜市场 高,实在是高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日本料理的两张面孔 恋爱饭 东仙西弛 超级包房 偏门料理 分店法则 身边的异乡 饭局的第二落点 我要我的滋味 餐桌好声音 口福如东海 艺术饭 大嚼西班牙 CBD的饕餮鬼 一个主食爱好者的自白 饭导爱 餐桌上的硬货 煎鸡蛋也是鸡蛋啊 口舌之间,清凉世界 贴心贴胃的北方小馆 兄弟,来一碗内牛满面 上海的老克拉与北京的老帮菜 春饼 老陕进城记 一个人吃点好的 节后鱼生 玉液琼浆 欲把黄山黑比诺 女人也爱威士忌 人人都爱琼瑶浆 拿什么来搭配你,我的烤鸭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雷司令 一杯苦艾酒就是一轮落日 印第安的妖娆之味 伏特加的冰火两重天 后记 胆怯的吃货 附录 吃货北京觅食指南 试读章节 艺术饭 我的朋友巫昂搬去了宋庄,租了一个大房子,三层楼,有大画室,有大院子可以种菜,顶层有露台可以做“仰望星空状”,能养狗,能养猫,冬天有地暖,工作台有好几个,早上在东边,迎着朝霞,下午在西边,送走晚霞,房租便宜,也就是在城里租个两居室的价钱,还不能是精装的那种。 我去找她玩,顺便观摩一下宋庄的艺术产业,满眼的艺术馆,造型各异的房子,壮观场面快赶上“大跃进”时候的大炼钢铁的小高炉了。满大街都能见到艺术家模样的人,他们或者光头,或者长发,或者穿着个性,其醒目程度超过一盘宫保鸡丁里的鸡丁,小炒肉里的肉片。 据说常年在此驻扎的各类艺术家诗人有3000人,有人想到这3000人的作品能卖多少钱,我想的是:得有多少餐馆才能满足这3000个挑剔的胃呀。依据我的经验,艺术家扎堆的地方必然是吃货扎堆的地方,艺术家走南闯北,吃吃喝喝,艺术有优劣,吃货无真伪,我寻思着,这群艺术家聚会聊天的主题也无非是:吃喝、挣钱、姑娘…… 巫昂进庄半年,俨然已经是庄内人了,她知道哪里好吃,哪里蒙事。宋庄虽小,也阶级分明,小堡村相当于富人区,许多有名的艺术家居住在此,对于外地刚来宋庄的新人来说,这里就是“革命圣地”,方力钧、栗宪庭的住处就相当于杨家岭。而在餐馆吃饭,能去米娜餐厅,苹果树下吃大餐喝咖啡的,也已经事业小有成,而刚来的落魄分子,只能和批发画板画布的打工仔混迹在驴肉火烧、桂林米粉处填饱肚子。 米娜餐厅开了不少年了,算是宋庄情调餐厅的元老级别,这里的老板是一对艺术家夫妇,米娜是老板娘的名字,一个简朴的院子,弄得有情有调,有菜地,有竹林,一个玻璃做的大屋顶,阳光可以洒下来。服务员是聋哑人,点菜的时候只需用手指指点点即可,他们都聪明能干。许多造型各异的艺术人士中午来,吃一碗燃面,再悄然远走。这里做川菜,地道的川菜,巫昂和我推荐这里的毛血旺,我觉得孜然焗兔腿更妙,口感筋道,上面洒满花生碎,辣,但是过瘾。麻辣水人参,其实就是泥鳅。在中国的西南片区,做泥鳅是厨师的拿手菜,肥硕的泥鳅,去头,混以仔姜,泡菜,辣椒,再用黄瓜片打底,泥鳅入味,肉质细滑,也可以尝尝里面的姜片,是一种动情的酸辣,有点冲,好吃;打底的黄瓜微微脆,其实我觉得如果在里面再加入一点魔芋也是不错。 好吃,但是总觉得太“宋庄”了。类似“宋庄style”的馆子还有苹果树下,艺术的劲头太足了,有点像放了鸡精的汤,鲜是鲜,吃多了容易口渴。我想找的是那种“给你一下子”的小馆子。 看电影我喜欢看“全片无尿点”的那种,吃小馆子我喜欢吃“菜单可以点一本”的那种,我又偏好重口味,巫昂跟我很对路,马上领着我去了另外一家,叫湘菜香。有点不好找,小馆子旁边都是卖画框画布的小店,算是艺术家们的配套工种。巫昂还在一家装裱店停了一下,原来她是取自己的画。原来这个女诗人、专栏作家、笔迹分析者、心灵鸡汤调配师,现在又多了一个职业——画家。 小馆不大,生意火爆,晚上要是晚来一会儿,排队是注定的。具体来说,这里的菜是湖南浏阳菜,出品貌似粗糙,一份份盛放在瓷碗里,实则锅气十足。北京有太多注重盘式的“瞎讲究菜”,这里的犹如在土地上野蛮生长的植物,带着烟火气。 真的几乎每一道都好吃,简简单单一款煎豆腐,已经灭掉大多数餐厅的豆腐菜,浑然味厚,里面软嫩,吃完这口豆腐,玛丽莲?梦露的豆腐我都不想吃。最妙的是金钱蛋炒拆骨肉,金钱蛋算是湖南乡间的做法,把鸡蛋蒸熟,裹上一点糊,炸至金黄。拆骨肉则是骨头上踢下来的肉,貌似散碎,其实最香。两者合一,几乎平趟宋庄。人说湘女多情,这道菜也如湘女,浓烈、香艳、下酒、下饭。据说宋庄许多餐馆现在都有金钱蛋,毫无疑问,这是溯源地,是宋庄的“庄蛋”。 在“庄蛋”的映衬下,巫昂也显露出吃货本色。她边吃边四处寻找,我问她在找什么。她说在找一个服务员。“是一个臭脸服务员,对客人冷嘲热讽,如秋风扫落叶般无情,每次来都得她拌嘴,几天不见还真想。” 我说,是不是嫁给艺术家了,有的艺术家也属于这种“受型人格”,喜欢这个套路。巫昂怅然说:“没有这个臭脸服务员,我都觉得这顿饭吃的有点寡味。”她说着挑起一片金钱蛋。这勾起了我对臭脸服务员的万千联想:她需要多么粗壮的灵魂,才能绝然面对3000名艺术家,面对5000名打工仔,300名美发学院的学生?我准备过两天再来一次宋庄,不为“庄蛋”,只为“装蒜”。 P135-138 序言 未曾出家已还俗 几年前,我认识小宽的时候,他是个吃货。后来才知道,他还是个诗人。 事实上,小宽在认识我和被我认识的之前之后,一直就是个诗人。几年来,我怀着悲喜交集的心情,亲眼目睹小宽之肉身一顿一顿地从微胖界步入标胖界。此一态势,对于吃货来说,实属可喜可贺;对于诗人来说,却是可歌可泣。也就是说,在他的肉身暴露了他在精英遍地的诗人界里的卧底身份的同时,他的诗歌也出卖了他在屌丝成堆的吃货行里的潜伏自我。 不过,看上去小宽本人对此并不在意,诗集,吃集,一本本地连着写,接着出,而且,这一次居然还把替 他新书写序的工作派到了我这个巨胖界人士的头上。 说到替人写序这活儿,据说最新流行的写法是不写对方,狂写自个儿。为了赶个时髦,凑个热闹,我也未能免俗地说件自己的事儿吧。前两天,饭桌上来了个新人,几杯落肚,话密起来,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她对我的第一印象:“您长得很像一个还俗的和尚”。 未曾出家已还俗。对于这种说法,我本人的态度是既不反对,也不提倡。但还是更愿意把这个不光荣也不耻辱的称号转赠与小宽,因为从吃到诗,由心而相,他都比我更适用。 关于出家和还俗,有个故事说:一小和尚剃度之后,念经不出一月,就受不了寂寞,求还俗,获老和尚准了,下山去也。数月后,又因不忍红尘三俗,再次上山,获准重披僧伽。此后,如是者出入佛门五次三番,老和尚终于烦了也颓了,遂大喝一声:“呔!你丫听好了,与其不上不下地苦逼般干活,何不在半山腰开一茶馆,可攻可守,可退可进,不出家,不在家,不争论,不折腾,你的明白?!” 此言一出,小和尚顿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于是高高兴兴下山去,平平安安讨老婆,于半山处支顶凉亭,开个茶馆,下观尘世,上聆佛音。从此以后,两口子你烧水来我沏茶,过着幸福的生活。 如果写诗算是出家(至少是灵魂出家),那么喝酒吃肉就是还俗。故事里的这个小和尚,就是我们的朋友赵子云,法号小宽。 长期以来,小宽就这样盘踞在北京的金山上的半山区,一手写诗,一手写吃,扮演着一个“在高级馆子里找靠谱主食”,在“北海公园金碧辉煌的会所”里寻找“迷人的炝锅面”,在昆仑饭店大嚼“百合酱肉大包和山东莱阳面”的还俗僧人。他满嘴酒气、一身正气地吃进酒肉,吐出诗句。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消化餐桌上的那一锅锅硬货,腹有脂肪气自华。把屌丝的形、精英的神,做了一场神形大挪移。他的吃和他的诗,直把我看得神魂颠倒,眼花缭乱,忽而觉得自己真是他的忘年酒肉朋友,推杯换盏,同吃清蒸大苏眉;忽而又相信自己绝对是他的更年soulmate,踏雪临窗,共剪清新小苏梅。 要准确地描述小宽的工种,最生动的语言莫过于他自己的诗:“醉了酒,朝江面呕吐灵魂”(《长江之歌》;至于那种微妙的工作状态,无非是“阴茎微微勃起,海绵体里充溢着多汁的云朵”(《无达诂》)。 在小宽之前,我印象最深的“吃诗”,是台湾诗人夏宇的《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 干/老的时候/下酒。” 现在我相信,小宽是绝对不屑于去干什么腌制的活儿的,更等不及风干,他直接把你的影子剁巴剁巴嚼巴嚼巴,在风中,滋溜一声下酒了。 成为吃货之前,我也有过短暂的写诗时代,对于这一青春期第三性征,我在坚守青帮“许充不许赖”之规矩的同时,也一向自我默视为历史上的污点。相比之下,小宽就敞亮多了,他带着满身的新旧污点淡定地充当着他自己的污点证人,在诗歌的末法时代和吃喝的像法时代,对自己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就地正法。 道在屎溺,酒肉藏诗。作为小宽的朋友、共犯和读者,我衷心地希望他能在不久的将来再出一本书,把他 的诗集以及“吃集”来个大合并、大兜乱,不按体例,打破顺序,任意编排,随性穿插,让我们得以痛饮他用酒酿成的诗,同时用这酒来下他用肉做的文字或文字造的肉──至于这本书的书名,我已经替他想好了,就叫《汁?吃?诗》。没有舌尖,都是大舌头。 沈宏非 后记 胆怯的吃货 有一次看苗炜苗师傅的文字,他说判断吃书儿比较复杂,而判断一个吃货就容易一些:“一是看这人足不是患有痛风,据说得这病的都是海鲜吃多了;二是看这人足不是胖子,脸上是不是油光粉亮。这都是暴饮暴食落下的毛病。”这两个标准我都符合,论痛风我是初段选手;论胖子,我地上一滚也是一丈开外,似乎我算是一个吃货? 我承认暴饮暴食落下了不少毛病,痛风是最亮丽的那一抹。自从2006年夏天开始,我就开始小心翼翼地和身体内的嘌呤物质交战,有时候看着似乎是我赢了,但是最终赢的还是它。丫总是在凌晨时分来袭,那时多半我正在做着美梦,疼痛似乎也是—个梦,但是当我醒了,疼痛还在脚丫子上。痛风像是天山童姥的生死符,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来了你就得忍着。秋水仙碱成了常备药,似乎这是李秋水转世,唯有它能和天山童姥战斗上一刻。我把所有预备着秋水仙碱的人当成同道中人,看到就心有威戚焉。 痛风并没有叫我过上“萝卜青菜保平安”的日子,我还是有点不吝,好了伤疤忘了疼。并且依然热衷于“重口味”,我在这里聊重口味有点像被判刑的人聊自巾,没有球鞋的人想踢球,似乎只能以身试法,不能以已度人,于是胆怯。 我的职业是一个美食记者,据说这个是被人羡慕的工种,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各大饭店吃吃喝喝。本是爱吃的人,但是把吃喝当成工作,还是觉得有点失败,那感觉就像把情人混成老婆。写一点与美食有关的文字,都是干活,写一千字算一千字的钱,我得靠着这个还房贷,每每想到此处,我就很伤情。做美食记者没有什么成就感,在别人看来无非是写写餐厅软文,帮着人家做宣传,忽悠更多的人去吃饭。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吃货,于是胆怯。 周围的酒肉朋友一大堆,每个人似乎都还是写字的一把好手,拎出来一个就能写这些不疼不痒的美食专栏,不就是写吃喝嘛,谁没有点嘴尖的小感触?我觉得我小如他们写得好,于是胆怯。 这群老帮菜们都在吃喝圈中摸爬滚打几十年,随口就是故事,随手就是典故,我不过是个80年代出生的胖子,吃过的饭不如他们吃过的盐多,见过的饭没有他们见过的姑娘多。当一个吃货需要时间的磨炼,一天就有三顿饭,一年就有365天,不由得感慨春宵苦短。我没有他们吃得多,于是胆怯。 俗话说:三辈子学吃。一条灵敏的舌头需要从小锻炼,唐鲁孙是满族镶红旗后裔,珍妃的侄孙,从小锦衣玉食;王世襄出身书香门第,小时候玩鹰打猎,吃吃喝喝,也是根红苗正。我出生在河北农村,没有美食传统,小时候觉得妈妈做的白菜汤就是无上美味,而邻村做的灌肠简直就是最高享受了,每吃一次我三天舍不得洗手,仿佛做梦都能闻到那油腻的香气。美食没有从娃娃抓起,感觉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就算当了皇上,也不过是“混世魔王”,于是胆怯。 吃喝一道讲究“行万里路,吃百家饭”,我尽管总是饥肠辘辘,可脚步总是在北京一带游荡,去趟郊区就算是出了远门。有人叫我介绍一下外地的美食,我马上晕菜,上海如何?成都如何?广州香港如何?我去一趟也是匆匆忙忙,对当地美食没有概念,而外地的美食到了北京难免走味。我所吃到的法餐,不过是北京风味的法餐,我所吃到的日本料理,也仅仅是北京风格的日料。美食最讲究“当地”“当季”,也就是在原产地吃到的最合乎时令的美食,才算真享受。如此说来,我能吃到的如此概念的美食无非是小肠陈大锅煮的卤煮火烧和全聚德腻乎乎的烤鸭子,于是胆怯。 我始终认为,天天吃白食吃不成一个美食家。做我们这行的,大部分吃饭都是工作餐,去了餐厅老板全部安排妥当,安排好后厨精心打理,服务员热情服侍,上什么吃什么,别人说什么记什么,永远不必担心埋单的问题。这样的饭局练习不出来一个标准的吃货,保温房里的确长不出什么火树,于是胆怯。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总是试着把自己的厨艺练习精到,本着“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态度,认识那么多名厨,多多讨问一些诀窍,没准也能学到不少拿手好菜。家里总是有各种调料,总是跃跃欲试,哪怕仅仅是个三级厨子的水平。但是总是事与愿违,我到现在也还是那几道拿手菜,做出来的味道基本上沿袭着我老妈的路子,在河边走了好几年,硬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于是胆怯。 然而我最胆怯的是什么呢?以上答案全不对。我写此类文字最胆怯的是两个字:“无用”。就算是嘴边的小缠绵、心底的小感动、对吃喝的全心全意,这些能有什么用呢?这些文字太轻飘,以至于落不到地上;这些文字太附庸,以至于叫我有些不好意思。事实上,美食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吗?这些叙述美食的文字有那么要紧吗?每每想到此,我写字的冲动顿时萎掉。 我于是一边忙着萎掉,一边忙着奔赴下一个饭局。一出门就是红尘万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饭否(寻找隐藏的盛宴)(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小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6388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 |
丛书名 | |
印张 | 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