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傅雷与傅聪谈音乐
内容
编辑推荐

傅雷是翻译家,傅聪是钢琴家,傅聪走上音乐之路多少与父亲的音乐修养分不开。本书是傅雷傅聪父子两代文艺大师倾力之作,收录了他们各自对音乐的看法以及两人之间对于音乐的交流、共鸣。当然,本书除了能让读者更加走近傅雷傅聪之外,也是西方音乐入门的必读之书。

内容推荐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聪是钢琴演奏家,有“音乐诗人”之美誉,二人是父子。本书收录了傅雷先生的音乐述评、乐曲赏析,傅雷与傅聪对音乐的交流,以及傅聪和他人对谈音乐的看法,无不语中窍要,真知灼见。

目录

傅雷谈音乐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萧邦的少年时代

萧邦的壮年时代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乐曲说明之一——关于萧邦的《玛祖卡》

乐曲说明之二——关于莫扎特的三首钢琴协奏曲

乐曲说明之三——关于傅聪钢琴独奏会的曲目

傅雷与傅聪谈音乐

傅雷与傅聪谈音乐

傅雷谈傅聪的成长

傅雷致傅聪音乐信函选

傅聪谈音乐

“西方的评论家说:听我的演奏明显感到我是一个中国人!”

 ——与鲍蕙荞对谈

成功并不等于成就——与郭宇宽对谈

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与梅冬对谈

四十年钢琴生涯——与傅敏对谈

健康就是古典——与台湾乐友对谈

赤子之心——与冬晓对谈

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灵魂——与华韬对谈

更行更远——与香港乐友对谈

编后记/傅敏

试读章节

一八二八年,萧邦十八岁,到柏林旅行了一次。一九二九年到维也纳住了一个多月,开了两次音乐会,受到热烈的欢迎。报上谈论说:“他的触键微妙到极点,手法巧妙,层次的细腻反映出他感觉的敏锐,加上表情的明确,无疑是个天才的标记。”

十八岁去柏林以前,便写了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的歌词为根据的《变奏曲》。关于这个少年时代的作品,舒曼有一段很动人的叙述,他说:“前天,我们的朋友于赛勃轻轻地溜进屋子,脸上浮着那副故弄玄虚的笑容。我正坐在钢琴前面,于赛勃把一份乐谱放在我们面前,说道:‘把帽子脱下来,诸位先生,一个天才来了!’他不让我们看到题目。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乐谱,体会没有声音的音乐,是另有一种迷人的乐趣。而且我觉得,每个作曲家所写的音乐,都有一个特殊的面目:在乐谱上,贝多芬的外貌就跟莫扎特不同……但是那天我觉得从谱上瞧着我的那双眼睛完全是新的:一双像花一般的、蜥蜴一般的、少女一般的眼睛,表情很神妙地瞅着我。在场的人一看到题目:《萧邦:作品第二号》,都大大的觉得惊奇。萧邦?萧邦?我从来没听见过这个名字。”

近代的批评家,认为那个时期萧邦的作品已经融合了强烈的个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舒曼还说他受到了几个最好的大师的影响:贝多芬、舒伯特和斐尔德。“贝多芬培养了他大胆的精神;舒柏特培养了他温柔的心,斐尔德培养了他灵巧的手。”大家知道,斐尔德是十八世纪的爱尔兰作曲家,“夜曲”这个体裁,就是经他提倡而风行到现在的。

萧邦十九岁那一年,爱上了华沙音乐院的一个学生,女高音公斯当斯·葛拉各夫斯加。爱情给了他很多痛苦,也给了他很多灵感。一八二九年九月,他在写给好朋友蒂图斯的信中说:“我找到了我的理想,而这也许就是我的不幸。但是我的确很忠实地崇拜她。这件事已经有六个月了,我每夜梦见她有六个月了,可是我连一个字都没出口。我的《协奏曲》中间的《慢板》,还有我这次寄给你的《圆舞曲》,都是我心里想着那个美丽的人而写的。你该注意《圆舞曲》上面画着十字记号的那一段。除了我自己,谁也不知道那一段的意义。好朋友,要是我能把我的新作品弹给你听,我会多么高兴啊!在《三重奏》里头,低音部分的曲调,一直过渡到高音部分的降E。其实我用不着和你说明,你自己会发觉的。”这里说的《协奏曲》,就是《f小调钢琴协奏曲》; 《圆舞曲》是遗作第七十号第三首; 《三重奏》是作品第八号的《钢琴三重奏》。

就在一八二九年的九月里,有一天中午,他连衣服也没穿好,连那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道,给蒂图斯写了一封极痛苦的信,说道: “我的念头越来越疯狂了。我恨自己,始终留在这儿,下不了决心离开。我老是有个预感:一朝离开华沙,就一辈子也不能回来的了。我深深的相信,我要走的话,便是和我的祖国永远告别。噢!死在出生以外的地方,真是多伤心啊,在临终的床边,看不见亲人的脸,只有一个漠不关心的医生,一个出钱雇用的仆人,岂不惨痛?好朋友,我常常想跑到你的身边,让我这悲痛的心得到一点儿安息。既然办不到,我就莫名其妙的,急急忙忙地冲到街上去。胸中的热情始终压不下去,也不能把它转向别的方面;从街上回来,我仍旧浸在这个无名的、深不可测的欲望中间煎熬。”

法国有一位研究萧邦的专家说道:“我们不妨用音乐的思考,把这封信念几遍。那是由好几个互相联系,反复来回的主题组织成功的:有彷徨无主的主题;有孤独与死亡的主题,有友谊的主题,有爱情的主题,忧郁、柔情、梦想,一个接着一个在其中出现。这封信已经是活生生的一支萧邦的乐曲了。”

一八二九年十月,萧邦给蒂图斯的信中又说:“一个人的心受着压迫,而不能向另一颗心倾吐,那真是惨呢!不知道有多少回,我把我要告诉你的话,都告诉了我的琴。”  华沙对于萧邦已经太狭小了,他需要见识广大的世界,需要为他的艺术另外找一个发展的天地。第一次的爱情没有结果,只有在他浪漫底克的青年时代,挑起他更多的苦闷,更多的骚动。终于他鼓足勇气,在一八三。年十一月一日,从华沙出发,往维也纳去了。送行的人一直陪他到华沙郊外的一个小镇上,大家都在那儿替他饯行。他的老师埃斯纳,特意写了一支歌,由一般音乐院的学生唱着。他们又送他一只银杯,里面装着祖国的泥土。萧邦哭了。他预感到这一次的确是一去不回的了。多少年以后,他听到他的学生弹他的作品第十号第三首《练习曲》的时候,叫了一声:“噢!我的祖国!”

当时的维也纳是欧洲的音乐中心,也是一个浮华轻薄的都会。一年前招待萧邦的热情已冷下去了。萧邦虽然受到上流社会的邀请,到处参加晚会;可是没有一个出版商肯印他的作品,也没有人替他发起音乐会。在茫茫的人海中,远离乡井的萧邦又尝到另外一些辛酸的滋味。在本国,他急于往广阔的天空飞翔,因为下不了决心高飞远走而苦闷;一朝到了国外,斯拉夫人特别浓厚的思乡病,把一个敏感的艺术家的心刺伤得更厉害了。一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华沙民众反抗俄国专制统治的革命爆发了。萧邦一听到消息,马上想回去参加这个英勇的斗争。可是雇了车出了维也纳,绕了一圈又回来了;父亲也写信来要他留在国外,说他们为他所做的牺牲,至少要得到一点收获。但是萧邦整天整月的想念亲友,为他们的生命操心,常常以为他们是在革命中牺牲了。

一八三一年七月二十日,他离开维也纳往南去,护照上写的是:经过巴黎,前往伦敦。出发前几天,他收到了一个老世交的信,那是波兰的一个作家,叫着维脱维基,他信上的话正好说中了萧邦的心事。他说:“最要紧的是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这个词儿对一个普通的艺术家差不多是空空洞洞的,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对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可并不是。正如祖国有祖国的水土与气候,祖国也有祖国的曲调。山冈、森林、水流、草原,自有它们本土的声音,内在的声音;虽然那不是每个心灵都能抓住的。我每次想到这问题,总抱着一个希望,亲爱的弗雷德里克,你,你一定是第一个会在斯拉夫曲调的无穷无尽的财富中间,汲取材料的人。你得寻找斯拉夫的民间曲调,像矿物学家在山顶上,在山谷中,采集宝石和金属一样……听说你在外边很烦恼,精神萎靡得很。我设身处地为你想过:没有一个波兰人,永别了祖国能够心中平静的。可是你该记住,你离开乡土,不是到外边去萎靡不振的,而是为培养你的艺术,来安慰你的家属,你的祖国,同时为他们增光的。”

P46-49

后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了《傅雷家书》,又出了本《与傅聪谈音乐》,跟家书一样,颇受读者青睐。如今,在这本小册子的基础上编撰成的《傅雷与傅聪谈音乐》,不仅精选了傅雷生前论述音乐的文章,以及傅雷与傅聪谈音乐的文字——部分内容选自最新版《傅雷家书》(二○○六年一月天津社科版);而且选编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傅聪谈音乐的文字,约十二万字。这部分显示了傅聪在父亲铺垫的道路上,本着独立思考,醉生梦死执著的追求艺术境界,凭着自由的意志驰骋于钢琴艺术的海洋中,在当今的音乐艺术的舞台上,闪烁出无比灿烂的奇异光辉。傅聪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直至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傅雷生前“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的教育理念。傅雷所说的做人是广义的,他曾说,“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内;主要是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或许这个原则对旁的学科的青年也能适用。”本书不仅音乐学子会爱不释手,对学艺术和其他学科的青年同样会有深刻的启迪。

值此先父逝世四十周年之际,编撰这本集子,让傅雷精神继续照耀于二十一世纪,并寄托我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

             傅敏

             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傅雷与傅聪谈音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雷//傅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41025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5-53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1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