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魔法师”、“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本书收入了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数篇。《变形记》中讲述了一个公司职员葛里高,一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故事荒诞,让人感到惊愕之余也有所触动。《在流放地》中,流放地是某种现实世界的影射,刻字机器有恐怖之感,但也有某种寓意。《乡村医生》、《墓中做客》等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在卡夫卡笔下,被描绘得精确和逼真,使精神真实和感性真实之间的界限消失,使人感受强烈。
图书 | 变形记/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魔法师”、“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本书收入了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数篇。《变形记》中讲述了一个公司职员葛里高,一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故事荒诞,让人感到惊愕之余也有所触动。《在流放地》中,流放地是某种现实世界的影射,刻字机器有恐怖之感,但也有某种寓意。《乡村医生》、《墓中做客》等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在卡夫卡笔下,被描绘得精确和逼真,使精神真实和感性真实之间的界限消失,使人感受强烈。 内容推荐 《变形记》中讲述了一个公司职员葛里高,一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故事荒诞,让人感到惊愕之余也有所触动。《在流放地》中,流放地是某种现实世界的影射,刻字机器有恐怖之感,但也有某种寓意。《乡村医生》、《墓中做客》等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在卡夫卡笔下,被描绘得精确和逼真,使精神真实和感性真实之间的界限消失,使人感受强烈。 卡夫卡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曲折晦涩,情节支离破碎,思路不连贯,跳跃性很大,语言的象征意义很强,给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阅读时,却能在懵懂中领略来自作品深处的内蕴,即使很难用语言去概括。我们也能在阅读中感受卡夫卡创造的独特世界,感受到一种20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 本书所选的是卡夫卡的经典篇目,它们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直观的卡夫卡式的世界。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写道:“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卡夫卡的小说正是这样。 目录 主要人物介绍 变形记 第一章 变成甲虫的早晨 第二章 甲虫的幽禁生活 第三章 甲虫的悄然死亡 豺狗和阿拉伯人 公路上的孩子们 猎人葛拉库思 墓中做客 判决 乡村医生 骑桶者 在流放地 老光棍布鲁姆菲尔德 思考题 试读章节 一天早晨,身为旅行推销员的葛里高·萨姆沙被梦惊醒,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略微抬头,便看见了他那穹顶似的褐色的肚子,他的肚皮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弧形硬片,被子几乎不能将高耸的肚子盖得严实。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的腿显得很细小,甚至可怜,这些细小的腿在他眼前肆无忌惮地舞动着。 “我怎么啦?”葛里高想,“这是个梦吧。”但这又不是梦,所在的房间虽然是小,但的确是他住的房间。在摊开着衣料样品的桌上,还放着那幅最近从一本画报上剪下来的、装在金色相框里的图片。画的是一位戴皮帽、围皮围巾的贵妇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只套住整个前臂的厚重的皮袖子递给看画的人。 在屋里可以听到雨点打在窗棂上的声音,葛里高抑郁地望着窗外。天空很阴暗,这使他心情更加低沉。 “再睡一会儿,然后把一切晦气事统统忘掉。醒来的时候一切恢复正常。”他想。 平时他习惯于右侧睡,可是现在再也不能翻到右边了,尽管用了很大的力量,仍然无济于事。他试了很多次,紧闭着眼睛,免得看见那些拼命挣扎的腿。当他感到腰部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疼痛时,才罢休。 “上帝啊,”他想,“我选择的是什么差事啊?太累人了!我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还要考虑火车的倒换,没有规律地吃饭,饮食又糟糕,萍水相逢的人,都是泛泛之交。让这一切下地狱去吧!” 这时,他觉得肚皮上都有点痒,艰难地抬起头来,看清了发痒的部位,那儿布满着白色的小斑点。他想用腿挠挠,但又立刻缩回来,因为这个动作使他打了一个寒战。 他又恢复到原来的姿势。“早起,”他想,“会使人变傻。人需要睡觉。其他的推销员像贵妇一样生活。有一天上午赶回旅馆取回订单时,别的人才吃早饭。我要是跟我老板也来这一套,保准当场就被开除;可是也许开除了倒更好一些。要不是父母的原因,我早就辞职了,早该跑到老板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家伙肯定要从写字台上跌下来;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他总是居高临下地和职员谈话,由于他的听力不好,职员说话时必须离他很近。现在,还不至于绝望,只要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但我是绝对能做到的。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现在,我无论如何要起来了,因为火车五点钟就要开了。” 他看了看柜子上的闹钟正在滴滴答答地走着。天哪!已经是六点半了,指针还在慢悠悠地走着。闹钟没有响过吗?他在床上看到闹钟明明拨到四点钟,肯定是响过铃了。下一班车七点开,要火速赶到才行。即使他赶上这班火车,也免不了上级的一顿训斥,因为公司听差的一定是候着五点那班火车,这时肯定已经向上级报告了他的误车——这个助手是上级的走狗,毫无骨气又愚蠢不堪。那么说他病了行不行呢?那也是特别值得怀疑且使人尴尬的事情,因为葛里高在五年的工作期间没有生过一次病,到时上级肯定要和医生一起来,并责难他的父母,说他们的儿子懒惰,要医生提出各种异议:说他身体健康、工作懒散,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公道可言吗?葛里高觉得身体还不错,除了有些困乏,即使睡了如此长久的一觉。另外,他觉得特别饿。 这一切迅速地在他脑子里闪过,他还是没下决心起来——闹钟敲六点三刻了。 这时有人敲床头后面的房门,“葛里高,”——这是母亲温和的声音,“已经六点三刻了。你不是还要赶火车吗?” 当葛里高听到自己回答声时,大吃一惊。没错,这声音是他的。但同时发出来的却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使他的话只有最初几个字才是清清楚楚的,接着马上就意义含混,使人家说不上到底听清楚没有。 葛里高本想回答得详细些,把一切解释清楚,可是他只得慢慢地吐字,简单地说:“是的,是的,谢谢母亲,我已经起床。” 隔着木门,外面听不到葛里高声音的变化,他母亲听到这些话也满意地拖着步子走开了。不过,这场简单的谈话使家里其他的人都知道葛里高仍然留在房间里,这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父亲在一侧门上用拳头轻微地敲起来了。 他叫道:“葛里高,怎么还在家里?你怎么啦?”过了一小会儿,他又以一种低沉的声音催促道:“葛里高!葛里高!”在另一侧门,他妹妹也用轻轻的悲哀的声音问:“葛里高,你不舒服吗?需要什么东西呢?” 葛里高向两边回答说:“我马上就好了。”葛里高努力把话说清楚,一字一字吐出来。 父亲吃饭去了,但妹妹还在悄声说:“葛里高,开门吧,我求你了。”葛里高根本不想开门,庆幸自己养成晚上锁住所有门的习惯。 他记得过去也许是睡姿不好,躺在床上经常感到身体有些轻微的疼痛,起来后才知道纯属心理作用,所以他殷切地希望今天早晨的幻觉会逐渐消逝。他深信,这是重感冒的征兆,是推销员的职业病。 起床非常之困难,特别是因为他身体宽得出奇。这需要胳膊和手的帮忙;他现在有许多细小的腿,而且还不停地乱动,他又完全无法控制。他想使其中的一条腿弯曲起来,可是它偏偏伸得很笔直;等他终于让它听从自己的指挥时,所有别的腿却莫名其妙地乱动起来。 他想,下身先下去一定可以使自己离床,然而他脑子里已经没有下身的概念了,要移动下身真是难上加难,行动起来非常笨拙。最后,他发疯似的,用尽全力把身子一甩,但方向不准,狠狠地撞着了床脚,一阵彻骨的疼痛使他明白,如今他身上最敏感的地方也许正是他的下身。 于是他试着上身先离开床,将头小心地转向床沿。这事他轻易地办成了,他的身躯虽然又宽又大,也终于跟着头部移动了。但是当头部终于悬在床边上,他又害怕起来,不敢再前进了。他宁愿继续呆在床上。 不过试过几次以后,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还是恢复了原来的姿势躺着,一面瞧着他那些细腿在难以置信地更疯狂地挣扎。葛里高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这种荒唐的混乱处境,他就再一次告诉自己,呆在床上是不行的,现在最应该做的还是冒一切危险来实现离开床这个极渺茫的目标。可是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提醒自己,冷静地考虑到最微小的可能性还是比不顾一切地蛮干强得多。 他竭力集中眼光望向窗外。 P2-6 序言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分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青春的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有些学生好一点,静得下心来认真阅读,但是,茫茫书海使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呢?”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作家、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工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精华的提炼,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2007年初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变形记/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奥地利)卡夫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105769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0 |
出版时间 | 2008-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1-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21.45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