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西方管理学大师思想精华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一次管理的成功都是管理者的成功,每一次失败都是管理者的失败。进行管理的是人,而不是武力或事实。管理者的眼光,奉献精神和诚实决定了是否管理恰当或管理不善。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励员工和让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本书为“西方管理学大师思想精华丛书”之一,讲述了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思想。

内容推荐

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德鲁克曾经当面听过约瑟夫·熊彼特以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两位经济学大师的授课。德鲁克的一生是著述的一生。在众多的当代管理学研究者和实务者中,德鲁克的专业著述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他的思想大多具有原创性。正是这些著述把德鲁克的思想传播到千家万户,走进经理人的案头。人们才称他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

目录

前言/1

德鲁克的生平/1

《管理的实践》(1954)/19

1 开创管理学/23

2 企业的性质/27

3 管理的本质与功能/33

4 目标管理/3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51

1 管理的环境/55

2 管理者与效率/60

3 时间管理/67

4 理解工作和把工作做好/72

5 卓有成效的决策/79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3)/85

1 管理的任务和责任/89

2 高层管理者的任务和管理/100

3 经理人的作用和职责/110

4 员工的工作与成就/122

5 服务经济时代的管理问题/128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1985)/131

1 创新的实践/135

2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142

3 创新过程的组织和管理/152

《21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157

1 21世纪管理的新范式/161

2 变革管理:成为变革的领导者/171

3 知识社会的管理:关注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1 78

4 自我管理:变化社会中的个人管理/185

5 信息时代的管理问题/191

6 巨变时代的战略挑战/200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未来取向/215

1 德鲁克在管理中的地位评价/219

2 德鲁克在中国的影响以及未来/246

附录一:德鲁克生平事迹/268

附录二:德鲁克的著作中译本目录/270

试读章节

3 管理的本质与功能

在《管理的实践》出版许多年后,有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德鲁克说,“《管理的实践》出版以后,使许多人有可能学会怎样去管理,那在当时只是少数天才做的事,无人能复制它。我做下来,把它变成一门学科。”记者问道:“其中的内容该不是你发明的吧?”德鲁克回答说:“大部分是的。”对于这一评价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德鲁克不但创建了管理学这门学科,而且提出了管理学的主要概念。

3.1 管理的本质:为使命而管理

关于管理的本质直到今天都还有争议,如孔茨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理解了企业的性质之后再来理解德鲁克关于管理的本质会更加容易些。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管理的本质与任务是合而为一的,或者说管理的本质是由管理的任务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由它所面临的管理任务表现出来。管理的本质与任务是德鲁克半个世纪以来,通过著书立说、讲学、提建议等方法,不厌其烦地探讨和阐述的一个基本观点和命题。德鲁克明确指出,管理,一方面要关心它的使命、组织成效——本质;另一方面又要关注那些能使个人取得成效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任务。可见,德鲁克极其关注管理的本质与任务的结合。一般意义上对管理的理解,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使工作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的主要活动可以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不难看出,对管理的这种定位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它只停留在管理的技术层面。针对这种对管理的片面理解,德鲁克指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属于领导力的范畴,两者的结合就是管理。从这一结合出发,德鲁克把管理看作是一门综合艺术——这是理解德鲁克管理思想的重要钥匙。对此,德鲁克指出:“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做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那么,什么是综合艺术呢?德鲁克在《新现实》(The New Realities,1989)一书中做了清晰的解释,认为,管理之所以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因为:“综合”是指管理涉及到各种基本原理,包括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等;“艺术”则是指管理的实践、应用属性。

P33-34

序言

这是一个管理理论勃兴的年代,也是一个管理大师辈出的年代。尽管这样,能够在这样一个年代中脱颖而出并当上“管理大师”的人还是为数不多的,而称得上是“大师中的大师”(gurus’guru)者就更是寥寥无几了。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acker)可能是有幸摘取这一桂冠的惟一一位。

许多作者评价传主的时候喜欢引用权威人士的话或者权威媒体的评价,这里我就不引用了,因为对德鲁克的那些赞誉之辞到处都有,随处可见。我只想作为一位管理学晚生,对读者说说自己内心的一些理解和感受,目的是与读者分享我的这些理解和感受。确实这样,凭着对现代管理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德鲁克不但享有“现代管理之父”的美誉,而且得到了“大师中的大师”的尊荣。这些美誉和尊荣把德鲁克与同时代的其他大师彻底地区分开来,拉开了差距。同时,德鲁克的这些尊荣和美誉不像某些所谓的“大师”那样,完全来自媒体炒作——鼓噪了半世,最后除了赚取钞票之外就是默默无闻地湮没于历史。德鲁克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管理学的教学、研究和咨询,50年代出版了自己的成名之作《管理的实践》(1954年),一跃成为管理大师。一直到90年代末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管理学的研究和著述。20世纪的后50年是管理学理论和思潮风起云涌的时期,说得好听是管理学的“理论丛林”在茁壮成长,说得不好听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在这个“你退我登”的50年中,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不但没有来去匆匆,相反是开花、生根和结果;德鲁克的大师地位不但没有受到削弱,而且是日益稳固和提升。至今,对各种管理理论、思潮都有各种不同的批判声音,但是极少听到对德鲁克的批判声音;对各位“大师”都有各种不同的质疑,惟独对德鲁克几乎没有什么异议。

时至今日,50多年过去了。可以说,德鲁克是继续享受着不可匹敌和无与伦比的殊荣:作为在管理学理论和实务两方面都卓有成效的思想家、教授、企业管理顾问,德鲁克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高层经理人的讨教,在讨教的同时他们也在管理实践上虔诚地履行着德鲁克的主张。除了企业领导人之外,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首脑、经营者甚至一批有志于在工商界出人头地的年轻经理人等,也直接间接地从他那里获益。作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他不但高屋建瓴地预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和管理演变的主流,而且敏锐地发现和识别了管理者容易碰到的问题,富有逻辑、预见性地指出管理者可能承受的挑战。从公司战略、管理风格到社会变迁,他都在关注。同时,他的写作文笔优美、娓娓道来,让人丝毫也没有感觉到阅读方面的辛劳,相反是在聆听一位幽默风趣的管理大师的殷切教诲,恼恨时间过得太快。

本书的目的是给德鲁克撰写评传。在中国写作德鲁克评传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遵循“丛书”策划人的设计方案,本书的篇幅是15万字左右,这就难上加难了。首先,德鲁克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管理大师,难以写出新意;其次,德鲁克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很难在有限的篇幅中把他的思想全盘托出,填饱读者的阅读胃口。思虑再三,我决定把本书定位为:以评传为线索与读者交流、分享我多年研读德鲁克的心理快感。确实,德鲁克现在是尽人皆知,再去简单地重复他的思想内容,不但是浪费纸张而且是无端浪费读者时间,罪莫大焉!但是,正如一千个读者会读出一千本《红楼梦》一样,作为一位管理学晚生,阅读德鲁克的过程也是我思考管理学的过程,有机会借助德鲁克这位大师中的大师这座平台,与读者面对面诚恳地剖析我对管理学思考的心路历程,确实是其喜洋洋者矣。

如前所述,管理实践古已有之,各种管理理论也发展了近50年,德鲁克的杰出贡献是将管理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里,德鲁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管理哲学,明确指出了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需求、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营销与创新,明确给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战略中的角色进行定位,论述了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有效管理知识工作者、管理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社会等重要思想,这些构成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主体。但是,如果说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就是上述这些,显然也是不客观的。尽管这样,本书也没有打算面面俱到地重复上述内容。考虑本书的定位和篇幅,围绕上述这些思想,本书的结构框架拟作如下安排:(1)简要介绍德鲁克的生平,这是我们快速了解传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们交流的基础;(2)以《管理的实践》(1954)为线索,了解现代管理诞生的背景和基本内容;(3)以《有效的管理者》(1966)为线索,讨论高效率管理的基本原则问题;(4)以《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3)为线索,着重讨论现代管理的主要概念、框架结构和相关命题;(5)以《创新和企业家精神》(1995)为线索,讨论新时期企业创新和企业家管理的问题和策略;(6)以《2l世纪的管理挑战》(1999)为线索,讨论面向未来对管理的挑战和对策问题。事实上,德鲁克对现代管理的创立也经历了一个概念化、体系化和理论化的过程,这样一个安排概貌性地吻合了德鲁克管理的思想逻辑:适应时代需要提出现代管理的概念一探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实务一对现代管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一对现代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体系化和理论化一指出在未来挑战条件下现代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窃以为可能是德鲁克在行将辞世时预先准备好留给管理者的“遗嘱”,因为,这份“遗嘱”里告诉给世人的是他死后管理学将要演变的发展方向以及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透过这些分析给人一种长效的锦囊感觉,这不正是诸葛亮留给后人的锦囊吗?(7)最后,安排一个简短的后记对书中的讨论进行总结,并指出德鲁克思想的发展方向,结束全书。

首先,让我们分享德鲁克的生平事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西方管理学大师思想精华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荣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970433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25
16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