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证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从局部均衡分析向一般均衡分析、从静态效应分析向动态效应分析进行了探索性拓展,并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和对策,以及评估经济一体化成效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创新。

内容推荐

国际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显著特征之一。当一组国家和地区相互之间比外部世界设置较少或全部消除产品贸易或要素流动歧视时,就形成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有自由化的性质,但又是扭曲的。其自由化性质源于产品贸易和要素流动在各成员体之间比以前面临较少的歧视,实现了各种资源在各成员体间最佳配置,使各成员体内部市场向其他成员体市场不断延伸。但这种制度安排仍然是扭曲的,因为它是激烈的垄断竞争的产物,最初是作为保护贸易的一种手段出现的,它要求外部非成员的产品和要素进入各成员体要支付不同的关税和代价。经济一体化制度的这种双重特征,无疑会改善或恶化各成员体、各非成员体乃至整体世界的经济福利,也将彻底改变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格局以及各国制定国际政策的基础。

基于上述思想和国内外已取得研究成果的现状,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拓展和创新:

1.现有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从研究方法上看是一种典型的局部均衡理论,它通过建立1×2(1种产品或要素、2个国家——本国、伙伴国)模型分析和研究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各种静态的和动态的经济福利影响。本书的探索性创新成果之一就在于通过建立3个多产品或多要素模型:2×2×1(2种产品、2个国家、1种要素)模型、1×2×2(1种产品、2个国家、2种要素)模型、2×2×2(2种产品、2个国家、2种要素)模型,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从局部均衡分析向一般均衡分析拓展。

2.现有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多属于静态效应分析,它们通过建立众多明示的或暗含的假设前提来分析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各种静态的福利影响。本书的探索性创新成果之二就在于通过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各成员体经济增长、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的影响,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从静态效应分析向动态效应分析拓展。

3.现有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从研究范围或模式上看实质上是发达国家(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间水平型的“大国”经济一体化模式理论,它通过建立各种模型分析经济一体化对各发达成员体产生的各种影响。本书的探索性创新成果之三就在于通过对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从发达国家间水平型“大国”一体化模式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垂直型“大国”一体化模式,以及发展中国家间水平型的“小国”一体化模式拓展,并就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4.现有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从其成效评估的研究上看实质上是不成熟的,它缺乏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书的探索性创新成果之四就在于通过实证考察包括中国在内的APEC的经济一体化的实际成效,对经济一体化成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导论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辨析及其本质分析………(2)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8)

 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10)

 四、几种典型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简介……………(13)

第二章 文献述评

 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体系构成…………………(28)

 二、传统的国际产品市场一体化理论

 ——瓦伊纳、米德等人的关税同盟理论和

 自由贸易区理论……………………………………(31)

 三、传统的要素市场一体化理论

 ——西托夫斯基、德纽、米德、伍顿等人的

 共同市场理论………………………………………(48)

 四、政策一体化理论一巴拉萨等人的经济同盟理论…(53)

 五、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理论一欧内斯特一哈斯的

 职能“外溢”理论…………………………………(55)

 六、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取得的

 一些新进展…………………………………………(56)

 七、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发展中有待克服的

 几大难题及本书的研究方向………………………(68)

第三章 国际经济—体化理论研究

  ——从局部市场均衡到一般市场均衡的探索性拓展

 一、产品市场一体化:从单一产品市场一体化的

 均衡向多产品市场一体化均衡的拓展……………(72)

 二、要素市场一体化:从经典的1×2(1种要素、

 2个国家)模型向l×2×2(1种产品、2种要素、

 2个国家)模型拓展…………………………………(84)

 三、产品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各自均衡…(87)

第四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

  ——从静态效应分析到动态效应分析的探索性拓展

 一、经济一体化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影响………………(97)

 二、经济一体化对各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108)

 三、经济一体化的长期乘数效应………………………(117)

 四、经济一体化与不完全竞争…………………………(119)

 五、经济一体化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和

 对企业规模的影响…………………………………(122)

第五章 国际经济—体化理论研究与经验实证

  ——以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例

 一、发展中国家参与的“大国”和“小国”经济

 一体化模式的静态效应分析

 ——以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例…………(126)

 二、发展中国家参与的经济一体化的其他效应分析

 ——以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例…………(145)

第六章 国际经济—体化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实证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成效测评体系及方法探索

 一、成效测评体系的建立和设计:测量中国加入

 WTO后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体系探析………………(157)

 二、成效评估指标的确立和实证:东盟和APEC

 在《茂物宣言》约束下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

 进展及成效评估……………………………………(165)

第七章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体化的模式和政策选择

 一、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政策选择……(181)

 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模式对经济一体化

 政策选择的影响……………………………………(190)

 三、中国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对策研究………………(200)

 四、新一轮多哈谈判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立场和障碍

 ——以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G~ATS2000)为例……(208)

主要参考文献………………………………………………(217)

试读章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显著特征,它主要指全球国家或某一区域的一组国家或地区通过相互之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一经济领域设置较少或消除贸易和要素流动限制、创造某些合作因素等方法,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或这组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广泛’流动,从而实现各成员体产品和要素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或状态。在这一过程或状态中,各成员体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紧密,越来越融合,各成员体内部市场向其他成员体市场不断延伸。

从内涵或本质特征①上看,国际性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在所有成员体内的充分发展;核心是各成员体国内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各成员体整体上的社会再生产;主要手段是生产、资本和交换的一体化;步骤或过程一是消除相互间的各种产品或要素的歧视(即消极的经济一体化行为),二是创造某些合作因素进行积极合作(即积极的经济一体化行为);内容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还包括流通、金融、科技和文化领域;一体化程度高低的决定力量是市场机制;主导力量是各成员体政府及跨国公司;推动力量则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技术进步;动机是各成员体凭借各自的相对优势,通过不断整合而达成的消极或积极的一体化,在共同的目标下获得各成员体单方面行动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最终状态是各成员体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已模糊了各成员体之间的主权;产生的根源是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可追溯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的时期。当时英、美、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激烈的垄断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力的空前提高,这种竞争日益升级。为了避免彼此的伤害,共同排斥外来的竞争,当时实力相对较弱的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便加强了合作,国际经济一体化这种制度安排或体制便逐渐形成。这种制度安排或体制是扭曲的,因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现象本质上是激烈的垄断竞争的产物,最初作为保护贸易的一种手段出现的;但它同时又有自由化的性质,因为在成员体之间产品或要素比以前面临较少的流动限制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制度的这种两面特征,改善或恶化了成员体或整体世界的经济福利。1834年,世界上第一个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德国关税同盟产生,这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随后,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趋势开始逐步明显,并于20世纪80年代得到强化。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卷入到了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成为了某个或某几个国际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中的成员。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强化,它对成员体、非成员体乃至整个世界的生产、消费、资源配置、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带来的静态和动态的影响也日益加强。本书的研究目的正是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这些影响。P1-2

序言

一、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国际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显著特征,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卷入这一浪潮之中,中国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研究国际经济一体化现象,不仅会丰富国际一体化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还对中国获得更多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利益和提高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本书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和核心研究主题

当一组国家和地区相互之间比外部世界设置较少或消除产品贸易和要素流动限制时,就形成了一种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或体制。这种制度安排有自由化的性质,但又是扭曲的。其自由化性质源于产品贸易和要素流动在各成员体之间比以前面临较少的限制,从而实现了产品、资源和要素资源在这组国家内的最佳配置,并使各成员体内部市场向其他成员体市场不断延伸。但这种产品贸易和要素流动仍然是扭曲的,因为外部非成员产品和要素进入成员体要支付不同的关税和代价。这种制度的两面特征,无疑会改善或恶化各成员体、各非成员体或作为整体世界的经济福利。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正是基于经济一体化这种制度安排的两面特征,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来分析各种形式的经济一体化将给成员体、非成员体乃至整个世界的生产、消费、资源配置、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等国民经济各方面带来的静态和动态的影响。三、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向主要源于国际一体化经济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的四个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这部分研究的困难在于:①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动机除了经济目标外还有非经济的目标(如工业化目标);②发展中国家多数都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扭曲,不能完全反映产品的机会成本。  

2.有关经济一体化的一般均衡问题的研究。这部分研究的困难在于:局部市场发生的变化通常会引起整个市场上其他产品或要素的相关价格也发生重大变化,一般均衡问题涉及到众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间的复杂关系。

3.有关经济一体化的长期或动态效应的研究。这部分研究的困难在于:成熟的国际一体化经济理论都包含了众多明示的或暗含的假设前提,而现实情况中却总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

4.有关经济一体化的成效评估问题的研究。这部分研究的困难在于:①一般均衡理论和动态效应分析无法从众多而又复杂的各种经济一体化效应中总结出其总体成效;②成效估测的方法还没找到;③衡量一体化组织的整体效果时会遭遇“国际福利比较”的困难。

本书正是试图在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上述几个方面作出一些初步探索。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将经典的l×2模型(1种产品或要素、2个国家——本国、伙伴国模型)拓展为2×2×l(2种产品、2个国家、1种要素)模型、1×2×2(1种产品、2个国家、2种要素)模型、2×2×2(2种产品、2个国家、2种要素),以求找到所有经济一体化都适用的普遍规律。同时,本文还将采取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和考察几个著名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是APEc)的实际成效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证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70380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14.41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 13: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