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回忆录正误(增订本)/猫头鹰学术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本书正是“猫头鹰学术文丛”之一。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鲁迅的学生、朋友,被许广平称为鲁迅研究“通人”的冯雪峰的指导和帮助下写成的。1979年出版后,为学术界所瞩目,书中的一些结论被鲁迅的传记作者们普遍接受。胡乔木认为此书可以作为编辑学教材的参考书。现在作者又根据成书后发现的新资料,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内容更加充实。

目录

冯雪峰致朱正的信

说的是哪一位老师?

周福清科场案述略

错怪了介孚公

章太炎中止绝食一事与鲁迅无关

鲁迅1916年离京南下是为了什么?

关于王敬轩

鲁迅和盐谷

关于未名社的被封

《铸剑》不是在厦门写的

[附录]《呐喊》中各篇的写作日期

关于鲁迅和李立三的会见

鲁迅1932年的北平之行是为了什么?

看来是个虚构的故事

关于“北平五讲”

关于《文学杂志》的几件事

《五讲三嘘集》为什么没有出版?

芸生是谁?

关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几件事

关于瞿秋白在鲁迅家避难的情况

也战斗,也休息

怎样解释鲁迅给黄源的四封信?

关于1936年的那次访苏邀请

关于《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附录]陈仲山致鲁迅的第二封信

鲁迅为什么没有编印瞿秋白的创作?

用火腿夹带过书信吗?

鲁迅怎样修改自己的稿件?

鲁迅懂得法文吗?

编完写起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三版后记

后记

试读章节

错怪了介孚公

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中说:

我记得他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的祖父在很早的时候,就让他抄写许应骥驳康梁变法的奏折。康梁变法在我们现在看来,那不过是毫不触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维新”运动,但许应骙即使对这个“君主立宪”的改良运动都要反对,可见其思想之保守与反动之甚了。而鲁迅的祖父又拿这个奏折来让他抄写,想以家庭的专制,来束缚鲁迅的思想,这不是要从小制服这个在他们眼里桀骜不驯的人吗?(专著下册,第1089页)

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确是有人拿了《申报》上刊登的许应马癸的《明白回奏并请斥逐工部主事康有为折》叫鲁迅抄下来看。关于这事,鲁迅在自己的回忆文《朝花夕拾·琐记》里是这样记述的:

“你这孩子有点不对了,拿这篇文章去看去,抄下来去看去。”一位本家的老辈严肃地对我说,而且递过一张报纸来。接来看时,“臣许应骥跪奏……”那文章现在是一句也不记得了,总之是参康有为变法的;也不记得可曾抄了没有。

这里鲁迅自己说得很清楚:让他抄这份奏折的,是“一位本家的老辈”。“本家的老辈”就是旁系尊亲属,祖父是直系尊亲属,二者决不能混为一谈。“本家的老辈”可以用来称呼比方玉田、花塍、子京、椒生……或者别的谁谁谁都行,唯独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祖父介孚公。用字一贯严谨准确的鲁迅,决不会把自己的祖父称为“一位本家的老辈”的。既然他自己写的是“一位本家的老辈”,就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这人必定不是他的祖父介孚公了。

其实也不必这样咬文嚼字。就事论事,即使介孚公当真“想以家庭的专制,来束缚鲁迅的思想”,当时他也没有可能来做这一件事。道理很简单:介孚公因科场案于1893年关进杭州府狱中,直到1901年才出狱。《申报》是戊戌年五月二十四日(1898年7月12日)刊登许应骥奏折的,这时介孚公正关在狱中,没有行动的自由,怎么可能拿这份奏折让鲁迅去抄呢?

介孚公在狱中的时候,是有亲属随侍的。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正好碰上鲁迅随侍的时候,介孚公让他抄写了这份奏折呢?

这个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周作人的《知堂乙酉文编》中有一篇《五十年前之杭州府狱》,颇为详细地记载了介孚公的狱中生活。开始前去随侍的,是潘姨太太和亡妾章姨太太所生的幼子伯升。后来伯升到南京进了水师学堂,就由周作人接着前去随侍,鲁迅一直没有长住杭州随侍过。但是,鲁迅是曾经前去探监的,这有没有可能是在他探监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呢?也不可能。因为鲁迅到杭州府狱去探监的日期,据周遐寿在《鲁迅小说里的人物》一书附录《旧日记里的鲁迅》一文中的记载,1898年有2月19日、20日、21日和5月2日这四天。时间都在7月12日《申报》发表这一奏折之前。1900年1月鲁迅从南京学堂回家过春节,路过杭州,也曾经去探望祖父,这又在那奏折发表以后很久,时间都不合,所以叫他抄奏折的事也不可能发生在他去探监的时候。何况《琐记》一文说得很清楚,这是在南京学堂里的事。一在杭州,一在南京,地点也不符。由此可以知道这事断然和介孚公无关。

不是祖父,那么这人又是谁呢?我们可以从当时在南京的“本家的老辈”中去寻找。考当时鲁迅在南京的本家的老辈,共有三人。一个是同在水师学堂学习的庶出的叔父伯升,辈分虽长而年龄反到比鲁迅小一岁,这人自己喜欢看一点戏,而不喜欢去管别人的这些闲事。一个是诚房的鸣山,也在水师学堂学习,比鲁迅才大五岁,虽是叔侄,却也是小朋友。另一个就是当时在江南水师学堂担任监督的从叔祖周庆蕃(椒生)了。鲁迅本人以及他们家族另外几个人到南京进水师学堂,都是因为他的关系。我们只要看看他的思想作风,就可以断定当时让鲁迅抄奏折的必定是他无疑了。

周遐寿在《鲁迅的故家》中,是这样介绍椒生的情况的:  他……根本上是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信奉三纲主义,附带的相信道士教……他每天在吃早饭之前也要在净室去朗诵《感应篇》若干遍……对于学生,特别是我们因为是他招来的本家,他最怕去搞革命,用心来防止,最初是劝说,措词妙得很,说“从龙”成功了固然好,但失败的多,便很是危险。看见劝阻无效,进一步来妨碍以至破坏……(专著中册,第958—959页)周庆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事不是他还能是谁干的呢!《华盖集·忽然想到(五)》中说:我生得太早一点,连康有为们“公车上书”的时候,已经颇有些年纪了。政变之后,有族中的所谓长辈也者教诲我,说:康有为是想篡位,所以他的名字叫有为;有者,“富有天下”,为者,“贵为天子”也。非图谋不轨而何?(③44)

显然,这里说的“族中的所谓长辈也者”,指的必定也就是这个周庆蕃,这就不用多说了。

上面,我们已经从时间和地点的无一相合证明了这事不可能是介孚公做的,如果我们仅仅说了这一方面,那么,对于介孚公依然是不公平的。我们说,错怪了介孚公,不仅是指他没有干这件事,而且现有的材料还可以证明:他不会干这种事。

P25-28

后记

今年是冯雪峰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我写这书,向他讨教,就更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三十年间,同我讨论过这书稿的,孙用先生、林辰先生、黄源先生、唐弢先生、蒋锡金先生、王仰晨先生各位前辈学人,以及年纪比我还小的陈琼芝,都先后作了古人,我在整理这个增订本的时候,很自然地又想起了他们,想起他们对我写这书的鼓励和帮助。

三十年间,出现了不少新的资料,使我能够对书中的几篇作了修订和增补,还增写了几篇新稿。2005年版《鲁迅全集》出版之后,又据新版《全集》校改了全部引文,出处也改注新版页码,以便利读者。

这个增订本将要面对新一代的读者了。他们以新的眼光看这本旧书。我期待他们的批评。

2006年5月31日朱正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回忆录正误(增订本)/猫头鹰学术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5111
开本 32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