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代诗文论争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由于对元明清文学知识的信心不足,在准备考博时,不得不找相关材料来“恶补”。其中一本是日人青木儿正写的《清代文学评论史》,中有许多清人骂明人、清人骂清人的材料,很容易就让人嗅到那文学批评的生动泼辣气味。它沾满了极世俗的人间烟火和情怀,与过去通过本书看来的和一向默想的飘然姿态迥若云泥。

  本书首要关心的是如何呈现明代诗文论争的总体风貌,以期引起研究者的足够注意。是故,第一期以唐宋诗之争这种专题形式为主,在一个大的话题下,看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们各有何种不同意见,从而见出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演进。

目录

引论

概说

一 明代诗文论争的广泛激烈

二 明代诗文论争的分类

三 明代诗文论争的分期

上编 文学政治时代的诗文论争

(洪武元年至正德元年)

一 明初围绕杨维桢展开的争论

贝琼“词涉夸大”考索

王彝“文妖”之评

原因探析

二 师古与自得——明初的探讨

师古之必要性

如何师古

成功之师古

三 “宋绝无诗”论考

一唐宋诗之争(一)

黄容批判“宋绝无诗”论

刘崧前后的宗唐风气

刘崧前后的抑宋风气

四 民众、台阁与理学、心学

——唐宋诗之争(二)

宗唐和卫宋的创作、诗话

台阁作家的崇盛唐诗观

理学的为宋诗辩护

心学家的诗歌态度及唐宋诗观

五 唐宋元诗三朝合论

——唐宋诗之争(三)

三朝诗合论

宋元诗比较论

中编 文学复古时,弋的诗文论争

(正德元年至万历十八年)

一 由习尚到宗法的传播

——七子派复古口号考源

二 “改趋”与“守化”

——徐祯卿与李梦阳之争

“改趋”之争

“守化”之争

三 同异之辨

——吾谨与李梦阳之争

四 李何之争古今言说述评

李何之争现当代言说述评

李何之争平议

李何之争的明代言说述评

五 变:文质人移

——以顾磷为中心

早年劝陈沂弃宋

晚年与崔铣、陈鹤论诗文

对唐宋派的态度

六 时尚——批判前七子派

前七子派的批判

杨慎等人的反思

理学家的批判

七 在前后七子派之间

——唐宋派的离合与差异

风节与宗法的离合

格局与心态的差异

八 从论文看唐宋派的发展与要求

——以茅坤为中心

唐宋派的发展

唐宋派的要求

九 后七子的派内派外之争

——以李攀龙为中心视点

宗派和家长作风

批判李攀龙

十 后七子的派内派外之争

——以王世贞为中心视点

派内之争的王世贞

派外之争的王世贞

南北之争的王世贞

“泛应众”的晚年风度和“泛应众”的

晚年诗学

下编 文学师心时代的诗文论争

(万历十八年至崇祯末年)

一 师心与晚明的“对作”

——以公安派为中心

从理、辞的呈现看公安派的师心

公安派与“对作”

进入文学史与自我“对作”

二 三方论坛

——公安派、竞陵派与后七子派的论争

李维桢的批判与自我批判

公安派的批判、反批判和自我批判

竟陵派的批判与自我批判

三 “功臣”论

——明代诗文论争的重要认识

“功臣”论的出台

“功臣”与流派的关系

“功臣”论的意义

四 文社·宗派·性格

——艾陈之战再检讨

事件重述

宗派之战

性格之战

余论

附录 明代诗文论争简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一 专著

二 论文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代诗文论争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小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47587
开本 32开
页数 4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03
14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