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法国的葡萄酒、闻名世界的香水、巴黎的浪漫、令人心醉的香榭丽舍大街,......这些都是法兰西经久不衰的精品文化。在这里,你除了能看到这些法国在中国脍炙人口的东西之外,还能浏览一下中法300多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历史片段。相信,那些热爱法国、向往法国的朋友一定能一饱你们的心福。

内容推荐

在法国近5年的外交工作仅是我漫漫18年外交生涯中的一章,但此章非彼章,因为我参与了中法交流中的许多重要事件。我为参与中法文化年的始终感到幸运,更为自己能三次为胡锦涛主席访法做礼宾官感到骄傲。  作为外交官,我眼中的法国也许并不惟一,但它独特和真挚,因为我在用我的心叙述我所经历的人与事。多元和包容的法国文化使我爱上了文化对话——无论视作职业,还是存在方式。透过法国式的浪漫,则是可贵的想像力和对生活的那份挚爱。我把法兰西文化比作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块酵母,是因为酵母虽小,却有强烈的发酵作用,它让世界99%的人口为不到世界1%人口的文化津津乐道。  从悠久的历史文化到多极世界共同的外交理念,“法国是欧洲的中国人”——大学问家辜鸿铭道出了我在法外交工作的最大体会。中法文化年既是两国数百年友好交往的延续,也是新世纪大交流的开始,如法国谚语所言,天下除两座山不谋面,人民是注定要交流的……

目录

自序 献给中法文化年/徐波/1

序 给“法国热”加一把火/吴建民/1

序 一部概述法国社会和法国文化的好书/菲利普·高毅/1

第1章:人杰地灵的法兰西

 一、像法国葡萄酒一样醇香的文化沉淀

一个美丽的六边形/2

法兰西文化——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块酵母/6

当塞纳河与黄河交汇的时候/9

 二、令人心醉的巴黎

巴黎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16

巴黎印象——不是导游的导游词/19

香榭丽舍大街——我心中的街/25

不得不去的巴黎郊外/28

 三、风情万种话外省

贝藏松——“一座美丽的西班牙小城”/30

我在斯特拉斯堡当领事/33

美酒飘香波尔多/39

里昂有所中法大学/42

第2章:中法交流——一段300多年的佳话

 一、法国与中国的交往

法中交往的历史/50

从马尔罗到佩雷菲特/54

不断升温的“中国热”/59

 二、中国与法国的交往

西学东渐——历史上的中法交往/63

波澜壮阔的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运动/66

华工墓——中法的一段共同历史/70

最早来法的中国移民——我所认识的留尼旺华侨/73

华侨华人对法国社会的贡献/79

 三、震撼法国社会的中国在法文化年

我与文化年活动结缘/85

我走在春节香街大游行的人流里/90

我为胡主席第三次当礼宾官/93

第3章:无处不在的文化

一、无处不在的文化

悠悠万事,文化为大/102

玩也是一种生活方式/107

二、人人喜欢玩文化

巴黎闻书香/112

人人都是电影迷/115

有品位的电视节目/120

从法国外长德维尔潘看法国人的文化素养/123

三、独特的法兰西精品文化

食不厌其精——法国人的吃文化/127

时尚霓裳——法国人的穿文化/134

雅妆淡抹——法国人的香水文化/139

众口难调——法国人的奶酪文化/145

第4章:万花筒般的国家

一、浪漫的法兰西民族

天塌下来也不管——法国人的节假日文化/150

喝咖啡喝到死——法国人的咖啡馆文化/154

风流倜傥——人人都爱有一段罗曼史/158

人人都是夜猫子——魔方式的夜生活/161

二、推崇名人的法兰西

谁都可以成为名人/166

先贤祠——一个连总统都难以问津的地方/170

三、富有想像力的法兰西

想像力——法兰西的灵魂/173

想像力——法国外交的真谛/侣1

四、处在变革中的法兰西

一个农民砸了麦当劳——从“博韦现象”看全球化对法国

社会带来的冲击/188

一“巾”激起千层浪——从伊斯兰围巾看法国的族群关系/192

耄耋之年魂丧热浪——从“暑热”事件看法国的家庭问题/195

五、桀倔不傲的法兰西

耐人寻味的法国罢工文化/199

连外交官、宪兵都要罢工/201

罢工——仍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利益博弈/204

改革将使法兰西再创辉煌/206

第5章:沟通——外交官的神圣职责

一、中法两国心目中的对方

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214

法国人的国民性——老外眼中的法国人/216

“浪漫”——中国人眼中的法国人/219

“古老而遥远”——法国人眼中的中国/221

二、不可思议的中法文化差异

巨大的中法文化差异/224

中国的集体主义VS法国个人主义/228

中国的约会文化VS法国的约会文化/232

从爱丽舍宫高朋满座看法国公民对社会生活的参与/234

三、沟通的赤字——谁之错?

历史的烙印有点重/239

“中国通”——一项需要与时俱进的职业/241

制度设计——对政府外交职能转变的呼唤/245

四、不可或缺的外交工作

外交官的职责/252

我与法国人交朋友/256

埃维昂会议——我对文化沟通的新领悟/265

代跋超越思维定式——文化对话的历史机遇/徐波/280

试读章节

香榭丽舍大街——我心中的街

法国人常常将香榭丽舍大街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林荫大道,而这条街又正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久而久之,我对这条街情有独钟,看着车水马龙的街景,南来北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香榭丽舍田园大街,国人通常亲呢地称之香街,它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即戴高乐广场),地势西高东低,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它以圆点广场为界分成两部分:东段700米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l100米为高级商业区,雍容华贵。在法文中“香榭丽舍”(Chamt)S-Elvsees),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1709年,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1667年,皇家园艺师勒诺特为拓展杜伊勒花园的视野,把这个皇家花园的东西中轴线向西延伸至圆点广场,此为大道雏形。当时,道路两侧还是荒野和沼泽。1828年,香榭丽舍成为巴黎市府的资产后,市府为它铺设人行道,安装路灯和喷P25泉,使之成为法国花园史上第一条林荫大道。

同今天国内许多大城市一样,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处在城市规划的重要时期,拿破仑三世委任塞纳省省长奥斯曼亲自主持香榭丽舍扩建工程,耗时18年(185l一1869)。这次扩建工程,使香榭丽舍大街真正成为“法兰西第一大道”。奥斯曼将星形广场原有的5条大道拓宽,又增建7条,使广场成为12条呈辐射状大道的中心。香榭丽舍大街则从圆点广场延长至星形广场,成为12条大道中的一条。巴黎扩建后,香榭丽舍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春天。企业家纷纷在那里盖房,开设了富有法国特色的时装店、高档化妆品店,银行、高档轿车行、高级夜总会等也纷纷进驻。在19世纪法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美好年代”,香榭丽舍西段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重要的商业大道,同时保留了法国式的优雅情调。  记得有一次,我陪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常务副主任范敬宜老先生等一行来到香街。范老一到香榭丽舍大街就文如泉涌,与我大谈中国文化人笔下的香街。沧海桑田,我们走在香街,仿佛看到1814年反法联盟军进入巴黎,普鲁士和英国士兵宿营在这里;1885年,长长的大文豪雨果的出殡队伍缓慢走过此地;1944年,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军队解放巴黎,巴黎民众在这里向解放者致意;1970年,还是在这条大道上,法国人为戴高乐将军默哀;1990年,为了唤起人们对农业的关注,几公顷连根带泥的成熟小麦被“种植”在此;1994年,庆祝大文豪拉伯雷500周年祭日,按照《巨人传》出版时代的风情,一支化装成三教九流各类人物来到香街,他们中有捆扎庄稼的、通烟囱的、剥死马皮的、逮耗子的、卖旧旗子的、收剩菜残羹的、拔牙齿的、卖洋葱的、洗帽子的、抓羊身上虱子的;1998年,为庆贺法国队获得足球世界杯冠军,近百万法国男女在此自发举行大游行;2000年12月31日夜,数百万法国人在此专门等候新的千年的到来;2004年1月24日,北京市和巴黎中国侨团联合组织中国春节大游行,70万法国热心的观众将大道堵得水泄不通……

是的,这是条浪漫的大道,在这里,什么都是可能的,什么都是浪漫的。然而,这又是一条充满历史事件的大道,一条惊心动魄的大街。P26

2002年7月14日,这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生日。同往年的7月14日一样,希拉克总统都要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与往年不一样的是,来自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和纽约的消防队员走在被检阅的法国军队队伍里头。这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法国政府和人民以特殊的方式向遭受“9.11”恐怖袭击的美国人民表示的同情和支持。然而,正当希拉克总统和法国三军参谋长凯勒什上将站在一辆敞篷吉普车上,缓缓沿着香榭丽舍大街驶往协和广场的检阅台时,数米外绿树下的观众突然发出一阵惊呼声。只见一名身穿蓝灰色夹克、棕色

裤子、脚蹬一双运动鞋的男子正举枪向不到50米距离的希拉克瞄准射击。执勤的警察和便衣特工立即猛扑上去,与那名枪手扭打了起来,短暂的混乱中,枪手开了一枪,万幸没有打中任何人。枪手被扑倒在地,随后被五六名警察塞人一辆面包车中呼啸而去。

枪手名叫布吕内里,时年25岁,是巴黎南郊埃夫里大学的学生,1997年成为亲纳粹组织——“法国和欧洲国民党”的拥护者。此外,布吕内里还是法国极右翼学生团体GuD的成员,同时还是法国光头党组织的领头人物。枪击希拉克,目的为了报复希拉克总统对法国极右的打压。在布吕内里看来,希拉克一天不除,极右一天就抬不起头来。÷  时任内政部长萨科齐很快向总统汇报了枪击未遂事件,希拉克总统一言不发,按传统接受了电视采访,他的讲话集中在如何更有效P27地打击非法移民以及建立更强大的法国军事力量。希拉克讲了很多,但只字未提刚刚发生的未遂暗杀事件。然后又在总统官邸花园的盛大花园酒会上,与被邀出席阅兵式的纽约消防队员和“9.11”事件遇难者亲属一一握手,向他们致意。

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就这样由香榭丽舍大街见证……P28

序言

人们常说,无巧不成书。我在法国时,参与了中国在法文化年的组织工作,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历历在目。回国后,我又有幸目睹和参加了法国在我国的文化年活动,让我感受到中法文化年如同一台千古绝唱的经典歌剧,法国是上半场,中国是下半场,而我则是永远坐在头排贵宾席上的观众,特殊的职业和经历使我每次都能够零距离地参与和观摩这样的活动。其实,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一本书呢?它让人亢奋,引人人胜,使人感到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意义。对我来说,回国后来到阔别24年的家乡上海工作,就是我生活中新的一页。同样也是无巧不成书,因为我在使馆为上海申博做了大量外交工作,受上海市领导和外交部领导的信任,肩负着国际展览局吴建民主席和诺塞泰斯秘书长的重托,我从外交战线来到了上海办博的国际联络第一线。从巴黎到上海,从中法双边关系到办博多边外交,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连出行工具也从外交牌照小汽车变成了地铁,但法兰西在我心中依然挥之不去,因为这是我的历史,这里有法国人民的情谊。

这种难以忘却既是心理的,也是物质的。南京西路随处可见的法国精品店,衡山路的梧桐树,遍布街头巷尾的面包房,法国的影子在这座中国最具法国情调的城市随处可见。朋友们告诉我,法国佳酿、香水、时装是中国消费者的最爱,在上海、北京等中国大城市,还出现了对法兰西文化情有独钟的所谓“哈法族”,冷门的法语也开始热了起来。在上海,5000多人在学法语,法语口译人员更是日进斗金,成为以小时收费价格最高的行业之一。2004年10月开幕的法国文化年,无疑又为中国人的“法国热”加了一把火,让·米歇尔·雅尔的激光音乐会、印象派画展、抽象派大师毕加索画展等,拉近了中国人与法兰西的距离。但遗憾的是,国内对法国文化介绍的书籍还是偏少。从地铁里的书店到上海最大的书城,我大海捞针般地寻觅介绍法国的书籍,却少之又少,这真的出乎我意料!文汇出版社的张衍先生希望我将巴黎的生活写下来,好让读者朋友对法国文化和今天的中法关系多一点了解。我诚惶诚恐地接受任务,每天在灯下像演电影一样重温自己在法国工作和生活的日子。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中法文化年中为两国人民的进一步了解尽一份绵薄之力。

谈到中法关系,这既是一个大话题,也是一个熟悉的话题,许多读者朋友的心田还会像我一样泛起一阵感情的涟漪。从太阳王路易十四和康熙大帝算起,中法绵延300多年的文化大交流博大精深。不用说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大革命、巴黎公社几乎已成为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麦加,巴尔扎克、雨果、萨特、布迪厄、德里达,法国大师哲人的思想曾点燃多少中国精英思辩的火花,拿破仑、戴高乐如雷贯耳的伟名使多少中国热血青年献身民族复兴事业,而笛卡儿、埃菲尔、凡尔纳、居里夫人则又使多少中国青年人献身科学。事实上,丰富的文化沉淀,五彩斑斓的社会,充满想像力的人民,已使我们大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法兰西”:浪漫、创新、宽容、讲权利、个人至上、罢工、香水、香槟酒、高级时装……,法国就像一个偌大的万花筒,谜一般精彩;它像鸿篇巨制,一气呵成,引人人胜,但有时又难免让人读不懂,看不清;它更像一瓶陈年佳醇,越品越有味,并让人陶醉又手不释杯。我想,如同外国人看中国一样,要在一本书里全面介绍一个国家是很难的,我再洋洋洒洒,也免不了挂一漏万。但作为外交官,我眼中的法兰西可能并不惟一,但却独特和真挚,在这个魔方般神奇的国家和社会里,有我每天的生活,有我亲身经历和观察,是我在用我的心在向读者讲述我所见到的一切。记得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够幸运,在年轻的时候呆过巴黎,那么巴黎将永远跟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筵席。”我想,我应该是幸运的,至少我也像海明威一样将一生拥有这一席流动的筵席。

我谨将此书献给法国在华文化年,因为它让中国公众有了一个全面了解法国的好机会。·我特别要把本书献给那些关心中法文化交流的读者朋友们,因为有了你们,中法关系才如此深入人心。在写此书的每个夜晚,我熟悉的法国朋友也都跃然纸上,与我彻夜长谈,共叙中法友谊。我也要把此书献给他们,是他们真正促进了中法两国人民更深的了解。

衷心希望此书的出版有助于更多的读者朋友更好地了解法国和法兰西文化。

2005年1月

于上海三和花园家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67993
开本 32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04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