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讨山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女子与土地的深情纪事,全书对户外生存有传神的描绘,对市外田野风光有动情的述说,对简朴生活的趣味有启智的顿悟,无不展示一个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书配有六十幅插图,是图文相映的读物,让饱受城市生存挤压的读者从中看到身心解放的美好生活。

目录

韩少功序

王跃文序

彭富春序

孟东篱序

山盟

讨山缘起003

贵人009

精神伙伴012

追梦

举债021

从耕地走回荒野028

吾亦有庐047

汗水

剪枝071

除草076

套袋三昧085

歼虫记100

生命的沉思117

有机的迷思124

收获

摆摊记137

靠天吃饭153

官司记172

天·地·人

天籁201

人籁212

血肉之躯219

刘茁松跋227

试读章节

贵 人

逐一个自己都没有把握的梦,原不敢冀望有人同行,可是一路上贵人不少,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人为我平添勇气。

开始向朋友们谈起"讨山计划"时,老实说,心中存着很大的疑惧。最害怕的,莫过于农事中有许多极为粗重的部分。一介女流,虽不孱弱,却也不算真的健壮,何况过往三十多个年头,从没真正拿过锄头,这像一个没有游过泳的人大声向周遭的人说:我要跳水了!

就在我按住狂跳的心脏不断深呼吸,眼睛闭了又张,双脚颤抖不敢离地时,有人拿着救生圈在我眼前招摇--一个人高马大,职业自由的朋友拍着胸脯说要来帮我打工。这还不算,他还有把握说服两个壮丁也加入,我原本就是个三分本事七分憨胆的人,老妈就常说我: "敢死第一勇!"这下看到这张救命符,还不立刻"潦"下去才怪。我二话不说,真的"下水"了。

果园易主,都在一年收成过后,冬季果树进入休眠,主要的工作就是剪枝、下肥。剪枝是高度技术的工作,需要长期学习;下肥,则是果园工作中最吃重的劳务之一,也是我操持农事的第一大考验。因为不打算使用太多化学肥料,靠有机质肥料供给养分,需要量十分庞大。第一年,我对肥培管理没多少概念,只知道多用有机物就没错,于是选择下鸡粪、蔗渣和石灰,全园总计约十公吨。

肥料来了!我亲顾茅庐,到台北延请这位后援部队队长。他问:"大概要几天?"实在心里没准备,打量他壮硕的体魄,估计工作效率不会太低,如果还有他的兄弟于是回答:"可能两天吧!""两天?那你自己下就好了。"

我遭了一记雷击,说不出话来。一向不是个轻易开口向人求援的人,是我自己要下水的,这时去翻他当初承诺的旧账,也未免太没担当。我又二话不说,回来处理自己的问题。

肥料借用货运行的棚子,堆了将近一个月。冬季山上工作不多,除非长工,临时工人都下山去了,于是托朋友小马找他们相识的工人。说是人找到了,也给了对方我的电话,若有空就和我连络,但是接到这人电话时是三个月以后的事。

还好,最后马丁来了。可怜这位养尊处优的地理学博士万里而来,第一件工作就是--打鸡粪!这些干燥鸡粪每包足有四十公斤,货运棚在公路旁边,我们先得从公路旁一包包扛上搬运车,载到果园,再一包包扛到每棵树下。山坡陡斜,两人合抬不好走,得独立搬运。我们一人一包,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全部配置完毕。鸡粪是未腐熟的生肥,怕滋生病虫,先用发酵菌灌注,放置半月以上再挖沟埋进土里。马丁等不到我下肥就要回国,剩下的工作只好自己来。灌注发酵液的鸡粪,又在露天淋足了雨水,比原来的重量增加一倍。我一面晴天剪枝,一面在下雨的空档一锄一锄地开沟掩埋;下完这次基肥,一件护腰整整半年不能离身。

这位当初举着救生圈在我面前摇晃的朋友,七个月后来到我的果园,还是朋友,还是聊了许多想法,只是他的话,我从此想尽办法让它左耳进右耳出,不敢放进心里。而此后仍有许多第一次上山来就豪气干云地说要来工作的人,我都含笑称谢表示欢迎,却不曾真正指望。果然,也十之八九都是一时爽快。我不由得愈来愈感谢这位给我勇气下水的人--有了惨烈的第一课,后续的状况都是小儿科了,而过了这一关,往后的粗活也不过兵来将挡,呒虾米!P009-011

序言

韩少功序

从此就记住了这样一个作者的名字:阿宝。

从此就知道身旁又多了一个这样的人:在沉沦的时代奋进,在迷乱的时代清醒,在侏儒的时代做孤胆英雄。

事情发生在海峡对岸的群山之中,在一片累积着雾珠、云影、乌音、落叶以及静静月光的山坡谷地。一位现代知识女性寻求环保农业的可能,历时数载,独身躬耕,披荆斩棘,摩顶放踵,只为了用一颗心灵来亲证真理,使文明的价值变得可以触摸和抓握,不再是高谈阔论者的眩目符号。

她带回了一本科学的书。虫乌,草木,水土,建筑,果农技术等等,在这里都得到了细致的检验和研究,不失为第一手的宝贵知识。其图文配合的教科书样式,更透出作者的认真、严谨以及耐心。如果我们要深度了解自然,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带在身边,当作野外作业时小小的百科指南。

她带回了一本文学的书。山野生活的细致镂刻,涉世感受的灵动速写,一再受挫时的情节多变,山水放怀时的诗意凝沉,都使这本书成为充满情趣的散文和小说,成为现代社会的牧歌。哪怕是书中一段议论体的穿插,其文字也大多挟风带雨,明快甚至凌厉,不时进溅出感觉和经验的光点,让我们一次次动心。

她带回的这本书还是尖锐和炽热的人文哲学。当现代化、全球化、市场化、资本化的洪流淹没一切,环境问题既绷紧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绷紧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正在出现深重的恶变。各种强势话语的高产倾销致人昏昏,构成了危机本身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从繁荣中看到剥削,从发展中看到亏损,从优雅中看到杀戮,从科学中看到偏执和欺诳,甚至从贫弱者那里看到了与权势者同构相仿的心理倒影。她并没有高调的精神洁癖。相反,正因为她投身最底层和最前沿的实践,每一步都纠缠着自省下的道德两难。也许,只有把自己逼入这样的两难,一个人才能真正体会出历史的丰富与诡异,才能分辨出必要的代价和强加的代价,诚实的正义和虚夸的正义。

其实,她带回的不是什么书,而是无法用体裁和学科来分解的血肉生命,是一个知识游侠成败荣辱皆成文章的说了就干。六年前,我移居中国南方一个山村,在那里盖了一栋房子,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在那里种菜,养鸡,植树,结交农友,参与一些乡村建设。在读到这本《讨山记》之后,我才知道此山远非彼山,才知道世上还有更多猛士远行的背影足以令我惭愧,催我更加坚定和奋发。我没有什么土地崇拜的情结,对水墨画或五言诗一般的小农田园也没有特别的多愁善感。但土地和农业,关乎人类生命体需求结构中最基本的层级。CULTURE(种养)与CULTURE(文化)之间的神奇关系,在某一天也可能重新进入人类文明的航图。更重要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真理永远只是"心身之学"而非"口舌之学",无行之知不为知也。这个时代不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困难更多或困难更少,这个时代的救赎也不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艰难或更容易。区别只在于,这个时代比以往时代更多一些真理的面具:论坛、著作、文凭、学衔以及项目评审,常常使求知者陷入迷局。因此,求知之道在于言词更在于行动,在于说法更在于活法,常常只取决于求知者能否收拾行囊走向实践,能否走向充满着尘土、汗水以及伤痛的长途--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更为严峻的一项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行动者的启示录,是这个所谓知识爆炸时代如晦风雨中的一声鸡鸣。

2005年7月于汨罗八景乡

后记

在我家餐桌紧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画,是与我有校友之谊的同事的作品。多年以前与他闲谈时知道他是能画的,且自告多情要为我画一幅山水。我就引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他以为意境。

陶渊明是我大学文饭诗酒年代醉心过的作家。生在长在城市的我,从未务过农,却对陶诗里田园景色,有点性本爱丘山的向往,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诗句,至今还可随口道出。后来附庸风雅,为自己的居处取了"爱吾庐"的雅号,也是从众乌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的诗句里借得。

细想起来,这点人文的怀抱,其实有着人生的摇篮。在我儿时的那座南方小城,城市化远没有今天这么高,我家四周,还可见天光云影共徘徊的鱼塘,以至于我们住的邪块地方有如一个小岛,那些池塘甚至是居民洗衣洗帐洗被单的去处;我家后院的菜土,则是蜻蜓、蟾蜍、知乌一及我不知名的小飞虫的乐园。多年以后,我看到故乡的旧居像一只蛤蟆伏在几米外的十层楼底,最后在拆迁中像被施了农药一样消失。

有了童年生活情景打底子,又有长大时的诗书情调作渲染,加上与城市现代化俱增的山水情怀作点睛,在本行业的图书博览会上看到阿宝的《讨山记》而一见钟情,也就顺情成章了。翻到《讨山记》中"吾亦有庐"的章节名,也因识破了行文的来历而有了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窃喜,其他引用化用的古典,让我倍感同文同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狂欢,而那些靠天吃饭、自力谋生的场面,让我在对田园风光归去来兮的向往之外,增添了对农耕生活汗滴禾下土的认知。由此联想到近年来政府对农村的关注与媒体对农民的聚焦,本书的引进,也可看作这群交响乐中动人的一曲,飘扬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旋律,我想你之为"一个人的上山下乡",是自由的个体,觉悟的公民,听从了内心切己的呼唤。

这几天翻阅文学期刊,又一次碰上那个众所周知(以至于我不必写出他的名字)的诗人广为人颂的诗句,心中忽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动,觉得那些诗句,与《讨山记》里的文字,流动着同样的心血。感谢伟大的汉字,让我们超越了古今两代、海峡两岸、生死两界的时空距离而不隔,相聚于不朽的精神故乡: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005年8月于长沙爱吾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讨山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35561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