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宾虹/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系列之一,本书向您介绍的是杰出画家黄宾虹先生,黄宾虹,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在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他博采众长,不拘古法,形成了一种“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先河。

内容推荐

黄宾虹,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在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他博采众长,不拘古法,形成了一种“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先河。

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初染翰墨

第二章 回乡应试

第三章 闯荡扬州

第四章 归居田园

第五章 寓居上海

第六章 伏居燕京

第七章 终老杭州

附录一 黄宾虹丰谱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19世纪的中国,盛行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开始逐步瓦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一步步走向了衰落。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乘机对中国进行残酷的蹂躏和倾轧,古老的民族可谓尝尽了世间的沧桑。内忧外患,国衰家败,这个时期诞生的人注定要肩负起拯救国家和复兴文化的重任。

清同治四年正月初一(1865年1月27日),浙江金华县城西南的铁岭头,商人黄定华家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什么事情这样热闹?原来是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喜得贵子。第一个孩子的出生给家里带来无限喜悦,而且又恰逢新年第一天,所以喜出望外的父亲为儿子取了一个吉祥而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元吉。二十多年后,黄元吉迁回祖籍安徽歙县潭渡村,因故乡有滨虹亭,故自题居所日滨虹草堂,名字后来也改为宾虹。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有“天下才子出江浙”的说法。而地处浙江中部偏西的金华,历来经济发达,文化昌盛。自宋朝以来的许多理学家皆出自金华,金华学派在全国颇具影响,所以金华又有“小邹鲁”之称。黄宾虹就诞生在这片沃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大部分青少年时光。

安徽歙县,一座山环水绕的山庄式古城,始建于秦朝,唐以后至民国以前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徽州不但孕育出明清之际称雄商界四百年之久的徽商,而且也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素有“东南邹鲁”之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古典园林建筑等更是自成流派,久负盛名。潭渡村在歙县城外十里处,依村而流的丰乐溪出自黄山,浙江也出自黄山,流过歙县,与丰乐溪相合,又汇合练水成新安江入浙江地域。黄宾虹的两个故乡——浙江金华、安徽歙县,就这样被新安江连在了一起。

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历来有经商传统的徽州人,为生活所迫多数都背井离乡。黄宾虹的祖父就曾在金华经商,到晚年才弃商归乡。父亲黄定华也不甘心在家耕田务农,十四岁便随父亲和兄长到金华学做生意。自幼艰苦生活的磨炼,使黄定华养成了敦实厚重的农夫品格和开拓进取的商人作风。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日常积累的经验,二十多岁便能独立经营。加上他笃实守信的性格,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声望。黄定华开设了一家广达布总号,生意挺红火,家境也日渐富裕起来。所以黄家虽然是客居在金华,在父亲的操劳下,黄宾虹的童年依然过得很富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使是客居异乡,他们身上也都沾染着浓郁的徽州文化底蕴。黄定华虽说是一个殷实的商人,却没有摆脱儒生的本色。闲暇之余,他嗜好收藏字画,酷爱读书,吟咏诗文,也喜欢结交当地一些文人墨客。在黄宾虹的眼里,父亲是博学、善良、诚实守信的,而少有商场上那种尔虞我诈、欺行霸市的习气。黄定华还善于擘窠大字,晚年回乡定居后更爱挥毫泼墨,整日沉湎于翰墨之中,这对后代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黄宾虹的童年不仅物质生活富裕,父亲还为他营造了一个健康愉快的精神家园。P10-12

序言

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他一生勤奋好学,在自己选择的艺术道路上,几十年如一日,独步前行,不论风霜雨雪,不管甘苦得失,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在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他博采众长,学古却不拟于古法,大胆创新,终于在古人的藩篱中,独辟蹊径,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先河。

在历史长河中,不同的人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际遇。封建社会末期,出生于浙江金华的黄宾虹,凭借幼年的聪慧,肩负起全家人的重托,曾寄希望于仕途,好光宗耀祖、飞黄腾达。但在祖籍安徽歙县屡试中第却未能高就的情况下,他放弃科举,毅然选择学习金石书画,开创出人生的另一片天地。他沉浸在浩瀚的墨海之中,正可谓“三更灯火五更鸡”,寝食俱废。20世纪初,黄宾虹寓居上海,担任出版社、报社的编辑,他利用工作之便,整理自己多年研习古人的成果,发表了许多画史画论的著述,同时还身兼美术教育的工作。50年代,他因赴故宫审定古画,同时还受聘担任北平艺专国画科教授,所以举家迁居北平。因抗日战争爆发,他一度准备南归的希望破灭。在蜗居北平十年后,他于1948年受国立杭州艺专之邀,赴该校任教,直至1955年,终老在美丽的西子湖畔。

黄宾虹一生痴迷于国学艺术,以惊人的毅力和耐力完成了中国绘画史的又一次变革。他是一名典型的早学晚熟的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师法传统时期、师法造化时期和创造时期。五十岁之前,黄宾虹一直坚持,临摹古人的杰作,从明朝作品入手,以元代作品为最高典范。他往往是“临之一再,摹之再三,至有会心始罢”,为日后的创新打下扎实的笔墨功底。五十岁以后,黄宾虹在继续临摹古人的基础上,开始回归自然,在自然中体会古人作品的妙处,在自然中开拓笔墨的新意境。这一时期,黄宾虹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皆有纪游写生之作,积累下的写生画稿数以万计。正如画家潘天寿所说:“宾虹老人师法造化,正是十里拜一师,行万里路,拜了千个老师,所以凭他的一枝秃笔,画来形理意妙合自然。”行至七十岁,黄宾虹独特的绘画风貌,开始有了眉目:层层积染的墨色,不再是对自然忠实的描绘,表现更多的是“物我合一”,把自我心境与客观事物融为一体。八十岁以后,黄宾虹“浑厚华滋”的艺术风范达到顶峰。所作山水无不体现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理想境界。“黑、密、厚、重”是他画面最显著的特色。

黄宾虹不仅工于绘画,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他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画品与人品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他一生所留下的著述数不胜数,内容几乎涵盖了画史、画论、画理、画评、金石书法、画家传记等各个方面。他所作著述不是对史料的堆积,而是论从史出,结合长期的艺术实践,他提出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是今天我们研究传统绘画艺术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作为一代宗师,黄宾虹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他提出的“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的艺术主张是其一生遵循的原则。虽然黄宾虹非常推崇古代文人画风,但是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并没有像传统文人那样遁隐山林,而是积极地投身到革命运动中,显现出画之大者的风范。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生活在新旧历史交替的时期,新的创造、新的模式、新的风范,是这个时代每一个艺术家不懈的追求。黄宾虹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幅图、作万张画的过程中,经过深刻的反思,大胆的想像,突破性的变革后,一种“浑厚华滋”艺术风格也就水到渠成地形成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宾虹/中国艺术大师图文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福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30045
开本 32开
页数 1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6
出版时间 2006-02-01
首版时间 2006-02-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6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6
15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