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薇珥曾说过"很多时候孩子有病,但父母需要治疗。"的确,每位父母身上都蕴藏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言行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轨迹,化解孩子成长危机。全书通过对高中生一些心理疾病着手分析,同时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得文章具有教强的说服力。最后,全书凝结成36条宝贵的教育智慧,帮助高中生父母更好地认识根源,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推荐

本书从高中生心理疾病的日常表现入手,帮助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们认清这些现象的根源,提供调整和改变的方法。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目录

高中生成长的八道门槛

第1条忠告 永远记住,家长越无私将导致孩子越自私/2

第2条忠告 要做合格父母,必须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抑郁/8

第3条忠告 谨防性格偏激的孩子走向极端/14

第4条忠告 要想打开孩子心灵之锁,必须引导孩子合理宣泄/19

第5条忠告 父母的不信任,对孩子伤害最大/24

第6条忠告 父母二定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29

第7条忠告 再富也要穷孩子,不要让自己的爱伤害孩子/34

第8条忠告 网瘾如赌瘾,家长应警惕孩子深陷“网络”/41

心态决定高考成绩

第9条忠告 高考成绩不是孩子未来的保证/48

第10条忠告 纠正偏科心理,才能纠正高中生的偏科成绩/53

第11条忠告 高考落榜不等于人生失败,要学会给失败的孩子掌声/58

第12条忠告 好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帮助孩午树立平常心/64

第13条忠告 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是高压力,而不是高动力/68

第14条忠告 厌学情绪是高中生,学习路上的最大杀手/76

与异性交往是高中生成长的重要一课

第15条忠告 不要过分敏感,让孩子与异性正常进行交往/82

第16条忠告 帮助孩子把握好异性之间,交往的分寸和尺度/86

第17条忠告 让孩子主动远离早恋,否则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91

第18条忠告 教会孩子面对痛苦,帮助孩子度过高中时代的“感情风暴”/100

第19条忠告 父母应该避免孩子成为网恋的牺牲品/105

第20条忠告 偶像崇拜并非无益,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113

高中生父母必知的家教准则

第21条忠告 家庭暴力是高中生产生不良行径的催化剂/122 

第22条忠告 改善亲子关系,它是帮助孩子走出情绪低谷的良药/128

第23条忠告 要想批评有效,必须有方法、有原则/131

第24条忠告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必须给高中生独立的机会/138

第25条忠告 变对抗为对话,才能平息高中生的敌对情绪/145

第26条忠告 不要让自己的不幸影响孩子的一生/152

第27条忠告 给孩子的忠告,远远胜于给孩子的唠叨/157

第28条忠告 该放手时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165

第29条忠告 教育需要用平等的身份对话,既要做家长,又要做朋友/170

第30条忠告 高中生的成长需要空间,所以不要侵犯他们的隐私/176

决定高中生未来成就的六大要素

第31条忠告 记住,能够经受挫折的高中生才能向人生索取高价/182

第32条忠告 成功的体验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羞怯的突破口/188

第33条忠告 高中生能够克服暴跺心理,才能从容应对一切/194

第34条忠告 社交恐惧症会影响高中生的一生,父母应该尽早干预/201

第35条忠告 心胸狭隘是高中生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207

第36条忠告 帮助高中生正确评价自己,不要让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远/212

试读章节

网上聊天对孩子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与其他的真实的人交往。分析其中原因,恐怕只能归结于网络的虚幻了。因为虚幻,所以聊些什么对方都不会知道。对方不知道你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一个人,也不知道你所扮演的真实角色。所以很多孩子在网络上的表现与现实生活中大相径庭。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善于交往,可能表现得很沉默,但是对着网络他们却可以挥洒自如。

生活中的压力在网上不存在,在网上孩子们不会担心考试成绩的好坏,不必担心自己相貌丑俊的自卑,不必担心口齿不伶俐的尴尬,这些都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给予他们的。所以,很多孩子宁愿饿着肚皮,也愿意上网,因为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在网上他们可以摆脱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

在网络世界,人都是匿名的,匿名可以给人带来多种身份感,可以使上网者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并展示自己人格在现实生活中以外的一面。每个人天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只不过是没有遇到最合适的听众,而网络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场所。尤其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受到阻碍时,便会在网上寻求心理补偿。

网上的内容远比书本要精彩。网络小说、网络新闻、图片等铺天盖地,大大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性总是会有一些懵懂和好奇,网上的一些色情图片、影片或故事,往往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这也是很多孩子迷恋上网的原因。

更多的孩子上网是为了打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刺激、惊险,大大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目前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中,80%~90%属于网络游戏“成瘾”。

小晨原本成绩优异,在乡下读书时,从来没有接触过网吧,可一转入市区读书,没有了父母的约束,他好像一匹脱缰的小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一次在同学的蛊惑下,他来到了一家网吧。从没见过计算机的小晨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最让他感兴趣的是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凭借着男孩子对游戏的敏感,聪明的小晨很快就成了打网络游戏的高手。

在打网络游戏中,小晨的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以前他最佩服学习成绩好的人,现在却最佩服那些打游戏打得好的人。

更严重的是,在玩那些暴力游戏的过程中,小晨的性格也发生了改变。他变得暴躁,不可一世,桀骜不驯,经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同学打架。2004年7月的一天,小晨为了报复一名在背后说自己坏话的同学,约了几个一起玩游戏的同学,将那名同学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但一星期后,他和他的“战友”都被戴上了冰凉的手铐。又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因犯故意杀人罪,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30年。

小晨的悲剧沉重地提醒父母,网络在带给人们前所未有便捷的同时,也在悄悄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很多孩子都是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产生了交际障碍、厌学、迷恋网络游戏、暴力,甚至做出杀人、放火、抢劫等违反法律的事来。对于一个自控能力比较强的成年人来说,网络可能不会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可是对于自制能力还很弱的高中生而言,网络带给他们更多的是诱惑、沉沦和暴力。

在网络时代让孩子完全脱离网络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因噎废食的错误做法。那么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正确利用网络,尽可能减少网络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呢?

首先父母应该对孩子的上网时间有所控制,科学管理。既让他们能借助网络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又避免让他们深陷网络而不能自拔。

父母要严格把握孩子的作息时间,严格执行与孩子约定的上网时间。说一个小时就一个小时,差一分钟也不阻止,多一分钟也不允许。让孩子建立起更有效的时间管理制度,形成正确的上网习惯。

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体会到现实生活的乐趣。父母不要只忙自己的事而疏于对孩子的管理,疏于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和沟通。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会感到孤独。所以父母应该尽量多地和他们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多鼓励孩子和同学、朋友交往,帮助其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圈子。如果孩子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满足,就不会到网络上寻找平衡了。

减少孩子的压力,也是治疗网络依赖的一剂良药。如果父母不把高考、成绩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孩子就会感到轻松,也就不需要在网络上寻求虚幻了。

对于那些对性感兴趣的孩子,家长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切不可因为难以启齿而忽视这方面的教育。

此外,父母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上网等方式,教孩子辨别网络上有用的东西和有害的东西,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网络是非观。

总之,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既不要拒绝孩子了解网络,也不要让孩子恋上网络。P.43-46

序言

“上了高中,压力好大,上了高三,压力更大。父母的期望不能辜负,老师的耳提面命令我招架不住……父母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同学们也在明里暗里和我较劲。考完试后,同学们要和我对答案,问分数,再说一些似吹捧似讽刺的话,好难受,却又不能发火,脾气变得越来越坏了。我……”

这是一个高中生的心里话。面对父母和老师的高期望,面对同学的竞争和嫉妒,他的应对方式是:压抑,回避。他惟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逃离外界的压力。

“我的孩子上高中以后,我们之间根本无法沟通,他回到家,除了吃饭,就一头扎进自己的屋里。他的学习情况我都必须向老师咨询,甚至在学校打完架,他都不允许我过问……”

这是一个高中生母亲的心里话。她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也不知道如何改变目前家中的尴尬状况,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她就唉声叹气。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困扰高中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不是学习,也不是环境,而是心理健康。由于高中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果这些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El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据调查,我国在校高中生中存在异常心理问题的占l8.16%,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可以这样说,心理健康是高中生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作为父母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成为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本书从高中生心理疾病的日常表现入手,帮助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们认清这些现象的根源,提供调整和改变的方法。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有很强的说服力。

书中告诉我们,每位家长身上都蕴涵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当你采用了科学的、合理的教育引导方式时,你就等于给了孩子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都明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03971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7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