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徽商精神
内容
编辑推荐

从明代中叶开始,徽商的富有已经让人们羡慕不已。但是,在他们富有身影的背后,却是一路艰辛,满腹凄楚。对于这些,更多的人似乎是看不见的。因此,读者既需要关于徽商历史的系统知识,也需要把握徽商作为地域商帮的文化精神,因为这些精神在今天可能比知识更为重要。

目录

引子:钻天洞庭遍地徽…………………………………… (1)

一、徽骆驼:徽商的吃苦精神…………………………… (5)

1.徽州的困境…………………………………………(5)

2.艰辛的跋涉…………………………………………(8)

3.小本起家……………………………………………(11)

4.从学徒到老板………………………………………(13)

5.把握机遇……………………………………………(15)

6.女人的奉献…………………………………………(18)

7.奢侈与节俭…………………………………………(20)

二、山外有天:徽商的开拓精神………………………… (24)

1.徽商的足迹…………………………………………(24)

2.经营的网络…………………………………………(26)

3.无徽不成镇……………………………………… (29)

4.徽商与扬州…………………………………………(31)

5.海外踪影……………………………………………(37)

三、诚信的收益:徽商经营的大方略…………………… (40)

1.诚信与中国伦理……………………………………(40)

2.徽商诚信记录………………………………………(43)

3.诚信与商业策略……………………………………(46)

四、“贾而好儒”:徽商的文化追求…………………… (49)

1.“好儒”:徽州文化传统…………………………(49)

2.儒商性格……………………………………………(52)

3.贾而好儒……………………………………………(53)

4.儒、商互济…………………………………………(56)

5.徽商“好儒”种种……………………………… (58)

五、坚守伦理:徽商对传统的依赖……………………… (63)

1.伦理对徽商的意义…………………………………(63)

2.理学的选择…………………………………………(67)

3.“忠孝节义”………………………………………(71)

4.女性的牺牲…………………………………………(77)

5.家族利益……………………………………………(81)

6.商人伦理……………………………………………(85)

六、期望子弟:徽商对教育的重视……………………… (90)

1.殷殷期盼……………………………………………(90)

2.儒和商的分工………………………………………(97)

3.学校的设立………………………………………(103)

4.举人和进士………………………………………(109)

5.功名牌坊…………………………………………(114)

6.商衰文兴…………………………………………(119)

七、一人唱,众人和:徽商的群体意识……………… (123)

1.十大商帮…………………………………………(123)

2.宗族的帮与和……………………………………(128)

3.亲和姿态…………………………………………(132)

4.亲和策略…………………………………………(138)

八、赢得社会:徽商的人生价值观…………………… (143)

1.说不尽的善举……………………………………(143)

2.商人价值体认……………………………………(148)

3.荣誉和声名………………………………………(153)

4.徽州的崛起………………………………………(157)

5.泽披后世…………………………………………(162)

九、文化投资:徽商的另一种眼光…………………… (166)

1.戏台清音…………………………………………(167)

2.园林擅胜…………………………………………(173)

3.文采风流…………………………………………(175)

4.文化史的另一种写法……………………………(179)

十、自卑与自重:徽商的矛盾心理…………………… (183)

1.“四民之末” …………………………………(183)

2.明代的辩驳………………………………………(188)

3.内心的脆弱………………………………………(193)

4.乌纱帽和红绣鞋…………………………………(197)

5.豪奢背后的心理…………………………………(201)

十一、与天子交:徽商的莫大悲哀…………………… (206)

1.几多荣耀…………………………………………(206)

2.无奈的选择………………………………………(209)

3.回天无力…………………………………………(213)

4.永久的遗憾………………………………………(216)

十二、回归田园:徽商的人生归宿…………………… (219)

1.青山绿水……………………………………… (219)

2.神圣的祠堂………………………………………(223)

3.天伦之乐…………………………………………(227)

4.漫步田园…………………………………………(230)

5.无言的见证………………………………………(234)

结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38)

 附录一 财智对话:古代徽商与新徽商…………… (241)

 附录二 论徽学…………………………………………(250)

 主要参考文献……………………………………………(266)

 后记………………………………………………………(268)

试读章节

小本起家 也是从徽州走出去的大学者胡适曾经总结道:“一般徽州商人多半是以小生意起家,刻苦耐劳,累积点基金,逐渐努力发展,有的就变成富商大贾了。”①有着厚重乡土情结的胡适对家乡的一切都十分留恋,也十分熟悉。他对于徽商成功的道路也非常清楚。

商人的发家致富不外乎两种情形,一是家庭本来富有,资本雄厚;二是小本起家,像滚雪球一样,逐渐积累资本,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则能够成为富商大贾。其实,在中国封建社会,第一种情形几乎不存在。因为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的支配下,阀阅之家不可能让自己的子弟去经商;而在那个社会,只有阀阅之家才可能是富有的,才最有资本。即使在徽州,士绅家庭也是让子弟读书做官。徽商经营成功后,更是重视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家庭或家族的商人气息,力求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所决定,也是徽商小本起家的最简单的道理。

徽商的小本起家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明代婺源李魁,在未发迹之前,因为家境贫寒曾经仰天呼叫:大丈夫难道真的要为有个上千两的钱财而犯难吗?经商是贱行,大丈夫不屑为之,但也不能永远贫贱呀!于是,他和祖母商量,想筹措点经商本钱,却一点都筹措不出来。他想了一想,家里只剩下了房屋一间,就将它出卖给族人,只得到10两银子。他就带着这点银子前往南京营商,一点点地积攒,“不惮烦劳”,终于有了积余,也终于能够买田宅了。①

成化年间的歙县人江才也是如此。父亲在他3岁时就去世了,家境不好,他跟随着哥哥做点小本生意。他经常感叹:我想耕田,家乡田少,若是碰上灾荒更不可为,务农是不行了。我想经商,家里底子薄,没有资本,经商也不成!他的妻子郑氏从容地劝他:乡人十个有九个都去经商了,你怎么能因为家里底子薄就不去经商呢?于是,她用自己的衣饰资助江才经商。几年后,江才就致富“饶益”。②

清代祁门的倪尚荣,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也十分贫寒。稍大一点,他就砍柴以奉养母亲,久之,他慨叹道:终身砍柴怎么能度日呢?正碰上大乱时候,粮食昂贵,不得已,他就去学做船夫。久之,他又慨叹:这哪里能够养家糊口呢!于是以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本钱学经商。他往来于鄱阳湖和祁门之间,不避艰险,终于改变了贫寒的境遇。①

追寻徽商的起点,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家境贫寒而走上经商道路的。他们想读书,却没有经济能力;他们想种田,却没有土地。于是,他们只能选择经商这条可能冒险也可能成功的道路。因为家境贫寒,他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做大生意,不可能步入商界就来个大投资。他们只能靠着一点点的小本钱起步,他们只能靠着超过他人的辛勤经营,他们只能不断地积攒本钱,从小商人变成比较丰饶的商人,乃至大商人。当然,一旦他们成为丰饶的商人后,他们的子孙去经商就不再像他们一样拮据,而是有了更多的资本,生意也越做越大了。因此,徽商的成功历史应该不是一代人完成的,最初的徽商也许就像今天有的成功商人一样,从摆地摊开始发家历史的。P11-13

序言

子:钻天洞庭遍地徽

明代短篇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篇《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卷三十七),写一个叫程宰的徽州商人的传奇故事:

徽商程宰在辽阳经商,却折本难回,海神女看上了他,不仅和他七载相处,而且帮助他走出困境;在他回家的路上,又帮助他躲避了三次灾难。小说的开头交代道:

话说徽州商人姓程名宰,表字士贤,是彼处渔村大姓,世代儒门,少时多曾习读诗书。却是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正德初年,与兄程宋将了数千金,到辽阳地方为商,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之类。往来数年,但到处必定失了便宜,耗折了资本,再没一番做得着。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程宰弟兄两人因是做折了本钱,怕归来受人笑话,羞惭惨沮,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不思量还乡去了。那徽州有一般做大商贾的,在辽阳开着大铺子,程宰兄弟因是平日是惯做商的,熟于帐目出入,盘算本利,这些本事,是商贾家最用得着的。他兄弟自无本钱,就有人出些束?,请下了他专掌帐目,徽州人称为二朝奉。兄弟两人,日里只在铺内掌帐,晚间却在自赁的下处歇宿。那下处一带两间,兄弟各驻一间,只隔得中间一垛板壁,住在里头,就象客店一般湫隘,有甚快活?也是没奈何了,勉强度日。

小说毕竟是小说,是小说家虚构的作品。但从这篇小说里,我们又不难看到,在明清两代,徽州人经商之风已经闻名于世,徽商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实际上,在明代中叶以后的“三言”、“两拍”等小说里,徽商已经成为经常描写的对象:

小说《豆棚闲话》中写徽州典商汪彦家,不仅有数十万的资本,而且“大小伙计都有百十余人”。

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的陈商就是“徽州新安县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要从李甲手里买去杜十娘的孙富也被写成徽商。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椽居郎署》写湖州的一个徽商,看到因为欠官粮2两银子而准备投水自尽的女子,立即资助她2两银子。

万历年间刊刻的短篇小说集《杜骗新书》中也屡屡写到徽州商人,如“吴胜理,徽州府休宁县人,在苏州府开铺,受买各样色布”,“张沛,徽州休宁人,大贾也,财本数千两,在瓜州买棉花三百余担。歙县刘兴,乃孤苦?民,一向出外,肩挑买卖,十余载未归家,苦积财本七十余两”;“徽州人丁达,为人好善喜舍,……往海澄买椒木,到临青等处发卖”。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明代中叶以后,如此多的小说都以徽州商人为描写对象,说明徽州商人是社会上广为知晓的商人,说明徽州商人活跃在各个地方,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已经有很深的渗透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说,小说是建立在虚构基础之上,文人的笔记则可以作为史料看待。明代中叶后,徽商之活跃、徽商之富有,除了小说描写以外,文人学士也多有记录。

万历年间的进士谢肇浙在他的《五杂俎》一书中记载说: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新安,就是徽州;山右,则是山西。在明代,徽商与晋商是两大商帮。在他的笔下,徽州商人之富,令人称羡,他们以经营盐业致富,有的资财达到上百万两银子,那些只有二三十万资财的只能算个“中贾”。

出身于徽州的汪道昆在他的《太函集》里说道:

今新安多大族,而其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故虽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贾游于四方。倚顿之盐,鸟倮之畜,竹木之饶,珠玑、犀象、玳瑁、果布之珍,下至卖浆、贩脂之业,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乘坚策肥,被绮毂,拥赵女,呜琴踮屐,多新安人也。

汪道昆分析了徽州人经商的原因,描述了徽州人经商的种类,也夸耀了徽州人经商后的生活,——“连屋列肆,乘坚策肥,被绮毂,拥赵女,鸣琴踮屐”——比其他地方的人奢侈多了!

总之,徽商在明清两代是一道炫目的风景。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各个地方,他们的富有令人称羡乃至嫉妒,他们在商场上是成功者,因而也是得意者。在清代,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是:“钻天洞庭遍地徽”①,说的是徽州商人遍处都是。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无徽不成镇”——没有徽商就没有市镇。可见徽商在明清时期的经济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后记

一直想写一本用浅显点的文字介绍徽商的小书。

徽商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一方面,说明徽商——徽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厚重;另外一方面,现代经济社会也需要从历史和文化中汲取智慧。既然如此,研究者就该提供徽商的研究成果。

实际上,徽商的研究成果已经不少,本书开列了一批参考书目,就是以往的主要研究成果。只是它们比较学术化,一般的读者阅读起来还是有接受上的困难。所以,确乎需要一个通俗点、简要点的读本。本书就是出于这个需要而撰写的。

从读者的需要方面来考虑,可能既需要关于徽商历史的系统的知识,也需要把握徽商作为地域商帮的文化精神,因为这些精神对于今天的经济社会来说,可能比知识更为重要。所以本书将两者相结合,以描述徽商精神为纲,穿插介绍徽商的历史知识。

近年来从经济方面重视徽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基于现实的动因,在介绍和评价徽商的时候,就难免出现“为我所用”的情形。例如,在某些时候对徽商给予过分的赞扬,而在某些时候又对徽商否定过多。我想,对待历史,还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力求全面地看待徽商。

如果说,本书还有些个人的思考,上面两个方面姑且算是思考吧。

安徽省政府举办的徽商大会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今年的徽商大会也即将举行。在校领导的督促下,在好友的催促下,在编辑朱移山先生的支持下,我们才完成了这部小书,也算了却了一个心愿。当然,也希望这本书为今年的徽商大会添点谈兴。

本书由我和我曾经指导的研究生、现供职于安徽教育学院的谢欣共同撰写。我设计了提纲和总体思路,谢欣撰写了第四、五、六、七、八、十、十二部分,其余部分由我撰写,最后由我对全部文字做了一次润色。

考虑到现在很多人对与徽商密切关联的徽学感兴趣,所以书后附上我撰写的《论徽学》一文,以让大家对徽学有所了解。同时,研究古代徽商必然联系到今天的徽商,所以又附录一篇我和安徽邮电物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严张应先生关于古代徽商与“新徽商”的对话,也许对于如何继承古代徽商精神有所启示。

由于撰写时间匆迫,难免有错讹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朱万曙

2005年4月底写于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徽商精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万曙//谢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932196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29.48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9
14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