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话大革命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对中国大革全时期的一个全记录。本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缜密的逻辑,再现了大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丰富、深化了以往中国大革命史的研究,并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矛盾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改变了以往的史学界的研究定论,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九十年代陆续披露的俄罗斯联邦档案馆藏的有关中国大革命的档案等新的资料,通过几乎全部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以全新的历史视角、缜密的逻辑,再现了大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丰富、深化了以往中国大革命史的研究,并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矛盾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改变了以往的史学界的研究定论。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寻求盟友

一 越飞斡旋孙中山—吴佩孚结盟的失败

二 孙中山与列宁的通信往来

三 张太雷与共产国际二三事

四 共产国际与中东铁路

第二章 加入国民党

一 马林为什么坚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二 维经斯基与马林的分歧

三 鲍罗廷与孙中山

四 成立“国际联络委员会”的风波

第三章 二七惨案

一 鲍罗廷与国民党改组时期的汪精卫

二 瞿秋白和陈独秀的早期合作

三 张作霖三次谋求与苏俄的合作

四 陈独秀为什么向右转

第四章 中共三大

一 毛泽东进入三大中央局与马林的关系

二 张国焘中共三大落选的原因

三 孙中山为什么发火要“开除”陈独秀国民党党籍

四 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的背景

五 陈独秀对胡适的三次争取

第五章 国民党“一大”

一 蒋介石的莫斯科之行

二 孙中山北上与日本人的圈套

三 瞿秋白与鲍罗廷

第六章 三二○事件

一 苏联人看三二○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二 三二○事件与陈延年的“错误”

三 三二○事件与汪精卫的离职

第七章 北伐

一 冯玉祥与大革命

二 陈独秀反对北伐与维经斯基的关系

三 远东局内部撤换维经斯基的斗争

四 共产国际对陈独秀的最初意见

五 大革命时期的李大钊

六 斯大林对加拉罕的三次警告

第八章 蒋介石四一二叛变

一 维经斯基与“迎汪抑蒋”

二 共产国际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暴动

三 蒋介石叛变与退还斯大林照片

四 北伐与东进的争论

五 大革命时期蔡和森二三事

第九章 中共五大

一 瞿秋白与陈独秀矛盾的形成与激化

二 罗易泄密事件

三 中共五大前后罗易与陈独秀的分歧

四 谭平山与鲍罗廷、罗易

五 共产国际与大革命后期的汪精卫

第十章 大革命失败前后

一 许克祥与马日事变

二 马日事变与谭平山

三 鲍罗廷为什么声言要逮捕李维汉

四 大革命后期的任弼时与陈独秀的矛盾

五 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与鲍罗廷

六 共产国际撤消陈独秀职务的最后步骤

七 苏联1930年三次学术讨论会对陈独秀的批判

第十一章 大革命与共产国际领袖

一 斯大林、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的争论

二 布哈林与中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命运

三 拉狄克与中国大革命

四 陈独秀与斯大林的矛盾

五 陈独秀与季诺维也夫的矛盾

六 陈独秀为什么信仰列宁

第十二章 苏联、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经济援助

一 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经费支持

二 苏联、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贷款援助

三 苏联对冯玉祥国民军的军事援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吴佩孚则在给越飞的信里说:“实际完成这项工作已不可能,这使我深感痛心。尽管有许多障碍,但我没有丧失信心,消除障碍的一天总是会到来的。”后面一句话,纯粹是客气话。

越飞没有放弃希望,他于lO月17日给契切林拍电报说,“必须利用中国的一派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不让他们当中的任何人特别强大”,并说孙中山已经承诺,如果张作霖不与白卫分子决裂,他将与张作霖决裂,并准备与吴佩孚妥协。11月1日,越飞给契切林的另一封电报说,吴佩孚与孙中山的接近是可能的。

越飞所以看重吴佩孚,因为在他看来,吴佩孚的“影响几乎是无限的”。

张作霖和吴佩孚的战争一触即发;为了防止苏俄在军事上援助吴佩孚,孙中山11月2日给越飞写信,希望苏俄不要在北满进驻部队,不要在吴、张开战时支持吴佩孚。孙中山说:“为了消灭张作霖,苏俄向吴佩孚提供这种帮助,必然含有利用这种援助来反对我的可能性。”

孙中山派张继到北京见越飞,谈到吴佩孚可能相信苏俄会从军事上支持他,越飞问:“怎样使他相信他的这种信念是不对的,而我又不能直接对他说明这一点?”

张继说:只要“把这一点告诉孙逸仙,就足够了”。那意思,宣传工作,国民党来做。

越飞说:“我又不能直接对他说明这一点。”“他”指孙中山。因为越飞不想将吴佩孚推开。

利用孙中山不希望苏俄援助吴佩孚的心理,越飞请张继说服孙中山,答应与吴佩孚谈判。

P5

序言

在研究中共党史、革命史和中共失败的原因时,不要只局限于研究陈独秀主义,因为我已说过,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陈独秀要对中国革命的失败负责任,但也有其他一些原因,我们必须把这些原因揭示出来。

——摘自鲍罗廷1930年1月29日在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不言而喻,中国党所犯的某些错误和重大错误是由错误的领导造成的。但中共留在国民党内时处境异常困难。由于处在国民党内,它的辩证的发展进程非常复杂。中共的发展进程要比其他国家复杂得多。

——摘自维经斯基1930年2月6日在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后记

关于大革命的研究,一方面,在过去的八十年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积累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另一方面,由于共产国际和联共(布)掌握的一大批关于中国国民运动的第一手史料,近年才陆续披露于世,揭开了大革命时期许多未解之谜,为我们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这段历史提供了可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史研究的禁区被打破,也为重新研究大革命史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幼年和童年时期,联共(布)、共产国际像这个幼儿的保姆(斯大林语),借助共产国际代表远距离地指挥着她,跌跌绊绊走完了这段坎坷的道路,折羽喋血,几近全军覆没。重新认识大革命,包括重新认识联共(布)、共产国际在中国大革命中起的作用。过去,我们关于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许多人物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有的甚至是空白,这些历史人物包括列宁、斯大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拉狄克、越飞、加拉罕、马林、维经斯基、鲍罗廷、罗易等。

历史研究与滚雪球一样,是一个无穷递增和成倍扩张的过程。在研究陈独秀的同时,我产生了重话大革命的念头。这不仅是为了清晰地再现上述联共(布)、共产国际历史人物与中国大革命史的一些细节,也是为了丰富、挖掘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毛泽东、张太雷、谭平山、陈延年、李维汉、任弼时、张国焘、彭述之、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张作霖、吴佩孚等人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活动和思想,旨在更广阔的背景和更具体的画面上,重新展示和深入解剖大革命的本来过程。

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以及冯玉祥的经济援助,涉及到大革命失败的经济原因,是深入研究大革命史的重要内容。过去因史料不足,一直是个谜。本书根据新的史料,大体勾画了共产国际援助中国大革命的一般轮廓,其数字所包含的意义,或许是了解大革命失败深层原因的一把锁钥。

本书写作经过了三个年头,出版得到了姚劲华先生的热情支持和鼓励,《百年潮》、《人民政协报·春秋》等报纸杂志发表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罗易泄密事件发生之后》、《三二○事件后的陈延年与陈独秀》、《毛泽东进入三大中央局与马林的关系》、《孙中山为什么发火要开除陈独秀国民党党籍》、《陈独秀对胡适的三次争取》,在此一并致谢!

                     朱 洪

                   2003年12月22日初稿

                   2004年11月20日二稿

                   2005年12月19日定稿

书评(媒体评论)

不言而喻,中国党所犯的某些错误和重大错误是由错误的领导造成的?但中共留在国民党内时处境异常困难。由于处在国民党内,它的辩证的发展进程非常复杂。中共的发展进程要比其他国家复杂得多。 ——摘自维经基1930年2月6日在苏联中国问题研究院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话大革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53325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2.07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