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资本市场与国有资本监管/发展财务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大胆尝试将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资本监管直接联系起来研究,探讨如何将国有资本监管纳入资本市场,借助市场的力量解决国有资本监管中长期存在的“政资难分”、“政企难分”、内部人控制与效率不高的老问题,提出加强国有资本监管的新思路。全书共分十三章,对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资本监管的关系、新形势下资本市场面临的新问题、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加强国有资本监管和如何搞好企业价值评估、为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资本监管提供定价基础资料等问题展开讨论,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体系上均有创新。

本书可供从事资本市场管理与国有资本监管的广大实际工作者参考,也适合高等学校的金融、财务、财政与会计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阅读。

目录

第一章导言/1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1

二、中国资本市场在国有资本监管中的作用/2

三、完善资本市场与加强国有资本监管的几个问题/5

参考文献/8

第二章 中国入世后的资本市场新模式与财务战略选择/9

一、中国入世前的资本市场及主要问题/9

二、资本市场的财务效率与模式选择原理/ll

三、入世后中国优势产业的形成、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模式的选择/13

四、中国资本市场模式的建设和发展/16

五、新资本市场模式下的公司财务规则与财务战略/20

参考文献/23

第三章开放式基金风险的会计预警与防范/24

一、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因素/24

二、开放式基金风险的会计预警系统/30

三、开放式基金风险的会计防范/34

第四章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43

一、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的两个视角/43

二、管理者的内部业绩评价/45

三、投资者的外部业绩评价/61

第五章金融制度创新与中小企业融资/74

一、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安排的特点及现状/74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原因分析/76

三、加快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82

第六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94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94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组织结构:现状与展望/98

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权利与职责/102

第七章 国有资本运营模式探索/111

一、国有资本运营模式的交易费用分析/111

二、国有资本运营模式的实证分析与比较/114

三、重建国有资本运营模式的路径选择/118

参考文献/121

第八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123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财政预算的关系/123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义/124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126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依据/126

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级次/127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目的/128

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129

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129

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格式与编制/13l

参考文献/136

第九章国有资本调控的目标与方式/137

一、国有资本调控的现实必要性/137

二、国有资本调控的目标定位/139

三、国有资本调控的方式/141

参考文献/147

第十章市场体系发育与国有资本重组/148

一、引言/148

二、市场体系发育程度及其存在的问题/149

三、国有资本重组的交易成本分析/152

四、降低国有资本重组交易成本的路径选择/158

五、结束语/162

参考文献/162

第十一章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系/164

一、建立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理论分析/164

二、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系构成/167

三、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171

四、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对策/174

参考文献/178

第十二章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179

一、研究的背景/179

二、研究的前提与基本概念的界定/182

三、财务治理结构的一般性分析/184

四、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特征与制度缺陷/189

五、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完善/194

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最新发展与评价/20l

参考文献/203

第十三章企业价值评估现金流量模型/205

一、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文献综述/205

二、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体系/217

三、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参数确定/235

四、企业价值评估实证研究/254

参考文献/262

附表/264

试读章节

           重建国有资本运营模式的路径选择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用一种新的国有资本运营模式来替代现有的“沪深模式”必须要起到降低交易费用的效果。我们设想通过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股权多元化和改革授权经营机制的途径,来降低政府行政管理费用和企业组织费用;通过增强产权转让市场的流动性,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一)实现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股权多元化

从前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在对“深沪模式”的中间层的改革中,深圳和上海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深圳采取的是取消中间层,实现“国资委——国有企业”的二层级运营模式,而上海则是谋求中间层级的股权多元化。我们认为,对于全国大部分城市来说,上海的做法更具有普遍指导性。一是从理论上来说,在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设立中间层可以实现前面提到的两个分离,即国有资本的“监管(政)”与“运营(企)”的分离以及“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分离,这使国有企业股东的身份更加市场化;二是“社保模式”的成功运作说明,国有资本的三层级运营模式是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中间层级的定位,其实政府部门的决策者远离市场,做出的决策没有中介经营公司更能适应市场的要求,设置中间层有利于实现“专家理财”;三是全国大部分城市并不具备深圳那样的取消中间层的政治经济环境,目前国有资本没有必要在所有竞争性领域中全面退出,国有资本在大城市会保持相当规模,国资委很难直接管理成千上万的企业。因此采用类似于“社保模式”的股权多元化的中间层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不久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各地在推进所出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的同时,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也可以进行股权多元化的改革探索。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在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地方国资委一授权经营公司一所出资企业”的三层框架中,上海市不仅要实现所出资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有条件、有必要的授权经营公司也可以实施股权多元化,将来也完全有可能实现上市。上海现在正在推动国外一些知名的投资机构参与到调整之中。从国外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实践来看,意大利、奥地利、英国、法国以及新加坡等国在国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实施了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所以目前在全国各地由国资委主导推行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正当其时。

(二)改革授权经营机制

从“沪深模式”与“社保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在第一个层级与第二个层级的关系上,“沪深模式”采用的是模拟市场的授权经营机制,而“社保模式”采用的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授权经营机制。由于“沪深模式”的中间层——国有资本经营公司是由原行业主管部门改组成立,对中间层的选择是一种行政行为,而非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只能把一个行业内的国有企业的全部股权授予一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而不像“社保模式”的中间层有几个基金管理公司相互竞争。在与中间层签定的授权经营协议中,“社保模式”对收益的处置与基金管理公司的优胜劣汰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沪深模式”由于其明显的政府行为,对国有企业股权收益的处置没有明确的规定,国资委也无法作为股东享受国有企业的股权收益,更谈不上对中介经营公司的优胜劣汰,使得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运营成本消耗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

在对“沪深模式”授权经营机制的改革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是增加中间层的数量,重新签定授权经营协议,将一个国有企业的股权授予几个国有甚至非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经营,对它们按年度或更长的时问进行运营效益的考核,国有企业的股权收益仍属于国资委,可以根据经营效益对资产经营公司支付管理费并对之实行优胜劣汰,从而增强资产经营公司之间的竞争性;二是采用更加市场化的办法,将国有企业的股权评估后作为对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出资,然后在国有资本经营公司这一层面上引入战略投资者,如民营或外资资本,通过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提高其运营效益,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股东享受投资收益,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运作国有企业的股权。

(三)规范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增强产权转让市场的流动性

“社保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面对一个流动性较好的市场,新的国有资本运营模式要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构建一个良好的产权转让市场,使得国有资本能在运营状况不佳的企业顺利退出,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方针。目前国有股权的转让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地方产权交易市场,采用“场内交易,集中竞价”的方式,一种是“场外协议交易”的方式。场内交易应该是国有股转让的首选方式,因为场内交易的流动性更好,而场外交易则容易产生“黑箱操作”和“寻租行为”。我国的地方产权交易市场虽然在1988年便已经出现,但产权交易市场并不普及和完善,而且进入场内交易的也只是交易的一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往往就发生在场外交易和不规范的场内交易中。为了减少产权交易的“黑洞”,为国有资本退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全国各地的具有“公开、公平、公正”属性的产权交易市场便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在规范产权交易市场的前提下,还要增强产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这就需要政府建立产权交易信息中心,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搜集、鉴别、预测、反馈等,为产权交易提供充足和平等的信息。P118-121

序言

综观我国学术界对资本市场与国有资本监管问题的研究,常常由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开进行,著作中虽然对这两者的关系有所涉及,但总感薄弱。本书尝试将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资本监管直接联系起来研究,一方面研究进入21世纪后,中国资本市场的模式转变与风险防范,另一方面研究如何将国有资本监管纳入资本市场,借助市场的力量解决国有资本监管中长期存在的“政资难分”、“政企难分”、内部人控制与效率不高的老问题,提出某些加强国有资本监管的新思路。本书的写作从2002年就开始启动,由于中国加入WTO、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形势发展很快,许多新问题需作调查分析与专题研究,各章书稿几经修改,直到最近才确定下来,现结集出版。

本书是西南财经大学“十五”“211工程”项目“发展财务论丛书”之一,得到项目经费资助出版。本书共分十三章,第一章导言,是全书的总体思路,着重探讨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资本监管的关系;第二至第五章,就新形势下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几个新问题进行研究,为国有资本监管奠定市场基础条件;第六至第十二章研究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条件加强国有资本监管;第十三章研究搞好企业价值评估工作,为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资本监管提供定价基础资料。

本书的写作分工:由郭复初教授、博导担任全书领著,负责总体设计、组织写作与全书总篡,并撰写第一章和第六章部分内容;罗福凯教授、博士撰写第二章;马红军博士撰写第三章和第四章;李力博士撰写第五章;吴战篪博士撰写第六章和第七章部分内容;黄娟博士撰写第六章和第九章部分内容;王锋博士撰写第六章和第七章的部分内容;任兴文同志参加第六章写作;吴树畅副教授、博士撰写第八章与第十二章;程宏伟博士撰写第十章;郑亚光博士与铙翠华同志撰写第十一章;王建中教授、博士与李海英同志撰写第十三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资本市场与国有资本监管/发展财务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复初//王建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113966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2.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