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历史乱局中的政治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暑期读史,“冷静”度夏……解读刘邦项羽时代,你所必知的17+26个历史人物。李斯当小吏时,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脏而饱受惊吓,而粮仓里的老鼠处境却不相同。他由此感悟,优越的环境对于人生的重要,于是着手设计自己的人生……

项羽在关中逗留数月,完成了分封,自以为天下由此已定。然而,他绝然没有料到自己精心炮制的分封方案竟然缺陷重重……

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后成为军威天下、充满震慑力的人物。他让人为自己看相,蒯彻看后回答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且险而不安;相君之背,贵不可言。谁知几年之后在刘邦平叛外出之时,他被宫中女流诱骗至长乐宫斩杀,并灭三族,悲哉哀哉。

刘邦贵为一天子,竟无处安置和保护自己的生前至宠,这样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大悲剧?

内容推荐

读史知朝代兴替,还要知人物韬略。世事变乱中英雄豪杰,平民百姓都在演绎人生进而做习题造历史。秦亡汉兴,地覆天翻。有识之士发奋作为,结局昭然,成为千年经典。正解此世人物的得失短长,还原历史本来面貌,能给人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解读刘邦项羽时代,你所必知的17+26个历史人物。本书上与他的《战国争雄解秘》相承继,下启两汉三国历史,与《三国领导艺术正解》相衔接。又取正史为资料来源和分析对象,显示了作者在更高层次上系统探究中国历史和审观政治文化的学术方向。全书的某些结论自然还有待商榷。

全书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逐一分析通通纳入对历史运动总过程的宏观把握之中,以对人物和事物的微观分析支持对历史运动总过程的宏观论述;另一方面,又以历史运动的宏观把握为背景,加深对人物和事件细致分析,尤其在后一方面,常常能得出足以警示人们的洪钟之论。

目录

失道:秦失其鹿

嬴政:重自我轻天下,视民众如粪土

胡亥:篡位弑兄的小人,穷凶极恶的昏君

李斯:知识分子的败类,为虎作伥落入虎口

赵高: 阉孽惑乱秦廷,阴谋还陷自身

章邯:垂死集团中杀出一匹黑马

子婴:虽有清明气象,河决不可复壅

关于秦朝覆亡的议论

谋道:天下共逐之

陈胜:秦逼民反,一火燎原

追随陈胜的诸豪杰

响应陈胜的诸豪杰

关于天下反秦的议论

寡道:霸王失手

项羽:以暴易暴——能煮熟鸭子却拿不到手中

范增:智慧沙漠中的一枝孤藤

项伯:身在楚营心念汉

关于霸王败亡的议论

得道:汉王得鹿

张良:汉军争胜的灵魂

韩信:以信标身的千年战神

陈平:择主而仕,在流动中升值的人才

同心逐鹿,共建汉室的功臣

刘邦:江海善下,故能为百谷王

关于汉军取胜的议论

续尾:英雄悲歌

兔死狗烹——一条被屈死的冤魂

反叛必究——宾客盈门就是线索

自寻黄泉——要回乡去乞魔鬼

疑忌生变——漂亮惹出了大是非

守边交邻——不小心弄成了反叛

留下兔子——猎狗采取了新对策

良相难做——精洁者必须自污

壮士群刎——大丈夫宁死不屈

夫人掌权——最痛处偏受刀伤

后记

试读章节

赢政:重自我轻天下,视民众如粪土

前221年,秦王赢政最终灭掉战国六雄,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大海,西至陇西(今甘肃临洮),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今内蒙古中部)、辽东(今辽宁大凌河以东)。38岁的赢政开创的事业真可谓前无古人。

秦王朝靠军事手段完成了兼并事业,大一统帝国的基础并不稳固,仍然蕴含着三个深刻的矛盾:

第一是秦王朝和六国旧贵族的矛盾。对六国旧贵族而言,秦王朝夺取了他们的土地,拆毁了他们的宗庙祀祠,剥夺了他们的富有和尊贵,他们虽然无可奈何,逼迫隐忍,但实在是怨愤填胸,恨入骨髓。他们自然要伺机推翻赢秦王朝,恢复自己失去的天堂。但他们既不知这个王朝如何摆布天下,又震恐于该王朝的武力,他们正惴惴不安地等待着,观察着。

第二是秦王朝和天下民众的矛盾。经过了战国烈火烽烟的惊恐和刀光剑影的厮杀,天下民众极盼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他们虽然都支持过本国的战争,但他们并不热爱战争。秦国的统一给他们的和平生活带来了希望,他们在诅咒秦国兼并战争杀人盈野、伤生害亲的残酷性时,也希望新王朝能给民众创造起码的生活环境。然而,秦朝的统治,给人们带来的却是更深重的灾难。

第三是秦王朝内部各派政治集团的利害纷争。兼并了六国的秦王朝内部不乏庞大的政治集团,夺取天下后,社会上层各集团和个人都面临着最终兼并成果的分配和政治经济地位的正式确立。以私欲集结的政治集团在利益分配上绝无“公心”可言,因而集团内部的利害纷争不仅不易调和,而且会尖锐化。

秦统一时,北境之外匈奴的势力虽然强大,对秦王朝构成一定威胁。不过,决定秦王朝的生死命运的因素还在于上述三大矛盾及其发展。

不管秦王朝的独裁者赢政是否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矛盾关系,社会的发展已经把两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推到了他的面前,逼迫他迅速作出重大的选择。第一是新王朝应建立怎么样的政权体系,亦即是说,新王朝愿意使用什么样的政权机制来驾驭这些社会矛盾;第二是在某种特定的政权体系中,君主将以何种方式、何种思路来运作国家政权,亦即以什么样的治政导向来操纵国家机器。作为一代开国帝王,赢政将按照自己对社会矛盾的固有理解和人生价值取向来处政,他对这两个现实问题都作了不同于前朝的选择。P2-3

序言

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乎当事人的意料。在战国争雄中逞强取胜的秦王朝开辟了幅员辽阔的疆土,设置了机构庞大、威猛无比的国家机器,幻想着帝国的基业会万世不易,但立国15年后,至二世骤然而亡。在反秦风暴中脱颖而出的项羽完成了摧枯拉朽的惊世业绩,他火焚秦宫、分封诸侯,在秦帝国的一片废墟上建就了显赫的西楚霸业,没料到四五年之后就演出了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剧。秦泗水亭长刘邦因罪错而逃之砀山,却被秦朝县吏在事变中推举为沛公,正是这位没有文韬武略、常常败绩鸿沟的人物,数年之间,成了一统江山的大汉皇帝,开始重新续写了民族的历史。从个人际遇上讲,当那些在受尽艰难中奋争半生的韩信、彭越、黥布等正庆幸自己称王一方、功成名就之时,未料到却成为王朝的刀下之鬼。那位刚刚尝到做皇帝之贵的刘邦占有天下、君临万民,却常常担心自己的骨肉之失,最终无法保护自己的心中至爱,等等。

“青史凭谁论是非”,相信古今中外的人们都面临意料之外的事件,生活中的人们也许都是某些现实事件的迷惑者。人们为了打破迷惑、增强预料,总是喜欢对那些业已定局的或既往的历史悬疑事件给予解读或重新嚼味,这不仅仅是人类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表白和显示,也是通过对这类费猜事件的追因溯源、探根究底,以期发现社会历史事态变化的内在必然性,以增强对现实事态的预料。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后来的人是幸运的,他们有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有反思历史的更大的时代空间,他们的历史反思往往有贴近时代的亲切感和后来居上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后来的人也是艰辛的,他们对历史作反思必须占有更多的资料,必须掌握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必须有贴近现实、观照历史的更高的立论点。他们的幸运必须靠一部分人的艰辛来换得。

当代中年学人冯立鳌对春秋与战国时代政治活动作系统论析,并有多部力作出版之后,经过数年孜孜石乞石乞的潜心研究,近期又完成了《楚汉逐鹿人物正解》,对秦汉之际政治运动作出了系统论析,把上迄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至前195年刘邦去世这段山河多颠、天旋地转的历史,以议论、史评及人物解剖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显示出作者力透纸背之功。本著对当代人们认识秦汉之际的政治运动,吸取其中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并从中体认历史发展演变的某些必然性,都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观其全书,在结构上分为“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霸王失手”、“汉王得鹿”、“英雄悲歌”五个部分,按照二十多年历史的发展过程安排全书的逻辑结构,又在每一部分精心安排能够体现事理展开的内在逻辑,的确包含着一种新的探索。如第二部分在揭竿而起的陈胜之后安排了“追随陈胜的诸豪杰”和“响应陈胜的诸豪杰”两个部分,不仅反映了反秦烈火的盛大燎原之势,而且反映了反秦队伍中鱼龙混杂的复杂成分,为天下灭秦的客观性和张楚失败的必然性提供了合理的史实前提。又如在第四部分,根据事理的展开顺序和论析的需要,将得鹿一方的领军人物刘邦放在该部分的最后,既未伤害对汉军战略优胜问题的首先论列,又为楚汉逐鹿找到了一个极具重量的压轴人物,使全书以对秦皇的分析开篇,又几乎以对汉祖的论列结篇,首尾照应,自成体系,这些都是作者极具匠心的布局。

全书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逐一分析通通纳入对历史运动总过程的宏观把握之中,以对人物和事件的微观分析支持对历史运动总过程的宏观论述;另一方面,又以对历史运动的宏观把握为背景,加深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致分析,尤其在后一方面,常常能得出足以警示人们的洪钟之论。比如对秦朝的亡国,作者分析了该制度下李斯的沦落、赵高的奸诈和胡亥的愚冥,认为是恶的制度和恶的当权者相互加强,把秦王朝推向了破舟必沉的境地。其间对李斯人格沦落的思想轨迹,对赵高阴狠诡谲的内心世界都有入木三分的揭示。又如对灭秦后项羽在设定天下政治格局上的重大失误作了逐层剖析,认为在楚汉相争中项羽战役上的成功与战略上的失误同时发生作用,战场的胜利终于不抵战略上的失败,导致了一个必然的惨痛结局。再如对项伯内奸本质的认定,对张良、陈平智识的解剖,对韩信的用兵奥秘,以及他誓不背汉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对刘邦诸多性格优长的分析,都体现出了不少犀利、精辟和独到的见解,把这一段腾挪起伏的历史描述分析得十分引人人胜。这一切,都生动体现了当代学人对自己民族史的深沉体悟,颇有“识透古人、警省今人、启示后人”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本书上与他的《战国争雄解秘》相承继,下启两汉三国历史,与《三国领导艺术正解》相衔接。又取正史为资料来源和分析对象,显示了作者在更高层次上系统探究中国历史和审观政治文化的学术方向。全书的某些结论自然还有待商榷,有些分析也还有待继续深化,但这种探讨本身无疑是大为成功和极有意义的,我希望作者的这种努力能持续下去,这当是民族文化建设的大好事。

李明华

2005年5月12日于广州

后记

人类是一种善于反思自身的动物。人们总是通过对自己先前经历中成败得失及其内在原因的体悟,不断矫正后来的行为设定,变得更加聪明和成熟。这可能是人类在文明进化的方向上至今能把与自己曾经同时并行的其他动物远远抛甩于后的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成长、一个民族的进步都在于能不断反思自身。人正是在对自身经历的反思中提升自身。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们永远摆脱不了现实的困惑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因而总是带着现实中的问题,以自己现实的认识能力去反思先前的经历。这是现实与历史的相互激活。既丰富了对历史的认识,又深化了对现实的理解。尤其是,我们以现实之种去开播历史田园,如果两者的时间跨度越大,那越不易得的认识果实就越具有共通性、恒久性,和对人们现实活动悠远深沉的启发性。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使多少人难以把定,带着现实生活中感触到的人的内在塑造问题和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诸问题,以年轻学子初步掌握的一些理论方法,我对自己早年熟悉的东周列国和三国两个时代的社会历史及其人物活动作了力求深度的系统论析,试图探求人的历史活动的共通性,相继有分析春秋、战国、三国政治人物活动的几本专著问世。当时自认为开辟了一片极其广阔的学术领地,但其实都属人类对自身历史进行反思和体认的正常认识活动,只不过有点特色、更具系统性而已。正因为属于反思的认识,这些论著一出版即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除台湾和西藏外,全国近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读者向作者来信数百封,表达他们对论著的感觉和渴求。变化的年代需要人内心的把稳,内心的把稳需要合适的设定,合适的设定亟须对往昔经历的反思,这是合乎逻辑的。来自许多青年学生、行政人员和各层管理人员的鼓励,曾经是我多年坚持这一研究的不竭动力。

对一段历史的认识,只有将它放在前后相接的联系中,才会更加清楚和更有价值。数年前,我早先凭历史小说而熟悉的两段历史资料已基本被分析完毕,继续从事这一研究时,我把分析的方向选定在秦汉时代。该时代上承战国,又几乎下启三国,我希望能使多年的研究形成一个不曾间断的序列。然而,秦汉时代没有其他可以依托的完整资料,只能以正史为凭。编年史的笼统性,传记史关于事件记载的零碎性、分割性、重复性,以及史料出处的非惟一性,都使资料工作和分析的难度大大增加;但排除了文学描写中的虚拟和夸张,却真正体现出了当代学人对自己民族的反思和体悟,从而使分析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也大为增加。

自90年代末开始,我从《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书中搜集记录了数千条可用的史迹,又经过对照、比较、分析和归类,完成了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繁难工作。献给读者的,是在准确的资料工作基础上所完成的历史活动分析。“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不敢以新岗位上工作的繁忙作为可以草率撰著的理由,而是多年用力,力求以最好的结构,把自认为最佳的成果,忠诚地奉献给热爱历史文化和政治哲学的新老读者,希望能对各级各类的行政人员、管理人员、大中学生以及关心当代社会、喜欢以史作鉴的朋友们有所裨益。也希望阅读此书的朋友们能把自己的批评意见发至我的邮箱(skfla@126.com),以助益我进一步的研究。

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教授王继荣先生多年来把拙著《千秋政略》《谋略与制胜》等先前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本校领导学专业研究生班的教学之中,作为学员的必读参考书或选修课教材,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对后续研究提出宝贵建议。广州日报社的蔺志强博士对本书提出过很有价值的意见。广州业余大学、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对该书的撰著和出版作了积极的协助。尤其是,著名哲学家、广州省社科联副主席、广州市社科联主席、研究员李明华博士在百忙之中审阅了书稿,并为该书欣然作序,使读者对新著一开始就有初步的把握。我的爱人杨春霞承担了本书的文字处理工作。值论著出版之际,我对有关单位、组织、朋友和亲人所给予的支持,谨表衷心的感谢!

从1988年脱稿的第一部论著,到六年前问世的上一部著作,几乎大多得到了陕西省社科联顾问、陕西省哲学学会名誉会长李宗阳教授的修删作批和悉心指导,他为其中四部修改指导过的论著作序,并题写书名,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数年前,恩师在西安仙逝,我只能在南国遥表自己深切的思念。新书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且气象尤佳。李师知晓,定有一笑。

作者

写于2005年5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历史乱局中的政治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立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72860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2
出版地 陕西
226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