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内容
编辑推荐

1839—1842年及1856—1860年,英国,这个19世纪最强大的帝国,为了一个赤裸裸的目的——中国的茶叶和丝绸,对一个傲慢、封闭、保守,但同样有着足以傲人的古老而高贵的文明的国家发动了一场既是外交的,又是政治的、经济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就是罪恶的鸦片贸易。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及戏剧性的语言,记述了发生在东西方之间力量极为悬殊的两次战争,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两场战争的背后,这场战争“是权力与腐败,人性中的脆弱、贪婪和愚蠢的戏剧性演绎”。

目录

序言化学战争……………………………………………………………1

研究方法与计量单位……………………………………………………1

第一章额尔金勋爵的报复………………………………………………1

第二章带来灾难的礼仪…………………………………………………73

第三章零容忍……………………………………………………………39

第四章广州被围…………………………………………………………63

第五章广州的“黑洞”…………………………………………………79

第六章英国的斗争………………………………………………………87

第七章毒品与枪…………………………………………………………95

第八章炮舰外交…………………………………………………………109

第九章烟瘾经济学………………………………………………………115

第十章钉上十字架与牢笼………………………………………………123

第十一章蒸汽的胜利……………………………………………………129

第十二章悬赏他的头颅…………………………………………………141

第十三章厦门、宁波的沦陷与义律被撤………………………………149

第十四章中国的马察达…………………………………………………161

第十五章“维多利亚早期的海盗”……………………………………167

第十六章毒品和人口贸易………………………………………………181

第十七章奇怪的插曲……………………………………………………187

第十八章愤怒的吊索和“亚罗号”的不幸……………………………195

第十九章贵族施压………………………………………………………275

第二十章苏格兰征服者…………………………………………………235

第二十一章重燃战火……………………………………………………253

第二十二章额尔金伯爵重返中国………………………………………269

第二十三章直逼北京城门………………………………………………279

第二十四章人质危机……………………………………………………297

第二十五章“我不是小偷”……………………………………………303

第二十六章拯救与报复…………………………………………………311

第二十七章((北京条约》………………………………………………323

后 记……………………………………………………………………327

试读章节

1860年12月,心事重重的额尔金伯爵在上海休养了整整一个月。在此期间,他阅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传奇小说和达尔文的新作《物种起源》,认为达尔文的书写得十分“大胆”。1861年1月中旬,伯爵永久地离开了中国,但在离开前两天,他霸占了九龙,这几乎像是一时之念,当然,这其实是得到了伦敦的秘密授意的。

额尔金英雄般地回到了英国,从外交部获得了一个肥缺,担任印度总督,这是他的朋友坎宁伯爵刚刚空出的位置——这个职位能够让在位者迅速致富。新总督在这个肥缺上只呆了20个月,1864年11月因患动脉瘤在加尔各答去世。两广总督叶名琛也是在这里去世的,这象征性地表明两个对头最终扯平了。

成丰帝英年早逝,死时只有30岁,也就是在《北京条约》签订一年之后。条约让他万分耻辱。他一直在热河幽居,沉湎于鸦片和酒。这位皇帝再也没有回到京城,他深感耻辱,拒绝接见任何外国使臣,甚至连朝臣也拒绝接见。

勇猛的蒙古战士、清军统领僧格林沁也在军事失败的耻辱中难以自拔。为了镇压山东抗税的起义,他派遣了一支有2.3万名步兵和骑兵的庞大军队打击起义军,但是因为他缺少大炮,不得不乞求欧洲侵略者返还一些过去他交出的大炮。他的请求没人理睬,他的镇压行动也没有成功。他被降职,工资一天只有7.5两银子。

与往常一样,维多利亚女王在对中国的征服中扮演了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中国皇帝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以屈尊俯就的傲慢的心态接受夷人纳贡之后,发现自己也开始向英国征服者进贡了,这个“礼物”是一只小北京犬。小狗的品种“北京犬”就是用这个城市命名的。这条脏兮兮的小狗曾经在圆明园的废墟中走来走去,威尔特郡兵团上校把它救了出来,并把它献给了自己的统治者。女王带着帝国皇室的无上自信,非常自然地把她这只新宠物命名为“洛蒂(Lootie)”(战利品:loot——译注)。女王在白金汉宫会见贺布·格兰特的时候,还接受了来自lootie家乡的金玉手杖和三只从圆明园掠夺来的巨大的镶嵌有宝石的大碗。战争中的战利品和小狗都属于胜利者。P325-326

序言

我想像着这样一幅场景: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地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合法化,并允许该垄断组织将毒品出口到美国五个主要城市,不受美国监督并免予征税;美国政府还被迫同意贩卖毒品的官员管理在这些城市活动的所有哥伦比亚人。此外,美国还必须支付战争赔偿1000亿美元——这是哥伦比亚向美国输出可卡因所发动战争的花费。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就连最出格的科幻小说作家也无法做出如此狂热的想像。然而,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而且不只一次,而是两次。但是,两次战争的挑起者都不是蛮横无理的哥伦比亚毒品销售商,而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大不列颠,它把类似的条件强加给了中国。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曾经写道,“战争是另一种形式的外交”。如果这位普鲁士军事理论家研究过中国的鸦片战争,他大概还会加上一句:滥用违禁物(substance abuse)则是外交的另外一种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战争更有效。1839—1842年及1856—1860年的两次战争统称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以及后来的法兰西帝国与清帝国之间的战争。时至今日,这场战争已被西方世界轻易地遗忘或是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然而对于中国人以及其他东方民族来说,这两次冲突仍然是西方帝国主义统治的令人尴尬的历史印迹,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冲突也留下了西方几个世纪以来以无耻的手段对待东方的永久的、令人难堪的象征。有人可能会说,这种傲慢的行为和殖民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美国封锁古巴,英国陈兵北爱尔兰。此前,西方出版的关于这场冲突的书籍都经过了欧洲中心论史学家观点的过滤,他们对两次战争的批评问题未予重视或者忽略了,其结论认为使人吸食上瘾的毒品是合法的,并对西方列强在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进行殖民的行径予以认可。尽管鸦片战争发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然而它所涉及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依然值得关注。鸦片战争也是权力与腐败、人性的脆弱、贪婪和愚蠢的戏剧性演绎。虽然国际毒品贸易是故事的核心内容,然而最终它反映的还是文化的冲突——两个自认优越的国家之间的冲突。战争的代价非常高,并牵涉到基本的道德、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

这种冲突的根源在于三个彼此关联的问题。第一,中国的自信。中国有着近四千年的历史传承,因而坚信它是普天之下文明精髓之所在,视其他所有国家为蛮夷,不以平等礼仪、而是以“纳贡者”相待。第二,中国对于茶叶的垄断生产(以及相对较低程度上对其他奢侈品,如丝绸和瓷器的垄断生产),加上它只允许用白银支付对这些产品的购买。第三,不列颠开始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对于自身的基督教文明中的道德伦理和物质优越性同样非常自负,认为其他国家应对其平等相待(即使不能视为高人一等),而不是将其视为从属国。为了这点,即便给成千上万的黄种人提供毁灭性的毒品也在所不惜。

一位历史学家曾写道,鸦片是被放在驼背上带到了中国,而它最终折断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后记

在很大程度上,鸦片战争是因鸦片贸易和英国商品而引发的。英国战胜之后获得了惊人的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4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商品占到中国进口商品的7/8,每年10多万英镑。鸦片进口从1859年的5.8万箱激增到1879年的10.5万箱。曼彻斯特的纺织品曾因不及中国本地的产品而遭拒绝,但此时也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从1856年的1.13亿码(约1.03亿米)增长到25年后的4.48亿码(约4.09亿米)。

虽然《天津条约》已经确定中国可以征税的额度,并在事实上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性,但清政府仍然抵制鸦片的进口并提高了关税,期待通过提高鸦片的价格而减少吸食者。当中国打算将关税从每箱30两提高到50两的时候,欧洲驻华进口商眼见自己的利润减少,于是向巴麦尊政府的枢密院主席(President of Privy Government)格兰威尔伯爵(Lord Granville)上诉。自由党政府撤销了增长关税的决定。

1870年,威尔弗雷德·罗森爵士(Sir Wilfred Lawson)在下议院提交了一份动议,指责鸦片贸易。但此时英国的财政收入中,鸦片贸易所占的比例已经从战前的1/18暴涨到l/7。

鸦片贸易的利润实在太丰厚了,罗森的动议以15l票反对、47票赞成宣告失败。鸦片贸易带来的财富极大地腐蚀了这个国家,以至于在讨论罗森的动议时,威廉·格拉斯顿,这位30年前曾指责鸦片贸易的恶性影响、其雄辩的论点几乎颠覆政府的人,现在却在下议院发表了一次很有影响的演讲,热烈拥护这项贸易,拥护其给英国和印度带来的税收。

清政府继续恳求英国停止向中国输出鸦片。1869年,议员拉瑟福德·阿尔柯克(Rutherford Alcock,又译阿礼国)接到总理衙门一封绝望的信,信中写道:“中国商人给你们的国家送去大量的茶叶和丝绸,给你们带去好处。可是英国商人却用害人的鸦片毒害中国。这种行为是不仁义的。谁能讲出道理?英国的财富和慷慨精神人人皆知,那它怎能坐视这个公认的邪恶不管呢?中国建议英国以输入棉花和谷物来替代鸦片。

斗志全无的中国人最后不得不像谚语所说得那样“打不过他,就跟他一起干吧”。1871年,拉瑟福德·阿尔柯克感到此项贸易太不仁道,内心十分震惊,他在下议院推测说,最终英国的鸦片必将被当地的产品取代:“中国的罂粟种植正在迅速增长,中国政府也在认真考虑——如果他们无法对付或左右英国政府的话——在中国大规模种植,以更低廉的价格制造鸦片。”

阿尔柯克的警告太迟了。虽然1868年本地种植的鸦片不如进口鸦片,但19世纪80年代进口的鸦片已经减少了(最终在大约1905年持平)。阿尔柯克抛弃了道德上的谴责,提议把印度鸦片倾销到中国,这样价格下跌,让当地种植者破产。这是强盗资本家的经济学,他们把这种经济学用到了初生的农业经济上。

尽管中英两国政府内外呼吁禁止鸦片之声不绝,但在19世纪末期,鸦片的消费却直线上升。1888年,据(《伦敦时报》准确的估计,中国70%的成年男性都在吸食鸦片,消费及上瘾增长幅度十分惊人。两年后,中国政府在一个世纪的毫无成效的反抗之后,停止了一切禁止或惩戒的努力。在慈禧太后的控制下,十几岁的光绪皇帝废止了所有禁止种植鸦片的法律,宣布鸦片贸易合法。但是,不管是进口还是本地出产,毒品总是毒品。1906年,中国政府改变态度,禁止鸦片的销售。但是朝廷颁布的一条奇怪的规定表明中国已经深受毒害,鸦片烟毒已经渗透到上层。这条规定说60以上的老人可以豁免,原因只有一个:慈禧太后也吸食鸦片。

在中国政府和英国社会要求遏制鸦片贸易的压力下,英国政府下令,香港殖民地停止参与国内鸦片贸易。1996年,马丁·布慈(Martin Booth)出版了《鸦片》一书,对鸦片及其带来的损害做了精辟的概括:香港条约“正式结束了这项可怕的贸易,英国从中获取了巨额收入——更不用说夺取了后来最成功、最获益、最繁荣的殖民地(香港),这是通过毒害大部分中国民众才获得的”。

皇室中染上鸦片烟毒的并非只有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如同一块石头掉进沉渣泛起的池塘,鸦片带来的破坏像涟漪一样一直延续到下一个世纪,这一高潮就是最后一位皇后的悲惨命运,以及毛泽东对鸦片的种植、贩卖、销售的严厉有效的遏制。零容忍的确有效,但必须在极权体制下才行得通。

文秀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第二任妻子,19岁开始吸食鸦片,最后发展到每日2盎司(约一两)——这一吸食量足以毒死初食鸦片的人。在她的丈夫与日本侵略者合作,成为满洲(侵略者改称满洲国)傀儡皇帝之后,日本人纵容她,给她提供鸦片,并且同时在日本公开这个事实,意在说明被征服的中国人的道德是多么败坏,身体是多么赢弱。文秀的下一个调教者可就没有这么“通融”了。1946年,皇帝夫妇被逮捕并被分别关押。共产党切断了她的鸦片供应,文秀日益憔悴,直至坠入地狱。文秀最后的生活被她的同伴、日本皇室成员Hiro Saga记录下来。

文秀成为一个警示鸦片烟毒的可怕的参观项目和教学实物。士兵和百姓聚集到她的牢房门外,取笑、谈论囚犯的悲惨境况。文秀先是恳求,继而尖声叫喊着要吸鸦片。声音非常吵闹,以至其他犯人都请求处决她。她陷入一种狂热的幻觉中,感到自己回到了皇宫,命令根本不存在的仆人服侍她,给她拿烟枪来。这种迷幻变成了无意识,在这种状态下,她把自己排泄物和呕物弄得满身都是。看守她的士兵无法忍受其恶臭,拒绝进入她的牢房。最后,曾经受到千般宠爱的皇妃死于营养不良和缺水。她最后的日子非常凄惨,以至导演伯纳尔多·贝特鲁奇在1987年的电影《末代皇帝》中都避开了这段,只是用细节来描述她的生活,包括她身上的皮带和脚上的神符。文秀的充满怪诞色彩的死或许象征着一个帝国的衰落,但显然也是令人厌恶的,即使对这位有着共产主义倾向的意大利导演而言。鸦片的种植和使用在蒋介石统治的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也非常盛行。蒋介石把鸦片税收用来养活他的政权和军队。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全国染上烟毒的人有4000万,占总人口的10%。英国控制的香港问题更大。香港殖民地大约309‘的人依赖鸦片。日本侵略者鼓励鸦片消费,但那是出于政治而不是财政原因:沉湎于毒品的人们也将是听话的人。

1949年,共产党掌权后一年内,毛泽东政府没收了全部毒品,禁止种植、使用和出售。毛泽东大力禁烟。鸦片贩子都就地处决。一部分幸运的人则被送去劳改。鸦片吸食者受到的待遇则更人性,在医院里戒毒,很像后来美国采取的劝戒而不是关押的做法。但是戒毒后的人并没有免受惩罚,要么被处决,要么被送去劳改。1960年,中国政府宣布鸦片烟毒已经在这个国家绝迹了。10年后,中国也只生产了100吨鸦片作为药用,而非享乐。

经过150年的挣扎和毁坏,中国人民最终从“恶之花”中解放出来。超过半个世纪的中英两国的立法都作废了,毛泽东的政策在十几年内取得了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毛泽东实行的政策,基本上就是林则徐和道光皇帝最初使用的办法,而正是这样的措施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而伟大的舵手只是说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弗兰克·萨奈罗
译者 周辉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2912
开本 16开
页数 3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6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