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眼镜蛇事件
内容
编辑推荐

美国21世纪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普莱斯顿的一大力作:一个令人着魔的生化恐怖小说,一部史无前例的阅读盛宴,一本让美国总统吓呆了的书……纽约市,一个17岁的女孩突然鼻孔喷出黏液,随即,全身痉挛。一种不为人知的病毒在悄悄蔓延……

内容推荐

纽约市,一个17岁的女孩突然鼻孔喷出黏液,随即,全身痉挛。一种不为人知的病毒在悄悄蔓延……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人死于这种病,而他是个流浪汉。医生必须要在疾病再次泛滥之前采取行动……

目录

第一部分 实验 1

第二部分 1969 9

第三部分 诊断 25

第四部分 决定 131

第五部分 至深计划 155

第六部分 行动 249

《眼镜蛇事件》背后的真相 348

术语表 351

致 谢 357

试读章节

她面无表情,左脸因不时地抽搐而不停颤抖。这是杰克逊癫痫病发作时的症状。突然,她发出可怕的尖厉叫声,然后仰着倒了下去,头"砰"地一声撞在了地板上。她的膝盖伸得很直,身体因痉挛而变得非常僵硬,这种僵硬持续了几秒钟。然后,她的手臂和腿又开始颤抖,并有节奏地痉挛。与之伴随的还有小便失禁,她的身下逐渐出现了一摊液体。

彼德努力使她的手臂保持不动。"我的天!"他喊道。

她的腿因痉挛而猛烈地抽动,踢翻了废纸篓,还踢到了彼德。然后,她的身体一下子伸得笔直,一下子又缩成一团,然后又伸直,来回反复,同时,她的牙齿咯咯作响,连嘴唇在内的整个嘴巴都在动,舌头伸出来又缩回去,眼睛半开半闭。

彼德觉得凯特在看着他,想说些什么。可她只是呻吟了几声,什么都没说。

接着,她的牙齿开始一次又一次拼命地咬下嘴唇,咬出的血都流到了下巴和脖子。随着一声类似动物发出的呻吟,她的嘴唇竟然掉了下来。可马上,她就把嘴唇吸了起来吞进嘴里,然后开始咀嚼。她竟然在吃自己嘴里的肉,咀嚼自己的嘴唇以及脸颊里面的肉。那咀嚼的样子跟昆虫很类似,就像一个昆虫幼虫在咀嚼食物:疯狂、贪婪却毫无意识--她就是这样在不停地撕咬嘴里的组织。突然,她的舌头伸了出来,上面沾满了鲜血以及血染的皮肉。她真的在吃自己的口腔组织。

"她在咬自己!"彼德惊叫着,"救命啊!"

他用手撑着她的头,想尽量使凯特的下巴保持固定,但却无法使她的牙齿停止咀嚼。凯特的舌头仍在牙齿后面卷曲蠕动。他竭尽全力大喊救命。旁边的詹尼弗也边抽泣边喊着救命。洗手间的门开着,学生们都站在走廊里探着头向里看,他们全被这个恐怖的场面吓呆了,许多人都在哭。有几个跑去打了911。

凯特的身体开始来回地扭动翻滚。这个症状叫基础翻腾,是因脊柱顶端的一节组织,即大脑底部的中脑受到损伤而引起的。

她张开嘴发出嘶哑的叫声。开始她是平躺着的,可一会儿脊柱开始向后弯曲,于是身体慢慢变成了弓形,同时肚子挺得越来越高。她的牙齿又开始咯吱咯吱地磨起来。慢慢地,她的脊柱已经弯到了最大限度,现在只有后脑勺和脚跟挨着地面支撑着她的整个身体,看上去就像个"C"。

她的身体就这样在空中保持着平衡,缓慢地翻转扭动,似乎是受身体内一种想要外泄的力量所驱使。她眼睛内的瞳孔已经滚到眼窝里,因而圆睁的眼睛变成了全白色。她把牙齿后面的唇肉吐了出来,微笑着,一种深色的明亮液体从鼻孔里流了出来。这是一种严重的鼻出血。随着每一次心跳,血从两个鼻孔同时涌出,流到了彼德的衬衫上,也流到了地板上。接着,它与地上的尿液混在一起,顺着洗手间中间的下水道流了下去。她深吸了一口气,又把一些流出的血吸了回去--血顺着鼻孔流进肺部。现在,她的身体僵硬得像块木头。噼噼啪啪的声音从她的脊柱里传了出来。

鼻血越流越少,最后终于完全止住了。

她的脊背也松弛下来,整个人又躺到了地板上。她咳嗽了一下,咳出了一些掺着痰液的血。

彼德对着她的脸喊着:"凯特!凯特!坚持住!"他几年前曾在红十字会上了一节心肺复苏术的课,可已经记不起该怎么做了。

在凯特深层次的意识中,她其实已经醒了,完全清醒。她听到了彼德要她坚持住的喊声。她处于一种完全的平静之中,没有痛苦的感觉,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坚持住是不可能的。唉!她晕了过去。P7-8

后记

采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方法制造高级生物武器有时被人们称为"黑色生物学"。我的上一本书——《热区》主要讲述的是新兴病毒的威胁,如埃博拉病毒,这本书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生物武器:什么是生物武器?谁拥有生物武器?这些武器能干什么?本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与现实中的人或事没有任何关系,不过书中讲述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政府机构也是真实的,书中提到的生物技术是真实的或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预测。

《眼镜蛇事件》中还涉及到了法医学,法医学是通过物理证据对案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罪犯的一门科学。我把本书中的法医分析行动称为"至深行动"。"至深行动"是我自己发明的一个名词,不过实际上它是一种特殊的刑事调查,在被称为国家安全方针7--一个部分保密的总统命令中对它作出了定义。如果美国遭受恐怖分子的生物武器的袭击,有一些组织会执行类似"至深行动"的军事行动。我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联邦调查局、美国军方和参加过安全方针7的紧急行动任务培训的人们。我曾经在维吉尼亚匡恩提科的FBI研究院听到一名FBI的生物武器专家对许多探员进行培训时的讲话,他用一句简洁的话告诉他们说:"在你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会一直和这个问题打交道的。"房间内此时变得一片寂静,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响声都能听到。我可以断言他们非常相信他所说的话。

我继续采用了我以前的书中所使用的体裁--写实文学来讲述关于生物武器这个主题的内容,将本书说成是一本写实文学一点都不夸大。我曾经拜访过许多专家,其中一些虽不愿意接受采访,但是同意在匿名的情况下为我提供详细的事实信息。我的消息来源还包括一些亲眼看到许多生物武器在一些国家的安装的人们和一些曾经进行过战略生物武器开发和试验的人们。他们有科学家、医生和技术人员,有军方的也有民间的。他们懂得所观察到的东西,也能把观察到的准确地描述出来。

当我在写书稿的时候,我又重新采访了一些人,告诉他们故事的发展进程,并向他们求教:"这会发生吗?这是美国政府能阻止的吗?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本书中被我称为"病毒玻片"的透明物质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我决定不写出它的专业名称并且不打算对它进行准确的描述。为了避免本书成为不法分子获得生物武器配方的指导书,我还故意曲写和模糊了生物武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

被我称为"费利克斯基因扫描仪"的生物传感器还在研究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这样的仪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通常是高度机密的,因此我就根据自己的知识猜测了它的模样。书中被称为"手持伯因监测仪"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已经有模型存在。(我称它们为"伯因监测仪"是因为我猜测当它们接触到生物武器的时候会发出报警音。)美国海军已经开发出了部分生物传感器。

本书中提到的病毒的天然菌株是真实的,并且病毒的一些改性菌株的宿主的范围也被扩大了。由于用途广泛,因此该病毒具有巨大的和平应用潜力,不过它的多用途性也会导致它成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武器。我在这里把改性之后的病毒称为眼镜蛇病毒,不过这只是众多可能用作生物武器的可能之中的一个。书中涉及到的知识是众所周知的,提到的技术也是常见的技术。因此本书不会为恐怖分子提供什么便利的。

科学界在过去许多年中一直对内对外宣称生物武器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近来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痛苦的转变。许多科学家开始认为生物武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这种威胁在过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虽然如此,还有一些专家不愿过多地谈及生物武器的问题,因为他们担心这些信息会引发生物恐怖袭击或会怂恿一些国家跨进生物武器研究的门槛。其他一些专家认为这个问题目前已经非常严重必须要告诉公众一些简单的知识。我认为随着时间的延续那些没有进入公众视线的问题会发展得不可收拾。公众意识可以帮助全球的政府和科学家对这类事件进行积极的反应,而仅靠少数科学家的警告显然不如上面提的方法奏效。

可能会有人指责我的行为是"反科学",我要说明的是我不仅不"反科学",而且大力支持科学研究。开放、同行评审过的生物研究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益处。基因工程和冶金类似,也是一个过程。钢铁既可以用来制造农具也可以用来制造凶器。真正的危险在于人们的意图。下一个出现的病毒可能不会是来自热带雨林,而可能来自生物反应器,从更深一层意义上来讲,是来自人们的意志。认为基因秘密的解读不会导致生物研究的武器化的想法完全是建立在无视事实的基础上的,这种想法忽视了历史的教训和人性本质的现实。正像修希德狄斯所说的那样,希望是一种昂贵的商品,提前储备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书评(媒体评论)

让你彻彻底底地跌落到恐怖的深渊!  ——《纽约时报》  我一口气读到凌晨两点,自始至终,恐惧一直在考验着我的承受力,普莱斯顿不经意间创造了一种真相与小说的混合体……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新闻周刊》  如果故事中的血腥和毛骨悚然吓坏了你,那么普莱斯顿在第一章中形容的人工眼镜蛇病毒便是一个先声夺人的证明。  ——《旧金山纪事报》  细微而缜密的研究、紧跟时代的主题……显示了普莱斯顿在流行病领域独特的侦探功夫和才能。 --《人物》周刊  普莱斯顿使恐怖小说爱好者们的欣赏水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他所写的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能成为现实,那么这个世界简直恐怖得令人窒息!  -一科普利新闻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眼镜蛇事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理查德·普莱斯顿
译者 吴国杰//郑笑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71508
开本 16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