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园(插图本)/20世纪外国名家精品
内容
编辑推荐

伊·阿·布宁是作为俄罗斯杰出的小说家、诗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位经典作家”而载入世界文学史的。一九三三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从而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俄罗斯文学家。

本书有重点、有选择地介绍了布宁这位登上世界文学殿堂的大作家早、中、晚三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包括《中暑》、《米嘉的爱情》、《三个卢布》和《素昧平生的友人》等。

内容推荐

布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本书从其丰富的文学遗产中选取了15部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故园》通过一个女仆的凄婉爱情故事展示了一个俄国庄园的败落过程;短短五万字,写得动人心魄。《米嘉的爱情》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一个青年的悲剧。《档案》仿佛出自果戈理之笔。《素昧平生的友人》堪与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相媲美。布宁描绘了旧俄国一幅幅真实严峻的图画,在国际上享有短篇小说大师的盛誉。

目录

韦尔加

故园

蚰蚰

扎哈尔·沃罗比耶夫

叶勒米尔

莠草

档案

爱情学

从旧金山来的先生

轻盈的气息

阿强的梦

素昧平生的友人

米嘉的爱情

中暑

三个卢布

试读章节

你听到了吗,风在昏天黑地之中那么椎心泣血地呼啸?北方大海的脸阴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秋天降临了,海浪变得沉甸甸的,在昏暗的迷雾中喧闹不已。当刺骨的寒风刮到韦尔加身上时,她跳起来,纵身跳人海中。可是海浪将她托起,抛回远远的海岸。

“大海不愿意我死,”韦尔加对自己说。“我该先把伊尔瓦利特杀死。”

于是她默默地回到家里。脸上的泪水干了,严峻的脸庞显得很平静,可她的心底却忧愤莫名。

“斯涅加尔,”她对姐姐说,“伊尔瓦利特走了?”

“是的,”斯涅加尔回答说。

“他什么时候回来?”韦尔加问。

“什么时候海上下起湿漉漉的初雪,大海变得天昏地暗的时候,他就回来了,”斯涅加尔回答道。

韦尔加听完姐姐的话,吃了点鱼,随后坐到矮屋的门坎上。她冒着寒风,在那里坐了整整一天,两条眉毛痛苦地紧锁在一起。直到天黑,她才回屋。可第二天一早,她又坐到门外,等伊尔瓦利特回来。在没有下湿漉漉的初雪之前,她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白天和晚上。

“伊尔瓦利特很快就会回来了,”韦尔加寻思道,这时一种受尽屈辱后的甜蜜的悲痛充溢她的心房,反复折磨着她。“我杀了他,随后自尽,安眠墓中。”

可是伊尔瓦利特没有回来。已是暮色苍茫了,韦尔加越来越坐不住,不时从门坎上站起来,伫立门前,尽目力之所极凝望着大海。韦尔加的老父在沉沉的暮色中,走出矮屋。风吹乱了他灰白的长发。

“韦尔加,我的孩子,”他慈爱地说,“你为什么要走出自己的家门?马上就要起风暴了,夜间的风暴凶险莫测,面对这样的风暴,人的心会愁上加愁。帮我用柱子加固四墙,帮我搬石块压住海豹皮的屋顶,我们一家子好同在一个屋顶下躲避风雨,度过长夜。”

听到父亲充满温情的话语,韦尔加的心战栗起来,她不由得怜悯起自己、父亲和伊尔瓦利特来。她连忙帮父亲干活。风几乎把父女俩刮倒,整个空中弥漫着水尘,就像在海上遇见风暴时一样。海浪用毛茸茸的浪花径直拍打着窗户,韦尔加吓得赶紧进屋。

回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屋里后,她突然想起,许多年以前伊尔瓦利特还是个半大小子的时候,有天晚上曾在他们家留宿。那天夜里,他是她的客人,她亲自为他铺床,作为好客的主人,她还按照习俗,在入睡前吻了他。她回忆着她所心爱的他的脸庞,心头益发充满了对他的爱怜。她忘掉了自己曾经想杀死他,从床上一跃而起,胆战心惊地倾听着。透过呼呼的风声,她似乎听到了他的呼救声。整整一夜,她吓得浑身哆嗦,直到凌晨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她才睡着了。

大海安静了下来,冬日砭骨的寒气笼罩了四周。韦尔加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只见斯涅加尔推开大门,跨过门坎,径直朝她走来。

“韦尔加!”她说道,“风暴把伊尔瓦利特刮往冰海的荒岛去了,他的渔船裂成了碎片。现在海上只有他一个人,等待着他的是死亡——冻死、饿死、被海鸟的利喙啄死。”

“是谁跟你说的?”韦尔加喊叫道。

“我去找了算命的恰尔娜,她用潜鸟的肠衣给我占了卜,”斯涅加尔说罢,双手捂住脸,失声哭了起来。

“斯涅加尔……”韦尔加本想好言安慰几句。

可是她严峻地皱了皱眉头,伸出有力的手,一把将大门打开了。

        P6-P7

序言

伊·阿·布宁是作为俄罗斯杰出的小说家、诗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位经典作家”而载入世界文学史的。一九三三年,“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从而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俄罗斯文学家。一九八七年苏联出版了九卷本《布宁文集》,大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在序言中写道:“布宁的艺术贡献是不容争辩的,绝非昙花一现。举世公认,他的纯俄罗斯式的短篇小说和篇幅不大、结构自由、内涵极其丰富的中篇小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程度。他为我们民族文化做出了显著的、不可或缺的贡献。”这是布宁的祖国在他去世后所做的盖棺定论。

布宁一八七○年十月十日生于俄国沃罗涅日市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因家境每况愈下,他四岁时,全家被迫离开沃罗涅日市,迁到叶列茨县祖父的田庄上,后又寄居外祖母的一个庄园里。就在这两个田庄里,布宁度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他在庄园和庄户人,和旧日的农奴频繁交往,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在旷野上放牧牲口,听他的母亲和使女们唱古老的民谣、讲述民间故事和童话。

布宁十一岁进中学之前的教育由一位家庭教师负责。这人通晓三种外语,又擅长音乐、绘画,并且喜好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讲故事。正是在他的艺术禀赋的熏陶下,布宁自幼养成了用画家的眼光观察世界,用音乐家的耳朵捕捉天籁,并养成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所有这一切对布宁日后的创作生涯都是大有裨益的。

布宁自八岁起即模仿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作,学习写诗。十一岁他进入县立中学就读,但因家境窘迫,四年后即中途辍学。其时他哥哥尤利,一位民意党人,由于政治罪名而服刑一年后,被放逐至奧泽尔卡交家人“管束”。布宁便在尤利的帮助下,自修完中学的全部课程。

一八八七年四月,他将《乡村乞丐》一诗投寄彼得堡《祖国》周刊,次月即获披载。这是他发表的第一首诗作。而在此期间,他父亲已使他家彻底败落。布宁不得不于一八八九年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先后当过图书馆馆员、资料统计员、刊物推销员等。一八九五年,他辞去在《奧勒尔消息报》的职务,前往彼得堡和莫斯科,结识了契诃夫、巴尔蒙特、勃留索夫等作家,自此开始从事专业创作和翻译。一九○一年,他的成名诗集《落叶》出版,揄扬纷至沓来。诗集获得俄国科学院普希金文学奖。这对一个文学新人来说,堪称殊荣。

如果把布宁的诗歌比作璀璨的明珠的话,那么他的小说无疑就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了。

布宁的小说创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的第一篇小说原名《无题》,投寄《俄罗斯财富》杂志后,杂志负责人米哈伊洛夫斯基大为赏识,并预言小说作者将成为大作家。这篇小说于一八九三年发表时,由《俄罗斯财富》的编辑部将篇名改作《乡村素描)。一八九七年,布宁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进入二十世纪后,布宁与契诃夫及高尔基友谊日深。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忆说:“没有一个人能像布宁那样和契诃夫谈笑风生。”契诃夫给夫人的信中,也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每天见到布宁。”要知道契诃夫是个不擅交际的人,他能如此谈到布宁,足见两人友谊之深。高尔基对布宁可谓呵护备至。他在给布宁的一封信中说:“您要知道,您的诗,您的散文——不论对《年鉴》还是对我来说,都是节日。这绝非奉承。我爱您——请勿笑我。我爱读您的作品,想念您,谈论您。在我极其纷乱和沉重的生活中,您或许是,甚至肯定是最美好,最有价值的……在我看来您是伟大的诗人,首屈一指的诗人。”

二十世纪最初十六年,是布宁创作的极盛时期,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如中篇小说《乡村》、《故园》、《快乐的农家》,描绘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扎哈尔·沃罗比耶夫》、《叶勒米尔》、《莠草》、《蛐蛐》,以及抨击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短篇小说《从旧金山来的先生》、《弟兄们》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先后问世的。

在此期间,他并不长住在彼得堡等大城市,而是以乡居为乐,并多次去俄国各地和国外旅行。高尔基客居意大利卡普里岛期间,他亦曾去该岛小住。他之致力于创作农村题材的小说,就是听从了高尔基的建议。他曾致函高尔基说:“您无法想像我是多么重视您的意见,您的意见犹如起死回生的仙水一般洒在我身上!”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大变动前夕,知识界的思想极端复杂,文坛流派纷呈,而布宁能够始终坚持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出他一生中这些重要作品,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同列夫.托尔斯泰(布宁曾多次写信给托尔斯泰,还面见过托尔斯泰,与其长谈)、契诃夫和高尔基对他的关注和鼓励分不开的。布宁的这些作品对于十月革命前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真理报》在一九一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发表的《俄罗斯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复兴)一文中指出:“促进这个复兴的进程的著名作家是高尔基、阿·托尔斯泰和布宁。”高尔基直至一九三四年在苏联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仍认为布宁是俄罗斯优秀的文学传统的继承人。

……

人们把布宁流寓法国后的创作划为他的后期创作。布宁流亡长达三十四年,过着清贫的生活。布宁把清贫视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过的生活方式。他说:“我一直打心底里害怕富有的生活,追逐这种生活,维持这种生活,会把一个人的精力耗尽。这种生活的阔绰及卑下激起我的憎恨。”所以布宁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周济文友,散尽千金。他长年寓居法国小镇,潜心写作,对生与死、爱与恨这两对永恒的矛盾作了洞幽烛微的探究,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小说,其中收入本书的有:《中暑》、《米嘉的爱情》、《三个卢布》和《素昧平生的友人》。

《米嘉的爱情》是极富独创意义的小说。它结构严谨,语言洗练,心理描写细腻传神,景物描写生动如画,处处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是他以爱与死作为主题的小说中的极品。

 著名的丹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格·布拉德斯在一篇文章中说:“我读了《米嘉的爱情》的法译本后,大为激动。我叹服于小说对爱情分析的细腻,我不能不表达我对小说的激赏。”法国诗人亨利·德雷纳埃认为《米嘉的爱情》可以与俄罗斯古典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媲美。他说:“布宁这部非凡的小说是出自拥有屠格涅夫和列夫·托尔斯泰的那个时代的俄国小说巨匠之笔……布宁属于上述高超的创作家的家庭,然而他又有其自己的特色。”奧地利大诗人里尔克弃世前十个月读了《米嘉的爱情》的法译本,也大为赞扬,为此给友人写了封长信,对卡佳与米嘉之间的爱情及这场爱情的起始和结局,作了深邃的思考与鞭辟入里的剖析。里尔克的这封信对研究布宁创作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想,搜集了上述精品的这本《故园》,无疑是对布宁一生创作的概括性的总结。

岁月匆匆,二十世纪转眼就成过去。回眸往事,不能不叹服布宁作品影响力的巨大与恒久。一个世纪来,一代又一代读者从他的作品中获得启迪和艺术享受,并与之共鸣。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作家从他的创作中撷取营养与灵感,写出了他们各自的优秀作品。即以现在活跃于俄罗斯文坛的大作家,如拉斯普京、邦达列夫、别洛夫等,都怀着倾慕之情研读布宁的作品,从不讳言他们在不少地方师承了布宁。

经受了一个世纪考验的布宁的作品,随着时间的前进必能进入二十一世纪读者的心中,我们深信。

       戴骢

     2005年10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园(插图本)/20世纪外国名家精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布宁
译者 赵洵//戴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4114
开本 32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