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策略可与经典著作《三十六计》相媲美,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图书 | 六十八借--人生成功的艺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的策略可与经典著作《三十六计》相媲美,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序言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然而人类的智慧则是无穷的。人类聪明之处就表现在善借。 人们把诸葛亮看成是中国古代聪明人的典范。有关诸葛亮的戏,很多是带“借”字的。例如“借东风”、“草船借箭”、“借荆州”等等。人们要运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取得更大的效益,就必须求助于“借”。“借”,不是耻辱;善借,正是人类聪明的象征。人无“借”难以生存,人无“借”难以发展,善借者胜。“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当然,其他动物也具有“借”的本领。如海豹,能借用石头砸开海胆的硬壳,食其肉;寄居蟹,会借海螺的硬壳作房屋等等。但是他们的“借”,只是单一的、本能的,远不像人类这样精明繁杂。 社会生活中充满“借”。“借”能弥补自身之不足。科学的发明,大都是借助物质力量而使人类器官和能力得以增强。例如:借望远镜、雷达、遥感技术等使人类视觉延长和拓张;借有线电、无线电、声纳技术等使人类听觉延长。电脑的出现,是人类科技进步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不再是人类某一部分器官的延伸,而会随着新软件的开发,互联网络的应用形成一个整体功能的巨大进步。电脑来源于人脑,但在某些方面又会远远胜过人脑。笔者长期从事银行和经济工作,深感“借”字的重要。银行就是在借贷中生存和发展的。银行向社会上的企业和居民吸收暂时闲置的资金,以支持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企业向银行借款发展生产和采购商品,这就是“借钱生财”。“借”是致富之道,取胜的诀窍。为了和广大需“借”者交流,笔者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借”字归纳为九大类、“六十八借”,奉献给读者。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借”字种种,何止六十八。“六十八借”只是抛砖引玉,目的是使人们重视“借”字,巧用“借”字,研究和掌握借的艺术,借机发展,借力腾飞,借势取胜,壮大自己的力量,达到预期目标。“借”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要善用谋略,精巧设计,灵巧运筹,才能达到善借的目的。编著这本小册子,是笔者的新尝试。谬误和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后记 本书能得以出版,非常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委殷庆威大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薛永应同志、青岛市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钟树棠同志和中国教育电视台陈增光同志,他们对本书的修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表示非常感谢。本书引用了《辞海》、《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智海》、新华社新闻报道及各种报刊、杂志的一些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涉及面广,需要许多专门知识,本人学识浅薄,错误和不足之处,定所难免,敬请读者斧正,本人不胜感激。作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六十八借--人生成功的艺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瑞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6085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3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