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望尘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的创作的的诗歌作品共358首,其中包括诗170首,词100首,曲88首。这些诗歌作者均为作者多年来学习的成果。这些作品所表现的都是作者的生活所感,以诗歌的方式表现,读来别有韵味。

目录

卷首语

七绝

 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6首 /3

 十月革命 /4

 黄克诚大将 /2首 /4

 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 /3首  /5

 澳门回归倒计时100天 /6

 港澳回归致台湾同胞 /6

 澳门回归1周年 /7

 王作荣文章赞 /7

 马本斋 /8

 勇夺铁索桥 /8

 原空军17师在京战友聚会即兴 /8

 王坤一次开炮击落击伤F——86 各1架 /9

 忆解放北平赞傅作义将军 /9

 大老阎 /10

 读报有感 /10

 海外某学子文章读后 /11

 酬张西帆老赠大作

 《剑胆琴心谱新篇》 /11

 读王佐邦老《诗词津梁》感赋 /11

 读李虚谷老诗词有感 /12

 题张炳新同志珠窝水库照 /12

 酬黎辉老书赠条幅 /13

 许广信同志乔迁之喜 /13

 送疗友刘安贵伉俪离临返渝 /13

 临疗别乔兆武兄 /14

 送疗友蔡长春同志出院 /14

 登金茂大厦 /3首  /15

 游旅顺鸡冠山日俄战争遗址 /2首  /16

 游庐山牯牛岭 /16

 陕北行 (4首)  /17

 登华山 (2首)  /18

 桃花岛 (18)

 龙庆峡 (2首)  /19

 云蒙峡 /19

 秋到香山 /20

 游兰州雁滩公园 /20

 羊皮筏 /20

 望京石 /21

 敦煌艺术馆玉门关巨幅照 /21

 临潼疗养院八仙园 /21

 扬州何园 /22

 金山寺法海洞 /22

 西湖吟 /5首  /23

 寻盖叫天故居未果 /24

 苏轼《湖上初雨》读后

 咏西施 /2首  /24

 游扬州读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有感 /25

 附:杜诗

 读《三国演义》讽刘备示曹杀吕布诗有感 /2首  /25

 附:《三国演义》原诗

 观乾隆题“江天禅寺”有感 /26

 成山角下弥勒石 /27

 乐山大佛 /2首  /27

 武侯祠” /28

 苏州盘门怀古 /28

 苏州拙政园空心老树 /2首  /28

 苏州感赋 /29

 吊黄天荡古战场 /29

 至兴城悼袁崇焕 /29

 至扬州悼史可法 /30

 梁红玉 /30

 范进 /30

 崇祯 /31

 秦桧 /31

 过袁世凯墓 /32

 孙悟空 /32

 普陀山偶见 /32

 游杭州净慈寺见两少年拜佛有感 (3首) /33

 军报大院古槐 /34

 君子兰 (2首)  /34

 大叶青 /35

 大树与狂风 /35

 春钓 /36

 楼侧平房 /36

 有感于辛巳夏北热南凉 /36

 七十感怀 /2首  /37

 妙高台主 /37

 看黄梅戏《天仙配》偶成 /38

 某死刑犯行刑前自悔 /38

 犬 /38

 上楼人 /39

七律

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40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讲话60周年 /40

颂党 /41

牙建党80周年 /41

津南忆旧 /42

黑夜奔袭 /42

瞠永定河 /43

大清河北之战 /43

马本斋纪念馆 /44

志愿军空军某师赞 /45

吴炯 /46

曾宪梓 /47

吊韩荣志同志 /48

吊何仅同志 /48

读1996年3月下旬《人民日报》

抗旱报道 /49

到延安 /49

登峨眉山 /50

登华山 (2首)  /50

成山角 /51

菊花岛 /51

携桂桐陪惠安季强伉俪游北戴河 /52

附:惠安和诗

岳坟 /2首  /53

昭君墓 /53

伍员纪念馆 /54

走苏堤 /54

自南京去扬州路上 /54

南京游 /55

锡伯族西迁230年有感 /55

秋思 /56

孙辈/56

武侯祠感赋 /57

五绝

喜读《秋韵集》 /58

赴亚东途中 (2首) /58

读《人民日报》载泰国泼水节

姑娘们开笼放鸟图有感 /59

垂钓遇大风 /59

读《史记》李广传 /59

九骏图 /60

仕女飞天图 /60

昭君出塞 /60

流星 /61

慧星与木星相撞感言 /2首  /61

烟台威海游杂感 /61

戏问潭柘寺弥勒 /62

华山莲花峰 /2首  /62

春 /63

春之香椿 /63

感时 /63

密云水库 /64

五律

垂钓 /3首  /65

铂大鱼 /66

官厅水库寻钓 /67

华山 /67

塬上行 /67

临潼疗养院八仙园 /68

刘邦 /68

韩信 /69

骊山烽火台旧址 /白

井绳 /70

无题 /70

顶I

十六字令

十六大唱新 /16首 /73

登吕梁山 /3首  /76

卜算子

沈阳百万军民纪念“九一八”  /77

洋人看中医 /78

奉化溪口蒋氏故居感言 /79

长相思

 奔袭蹬河 /80

 夜走文安洼 /81

 香港回归倒计时钟前沉思 /81

春日登香山鬼见愁 /82

游苏堤观钓者拉大青鱼上岸 /82

读刘禹锡七绝《韩信庙》  /83

附:刘禹锡《韩信庙》

长命女

红头文件摊派官员吃喝 /84

为黎兄祝寿 /84

换乌纱 /85

风光好

登中央电视塔兼答战友 /86

忆江南

菖蒲河公园 /2首  /87

六州歌头

向北平进军 /88

水调歌头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90

玉楼春

 “神5”上天感赋 /3首  /91

生查子

贪 /92

西江月 

庆祝建党80周年 /93

澳门回归 /93

致台湾同胞 /94

讨“两国论”  /94

斥陈水扁“一边一国”的叫嚣

兼斥李登辉 /95

正告石原 /95

又闻东瀛鬼叫声 /96

杨浦大桥 /9r7

春雨 /98

在襄汾干校 /98

昭君出塞图 /99

随感 /99

杂感 /100

齐天乐

北京申办奥运成功 /101

江城子

历解放战争 /102

如梦令

 解放北平 /103

 石家庄之梦 /103

 清风店战役中之国民党第三军 /104

沁园春

香港回归 /105

钗头凤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讲话60周年 /106

念奴娇

太空飞船试验成功 /107

采桑子

玉渊潭四季游 /108

雪 /110

相见欢

夜练 /111

荆州亭

雨后垂钓 /112

临江仙

澳门回归倒计时1周年 /113

祁志刚兄八十华诞 /113

点绛唇

至扬州思郑燮 /114

桂殿秋

晚年 /115

破阵子

惠安伉俪离京返蜀 /116

附:惠安和作

捣练子

战平南 /2首 /117

《观金山寺布施塔戏作》续吟 /118

平谷古溶洞 /118

痴吟 /118

浣纱溪

战非典 /119

明城墙遗址公园沉思 /119

浪淘沙

中华世纪坛 /120

雪后延安 /120

京杭大运河 /121

双峰插云 /121

齐天大圣驾云图 /122

调笑令

斥李登辉下台后的台独表演 /123

《好了歌》新解 /123

章台柳

观金山寺布施塔戏作 /124

清平乐

土木怀古 /125

减字木兰花

秋游兰州雁滩公园 /126

渔家傲

参观现代文学馆 /127

团泊洼承包种植棉花者的一席话 /128

渔歌子

 奶奶 /129

鹊桥仙

航天英雄杨利伟 /130

虞美人 

大雨 /131

满江红

五十国庆 /132

马年 /133

满庭芳

 视屏观礼 /134

蝶恋花

春日街头偶见 /135

鹧鸪天

人间毕竟有良知 /136

[黄钟]

人月圆 杨利伟与后羿对话 /2首 /139

人月圆 团泊洼劳改农场沉思 /140

节节高 明孝陵怀古 /140

[正宫]

伴读书 悼胡训名 /141

叨叨令鸿门怀古 /142

叨叨令潼关感怀 /142

叨叨令华清池怀古 /143

叨叨令过秦始皇陵 /143

叨叨令过南京总统府 /144

叨叨令兵谏亭忆旧 /144

叨叨令过奉化溪口张学良被囚处 /145

塞鸡秋某青年演练游身八卦掌 /145

塞鸿秋某青年演练形意拳 /146

塞鸿秋祖旬先生演练吴式太极拳 /147

塞鸿秋孙剑云大师演练孙式

太极拳 /148

塞鸿秋雷慕尼大师演练陈式

太极拳 /149

塞鸿秋王培生大师表演太极推手 /150

小梁州 谭鑫培唱《打渔杀家》 /151

小粱州 余叔岩唱《搜孤救孤》 /152

小粱州 马连良唱《借东风》 /153

小梁州 高庆奎唱《逍遥津》 /154

小粱州 言菊朋唱《让徐州》 /154

小粱州 梅兰芳唱《贵妃醉酒》 /155

小梁州 程砚秋唱《窦娥冤》 /156

小梁州 李多奎唱《钓金龟》 /156

小梁州 裘盛戎唱《赤桑镇》 /157

[仙吕]

 醉中天抗日战争胜利

 55周年 /5首 /158

 寄生草 《红楼梦》人物议 /160

 寄生草 《水浒传》人物议 /161

 寄生草 《三国演义》人物议 /161

 一半儿余叔岩唱《战樊城》 /162

 一半儿骑单车闯红灯者 /162

[南吕]

 四块玉风 /163

 四块玉偶感 /163

 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周信芳

唱《萧何月下追韩信》 /164

[中吕]

山坡羊赞抗非典第一线白衣战士 /165

山坡羊战SARS /165

山坡羊小油炉 /166

山坡羊小广告 /166

 朝天子 富丐 /167

 朝天子 官场蔓延迷信风 /167

 醉高歌气象 (5首) /168

[越调]

 天净沙逛京城 /20首  /170

 天净沙风中垂钓 /4首 /176

 天净沙金海湖屡屡有人钓到大草鱼 /177

 天净沙 官厅水库 /2首 /178

 小桃红团泊洼串亲 /179

[双调]

大德歌抗非典烈士李晓红 /180

拨不断西藏大鹫 /181

拨不断大鱼上钩 /181

得胜令德胜门怀古 /182

寿阳曲逛拉萨 (5首) /182

附录:学习平仄声韵的粗浅体会 /184

试读章节

    马本斋

神州遇盗起狼烟,乱世英雄草莽间。

但使长枪驱敌寇,何须马革裹尸还。

   勇夺铁索桥

红军个个是英雄,铁索勇攀神鬼惊。

万马千军飞对岸,青山绿水笑盈盈。

原空军17师在京战友聚会即兴

垂垂白发聚华堂,四十多年话语长。

花甲古稀难说老,与时俱进放余光。

  王坤一次开炮

  击落击伤F-86各1架

雏鹰振翅上凌霄,万米晴空战佩刀。

一石二鹗惊敌胆,神州年少出英豪。

忆解放北平赞傅作义将军

百万神兵成铁桶,将军麾下乱哄哄。

义旗一举全城笑,青史当书一大功。

P8-9

序言

看到不少人出书,心里发痒,把自己十几年来象啃酸果一样啃出来的几百首诗作,挑挑拣拣,修修改改,凑成一集,请出版社出版了。

这本集子,原来设想,除诗词曲外,还有100余首汉俳,作为第四部分。后来考虑诗词曲都讲平仄,汉俳不讲平仄,类有不同,把它抽掉了。剩下三部分共358首,其中诗170首,词100首,曲88首。

平心而论,我这些诗词与当代诗词名家作品比较自然是望尘莫及。就是与“老干体”中许多优秀作品比较也有不少差距。如果当一回卖瓜的王婆,这本集子中三个部分,自我感觉好一些的是曲,其次是词,不满意的是诗,尤其是绝句。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文章越短越难写。有位诗家也说,绝句最短,也最难做好。诚哉斯言。这里我能够聊以自慰的是,无论诗、词、曲,平仄声韵大体说得过去,刺眼的毛病不算太多。

我和许多老同志一样,是离休以后开始学习诗词的。我学习的顺序是先诗后词再曲。这本集子所收300多首诗词曲,虽然几乎全部是近十几年所写。但其题材却涵盖了我参加革命几十年的经历。战争题材自不必说,就是一些游览题材,也多为回忆之作,而非当时的吟咏。如果拿我在诗词中描述的景观,与若干年后经过修缮、改造的景观作比较,有可能出现错致的情形,这是需要稍加说明的。

《三字经》云:“教之道,贵以专”。此专,应是指专心。我想也应该包括指专业。就诗词而言,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专攻古风,律诗写得很少。唐宋间不少诗词大家,有的主要写诗,很少填词;有的主要填词,很少写诗。诗词均多者鲜见。毛泽东乃当代格律诗词之鼻祖,自己说,只是对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五律从未学过,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自己满意的。象我这样一个平庸的初学者,学诗,又学词,还想学曲,岂不是不知天高地厚。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有两个原因:一是跟着感觉走。起初看着诗好,想学诗;后来看着词好,又想学词;多读了几支元曲,又觉得曲也不错,兴趣又转到曲上。信马由缰,浮光掠影,怎能避免肤浅、粗糙。二是诗要求厚积多文,学起来难度较大。词特剐是曲相对俚通和直露,学起来比较容易上路。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这次出书也是一次总结。我虽年过古稀,身体尚属健壮,今后当把精力集中在一门或羊门上。当然,少了也未必嚼得烂。不过一个核桃总比两个核桃好掰,扛50斤总比扛100斤走得远一些。

我学习诗词的方法主要有三个:一是多读古人和令人的名作,最好是背诵下来。这对提高诗词素养极为重要。背了会忘,忘了再背。背时不要光重复。要仔细琢磨诗的含义和技巧,理解深了,记得就会更牢固。二是虚心求教。不但求教于名家著作和诗词高手,还要虚心听取诗友和诗外人的批评意见。别人提的意见,有的自己觉得好,有的自己觉得不好a.遇到后一种情况,不要轻易采取否定态度。有的意见当时看着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看,可能又觉得不错了。三是临摹。就是遇到一个题材,找类似题材的名家作品作范本,学习其选取角度,结构方法和表现方法。比如我写《采桑子·玉渊潭四季游》,就临摹了欧阳修写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的10首《采桑子》。我的《[正宫]叨叨令》几首怀古之作,就临摹了元代薛昂夫《[正宫]塞鸿秋·凌献台怀古》(塞鸿秋与叨叨令曲谱相近)。我用的这三个方法,是老生常谈。但正因为是老生常谈,所以才常容易被忽视,需要常提它。常谈,恰恰证明它管用,人们离不开它。至于那些所谓的“窍门”、“捷径”之类,说起来好听,实际效果只不过是抻起面条当拐杖,徒落一手粘糊糊而已。

我的这些诗词,题材和主题思想很杂。基本上是看见啥写啥,想到哪写哪。按问题分类,分来分去,总未能如意。好在这些诗词平仄声韵大体合律,也就不揣冒昧冠以诗、词、曲大名了。特别是曲,仅是散曲中之小令,为了与其余两部分名称摆平.只好勉为其难。

这本集子,最后附了一篇我学习平仄声韵的粗浅体会。关于要不要讲平仄,怎样定平仄,诗词界存在三种不同主张和做法。一种是诗只要五、七言。四、八句和偶句押韵,词只讲句数、每句字数和韵脚,其余全不讲。一种是诗词的格式、韵脚、平仄遵古,字的平仄依现代汉语规范的读音来定,不要入声。一种是完全按佩文诗韵的要求辨字声,定平仄。我是赞成中间一种主张的。但我的体会却是按后一种主张写的,我所作的诗和词大体也是按后一种主张定平仄的。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为了了解古韵,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诗词;为了知道平仄声韵的来龙去脉,以便把新韵用得好一些。另外一个考虑是,在我主张用新韵时免去给人以反驳的口实:他偷懒,不学古韵,才赞成用新韵的。

前边说过,我这些诗词比起许多优秀“老干体”有不少差距。但有一点我可以担保,那就是我的诗词.深也好,浅也好,优也好,劣也好,所反映的是真实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观念,我的爱憎,我的素质,我的修养,我的价值取向,我的知识水平。一句话,我这样一个人,只能写这样的诗。相识的同志,若能耐心地、不厌其苦地读过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就会对我这个人增加一点认识和了解。能如此也就够了,何敢妄求其他。

                     作者

                    2004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望尘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齐中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159770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4-07-01
首版时间 2004-07-01
印刷时间 200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3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