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教育,缺少许多重要的维度,其中之一就是情感教育。成千上万所中小学,数亿孩子在接受教育。但这样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单维度的教育。它几乎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而像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这样一些不可或缺的维度,却几乎没有进入教育系统。这样一种单面教育,它能培养出“完人”吗?它能造就健全的人格吗?“情感日记”是对当下教育失误的一个小小的补救。也许我们并不应该过高地估计它的作用与力量,但它却是无比珍贵的,也是无比高贵的。
阅读这些日记的人,会被感动,会被感化。而当下迫切需要这种感动,也需要这种感化。
图书 | 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中学成长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当今的中国教育,缺少许多重要的维度,其中之一就是情感教育。成千上万所中小学,数亿孩子在接受教育。但这样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单维度的教育。它几乎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而像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这样一些不可或缺的维度,却几乎没有进入教育系统。这样一种单面教育,它能培养出“完人”吗?它能造就健全的人格吗?“情感日记”是对当下教育失误的一个小小的补救。也许我们并不应该过高地估计它的作用与力量,但它却是无比珍贵的,也是无比高贵的。 阅读这些日记的人,会被感动,会被感化。而当下迫切需要这种感动,也需要这种感化。 内容推荐 本书是第二届全国“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征文活动中学部分获奖作品的结集,共收录优秀日记一百一十二篇,抒发了孩子对祖国、对社会、对自然、对家庭、对朋友的爱,字字真诚,篇篇动人,流露出真爱之美,闪烁着人性之光。少年儿童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对爱的感受最自然、最丰富,也最需要坦诚的交流和正确的引导。愿这些作品能激起青少年朋友的心灵共鸣,得到爱的教育,领恬爱的真谛。 目录 两代之间 父亲是一种动物 太阳香 无法回报的爱 比爱更喧嚣 父亲 相信真爱就在身旁 品茶小记 大爱无言 父爱如山 亲情树 出走 守望 直面人生 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 那年夏天的火车 在红黄蓝构建的天空下 被风吹过的夏天 为了父亲的守望 又是一天阳光中 紫竹笛 花香弥漫 梦里花香·梦里飞翔 我明白了…… 妈妈,我是你的孩子 父亲,原谅女儿吧 蝴蝶飞飞 母亲,我想对您说 回家的感觉,真好 幸福时光 蒲公英的飞翔 旧屋的门槛 爱的絮语 我的幸福 爱在无知中 绿叶对根的情意 韭菜花的芳香 我的成长 聋童的心声 台阶 播种爱心 茶杯深处的回忆 故乡的云 时光中的爱 深厚感情 你吻过自己的妈妈吗 给父亲的一封信 天使在人间 阿桑坝的守望 母爱深深 另类老妈 我可以抱你吗 离别 爱如磐石 爱的互补 梅花三弄 当冬季到来时 走了千里的安慰 爱如捕风 这份情,不用还 爱,其实很朴素 老屋 腹有诗书 对幸福的诠释 妈妈的爱戛然而止 挽挽你的胳膊,可以吗 心之所向,爱之所及 彩虹水晶 妈妈,您也应该飞 心灵的追问 坟前开满鲜花 成长旅程 我的花季,我的爱 这个雨季有点烦 爸,还我你欠下的爱 好想好想…… 生活的随想 朦胧之爱的挣扎 多彩生活 重拾遗失在夏日里的友情 “老班”的故事 茉莉开花 阳光不锈 你好,阿依努尔 我的乐土,我的港湾 风筝的幸福 我渴望微笑 约定紫藤 亲密接触 西溪且留下 蝈蝈儿的故事 七种颜色,七份祝福 小黄鸭之死 期盼 情缘 上帝派来的天使 笼里笼外 雨情-雨思 麻雀日记 迟开的山茶花 我有话说 啊,我的农民父亲 致伊拉克儿童 给“活着”一个理由 爱的味道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枫叶红了 四季之爱 远远的欣赏 感谢贫穷 相信自己 家乡的味道 一辈子的味道 水忆 心灵的轨迹 江南 双城记 第二届全国“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 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试读章节 干瘦的骆驼 父亲以前常常说:“我最了解我的女儿了!”后来却很少说了。是啊,每天吃过晚饭,我就急急忙忙地回到房间,“砰”地关上门写作业。每次完成作业都超过十一点了,向父亲道晚安后就倒头大睡。周末忙着参加培训,也没法和父亲一起出去玩了。父女感情依然深厚,却少了很多交流。 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不再特意带我去打球,无论是晚饭后还是周末,他都常常默默地关上门玩电脑。而在我们仅剩的交流时间——晚饭的时候,也常常是我在说话,他很少给我讲故事了,不仅因为很多我已经知道了,而且因为我经常要指出他在故事年代和背景方面的错误。 直到今天,父亲那句“爸爸出去打球啦”像一块巨石,激起了我脑海中许许多多的回忆。 这头“霸道的狮子”曾经让我参加过那么多活动,可是在反感的同时,我竟然没有想到这些都是父亲喜欢的活动啊!他这样做不就是为了能和女儿有更多的共同爱好吗?不就是为了能更好地陪伴女儿成长吗?而我却任性地“反对独裁”。 现在,他不再“强迫”女儿了,他是不是认为自己老了?是的,父亲不再年轻了,时间消耗了他的青春。可是使他的心一同老去的却不是时间,而是我这个女儿!我的叛逆,我的自以为是,使他认为自己老了。 天哪,我怎么能做出这种愚蠢的事情?听故事时我为什么要吹毛求疵?年代和背景有那么重要吗?我为什么不仔细听完父亲讲的道理?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我为什么那么逆反?我为什么不能理解父亲的苦心? 我想了很多,热水的雾气迷蒙了我的双眼,眼前仿佛有一头干瘦的骆驼,让我想哭…… P5-6 序言 我曾经将国外的一篇非常感动人的小说讲给几个成年朋友听。等他们听完后,我问这篇作品写得如何,他们不回答,先问是谁写的。我谎称是我所作。他们保持沉默,我便固执地追问:这篇作品究竟如何?再三追问之下,他们笑笑:构思倒还不错,可就是有点儿矫情。 对于这样一个评价,我并不吃惊——它早在我意料之中。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篇多么优秀的作品,只是认为它是一篇值得一看的故事。但,我敢断言,这篇作品不管被翻译到哪一国度,也不管是被谁看了,都不会落得一个“矫情”的评价的。我看到过一个资料,当年亚洲金融风暴,韩国三星集团濒于倒闭之时,它的总裁让副总裁给四万五千名职工朗读了这篇作品,当时台下一片唏嘘声。当时我就在想,若是在中国,即使请一位优秀的朗诵者来朗读这篇作品,大概也不会有此情此景的。 这些年,我看到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我们在拒绝感动。 我以为这是一件十分糟糕的事情。 在如此情景中,当我再度相遇“情感日记”时,我便得到了一种宽慰。我想,这一赛事的创意者与组织者们,大概也与我一样感受到了这一现实。他们试图通过这样一种比赛,想对一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美好的东西发出召唤。他们一定有着一种担忧,一种焦虑,他们企图在挽留什么,在拯救什么。他们努力的一个直接收获,就是这一本书,一本温馨的书。 我说不太清楚,我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刻开始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对感动的拒绝。大概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概是因为我们曾经历了太多的冷酷的时光。我已无数次地目睹了两样完全不同的阅读效应:一本令全世界无数人唏嘘不已的作品,却丝毫也不能打动我们——我们一个个都变得铁石心肠。甚至有人还嘲笑悲悯,嘲笑感动。“爱”与“美”这样的字眼一样,竟然在许多国人眼中成了一个矫情十足的字眼。 这不是悲哀么? 情感日记,也就是爱的教育,或者说,也就是情感教育。 当今的中国教育,缺少许多重要的维度,其中之一就是情感教育。成千上万所中小学,数亿孩子在接受教育。但这样的一种教育是一种单维度的教育。它几乎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而像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这样一些不可或缺的维度,却几乎没有进入教育系统。对于这样一种单面教育,我一直深表疑虑,它能培养出“完人”吗?它能造就健全的人格吗?当我听说一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居然心狠手辣地挖掉一只又一只猫的眼睛、将硫酸泼向熊时,我的这种疑虑加剧了。正是心中有着这种疑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走了几十所中小学,然后利用那里的讲坛,向无数的老师与学生们宣扬我的看法:学校要培养的不是单面人,它要培养的应是完人。 这个“完人”,自然有爱,有情感。 “情感日记”是对当下教育失误的一个小小的补救。也许我们并不应该过高地估计它的作用与力量,但它却是无比珍贵的,也是无比高贵的。 阅读这些日记的人,会被感动,会被感化。而当下迫切需要这种感动,也需要这种感化。 我们应将“爱”看成是一个自然的、高尚的、美好的字眼。 书评(媒体评论) 对于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进行情感教育,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王蒙(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我被感动了,我触摸到了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他们一起体验爱与被学的快乐…… ——顾明远(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这些多情的文字像一颗颗珍珠多次撞击了我的心,那撞出的一串串泪珠多次模糊了我的眼睛,令我不能放声地卒读。于是只好改用默读,让同学们多情多感的泪默默地流向我的心田。 ——霍懋征(著名教育家、功勋特级教师) 阅读这些日记的人,会被感动,会被感化。而当下迫切需要这种感动,也需要这种感化。 ——曹文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爱得深入,甚至深刻,升华得自然令人信服。 ——高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 我为中国的少年儿童所拥有的浓厚爱心感到自豪,祝愿祖国的下一代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高洪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平中见奇,平中见真情,在内容上表达了“爱”的主题。 ——杨红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中学成长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征文活动组委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24143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2000 |
出版时间 | 2006-09-01 |
首版时间 | 2006-09-01 |
印刷时间 | 2006-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9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2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