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味道中国(江苏浙江美食)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国的各地都有着不同风味,令人垂涎的小吃和地方菜,特别是江浙一带不光风景旖旎,各种菜式的风景也会让你深深陶醉其中,本书不光介绍这些菜式的做法,而且从更深的文化和历史层次上挖掘其内涵,分别介绍了各个菜式的由来及历史,让你在欣赏美食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熏陶。

目录

前言/002

江苏/010

 蛋烧卖/012

 凤尾虾/014

 金陵盐水鸭/016

 美人肝/018

 香炸云雾/020

 炖菜核/022

 白汁鼋菜/024

 常熟叫化鸡/027

 奥灶面/030

 水渎鲃肺汤/032

 松鼠鳜鱼/034

 阳澄湖大闸蟹/036

 镜箱豆腐/040

 梁溪脆鳝/042

 清水油面筋/044

 天下第一菜/046

 无锡酱排骨/048

 银鱼炒蛋/050

 腐乳汁肉/052

 扒烧整猪头/054

 将军过桥/056

 清炖蟹粉狮子头/058

 三套鸭/060

 文思豆腐/062

 扬州炒饭/064

 扬州煮干丝/066

 南通跳面/067

 清炖狼山鸡/070

 天下第一鲜/072

 拆烩鲢鱼头/074

 镇江肴肉/076

 霸王别姬/078

 沛公狗肉/080

 彭城鱼丸/082

 糟扣肉/085

浙江/086

 葱包桧儿/090

 桂花鲜栗羹/092

 宋嫂鱼羹/094

 吴山酥油饼/096

 西湖莼菜汤/098

 荷叶粉蒸肉/100

 龙井虾仁/102

 猫耳朵/104

 砂锅鱼头豆腐/106

 虾爆鳝面/108

 东坡肉/110

 宁波摇蚶/112

 猪油汤圆/114

 冰糖甲鱼/116

 雪菜大黄鱼/118

 蛤蜊黄鱼羹/120

 新风鳗鲞/122

 龙凤金团/124

 绍兴黄酒/126

 八宝姑嫂鸭/128

 清汤越鸡/130

 绍兴腐乳/132

 酱鸭/134

 醉蟹/136

 茴香豆/138

 干菜焖肉/142

 糟鸡/142

 丁莲芳千张包/144

 野荸荠桔红糕/146

 周生记馄饨/148

 乌镇姑嫂饼/150

 三珍斋酱鸡/152

 嘉兴五芳斋粽子/154

附录/157

风味与小吃/158

餐馆/170

试读章节

烧卖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称它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称之为"烧麦"。

烧卖在中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元代高丽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 的记载。该书关于"稍麦"的注说是以麦面做成 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稍系,故日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

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 "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如《金瓶梅词话》中便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杨州画舫录》、《桐桥 椅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出现。清代《调鼎集》里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P12

腐乳汁肉是无锡地方名莱,传说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无锡聚丰园莱馆厨师王荣初创制。

腐乳汁肉最初以红腐乳为调料和肉 一起烧,故名(以原料命名)。现今则多 用红曲米,把肉烧成红腐乳大小,借用红腐乳的形与色,故而得名。多年来,又经不断改进,把腐乳汁肉与卤鸭同烧,卤鸭与汁肉的滋味互相渗透,肉中有鸭味,鸭中有肉味。此莱色泽红亮、肥而不腻、酥烂入味、甜中带成,乃无锡喜庆筵席中常用的大莱。昔时荣德生等著名商贾到聚 丰园、迎宾楼、聚兴园等菜馆设筵,大菜 (主莱)中必吃腐乳肉,并配有荷叶夹子 (面粉制品)夹着腐乳肉替代主食。在无锡太湖船莱中,上此莱时也增配有荷叶夹子,用来夹着汁肉同吃,以面点代饭,又使面点混和着汁肉的酥肥香润,可谓别有风味。P52

序言

相传古代襄助商汤得天下的伊尹不仅聪慧贤能,而且竞还是厨业所奉拜的,"厨神"之一,因为他劝导商汤要成为君王,正是从美食这个话题切入的,并因此成就了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最早的文献《本味篇》传说似乎就此同我们日常的食物有了割不断的联系,而且几被人们喜爱了,或者传承了多少代的菜肴、点心,便都或真似假地被附着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我们从孩提时起便在这些故事的浸染下,神乎其神地感受着其中的妙趣,品尝或者稀罕着这些贵贱不一、各有深意的食品,似乎正是它们陪伴并主导了我们身体的发育,并从而开发了我们对祖先崇敬的心智。

关于食的书,自古至今多则多矣;关于食的字,中华字库里又岂能胜数;关于食的话题,古往今来亦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为之秃笔尽墨 《味道中国》应该为这灿烂缤纷的食文化世界添 上独特的一笔--一则则的美食典故和传说,在带我们重回儿时天空的同时,也为往日温馨的记忆笼上了一层理性的光环--食之道,固然奥妙,却叵耐凡人皆一日三餐不可须臾或缺也,故而成就了如此俗不可少的文字记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味道中国(江苏浙江美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味道中国采编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18378
开本 32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8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