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瑞士/列国志
内容
编辑推荐

《列国志》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

本书为其中一册,对瑞士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外交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介绍。

内容推荐

提起瑞士,人们便会想到美丽的湖光山色,壮丽的阿尔卑斯雪山,香浓的雀巢咖啡,神秘的银行,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传奇——瑞士手表;以及“武装中立”而又全民皆兵,“中立主义”却又奉行积极外交政策的独特体制……的确,这个西欧中部的袖珍小国承载了太多的传奇,这是一个自然本色和人类文明发展到极致的完美与和谐的国度。

目录

导  言/1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1

 第一节 自然地理/3

一 地理位置/3

二 行政区划/4

三 地质地形/7

四 河流、湖泊与冰川/1l

五 气候/15

 第二节 自然资源/18

一 土地与矿产资源/18

二 水力资源/18

三 森林资源/19

四 野生动植物资源/20

五 环境保护/23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24

一 人 /24

二 民族/29

三 语言/31

四 宗教/36

 第四节 民俗与节口/38

一 民俗/38

二 节日/48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上古简史/52

一 早期人类足迹/52

二 海尔维希亚/53

三 日耳曼族入侵/55

 第二节 中世纪简史/56

一 基督教的传播/56

二 封建制度的建立/57

三 城市的兴起/58

四 “老三州”的永久同盟/59

五 邦联的壮大/61

 第三节 近代简史/65

一 宗教改革与反改革/65

二 “三十年战争”与中立开端/67

三 人口与经济发展/68

四 城乡社会矛盾/69

五 政治生活/71

 第四节 现代简史/72

一 海尔维第共和国/72

二  1815年宪法与维也纳会议/74

三  1848年宪法/74

四 产业革命与工业化/76

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瑞士/77

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瑞士/79

 第五节 当代简史/80

一 战后的经济繁荣/80

二 福利社会的发展/83

三 民主政治的变化/84

四 瑞士与国际社会/85

 第六节 著名历史人物/88

第三章 政治

 第一节 国体与政体/99

一 联邦政治制度的沿革/99

二 联邦宪法/104

三 中立啄则/106

 第二节 国家机构/107

一 国家元首/108

二 联邦委员会/109

三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113

 第三节 立法和司法/117

一 联邦议会/117

二 法院/122

 第四节 政党和团体/123

一 政党/123

二 利益集团/131

 第五节 独具特色的民主制度/132

一 “直接民主”/133

二 “半直接民主”/134

三 公民权利与男女平等/136

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概述/138

一 战后经济发展/138

二 经济发展水平/142

三 经济结构/145

四 基本经济制度/148

五 联邦国民经济部/151

 第二节 农林业/155

一 农业的经济地位/155

二 农业结构的变化/156

三 农业生,/158

四 农业政策/162

五 林业/166

 第三节 工业/168

一 制造业/169

二 能源工业/177

三 建筑业/1 80

四 著名工业企业/183

 第四节 商业和其他服务业/187

一 零售商业/188

二 银行业/191

三 保险 /197

四 其他服务业/198

 第五节 交通与通讯/200

一 交通运输/200

二 邮电通讯/209

 第六节 财政与金融/214

一 财政/214

二 税收/221

三 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224

四 金融市场/227

五 金融监管/231

 第七节 对外经济关系/234

一 对外贸易/235

二 对外援助/239

三 资本输出入/241

四 国际收支/244

 第八节 旅游业/247

一 旅游业概况/247

二 主要游览城市/255

 第九节 国民生活/267

一 物价/267

二 就业/270

三 工资/275

四 居住条件/277

五 福利税制/279

 第十节 社会保险/283

一 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283

二 社会保险的目标、原则和作用/284

三 社会保险的主要类别/284

四 社会保险的调整与改革/290

第五章 军事/293

 第一节 概述/293

一 国防体制/293

二 国防预算/294

三 联邦国防民防体育部/294

四 “21世纪军队”改革法案/295

 第二节 武装部队及其军种区分/297

一 武装部队/297

二 军种区分/302

三 部队部署/305

 第三节 军事训练与兵役制度/306

 第四节 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307

 第五节 主要领导人物/308

第六章 教育、科学、文艺、卫生/311

 第一节 教育/311

一 历史回顾/311

二 教育地位/315

三 教育体制/315

四 师资/323

五 科研/324

六 国际交流/332

 第二节 科学技术/335

一 自然科学与技术/335

二 人文社会科学/338

 第三节 文学艺术/344

一 文学/344

二 戏剧电影/353

三 音乐舞蹈/358

四 美术/362

五 文化设施/364

 第四节 医药卫生/369

一 医药/369

二 卫生/375

 第五节 体育/379

一 体育制度/379

二 体育水平/380

三 体育机构/382

四 体育设施/385

 第六节 新闻出版/386

一 报纸与通讯社/386

二 广播、电视、因特网/388

三 图书期刊/392

第七章 外交/394

 第一节 外交政策/394

一 中立政策的由来/394

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立政策/398

三 战后中立团结的外交政策/402

四 全球化时代的中立外交政策/404

 第二节 瑞士与联合国的关系/406

一 加入联合国之前的关系/407

二 加入联合国的历程/408

三 加入联合国之后的关系/410

 第三节 瑞士与美国的关系/411

一 政治外交关系/411

二 经济贸易关系/414

 第四节 瑞士与欧盟的关系/415

一 冷战期间瑞士与欧盟的关系/416

二 冷战后瑞士与欧盟的关系/418

三 瑞士加入欧盟的问题/421

 第五节瑞士与中国的关系/423

一 外交政策主张的共同点/424

二 政治关系的发展/425

三 经济贸易往来/427

四 文化交流与合作/429

附录

一 瑞士历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431

二 瑞士1945年以来的诺贝尔奖得主/445

主要参考文献/446

一 西文参考书刊/446

二 中文参考书刊/447

三 网址/450

试读章节

第三节 近代简史

一 宗教改革与反改革

15~16世纪,教会统治整个社会,神职人员有许多特权,教士身份成了一种赚钱职业,他们向人民征收赋税、佃租和五花八门的捐税,教士们利用节日、斋戒等宗教活动聚敛财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主教会议和高级神职人员竭力主张改革,摈弃教会的陈规旧习,但遭遇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罗马教廷并没有明确支持改革者,教会内部的改革困难重重。

16世纪,欧洲中部率先进行宗教改革,基督教会分裂为新旧两派。在瑞士德语区,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人物是乌尔里希·茨温利。茨温利生于1484年,1506年担任格拉鲁斯一个教区的神甫,1518年充任苏黎世大教堂的大众神甫。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了《95条论纲》,第一个宣布与旧教会决裂。茨温利也于1519年在苏黎世宣扬新教信仰。他反对雇佣兵制度,反对农奴制,抨击教士滥用权利和腐败堕落;他提议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斋戒和教士独身制;他主张权利属于市政当局,建立由城市领导的统一国家。茨温利从教会、政治和经济角度全面抨击了现有制度,要求进行多项改革。苏黎世市政当局积极支持茨温利的改革主张,于1520年批准他宣讲真正神授的圣经。茨温利在图尔高、圣加仑、巴塞尔、沙夫豪森、素洛图恩、伯尔尼等地宣传新教,并且身体力行实现自己的主张。1524年,茨温利与一个富孀结婚,以表示嗄对牧师独身的青规戒律。

苏黎世在茨温利的推动下,进行了广泛的改革。教会的繁文蓐节被简化,忏悔等宗教仪式被废除,独身制取消,偶像和圣物被撤掉,修士和修女准予离开修道院,教堂所属的学校也进行了改造。1525年,苏黎世政府采纳了茨温利的主张,将修道院所占土地收归市政府所有。苏黎世政府还废除了农奴制和什一税,停止对外派遣雇佣兵。苏黎世的宗教改革加强了城市对乡村的统治,增强了市政当局的权威,对其他城市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于是,宗教改革迅速推进到其他城市。

茨温利的宗教改革也遇到了来自反对派的极力阻挡。不仅苏黎世城中有反对派,邦联内部也有反对派。在邦联内部,反对派是一些坚持天主教信仰的乡村州和城市。信仰天主教的城市不愿改变信仰,信仰天主教的乡村在捍卫信仰的同时还嫉恨和惧怕城市的绝对优势。1524年,四周湖畔的几个乡村州和卢塞恩、楚格订立盟约,联合对抗茨温利的宗教改革。新旧两派尖锐对立,最终爆发了宗教战争。

1529年,天主教联盟焚烧了一个苏黎世的新教徒,茨温利率兵讨伐楚格。由于缺少其他新教各州的支持,双方士兵也十分懈怠。最后苏黎世与天主教联盟达成和解协议,天主教各邦仍保持自己的信仰,但不能与奥地利共同反对新教。战事遂告和平结束。1531年,天主教再次发起战争,他们组成8000人的队伍,自楚格北上攻打苏黎世。茨温利率领2500人仓促应战,不幸在战争中殒命,苏黎世军队遭到失败。双方签订和约,由各邦自己决定宗教信仰。由此,新教向瑞士中部和东部的传播也随之受到阻碍。

瑞士法语区的宗教领袖是加尔文。加尔文生于1509年,1534年定居于巴塞尔。加尔文1536年路过日内瓦,留下来从事教会管理的整顿,曾一度前往斯特拉斯堡,后于1541年重返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和政治改革事务。加尔文反对教会的教阶制度和繁琐的宗教仪式,但不反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务实方针,他将茨温利的改革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加尔文的倡导下,日内瓦教会民主选举牧师和神职人员,由牧师和长老组成的宗教法庭来治理城市。贫困群体受到照顾,教育得到普及,社会生活井然有序。原来是天主教所在地的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宗教改革不但使瑞士的宗教和政治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避难的外国新教徒富豪商贾加入到瑞士的建设行业中来以后,瑞士的纺织工业、银行业和加工业迅速发展,并从城市扩展到乡村。当时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封建贵族早已被推翻,加尔文的经济和伦理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的赞赏,他主张的教会组织形式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因而,加尔文派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扬,各国的宗教改革者纷纷前来学习,仿效日内瓦的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教的社会秩序和政府形式。日内瓦当时成为宗教改革的国际中心。

P65-67

序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它们对时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间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与此时代要求相比,已有的种种有关介绍、论述各国史地政情的著述,无论就规模还是内容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要求。人们期盼有更新、更系统、更权威的著作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有11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外国问题的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提出编撰“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设想。1993年3月11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先生在科研局的一份报告上批示: “我想,国际片各所可考虑出一套列国志,体例类似几年前出的《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以一国(美、日、英、法等)或几个国家(北欧各国、印支各国)为一册,请考虑可行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根据胡绳院长的批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2月28日发出《关于编纂(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和(列国志)立项的通报》。《列国志》和《简明国际百科全书》一起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首先编写《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待这一项目完成后,再着手编写《列国志》。

1998年,率先完成《简明国际百科全书》有关卷编写任务的研究所开始了《列国志》的编写工作。随后,其他研究所也陆续启动这一项目。为了保证《列国志》这套大型丛书的高质量,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1月27日召开国际学科片各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了这套大型丛书的编写大纲及基本要求。根据会议精神,科研局随后印发了《关于(列国志)编写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为启动项目拨付研究经费。

为了加强对《列国志》项目编撰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李铁映同志的提议,2002年8月,成立了由分管国际学科片的陈佳贵副院长为主任的《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片各研究所、科研局、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同志。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成《列国志》项目工作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列国志》工作室。同年,《列国志》项目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列国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在《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列国志》各承担单位尤其是各位学者加快了编撰进度。作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和大型丛书,编委会对《列国志》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资料详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列国志》之所以强调学术性,是因为这套丛书不是一般的“手册”、“概览”,而是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和个人见解。正因为如此,《列国志》在强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没有对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学术观点强行统一。应当指出,参加这一浩繁工程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科研人员以外,还有院外的一些在该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现在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约计200卷的《列国志》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

《列国志》编辑委员会

2003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瑞士/列国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丁秋//杨解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00033
开本 32开
页数 4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3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52.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