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软财务--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应当以企业价值网络分析为起点,通过对基于价值网络的无形资产定义及其相互关联性的阐述,探讨无形资产对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发现各类无形资产形成和积累的动态规律,并据此提出无形资产测量和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思路,构建无形资产投资管理的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序言

本专著是我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项目编号:70172013)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博士点基金项目《企业知识资产投资管理方法研究》 (项目编号:01JB630003)的最终成果,是我与我的学生王晨博士共同完成的,其中也引用了我的另几位学生(蒋琰博士、武志伟博士和缪荣博士)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研究成果。

创造财富是经济活动的永恒主题。进入21世纪,作为创造价值的最重要的经济主体——企业,不论其规模和范围的大小,所在何处,都无时无刻不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时刻为产业过剩的生产能力和惨烈的价格竞争而苦恼,但同时又每每为诱人的机遇怦然心动,为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而扼腕叹息。如今,大公司不再以其庞大而不可一世,小公司也能在夹缝中游刃有余。是什么魔力使得一些公司能够在一夜暴富,而另一些公司的财富却会瞬间灰飞烟灭?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公司之间竞争优势上如此巨大的差异和迅速的变化?这个萦绕在企业家、管理学者和政府决策者心头,看似简单实际上众说纷纭的经济歌德巴赫猜想,似乎永远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我们仅仅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人类来说,从没有像今天一样,知识和思想变得如此的重要,掌握着核心知识与技术的人和组织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能够创造一个经济神话和经济帝国。或者说,竞争已经从传统的金融资本积累、物质资本投资和规模扩张转向渠道投资、人力资本、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获得,即无形资产成为公司的主要价值驱动因素。

无形资产一词在英文中有两种不同的表述。一是“Intangibles”,它是广义的无形资产概念,泛指未来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非物质性资源non-physical sources),这些资源已经或还没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二是“Intangibles asset”,它是狭义的无形资产概念,即那些已经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的资源。本研究采纳的是前者广义的概念,因此,它与智力资本、软资产、知识资产等可以视为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公司价值创造模式的根本改变对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理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公司财务管理起源于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商业活动,先后经历了筹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和投资财务管理等发展阶段。马科维茨于1952年发表的《证券组合选择》一文标志着以投资财务管理为特征的现代财务理论的开端,而方法论上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使得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对象从对企业资金筹集和内部控制等微观层次问题的描述性探讨,转向如何在风险资产合理估价的基础上进行稀缺资源最优配置的定量化实证分析。但是,以资本价值管理为主线的公司财务理论是以下列假设为基本前提的,即公司价值创造的基础是以实物或者货币价值形态存在的有形资产(如现金、土地和建筑物、工厂和设备),以及其他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包括专利、版权、特许经营权等较硬的无形资产)。显然,我们可以将这些资产称作硬资产。与此相对应,金融资本是公司最重要的稀缺资源。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实现上述硬资产的最优配置,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

在以知识要素为基础的生产和竞争环境中,企业价值创造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已经从硬性的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转变为无形资产(特别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软资产),我们不妨将这一转变称为资产的软化。与此相对应,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应当作为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无形资产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公司财务领域的薄弱环节。虽然近年来关于无形资产或智力资本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大量的成果见诸于经济、组织、战略、财务、会计等不同领域,但人们还存在着众多的困惑:无形资产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其价值创造的机理是怎样的?如何对各类无形资产进行有效配置?公司制定正确的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战略的依据是什么?本书的研究就是针对这些基本问题展开的,旨在为企业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我们认为,价值创造的内涵是和企业性质及其存在的基础相联系的。资产的软化直接导致了企业性质的变化。首先,作为关键资源的软资产并不一定为公司法律意义上的所有者——股东所拥有,而是掌握在企业各类利益相关者手中。同时,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促使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信息和知识交流的频率、深度和规模大大增加。交通运输、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得企业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企业间网络不断发展和扩张。企业日益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知识,以及与这些能力和知识相联系的网络资源和活动。因此,公司存在的基础已经不仅仅是股东,股东利益最大化也不再是公司唯一目标。公司成为将投资者、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群体粘合在一起构成的价值网络,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也不再局限在物质资产决定的边界之内。企业要满足投资者的获利需要、员工的发展需要、顾客和供应商的价值需求;作为社会公民,还要遵守社会规范和维护公共利益。所以,公司价值的概念成为富含多维价值属性的体系,公司价值最大化问题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均衡过程。

因此,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应当以企业价值网络分析为起点,通过对基于价值网络的无形资产定义及其相互关联性的阐述,探讨无形资产对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发现各类无形资产形成和积累的动态规律,并据此提出无形资产测量和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思路,构建无形资产投资管理的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书的结构就是根据上述思路安排的。第一章为导论,明确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目标和思路;第二章为企业价值创造的相关理论阐述;第三章对企业价值网络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接下来的第四章至第七章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即对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机理的分析。其中第四、五章是对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机理的静态研究,旨在确定无形资产的基本类型和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主要驱动因素,明确这些价值驱动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关系结构,探讨不同的关系结构可能形成的不同价值创造模式;第六、七章是对无形资产价值转换模型的动态研究,旨在探讨各类资本要素相互转换的内涵、层次及其价值创造机制,从而为促进资本要素在资本网络系统中的有效转换提供理论依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书的第八章阐述了基于价值网络的无形资产测量和信息披露的原则和框架,第九章探讨了基于价值网络的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战略规划问题,第十章研究了上述战略规划在专利化投资、研发投资、IT投资、关系专用性投资和声誉投资等重要的无形资产投资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资产软化给公司财务理论带来的冲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公司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变化意味着资本概念的泛化,即广泛的社会资源成为资本的内涵,财务管理的对象从硬资产扩展到软资产。因此,如果将以硬资产最优配置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称为“硬财务(Hmld Finance)”,自然也应当有以软资产最优配置为研究对象的“软财务(Soft Finance)”。于是,我们用“Soft finance"’作为关键词,通过google进行搜索,结果发现仅有一篇相关文献,即Bill Birchard在1999年所写的题为《软财务:无形资产加硬数据》(Intangible Assets Plus Hard Numbers Equals Soft Fifiance)的文章。我们认为这一提法精确地概述了软财务理论的本质,进而引发了我们在对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构造软财务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其结果反映在本书的最后一章。

我们认为,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软财务管理基础存在以下三方面的显著差异,从而对理论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新课题。

一是基于软信息。信息是决策分析的基础和依据。由于硬资产的价值度量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等硬数据来实现,公司财务管理研究的基础是硬数据。在另一方面,软资产的相关信息通常是软信息,无论是软资产存量或其对公司价值创造的贡献,都难以给出定量的评价。但是,随着无形资产作用的加大,决策越来越多地建立在软信息的基础上。其结果,使得决策行为主体的主观判断产生偏差的概率大大增加,进而从根本上动摇现代财务理论的基石,即决策主体行为理l生以及由此导出的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设。因此,如何实现软信息的适当硬化(即软资产的定量化评价)是软财务理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进一步,由于软信息不可能实现完全的硬化,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差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何将基于有限理性的行为公司财务理论应用于软财务研究领域,也是需要给予关注的课题之一。

二是基于多元资本结构。传统财务理论假设资本是同质的,其本质体现为以金融资本为代表的货币价值,即资本对于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具有一致性。与资本同质假设相对应,资本结构是一元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但是,资本概念的泛化使得资本同质性假设不再成立,资本的异质性成为现实,即不同性质的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金融资本与无形资本、各类无形资本之间的比例及其动态转换关系成为影响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一元资本结构优化问题扩展到多元资本结构的优化问题。此外,资本的异质性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识别企业的核心资本,即对企业价值创造发挥主导作用的资本。

三是基于企业价值网络。在资本价值管理的背后是价值创造过程中权力来源和配置问题。以无形资产为核心资源的企业不再限定在由物质资产所有权确定的边界内,而是由利益相关者专用化投资形成的价值网络。企业价值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价值创造系统,它涵盖了人际网络、组织结构、组织间网络和社会网络等4个网络层次,无形资产则是知识在价值网络各层次中的沉淀和积累。无形资产之间的相互结合和渗透超越了资产的产权边界,股东不再是唯一的权力所有者,权力来源和配置也不再是以所有权结构为决定因素。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公司治理问题转变为价值网络中的权力配置和价值均衡。由于企业价值网络中的资源往往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所控制,多元资本结构特征又使得管理协调的对象从金融资本的协调转向无形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协调,以及无形资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增加了协调的难度。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网络治理机制,以利于核心资本的有效利用和开发,实现协调租的创造和维持。网络治理不同于传统的科层治理,它是多种治理机制结合的多元化相机治理体系,包含了多中心治理和多样化治理工具两个层次。

综上所述,所谓“软财务”,是在以无形资产为企业价值创造主要驱动因素的背景下,运用公司战略理论,借助于价值网络分析和软信息硬化手段,通过核心资本的识别与评价、多元资本结构的优化、网络治理机制的构建,对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各类资本要素进行最优配置,规划企业可持续增长战略,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公司财务战略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对上述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因此,最终呈送在读者手中的这部专著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对软财务理论研究的初步成果。在此也要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魏民主编和责任编辑张淑玲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支持。我们真诚地期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使得软财务理论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软财务--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方法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茅宁//王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68707
开本 16开
页数 3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14.4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