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霓虹烈焰巴林石(摄影散文珍藏版)(精)/中国四大名石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块巴林石,一篇散文,一个艺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作者用雕刀一样的笔触,层层推进,介绍了巴林石沧桑的历史,离奇的传说,沿袭的风俗,精美的珍品,以及玉石与人美妙的关系……巴林石,它那燃烧着的色彩如同音符从大山跃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的生活给美,更富有诗意和绵长韵味。

目录

自序 我的天堂/001

第一章 静谧的沧桑/015

第二章 燃烧的绝唱/051

第三章 霓红的烈焰/081

第四章 天赐的文明/133

第五章 石筑的诗意/153

后记 远行的理由/182

试读章节

当时,原始朦胧的审美意识已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最早发现的玉石器体现在装饰方面。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的鸟形玉,就是用巴林石的围岩所制,通体为乳白色,整体形状似“C”字。一双大眼浮雕在头部两侧,雕琢工艺简洁朴实,既有夸张的写真,又有超凡的抽象,实为新石器时期装饰制品的佳作。从礼仪类看,当年颇为流行的勾云形饰牌也是用巴林石的围岩所制。这只饰牌为乳白色、长方形板状,四角雕琢出对称的外弯勾云纹饰。由于这类礼器是由祭司、巫师持有并用于执行祭祀使命,因而具有其他器物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工具类看,原始人类用于纺织的两件纺瓜是用巴林石福黄冻制成的。其中,一件为桂叶形,一件呈椭圆形。这两件石器造型简单,与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某些石器或陶器等实用工具极为相近。从动物类看,用巴林瓷白石制作的玉蚕堪称代表。这只玉蚕首端平圆,尾部圆弧,两侧及腹部平直,背部刻以数道凸弦纹表示躯体,是迄今所知最早的蚕形象。专家们认为,先民们生前以玉蚕作为装饰品,死后以其作随葬品,是对蚕的蜕变生理现象不理解,进而产生崇拜之情,并赋予其生命轮回的再生寓意。另外,先民们还曾将蚕作为食物,制作这类玉器也表达了他们祈求丰衣足食的朴素愿望。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穿行,我不由得心生敬意,而且有一种被窒息的感觉,我想向所有的从事伟大生存斗争的民族致敬,向人类苦难的昨天致敬。

在夏商周至秦汉时期, 巴林草原是东胡及其分支乌桓、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相继活动的地区。其中,最为强大的东胡是一个游牧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实力。P25

序言

石头是冷的,凡俗的。石头又是斑斓多彩的,有鲜活灵魂的,融入了人类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玉石就是这样。

中国素有“玉石之乡”、“玉石之国”之称。中华民族对玉石的喜好敬重,对玉石的浓厚情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所无法比拟的。从史前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浪渚文化等考古发现来看,玉石已成为我们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象征之一。

在距今上万年的我国古代先民,就能以优质玉料、石料制成多样而精美的装饰品。夏商秦汉以来,玉石雕工艺技术日臻成熟,有机结合浅刻、浅浮雕和圆雕技艺,使中国玉石器进入重要阶段。至明清,中国玉石器工艺集我数千年玉石文化之大成,达到高峰,其工艺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堪称旷世空前。近二十年来,中国宝石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宝石的认识更丰富、爱好更浓烈、享用更普遍。“中国国石”的评选定名问题,已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评选“国石”的序幕正徐徐拉开。基于这些,有关弘扬我国玉石文化的书籍便陆续出现。

最近,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以此为契机,从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观赏性、大众性、象征性等多个角度,把最能体现悠久历史、绚丽文化、独特品赋、丰富资源、可观前景的四大“国石,,候选石——福州寿山石、浙江青田石、吕化鸡血石、内蒙占巴林石选取出来,用摄影散文的形式编辑出版“中国四大名石”丛书,推介出去,这对发掘我国悠久的石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丛书的出版对我国玉石界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对广大爱好者、藏家来说,更是一大福音。

关于中国玉石的图书己不少见,但这套丛书,让我过目难忘,心绪流连。我喜爱它,至少这套丛书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特点:一是摒弃传统的玉石图书的图解式说明的编辑模式,而采用摄影与散文并茂的形式。摄影家与作家共同深入采访,挖掘主题文化内涵,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以文字丰富了图片无法表达更深邃的内容,注重摄影的造型语言与文字抽象语言结合,以两种独特的艺术视角去表现玉石的博大精深,做到了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资料性兼融。二是将四大名石分成四册而又合为。套同时出版,这属同类书出版工作的首例,体现了出版者的眼界与气度。同时,书中还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大名石的历史变迁,石种分布及特性,制作工艺技术,精品鉴赏,玉石与人的美妙关系及历史传奇。所有这些在已出版的有关中国名石的书籍中是极为少见的,也是颇具前瞻性和创新意义的。

中国四大名石,也是美石、宝石,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诗意和绵长韵味。藉此,我深信,这套丛书将在这个世界留下隽永的芬芳。

后记

的理由

身为内蒙古人,草原却涉足不多。但仍要经常向江南的朋友炫耀故乡的美丽和草原的多情,也会给他们讲敖包相会的浪漫……当朋友露出羡慕的目光时,我便有了一种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内蒙古是神奇的,光是草原孕育的美景和浪漫就足以掩饰她昕有的落后与不发达。很多朋友就是因为我的讲述而迷上草原的。听得多了,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要我带他们到草原玩。那一刻,我笑了。这笑既是因为故乡的多情,更多的则是缘于我的梦想。说实话,我也没有去过真正的草原。不过,光是想像就可以让人如醉如痴了。

巴林六日,虽然短促,但我却圆了我--一个久远的梦想,让我收藏了这片草原上最有价值的财富。一路走来,超绝现象的人自然,对我发牛着连续的碰撞;传说和墨写的巴林石,对我也产生着由衷的感动。是巴林石带我走进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她的神秘、她的浩淼、她的可望而不可及,还有她浓浓的文化氛围,都给我的灵魂以震撼和轰鸣,在这里,至深的感受就是——美的极致在于无声处。石本无语,可沧桑的岁月却在它身上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痕迹。

人们向来崇尚为人诚实、毅力顽强、不图虚名的“石德”。当我步入此境时,发现天地间至真至善、至纯至美之万物未有能胜过于此者。我也深深地感到,石头就是大自然的缩影。巴林石虽小,但却涵天地之精华、缩山水之秀美,是藏灵蕴气、怡人身心的圣物。

冬天的草原,一切都是寂静、荒凉的,寂静的只有风的声音,荒凉得连一个可以对话的人都没有……那感觉,好像一幅被水浸过的水彩画,浓的淡了,淡的没了。然而,有一种与视觉无关但与灵魂紧密相连的东西却无比顽强地凸现出来,这就是巴林石创造的文化,弥补了大自然的荒凉,让冬天的草原依然多彩。

我在巴林草原行走的时候,一直抱着一种惭愧的心情。长期以来,我居然把这里看成是特别贫困的地方之一,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牛过怀疑。也许和那首动人的民歌《嘎达梅林》有关吧,那种悲凉的意境曾一直笼罩在我的心头。

其实,这草原是不公平的。往事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却很难分开,因为文明本身就有着上下的黏连性。如果熟悉蒙古文化,你就明白这些东西原本就是统一的,而且有些只是用外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慨括。在蒙古人的内心深处本不是这个概念。如果我说,蒙古男人有山一样的温柔,蒙古女人像水一样的坚忍。你可能觉得我在用自相矛盾的话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在蒙古高原上,山真的是温柔的,山的曲线舞动起来的巨大的丝绸,有凝固、沉稳而博人,水真的是坚忍的,在那样平坦的容易渗透的土地上,百转千回,艰难前行,滋润着走过的土地……

今天的人扳,甲已足另一番景象。蒙古包已很少见,取而代之的足一片片住宅楼,商店、酒吧、咖啡厅有好几处。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足各种各样的小汽车。有时甚至都让我怀疑,这个时尚现代的地方,还足蒙古上京的遗址吗?

如今,“以石为媒”带动旅游和经济发展成为巴林人的共识。由玩石头到品味奇石文化,进而引出奇石经济,这种现象足以让人三思。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如何将独有的自然资源转化经济资源,刨造出市场,巴林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像国花、国卡对、国鸟一样,世界上已有近四分之一的国家选定了国石。国石的评选,既是民族的、幽家的,又是文,匕的,冈为,国石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肜象, 象征着民族精神。我国正式启动国石、平选活动以来,一度沉寂的巴林石渐渐焕发出了应有的光彩。

1994年8月,日本国把兰亭笔会定在巴林右旗召开。以著名画家铃木静村为首的日本观光团来到大板,同我国知名的画家、书法家共赏奇石、挥笔作画,把巴林石推向了国际市场。

1997年8月,在人连国际花卉奇石展览会上,巴林石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鸡血石展品《夕阳红》被评为唯一的一等奖。

1999年,在淄博中国第四届赏石展上,巴林石取得了三金二银的殊荣。同年在柳州国际奇石展上,又获得一银一铜一优的佳绩。这一年,巴林石正式角逐中国国石的竞评。

2000年2月,在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评选“国石”候选石精品展览中,巴林石送展的40件展品中有20什获奖,在参展的9家单位巾名列前茅。

2001年9月,在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国石候选石评选活动中,巴林石与寿山、青田、昌化三石一起被泮为“国石候选石”。

“那达幕是草原的抒情诗,是随着花香飘溢的恋歌;耶达慕是一幅风俗画,是身穿节日盛装的牧人,是缓缓而来的勒勒车和疾驰的骏马……”在这样一个比同还美丽的季节里,举办巴林石节无疑是最令人心动的。自2000 年以来,巴林右旗木着以石为_友的目的,在“那达慕”召开的时候,连续举办了四届巴林百艺术节。石友们共聚单原,同享玩石、赏石之乐趣,共沐石文化之光辉。继承传统而不限于其巾,钻研理论而不受其束缚,多姿多彩则更能居高品味,信马由缰方得以纵横驰骋。风恪各异赋予无限生机,艺术享受让人深刻感悟,浓浓的艺术氛围包裹着无限的享受空间,给人以绵绵不绝的遐想……巴林石已不单是一种财富、一种情感、一种魅力,而成为了一种力量,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河之中。

我认为,这种文化探索是有价值的。

告别草原的时候到了,车子渐行渐远,我回想着今我心醉的历程。巴林草原,像一条深静的河,无声地流淌着,经过我的身边又安详地流向了远方。寒风很近地吹着,宅气里弥漫的是极浓的高原味道。

在博人精深的草原面前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但我知道,从此,我和她有了一个约会,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诗人说:“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故乡不过足祖先漂泊旅崔的最后一站。”我曾远离故乡的精神边疆,成吉思汗训示他的子孙“小可居于城市”,我却在远离故乡的都市里浪游谋生,是为不肖。

当车翻过最后一道梁时,MP3里的马头琴声,曲调苍凉优美,它所传达的故乡的景物与气味,在我脑海里飞速掠过。

上车前,我在雅玛叶山脚下,无意中拣到了一小块鸡血石碎块。虽未经打磨,但依然能清晰地看到洇出的耀眼鲜红。我把它悄悄地装在身上带了回来。我不是商人,更不是收藏家,能有这佯一块家乡的石头与我相伴就足够了。拾起她,也就拾起了蒙古人的自豪和坚贞。于是,我相信,她将成为我终生的朋友,在牛活的旅途中,年年岁岁与我相依,朝朝暮暮与我相携,伴我走过一生,给我带来幸福与真爱……

那一刻,我已将故乡由异地慢慢迁到了心里,从此,不再惧怕流浪。 兰宁远2004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霓虹烈焰巴林石(摄影散文珍藏版)(精)/中国四大名石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兰宁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11808
开本 其他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25
20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