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星发现/中国科技馆科学新视野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科技馆科学新视野丛书”中的一本。有人说:宇宙、地球和生命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是人类最大的疑问。也许因为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也许因为它在人类所知的所有星球中环境与地球最相似,也许在火星上可以找到原始生命的某些痕迹,也许火星的今天正预示着地球的明天……也许正因为太多的也许,长久以来人们就对火星报以太多的猜测和遐想。

目录

前言

一 火星前奏/1

1.血光之星/3

2.父子成兄弟,正圆变椭圆/5

3.揭开面纱一角/8

4.小插曲大谜团/15

5.火星面目知多少/19

6.面露血光非吉凶/21

7.太阳系内第一峰/22

8.蔚为壮观水手谷/23

9.满目疮痍陨石坑/24

10.冰火交融如炼狱/25

11.铺天盖地沙尘暴/26

12.滔滔洪水今安在/27

13.但愿地球非火星/28

14.且待奏响新乐章/29

二 火星探测/31

1.水手之音/35

2.“海盗之歌”/39

3.“火星探路者”号和“火星环球勘测者”号/47

4.“勇气”加“机遇”奏响火星三重奏/59

5.“火星快车”/66

三 火星畅想/71

1.无人探测畅想曲/72

2.地球人来了!——载人火星探测畅想曲/76

3.狂想曲——变火星为地球/93

地球长达40亿年的生命演化史/98

结束语/100

试读章节

1877年的火星大冲不仅让霍尔发现了火星的两颗卫星,而且使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1835—1910)描绘出一幅火星表面图,这是人类早期凭借肉眼绘制出的最精确的火星地貌图。在1964年“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为人类传回第一批火星图片前,科学家研究火星时用的一直是斯基帕雷利所画的火星地貌图。

随之便出现了一段小插曲。斯基帕雷利把他在火星地图上标出的一些粗细不等的线称为“水道”(Canali,意大利语)。但这种称谓在被翻译成英语时却发生了小小的错误——“水道”被误译成为“运河”(Canal,英语)。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火星上有运河,就一定会有“火星人”存在。翻译上的一点小错误引发了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无限遐想。

斯基帕雷利的发现让美国富翁洛韦尔(1855—1916)痴迷不已,他在读完斯基帕雷利的著作之后,立即在美国利桑那州自费筹建了一座天文台,然后狂热地投入搜集火星运河存在的证据当中。

1890年的一天夜里,洛韦尔在通过望远镜进行观测时,竟被眼前的观测景象惊呆了——火星表面居然真实地分布着许多类似管道的东西!在大量的照相和目视观测基础上,洛韦尔画出了500余条火星“运河”,并将自己的观测结构写成了三本书:《火星》、《火星及其运河》和《火星——生命的住所》。

斯基帕雷利的管道经洛韦尔的发挥之后,使人民温暖对火星的观测热情和想象力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期,一时间有关火星人的种种推测不胫而走,小说中、银幕上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火星生物。翻译人的一个小小失误使火星探测的影响不再局限于科学的范围内,还促使一种文化——“火星文化”的形成。

“火星文化”中最富有影响力的首推科幻小说。而在这些小说中,影响最大的当推H·G·威尔斯1898年完成的《星球大战》。1958年10月30日晚,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持人O·威尔斯播出根据《星球大战》改变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100余万听众竟信以为真,吓的四处逃跑、躲藏,造成巨大的混乱,史称“广播剧事件”。

科幻作品把洛韦尔火星运河学说的影响推上了巅峰,也引发了天文学界在20世纪初关于火星上是否存在运河的激烈争论。霍尔和另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巴纳德(1857—l923)等坚决否认火星运河的存在,认为洛韦尔看到的运河只是在视力分辨极限条件下,对一系列小的地形特征和峡谷产生的错觉引发的过于丰富的想象罢了。1907年,年逾八旬的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提出者之一华莱士(1823—1913)也撰文反驳洛韦尔,认为洛韦尔看到的也许只是火星地表干燥产生的巨大裂缝。

            P15-P18

序言

2003年和2004年,来自火星的消息一次又一次使人们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这颗红色的星球:“猎兔犬-2”号神秘失踪,“勇气”号死而复生,“机遇”号佳音频传……

有人说:宇宙、地球和生命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是人类最大的疑问。也许因为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也许因为它在人类所知的所有星球中环境与地球最相似,也许在火星上可以找到原始生命的某些痕迹,也许火星的今天正预示着地球的明天……也许正因为这太多的也许,长久以来人们就对火星抱有太多的猜测和还想。

在人类探测和研究火星的过程中,有过太多的谬误,也有过太多的失败。但人类正是从这些谬误和失败中,走向了真理和成功。而这正是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在谬误和真理、失败与成功的跌宕起伏旋律之中,响彻着人类探索求真精神的永恒主题,它将永远伴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

后记

科学家是好奇的一族,也是幻想的一族,更是行动的一族,是他们的强烈好奇、大胆幻想和不懈努力,帮助人类将蒙在火星上的面纱一层层地揭开,使火星的真实面目逐渐清晰地层现在人们眼前。

与人类认识自然,认识宇宙的漫长历程相比,过去的一切都只是前奏,还有更多的探测和畅想在等待人类奏晌。让我们与科学家们一同幻想和行动吧!去进一步揭示火星和宇宙的奥秘,共同谱写更加辉煌的科学探索的乐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星发现/中国科技馆科学新视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艳秋//赵斌//朱幼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25915
开本 16开
页数 1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3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49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7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7: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