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科学的晨曦/人物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红色中国的钱博士;“只要醒着,你就必须思考数学”;吴大猷回忆李政道;逆境中的华罗庚;何祚麻忆恩师周培源;竺可桢——“浙大保姆”;丁文江,为了履行“少数人的责任”;叶企孙: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本书收录了24篇关于我国部分科学家生平事迹的文章。

内容推荐

他们都是科技大家。近百年以来,因为他们开创性的工作,中国得以开启科学之眼,并以这眼惊奇地注视身外的世界,研究它,追赶它。而无一例外的,他们又都拥有着单纯而方正的人格品质。这品质赋予他们执著和勇气。这执著和勇气碰撞出一段段让人回味不已的故事。在这回味中,我们沐浴精神之光。我们因此明白,中国的脊梁应如是。

目录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山鼻祖冯祖荀

丁文江为了履行“少数人的责任”

翁文灏地质生涯摭拾

竺可桢日记初读

竺可桢——“浙大保姆”

化工先驱——侯德榜博士

忆父亲

胡先辅:有森林相伴不寂寞

茅以升博士话征程

叶企孙: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张钰哲和小行星的故事

他本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记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记周培源教授

泱泱大师 铮铮风骨——周培源传略

数学大师苏步青

此身已许核聚变——写在王淦昌教授九十华诞之际

逆境中的华罗庚——记恩师二三事

红色中国的钱博士

钱学森在美国

记数学大师陈省身

中国的原子弹之父——记钱三强

“只要醒着,你就必须思考数学”——记我的恩师樊畿教授

半个世纪的友情——记杨振宁与邓稼先

吴大猷回忆李政道

试读章节

走出国门,学习现代数学第一人

冯祖荀先生1880年生于浙江杭县,即如今的杭州市。父亲是前清秀才,乡下有几亩良田,杭县城里也有自己的买卖,虽非富贵人家,但也衣食无虞。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冯先生自幼受到严格的国学训练,在家族的私塾中完成了他的启蒙教育,也养成他一生中处处显出的儒雅风格,琴棋书画伴随其一生。父亲虽有功名,但却不是冬烘先生,非常开明,认为儿子不应当只读四书五经与唐诗宋词,不该像自己一样终老乡里,该出去走走,“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总是不会错的。他明确地给儿子指了一条路:进京,投考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诞生的。1898年,清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明令:兴办京师大学堂。吏部尚书孙家鼐被任命为管理大学堂事务的大臣,简称管学大臣。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京师大学堂举步维艰。此后,接连爆发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遍地狼烟,京师大学堂难以维持,下马停办了近4年。1902年局势相对安定,京师大学堂浴火重生,吏部尚书张百熙出任管学大臣,校址设在景山东街马神庙。青砖灰瓦的校舍,虽然古旧,却淡雅肃穆。重生后的京师大学堂开始招收新生,叫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后者即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春风得意马蹄疾”。年方弱冠,冯先生踌躇满志,负笈北上。他后来说:“人家早就告诉我,京城的街道都是正南正北,横平竖直的。可我在京城的头几天,怎么也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一出门就迷路。”鼻子下面长着嘴,你可以问路啊!可冯先生那一口南腔北调,没人听得懂他的话。在京城瞎碰乱撞,走大街钻小胡同,没少跑冤枉路。后来冯先生能说相当不错的“京片子”,固然因为聪明,也与刚到京城吃过语言不通之苦大有关系。

总算没有误了报名和考期,冯先生在京师大学堂的入学考试中,国文和数理各科名列前茅。为了不再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他选择了京师大学堂免收学费的师范馆,成为北京大学有案可查的首届学生。这位江南才子在京师大学堂仍然出类拔萃,各科成绩排名榜首。

开学一年后,管学大臣张百熙上奏朝廷,请求准许京师大学堂派遣学生出洋留学。奏折语言恳切,表达出他对中国新型高等教育未雨绸缪的远见:“计自开学以来,将及一载,臣等随时体察,益觉资遣学生出洋之举,万不可缓。诚以教育初基,必从培养教员入手,而大学堂教习,尤当储之于早,以资任用。”

就在这份奏折里,张百熙还上奏朝廷一份京师大学堂拟派遣“赴日本游学”的留学生名单,共31人,冯祖荀榜上有名,成为京师大学堂选派的首批留学生。

近百年之内,中国向海外陆陆续续派遣的留学生,至今以上百万计,可谓有先驱,有来者,伏涌延绵,越代相师。派遣冯祖荀等人东渡,则是赴日本留学的起点。

冯先生于1904年赴日,先入日本京都第一高等学校作语言和基础课方面的补习,一年后转入著名的京都帝国大学,在理学部攻读现代数学的各门基础学科,又专修“微分方程”理论。

那个时期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大多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而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现代数学的并不多,大约不超过10位。冯先生是我们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位数学专业的留学生,可称是我国出国留学生学习现代数学的第一人。这可真是中国数学界的幸事,中国数学历史的长卷也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数学在中国源远流长,不仅历史悠久,并且曾经成就辉煌。

中国古代数学萌芽在秦汉时期,称之为“先秦数学”。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古代数学获得稳定发展。  宋、元年间,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让当时的世界数学望尘莫及。

不过,令人扼腕的是:中国的数学始终未受到重视,从未登上科举考试的大雅之堂。加之中国的数学过于偏重实用,虽然掌握“勾三股四弦五”,却不能提炼成为“勾股定理”;虽然早就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之说,却不能上升到“极限”的概念。缺乏概括抽象的思维,既不能使中国的初等数学形成理论体系,更不能跨进高等数学的新天地。明、清年代中国数学日渐衰落,裹足不前。与此同时,西方数学获得长足进步,形成理论体系,并开始传入中国。众所周知的故事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当了明朝的官,司天文历法;康熙皇帝请洋人进宫给他讲解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当然,这些还都是属于“初等数学”的范畴。西方数学大步发展,已逐渐迈入“高等数学”阶段。为了学习西方数学,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数学家和外国人一起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著作。在这些译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还在应用。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数学的全面引进与研究,始于清末民初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留学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特别定格这个片段,方能看清楚冯祖荀先生,以及他所代表的同时代数学家们,为中国现代数学的起步与发展所做的不朽的贡献。

再回到1904年的东京。当时京师大学堂派遣到日本的留学生大约有30人,良莠不齐,有人玩物丧志,醉心舞蹈和其他技艺,淡忘了自己来到异国他乡的初衷和使命。相反,冯祖荀先生却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每天都要“三省吾身”,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他不仅成绩优秀,还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学子发起成立了“京师大学堂留日学生编译社”,择选编译那些“纯正精确可适用于中国”的文章,宗旨是“讲求实学,输入文明,供政界之研究,增国民之知识”。编译社一经成立,很快成为吸引当地留学生共同耕耘的田地,为大批留日学子的报国热情提供抒发与用武之地。

编译社出版了一份杂志,起名《学海》,冯先生自任编辑,他深厚的国学根底发挥了力量。因题材新颖,每篇文章都经冯先生修饰润色而美轮美奂,《学海》立即获得上海商务印书馆青睐,在国内承办出版发行,首刊发行于1908年。冯先生自己翻译了英国人玻尔所著的《物质及以太论》,登载于《学海》的首期。如今科技译刊多得难以枚数,追根问源,冯先生创办的《学海》应是我国的第一本科学译刊。

……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科学的晨曦/人物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人物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7228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