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老宅院门楼(探索文明古都)
内容
编辑推荐

一走进位于东城区总部胡同的周贵生家,顿觉古色之风扑面而来,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周贵生的书法作品和各式的胡同照片。

满族镶白旗出身的周贵生祖辈定居北京已经200多年了,从小在北京胡同文化熏陶下长大的他对北京胡同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1971年从内蒙古插队返京后周贵生迷恋上了摄影。80年代末周贵生开始他十余年的胡同摄影生涯。十几年下来,周贵生串了近千条胡同,拍摄了几千张反映北京胡同变迁的照片,并且还将北京宅院门楼的艺术特色、历史演变、文化内涵系统地以文字图片结合的方式归纳了起来,撰写出《北京老宅院门楼》。按周贵生的话说,就是想把北京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文化给后代一个交待。

内容推荐

《北京老宅院门楼》一书,图文并茂,文字简明易懂,展示了北京民居建筑的风貌,弘扬了北京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建筑是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是历史的宝藏和历史的真实记录。古都北京不仅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保护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本书除适合青少年了解北京历史文化,学习建筑艺术知识,也是中老年人追忆老北京辉煌往事的读物。对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北京古老历史和建筑文化提供了方便。

举世无双的老北京胡同本身就是一个建筑艺术的博物馆,胡同文化博大精深,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人类文化财产。愈是古老的地方传统文化,俞是世界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北京古都风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本书独树一帜填补了北京民俗建筑的空白。

目录

前言

走近北京的老宅门

王府大门

醇亲王府(新府)

和亲王府

郑亲王府

怡亲王府(新府)

豫亲王府

涛贝勒府

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

蛮子门

如意门

随墙门

垂花门

其他各式门楼

北京老宅院门楼部分设施及装饰

门枕石

上下马石,拴马桩

门联

门楼砖雕

吉祥图案

结束语

试读章节

王府大门是北京级别最高,门面最宽阔的大门。其门楼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结构。王府大门门前立有粗大圆木柱,形成前廊并吊藻井。王府大门属柱廊式,门扇向里退让,门柱朱红色,门扇朱漆大门。我国历代帝王启用红门,不但有吉祥之意,更是至尊高贵的标志。中华民族祖先是炎帝,以火为名,火呈红色,属瑞色,是吉祥高贵喜庆的象征。因此,封建时代只有皇室家族才能用红色门。汉代卫宏《汉旧仪》说:丞相听事阁日黄阁,不敢洞开朱门,以别于主,故以黄涂之,谓之黄阁。《明会典》规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二品官员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问三架,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问三架,黑门铁环。而庶民所居房合不过三问五架,不许用斗拱及彩色妆饰等。

 朱漆大门,在几个朝代中都是尊贵的标志。朱户被纳入“九锡”,是天子对诸侯、大臣的一种高待遇。所谓“九锡”是天子赐给群臣的九种器物。一锡车马,二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汉代《公羊传》论到“礼有九锡”,并将朱户排在第四位。从而看出中国传统民居在色彩上的特征。北京是清代王府最多最集中的,因为明时旧王府在清入关后,实行满人居内城,汉人居外城的规定,明时王府大部分不存在了。

北京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在京立王为帝的有30多位。1644年清人关,结束了明王朝的统治,设八旗分列城中。镶黄旗届安定门内,正黄旗居德胜门内,并驻北方。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并驻东方。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并驻西方。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并驻南方。众多清王府分布在这八大地区中。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继承历代王朝的封建制度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封王封爵制度。北京清代王府有几十座,所兴建的这些王府可划为三个时期。一是清入关后,在京定都,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府。二是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王府。三是晚清时期的王府。在王公府邸营造的定制上,清代有了更详细的律条。如皇太极崇德年间规定:

亲王府:台基高一丈,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盖于台基之外,绿瓦朱漆。两层楼一座,其余房屋和门在平地盖造。楼房大门用筒瓦,其余用板瓦。郡王府:台基高八尺,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于台基上。两层楼一座。正房及内门用绿瓦,两厢房用简瓦,俱朱漆。其余的与亲王同。贝勒府:台基高六尺,正房一座,厢房两座。内门于台基上。用筒瓦,朱漆。其余的同郡王。贝子府:正房及厢房都在平地盖造。大门用朱漆,板瓦。P26-28

序言

建筑是一个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文明的标志。中国是世界驰名的文明古国,北京又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文化中心。北京古都历经元、明、清等几个朝代的历史沧桑,但它的悠久历史文化辉煌永存。

古城北京整齐、统一、和谐的建筑格局与风格为世人赞誉,这是我们祖先聪明才智的结晶。几百年的历史,积淀了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厚重的传统文化。古城内拥有大量的宝贵建筑遗产和文化遗产。周贵生先生几十年来,足遍北京的大街小巷,拍摄了数千张胡同老宅院门楼照片,精心编著了《北京老宅院门楼》一书。书中图文并茂,文字简明易懂,展示了北京民居建筑的风貌,弘扬了北京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建筑是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是历史的宝藏和历史的真实记录。古都北京不仅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保护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们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周贵生先生视野立足于北京百姓朝夕相见的胡同老宅门门楼上,不辞辛劳,不畏风吹日晒,春、夏、秋、冬奔走在胡同中,拍摄记录了一座座老宅院门楼的存在与消失,为北京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民居门楼照片。《北京老宅院门楼》一书的出版,会使读者进一步感悟、体会、享受到古都北京文化的魅力。在此,表示祝贺。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谢辰生

2005年12月6日

后记

历史悠久的长河,淀积着人类文明史。北京古都皇宫,园林、坛庙、塔桥、王府、四合院,以及大量的古树构成了一幅完整而色彩斑斓的巨型画册。祖先的聪明才智,辛勤劳作,铸就了北京古都特有的舒适安逸、和谐雅致的人文环境。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文化遗产的宝库。

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因“门”而愈发独特。当你走近古都北京,真正投入它的怀抱,吮吸它那甜美的乳汁,会使你感到强烈的震撼和惊叹。除了名传天下的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城内每一条古老街巷胡同,每一座古老的宅院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传说、趣闻。精心品味胡阿里的古老府宅建筑,欣赏众多独有的艺术成就和创造性的历史杰作,都可以让你大开眼界,使你陶醉于美妙的艺术世界中,魂牵梦萦。让你了解北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增长知识,提高文化是人们渴望、追求的。老北京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民俗文化等,如同一部百科全书。永远翻阅不完,永远探寻不完,永远享受不完。

时光在流逝,历史在变迁,弘扬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好祖先馈赠给我们的历史名城,是我们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让古老的北京城千秋万代光辉永放。祝愿北京的明天更加美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老宅院门楼(探索文明古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贵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227806
开本 32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U241.5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