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修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想知道在历次战争中毛泽东是如何进行战略决策的吗?想了解他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是怎样和对手斗争的吗?想学会他在战略制定方针上是如何运筹帷幄的吗?…… 本书将带你进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宝库,那里珍藏着无数闪闪发光的瑰宝。全书用准确的史料,配以恰当的议论,让读者更能领会毛泽东的思想。通读全书,也许你也会成为一名战略大师。

目录

序文………………………………………………………(1)

修订本前言…………………………………………………(1)

引言从农村走出来的伟大战略家………………………(1)

一首先要学会保存自己…………………………………(22)

 1.踢好头一脚…………………………………………(23)

 2.该退就退……………………………………………(33)

 3.不要头脑发热………………………………………(43)

 4.你死我活……………………………………………(47)

 5.勇于探索,不泥古今………………………………(50)

二随机应变………………………………………………(56)

 1.抓住机遇,开辟新天地……………………………(57)

 2.岂能惟命是从………………………………………(69)

 3.敢于坚持,巧于抵制………………………………(76)

 4.赔本的买卖干不得…………………………………(84)

三后发制人………………………………………………(87)

 1.诱敌深入的奥妙……………………………………(88)

 2.一副对联的玄机……………………………………(92)

 3.先退让一步,再杀回马枪…………………………(95)

 4.沉着忍耐,持重待机……………………………(100)

 5.声其西而击其东…………………………………(108)

 6.打造一套克敌制胜的法宝………………………(113)

四大丈夫能伸能屈………………………………………(122)

 1.“左”祸临头,逆来不能顺受……………………(123)

 2.不听智者言,吃亏在眼前………………………(129)

 3.不记前嫌,冒雨出山……………………………(134)

 4.雾中惜别,后会有期……………………………(138)

 5.局部的胜利,无法挽回全局的失败……………(143)

五消极防御必败…………………………………………(147)

 1.不拘不羁,一举胜敌……………………………(148)

 2.一意孤行,一败涂地……………………………(152)

 3.风景这边独好……………………………………(163)

 4.血的教训:不能叫鲁莽家和门外汉掌权………(167)

六百折不挠………………………………………………(172)

 1.畏敌如虎虎更凶…………………………………(173)

 2.生死攸关是非明…………………………………(178)

 3.力挽狂澜于一息…………………………………(183)

 4.起死回生总是情…………………………………(188)

 5.妙用奇正无穷尽…………………………………(196)

 6.置之死地而后生…………………………………(200)

 7.喜中有忧忧中喜…………………………………(208)

 8.胜利全靠智和勇…………………………………(224)

七坚忍不拔,持久胜敌…………………………………(230)

 1.多一个对手也不怕………………………………(231)

 2.以己之长,击敌之短……………………………(238)

 3.发挥人的作用……………………………………(246)

 4.统一思想,一致对敌……………………………(254)

八神出鬼没,游而击之…………………………………(259)

 1.制胜于敌,而不受敌所制………………………(259)

 2.打开局面,站稳脚跟……………………………(265)

 3.排除干扰,勇往直前……………………………(272)

 4.敌变我变,发展创新……………………………(282)

 5.闯过难关就是胜利………………………………(293)

 6.在奋斗中壮大……………………………………(304)

九不计一城一地得失……………………………………(310)

 1.诚信胜伪善,正气克邪恶………………………(310)

 2.针锋相对,有理、有利、有节…………………(319)

 3.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324)

 4.要寸土必争,也要有所不争……………………(331)

 5.扬长避短,以劣胜优……………………………(336)

 6.你打你的,我打我的……………………………(343)

 7.敢说大话…………………………………………(351)

 8.把包袱扔给对手…………………………………(356)

 9.多消灭敌人是决定一切的关键…………………(365)

 10.拿出一套新战法…………………………………(375)

十攻其必救,出奇制胜…………………………………(383)

 1.慎重决策…………………………………………(383)

 2.该出手时就出手…………………………………(389)

 3.攻敌不知其所守…………………………………(397)

 4.打敌不知其所防…………………………………(401)

 5.陷敌于城孤势落不知其所归……………………(409)

 6.小司令部指挥大战争……………………………(413)

 7.适应新形势,提出新原则………………………(418)

 8.用新的杀手锏,制服老对手……………………(422)

十一一鼓作气,一打到底………………………………(431)

 1.各打各的算盘,各拿各的主意…………………(431)

 2.敢于攻坚…………………………………………(439)

 3.抓住要害打………………………………………(448)

 4.既定决心,不可轻易动摇………………………(457)

 5.夹生饭,能吃吗? ………………………………(467)

 6.愈坚决,愈大胆,愈能胜利……………………(472)

 7.饭要一口一口的吃………………………………(478)

 8.勿扰惊弓鸟,抑留可擒之………………………(486)

 9.合于利而动,战而胜之…………………………(493)

 10.威加于敌,其城可拔,不战而屈人之兵………(502)

 11.冻僵的毒蛇,怜惜不得…………………………(507)

 12.不准讨价还价……………………………………(511)

 13.不要害怕美国的武装进攻………………………(514)

 14.谈归谈,打归打…………………………………(521)

 15.贵手莫高抬,手下不留情,猛打穷追…………(525)

 16.大胆创新,因敌制胜……………………………(532)

十二什么样的对手都不怕………………………………(544)

 1.天有不测风云……………………………………(544)

 2.敢于迎接任何挑战………………………………(549)

 3.这个仗是别人逼着我们打的……………………(557)

 4.不要怕这怕那,横下心来,打! ………………(564)

 5.美国的麦帅不敌中国的彭大将军………………(569)

 6.军事服从政治……………………………………(578)

 7.认清对手的本质,坚持长期作战………………(583)

 8.原子弹吓坏了谁? ………………………………(588)

 9.攻可进,退可守…………………………………(592)

 10.把对手逼入内讧的旋涡…………………………(595)

 11.勿性急贪多,莫疏忽大意………………………(600)

 12.要谈就谈,要打就打……………………………(606)

 13.争取和,不怕打,不怕拖………………………(613)

 14.大破“绞杀战”…………………………………(622)

 15.以打促谈…………………………………………(628)

 16.谈不下去就打……………………………………(637)

 17.想要面子,偏不给………………………………(646)

 18.最后一击!终于打败了美国人…………………(652)

 19.对什么样的敌人打什么样的仗…………………(660)

结束语毛泽东军事思想永放光芒………………………(675)

试读章节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专门讲了内外线作战的问题。他指出,进行持久战要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用一句话说,就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毛泽东在解释这种作战方针时说:日军采取战略进攻和战略速决的方针,用几十个师团和一部分海军包围和封锁中国,形成了大范围的外线作战,我们则处于内线作战地位。然而在另一方面,则适得其反。日本虽强,但兵力不足,中国虽弱,但地大、人多、兵多。这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结果:第一,敌以少兵临大国,他只能占领一部分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以及某出平原地带,于是在其占领区域,空出了广大地区无法占领,这就给了中国游击战争以广大活动的地盘。第二,敌以少兵临多兵,他便处于多兵的包围之中,我们可以利用地广和兵多两个长处,不作死守的阵地战,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以几个师对他一个师,几万人对他一万人,几路对他一路,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迅速解决战斗。对此,毛泽东打比方说,几个大汉打一个大汉之容易打胜,这是常识中包含的真理。

毛泽东还讲了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问题。这些都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得好的。

主动性就是军队行动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军队失去了自由,就接近于被打败。战力的优势或劣势,是主动或被动的客观基础。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可以影响这种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如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指出,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如采用"声东击西"等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常能造成敌人的错觉,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兵不厌诈"就是指此而言。我们要把敌人的眼睛和耳朵尽可能地封住,使他们变成瞎子和聋子,要把敌军指挥员的心理状态弄得十分混乱,使他们多出现一些错觉和不意,用以争取我们自己的主动。

灵活性,就是灵活地使用兵力。毛泽东指出:灵活地使用兵力是指挥员的中心任务,也是最不容易做好的。组织军队固然困难,但使用军队则更加困难,特别是以弱敌强,需要极大的主观能力,方能实现指挥上的灵活性。毛泽东说,这里有兵力的分散和集中、分进与合击、攻击和防御、突击和钳制、包围和迂回、前进和后退等种种战术。懂得这些战术是容易的,灵活地使用和变换这些战术就不容易了。这里有时机、地点、部队三个关节。不得其时,不得其地、不得于部队,都将不能取胜。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灵活不是妄动,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

毛泽东认为,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但计划性于战争较之别的事业要困难得多,这是由于战争的不确实性和流动性而造成的。但是战争也有相对的确实性,如我之一方是比较确实的。敌之一方也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所以战争的计划性就有了客观基础。

毛泽东指出:自古以来没有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之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所以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日军侵华战争已经犯了许多错误。如逐渐增兵、平分兵力、没有战略协同、失去战略时机、包围多歼灭少等,这些都是敌人自己弄错的,如果再加上我军有意地制造敌人犯错误,调动敌人就我范围,乘敌之隙的机会是不少的。毛泽东号召抗日的将军们,应该极力地捉住一切为我可乘之隙。

毛泽东说,因敌强我弱,日军寻求与我决战。我则避免对敌有利的决战,而选择对我有利的条件,集中优势兵力,与之进行有把握的战役或战斗的决战。这样就破坏了敌之速决战略计划,不得不跟我们打持久战。这种战略方针,在领土狭小的国家是做不到的,在政治太落后的国家也难做到。而中国是大国,又处于进步时代,可以做到。如果避免了战略决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然丧失了若干土地,但仍然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可以促进并等候战略决战条件成熟,这是抗日战争的上策。

毛泽东批评犯急性病的速胜论者,说他们熬不过持久战的艰难路程,企图速胜,战争形势稍为好转,就鼓吹战略决战,如果这样干,就要吃大亏,上大当,持久战为之葬送。

毛泽东又说,毫无疑问,不决战就须放弃土地,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只好勇敢地放弃,丝毫也不应留恋,这是以土地换时间的正确战略。毛泽东用俄国战胜拿破仑的范例说明这个道理。他说,1812年,俄国以20万人战胜拿破仑的50万大军,就是采用了这种战略方针。俄军为了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决战,实行战略退却,连莫斯科也不要了。拿破仑因深入俄国,战线沿长,遭到俄国军民抗击,陷入困境,被迫从莫斯科撤退,俄军乘机反攻,拿破仑惨败,逃离俄国时仅剩2万人。

毛泽东指出,放弃土地是为了保存军力,同时也正是为了保存土地,这是军事辩证法。因为如果不在不利的条件下放弃部分土地,盲目地同敌人举行无把握的决战,其结果,丧失军力之后,必随之丧失全部土地,更说不到恢复失地了。毛泽东用幽默的语言举例说,赌汉也要赌本,孤注一掷,不幸一下子输光,就无从再赌了。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战争也是一样,这个道理不难想通。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不为其所动,抗日的将军们要有这样的坚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将军。绝不做一触即跳的人。我们是持久论和最后胜利论者,不是赌汉那样的孤注一掷论者。P.251-254

序言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系统地研究一下毛泽东是怎样运用他的军事战略战胜一个个强大对手的。现在我终于做了这样的尝试。

善于用高明的战略战胜强大的对手,是毛泽东的特殊本领;勇于斗争,是毛泽东的特殊性格,他从来不把任何强大对手的挑战看成是一种精神上的压力,相反的倒是把迎接各种挑战看成是一种乐趣。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正因为如此,他有一种战胜一切对手的自信心。不管在斗争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都无所畏惧。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始终有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他不怕鬼不信邪,从来没有对任何东西表示过害怕。五四运动时,青年的毛泽东说:“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在那个时代,有了这六不怕,天底下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晚年的毛泽东,在《杂言诗·八连颂》中写道:“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毛泽东到北戴河海里游泳,当时正刮着七八级大风,毛泽东刚一下海,就被迎面扑来的大浪冲倒,他推开想扶他站起来的卫士,自己顽强地站立起来,一面吐着嘴里的泥沙,一面斜眯着眼睛注视着再次怒吼而来的大浪,用手一指:“嘿嘿!还真是个对手呢!”李银桥心中暗自叫苦:糟了,毛泽东一旦把谁看作对手,那就非战胜他不可。果然,那天毛泽东在狂风巨浪面前又一次成为胜利者。

也许正是这种在一切强大对手面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性格,促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

在毛泽东一生的革命事业中,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指导战争。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带领几百人的武装上井冈山打游击,到指挥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摧毁蒋介石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后来又在朝鲜打败老美,在几十年的战争岁月中,他经历过极端艰难困苦时期,也有过挽救危机的惊险阶段,最终战胜了所有对手,把革命的航船引向胜利。

毛泽东不仅在战场上打败了一切敌人,同时也战胜了与之相对立的所有内部对手;他不仅在对敌斗争中获得了辉煌的胜利,同时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也形成了他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的经历,不仅仅是历史,而是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这些财富是无价之宝,它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超越时代。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是一个长久宏大的课题,永远不会过时。一代一代的中国青年人,听了许多毛泽东的传说,他们怀念这位新中国的创始者,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这位传奇英雄;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他们想更加深入地挖掘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不断探索与现实相结合的新理论。

有媒体载文说,具有超凡人格魅力的毛泽东,一直是中国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发现,在毛泽东那里,蕴藏着开启某些未来之门的钥匙,蕴藏着突破某些瓶颈的能量,对于疾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道上的中国,毛泽东思想是一笔政治资源。文章举例说,毛泽东重视民生,他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教育干部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一生保持清廉,他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持高度警惕。虽然毛泽东犯过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他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毛泽东对腐败的毫不留情和他始终带头保持廉洁的政风,成为当今中国人殊为怀念他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在政治上如此,在军事上叉何尝不是如此呢?对于正在新军事变革大潮中奋进的人民解放军来说,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同样是用之不竭的资源。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从战争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总结、积累起来的,直白地说就是打出来的。它绝不是一般的书斋理论,而是经过几十年同各种各样对手交锋的考验,在血与火的反复洗炼中升华而成。从战争实践中产生、又经过战争实践反复检验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充满了唯物辩证法,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在许多方面今后仍然可以借鉴。无论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还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都可以从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中得到某种启迪。

毛泽东关于如何认识战争的思想,为我们正确对待和指导战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例如,关于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毛泽东有句名言,叫做“一反对,二不怕”。战争毕竟不是什么好事,要死人,要破坏,在经济上要遭受损失,甚至倒退,所以要反对它,只要有一线和平的希望,就不要用战争解决问题。但同时毛泽东又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他说:我们不是敌人的参谋长,世界上有疯子、有狂人,当这些疯子和狂人把政治搞到极端,把你逼到墙角时,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照毛泽东的这个观点,分析当今世界上一些热点问题,就容易得出比较明晰的看法。譬如说,要是有那么一天,台湾真的发生了“独立”事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你能不打吗?到那时,就不能再害怕什么死人、破坏、损失了。要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里用得着毛泽东常说的另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怕也没有用,越怕越被动,越怕敌人越往你头上撒尿拉屎。所以,战争一旦来临,就要勇敢面对。毛泽东历来主张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牢固地树立这个思想,就不怕有什么人,包括世界上的霸权主义对我们的威胁和恫吓,而敢于和它作斗争,同时在每个战役战斗’中,小心谨慎,不盲目轻敌,讲究作战方法,如此必能打好打胜。

毛泽东指挥打仗,最讲究从实际情况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瞎指挥。可是,战争中得到真实情况非常不容易。敌对双方都采取各种手段隐蔽自己的企图和行动,并制造各种假象迷惑对方。现代电子技术为侦察敌情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同时也为反侦察提供了方便。这不仅需要运用各种方法侦察敌情,更要对得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判断。同样的情报,不同的分析判断,可以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分析判断对了,就是符合实际情况,反之则不符合。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判断呢?毛泽东传授给我们十六个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真正按照这十六个字的要求做到了,就可以做出大体上符合实际的敌情判断。如此,就能够多打胜仗,少打或不打败仗,无论是过去的战争,还是今后的高技术信息化战争,莫不如此。

现在社会上有句很时兴的话,叫做以人为本。其实,毛泽东是最重视人的。他的人民战争思想,集中的体现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按照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思维,战争的客观物质条件,包括各种高技术武器装备,只能提供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还必须依靠人的主观努力。毛泽东认为,决定战争的胜负,无非是物质和精神两种力量。人,在战争中既是物质力量,又是精神力量,是二者的结合体。两军厮杀于战场,在其他条件大体相等的情况下,往往是勇者胜,即精神因素占上风者胜。枪炮一响,怕死怕苦,腿软手颤,情绪低落,一切技术战术都无从发挥,那就必败无疑。所以,无论哪个时代、任何一国的军队,无论这个军队手里有什么样的尖端武器,它都要看重人的精神因素,设法提高士气。毛泽东向来主张,作为一个军队,一名战士,要“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其道理就在于此。这种两不怕的精神从何而来?它是由战争的性质和政治上的宣传教育所决定的。为正义而战,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战者,必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说到战争中人的作用,不能不谈将帅(包括中下级指挥员)的作用问题。战争是高度集中统一指挥下的行动,其胜败往往与将帅指挥得好坏直接相关。因此,将帅个人的指挥才能、品质、意志、作风对战争的影响,较之其他因素更为明显。一场战斗打下来,伤亡大小,成败得失,首先表现在指挥上的优劣。对于将帅的要求,毛泽东讲了四个字:“智勇双全。”他是这么说的:“战争的学问拿到讲堂上,或在书本中,很多人尽管讲得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有胜负之分。战争史和我们自己的战争生活,都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关键在哪里呢?我们不能要求事实上的常胜将军,这是从古以来就很少的。我们要求在战争过程中一般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将军。”毛泽东这段话的后半句,实质上就是智和勇两个字。如果说“勇”是敢不敢打的问题,“智”则是会不会打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敢打而不会打,会打而不敢打,都不可能有效地发挥各种客观物质条件(包括最新式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作用,只有敢打又会打的将帅,才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争取战争的胜利。从这一点来说,智勇双全的将帅,历来是谋略的泉源,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战略战术是僵死的。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宝库里,珍藏着无数闪闪发光的瑰宝,这里仅撷取上述几例,以说明观点。

那么,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呢?他是如何进行战略指挥的,他提出过哪些战略方针,这些战略方针是怎样提出来的,他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又是怎样形成的,其奥妙何在?这就是我想在本书中要回答的主要内容。为了系统地回答这些问题,我沿着中国革命战争史的线索,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把光圈集中在五个方面:(一)在历次战争中,毛泽东是如何进行战略决策的;(二)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毛泽东是怎样和内部对手斗争的;(三)在战略方针制定上,毛泽东是如何运筹帷幄的;(四)在战争进程中,毛泽东是如何进行战略指挥的,如何同对手斗智的;(五)毛泽东在历次战争中提出的战略方针的历史意义、作用以及在战略理论上的创新和重大发展。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虽然力求史料准确,议论恰当,但由于掌握资料和知识、理论的局限,缺点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毛泽东是怎样战胜对手的(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军事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378323
开本 32开
页数 6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0
出版时间 2005-02-01
首版时间 2005-02-01
印刷时间 200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