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暗杀之谜
内容
编辑推荐

“暗杀”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刺客,永远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对于那些被暗杀的对象而言,不论他们是君主,是领袖,是总统,是教皇,还是明星,他们总有支持者和反对者。因此,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刺客也有不同的看法。

由于暗杀的手段暴力残酷,常常乘人不备,暗杀的对象一般都是重要政治人物或名人显贵,因此暗杀的目的,被暗杀的对象,其诡谲隐密的背景资料、主要事件、生活轶闻,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书正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切入,介绍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暗杀事件,详细讲述了惨遭不测的人物,暗杀事件的起因,暗杀的目的和手段。比如刺杀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恺撒大帝,闻所未闻的茜茜公主遇害,林肯遇刺,知名度颇高的暗杀肯尼迪事件,谋杀戴高乐,恐怖的慕尼黑事件,暗杀萨达特总统,罗马教皇遇刺案,刺杀和平的使者拉宾,以及一代摇滚巨星的陨落……本书还详细披露了德国贵族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的全过程、美国中情局对卡斯特罗实施的一百多次不成功的谋杀……全书内容翔实,描写极为细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集史料性、资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书籍,可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历史和历史上众多的风云人物及事件。

内容推荐

茜茜公主遇害;刺杀英雄施陶芬贝格;最新解密暗杀肯尼迪内幕;罗马教皇遇刺案;血腥恐怖的慕尼黑谋杀事件;暗杀戴高乐总统之谜;一生被追杀的逃亡者——托洛斯基;暗杀和平使者——拉宾等,本书首次披露最著名的暗杀事件,揭开被历史淹没的血案谜踪。

目录

暗杀肯尼迪

英雄的刺客

喋血萨拉热窝

萨达特之死

是谁杀死了茜茜公主

刺杀恺撒大帝

仇杀由此开始

惨烈的刺杀行动

特拉维夫的枪声

暗杀戴高乐

杰哈德之死

追杀托洛茨基

撒切尔夫人遇刺事件

美苏冷战与教皇遇刺

让中情局变得臭名昭著的卡斯特罗

像英雄一样死去

最容易被谋杀的首相

军人政府的罪恶

人人一票或是人人一枪

马丁·路德·金之死

圣雄甘地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

重演刺杀的悲剧

一段被淹没的历史

“粉丝”杀死了“摇滚之父”

试读章节

暗杀肯尼迪

他曾经是美国人心目中的偶像。尽管有人认为他和玛丽莲·梦露纠缠不清,甚至和黑手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他的许多政治主张遭到诸多批评,但他的年轻,他的朝气,他的个人魅力,依然使他成为最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之一。他死的时候,美国人失声痛哭。

当然,也有人痛恨他。他同情黑人,所以种族主义者诅咒他;他限制FBI的权力,所以胡佛视其为最危险的敌人;他反对入侵古巴,所以五角大楼和中情局的高官们称他为叛徒;他想结束越南战争(以今天的观点看,这是多么明智啊!),所以工业巨头们希望他下台——战争的机器已经开动,军火商们正等待着滚滚而来的财富,任何阻挡他们发财的人都得死。

这最后一点尤其明显。肯尼迪死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继任总统,美国遂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在此次战争中,美国人和越南人均遭到重创。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事件,实际上是美国军方、工业大亨和情报机构联合进行的一场军事政变,美国的民主在那一天不复存在。

恺撒死了,但并没有减缓罗马走向军事独裁的脚步。肯尼迪死了,美国的政策随即改变。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古代社会和当代社会之间的区别。肯尼迪的敌人是工业巨头,任何人不得与资本为敌,这就是当今社会的潜在规则。

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忘不了1963年11月22日那一天。忘不了那座西部城市达拉斯。

总统车队浩浩荡荡地开过来了,达拉斯早已是万人空巷。据最保守的估计,起码有50万居民热情地、自发地涌出家门,从四面八方奔向主要街道,疯狂地挥舞着美国国旗,热情地叫喊着,欢迎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也是最潇洒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和他身边那位美丽的、风姿绰约的总统夫人杰奎琳。

车队由16辆摩托车开道,紧随其后的是总统的林肯牌加长轿车。肯尼迪总统坐在后座右侧,后座左侧是总统夫人。中间一排是两只可折叠的座椅,右边坐着德州州长康纳利,左边坐着州长夫人。驾车的是特工处特工威廉·格里尔,他的右侧是保镖罗伊·凯勒曼。在轿车两侧特制的踏板上,各站着两名特工。

第二辆敞篷车上载有八名特工,负责保卫总统的安全。

第三辆敞篷车上坐着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和夫人及得克萨斯州参议员拉尔夫·亚巴勒。

车队正缓缓驶入横贯市区的中央大道,欢迎的人群欢呼雀跃。显然肯尼迪总统也受到感染,他不断地向两边的人们挥手致意。

州长夫人兴奋地转过头对肯尼迪说:“瞧,总统先生,您不能说达拉斯不喜欢您!”

“是的,毫无疑问我不能这么说。”肯尼迪满怀喜悦。

12时30分,车队驶进中央大道、豪斯顿大街、埃尔姆大街的交叉路口时,在西北角,得克萨斯教科书仓库大楼六层的一扇临街的窗户后出现了一名拿着枪的男子。对面大楼有人清楚地看见了他,嘟哝着说:“警卫工作做得多好,大楼里还有人在保卫总统的安全。”

车队向西南方急转弯,驶上了埃尔姆大街,站在人行道上的市民查尔斯·布伦德手中抱着五岁的儿子,孩子天真烂漫,向总统举起胖乎乎的小手,咯咯地笑着。

肯尼迪愉快地向他微笑着,也举起了手。说时迟,那时快,沉闷的枪声响了。

一颗神奇的、异乎寻常的、违背了物理学和弹道学规律的子弹射中肯尼迪总统背部脖根部位,穿透了身体,又击中前面康纳利州长的背部,从他右胸下钻出,穿过州长的右手腕,打伤了他的大腿。

康纳利只觉得背上像被锤子重击了一下,看到膝头上溅着自己的鲜血,便向天空歪着脑袋绝望地惨叫起来:“啊,不!不!我的天哪!他们要杀死我们大家!”P1-3

序言

刺客,永远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对于那些被刺杀的对象而言,不论他们是君主,是领袖,是总统,是教皇,还是明星,他们总有支持者和反对者。因此,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刺客也有不同的看法。就如同布鲁图斯刺杀恺撒,从古至今,双方的支持者都大有人在。在古代的意大利,支持教皇的人往往都同情前者,而支持皇帝的人大多同情后者。但无论如何,争论双方的背后总是有政治势力在较量。

历史上的大多数暗杀行动几乎都有一些共同点。首先,无论行刺者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暗杀暴君”或是“推翻暴政”总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其次,为了达到目的,行刺者会采取最极端的手段,无辜者的生命从来都不会使行刺者有所顾忌。因此,无论暗杀成功与否,它造成的恐怖效果肯定会波及整个社会。

当然,也有人对刺客充满了崇敬,太史公司马迁就是如此。战国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轲,他们的事迹在《史记》里惊天地,泣鬼神。通常,强势群体可以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来打压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有时只能采取这种刺杀的形式来求得彼此间的平衡,这也许就是司马迁欣赏刺客的原因吧。但太史公或许没有想到,对刺杀行动的肯定,往往会导致每个人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

本书将探讨一些历史上重大的暗杀事件,以及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读者们将会看到一些司马迁所欣赏的英雄,但这并非重点。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探究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知道了为什么,或许才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也许,这些问题是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

史韦

2006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暗杀之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5395
开本 其他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