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龙骨坡--200万年前的山寨(双色版)
内容
编辑推荐

龙骨坡是重庆巫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坡,在这里发现了距今200万年左右的猿人遗址,这一发现,把中国的史前文化向前推进了100万年!本书第一作者黄万波先生是巫山龙骨坡考古发掘的主要负责人,亲历了这项重大发现的全过程。本书是他根据当时的考古笔记整理润色而成,分为“寻找龙骨”、“发现龙骨坡”,“叩开龙骨坡山门”、“巫山猿人的遗产”、“无尽的诉说”等章节,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对一些名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说,在事件的记述中普及了考古学知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巫山龙骨坡,重庆境内一处小山坡,长眠着200万年前的人类远祖。这一发现震惊世界……在本书中,亲历发掘现场的考古学家如话家常,向我们讲述这一非同寻常的惊人发现……

目录

引子

第1章 寻找龙骨

西方人的足迹

涉足盐井沟

坪坝追踪

第2章 发现龙骨坡

巫山行

乡客话龙洞

龙洞探秘

巧遇牟郎中

第3章 叩开龙骨坡山门

寻找中华远古文明的踪迹

发现巨猿化石

唤醒巫山“老母”

迎接“少女”出山

第4章 巫山猿人的遗产

寻觅石制品

重返龙骨坡

揭开龙骨坡文化的面纱

第5章 无尽的诉说

天赐之“宅”:溶洞

年代之由来

长江三峡孕育了巫山猿人

待揭之谜

附录:

1.生物进化年代表

2.巫山龙骨坡动物群名单

3.中国猿人化石及相关信息简介

4.中国巨猿化石及相关信息简介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坪坝追踪

从盐井沟去坪坝,出门就爬坡。开始的一段路是在灌木问,穿透枝叶的阳光洒在身上,斑斑驳驳,偶尔从路边流过的泉水,清澈透亮,成群的喜鹊和叫不上名字的黄绿色小鸟从空中飞过,要不是山坡太陡,我们真以为是在仙境漫步。

随着坡度变陡,树木逐渐稀少,道路两旁荆棘丛生。整个路段都是青石(石灰岩)铺成。看得出,石板磨损严重,这是一条被人畜使用了不下百年的古道。爬到海拔700多米时,举目四望,到处是矮小的灌木和丛生的杂草。

我们不禁问向导,这么好的山坡,为什么草多树少?向导说,草多树少,这是今日所见。60年前,这里的高山深谷,到处是杳无人烟的森林和四季应时的野果。最大的树粗五六尺,高达十多丈,独自在山问行走,还真叫人心惊胆战,因为林子里有猿猴呼叫,虎狼出没。可以想见,史前时期的坪坝,那是怎样一番景象!

午后一时许,终于抵达坪坝(图14)。一个小杂货铺的老板小陈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说,坪坝不平,到处是石山、谷地,山腹里溶洞纵横,不少洞子埋藏着“龙骨”。不过,这样的洞子不易发现,因为每个洞子都填满了泥土。小陈的父亲却说,要寻找“龙骨窝”,不难,明天我带你们上山。

坪坝仲夏的清晨,空气依然冷冽。吃过早饭,老陈扛着锄头,领我们爬上了一个圆顶山丘。他东瞧西看,终于在一块裸露的岩石旁停下来,锄掉表面的泥土,露出了地下水作用生成的石灰华。老陈指着这些钙质沉淀物说,据老人讲,洋人(指葛兰阶)就是靠这种窍门找到“龙骨”的。根据老陈提供的线索,我们选中了坪坝东北侧海拔920米一个叫老屋包的地方,找到了两处地表布满石灰华的地方。经验证,这里恰好处在方斗山背斜轴部,岩层节理发育,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下,易于形成洞穴。可以确认,在这里发掘是大有希望的。

6月29日,由郑绍华负责动工发掘。不多时,一个圆形的洞口暴露出来。显然,这是一个竖井,洞口朝天(图15),堆积物为棕红、棕黄色粘土,钙质胶结,性硬。大约挖至5米处,开始见到化石残块,再往下,化石含量增多,保存也好,比如奇蹄类动物的肢骨、牙齿等,形态如初。

P26-28

序言

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迄今不过6000年。然而早在史前更加久远的年代,人类文明就已萌生。在我国,最早可上溯至200万年前的巫山龙骨坡文化。可是,处于蒙昧时期的龙骨坡文化的开创者——巫山猿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想不到要把自己的经历一代一代往下传。然而他们却不经意地为200万年后的子孙,留下了一座高深难测的“背景信息库”:巫山龙骨坡上那座200万年前的先民山寨。

每一个人类学家,或者史前考古学家为了阐明人之由来,都梦想能发现一处远古人类的遗址,或者具有研究价值的人类化石。本书的第一作者黄万波就是抱着这样的梦想,走过了50年的野外考察生涯,并且有过许多圆梦的惊喜:上世纪50~70年代,在广西、陕西、安徽等地,与同行一起先后发现过广西麒麟山智人(距今6万年)、陕西蓝田猿人(距今70~115万年)和安徽和县猿人(距今30万年)。80年代,又在重庆巫山县发现了巫山猿人(距今200万年)(图1)。进入新世纪,在重庆奉节县发现了从猿到人过渡中的奉节智人和象牙刻划(距今14万年)(图2)。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愿意把这些发现的惊喜和探索的艰辛整理成文,让更多的人了解人类自己的过去,让更多的人破除对考古工作的神秘感,更愿意走近她、亲近她。然而梦长纸短,难以备述。我们决定先从龙骨坡那座200万年前的先民山寨说起。

尽管事隔多年,当摊开当时的野外考察日记和读书笔记时,巫山考察的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说不尽的惊喜、辛酸油然而生……

后记

《龙骨坡:200万年前的山寨》一书是根据1984~1988、1997~1998和2003~2004年龙骨坡遗址综合研究资料撰写的。首先,著作者要向参与龙骨坡遗址综合研究的郑绍华、计宏祥、顾玉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代环、杨兴隆、李宣民、方其仁、曹玉书(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各位先生表示最诚挚的谢意。这里,还要特别感谢重庆自然博物馆、巫山县以及大庙镇各级政府对这项工作所给予的支持。再者,本书编辑、扫描等前期工作得到了龙行天下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在书稿付梓之际,我们谨向该公司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寻找龙骨》章节里,引用了《中国四川石灰岩裂隙中更新世哺乳动物》(柯柏特、郝益阶,1953)书中的几幅图片。《叩开龙骨坡山门》章节里,引用了《人类的起源(Noel T.Boaz et.Jane Goodall,1999)》书中有关人类复原图。《无尽的诉说》章节里,巫山猿人生活图系采自李荣山先生为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绘制的水粉画。还有的图片由来,在书中已作了说明。在此,笔者真心感谢那些拥有版权材料的出版者。

《龙骨坡:200万年前的山寨》的著述与出版得到了重庆市巫山县文化体育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72009)和中国科学院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的资助,笔者深致谢忱。

书中一些见解和叙述,难免有不当和遗漏之处,如蒙海内外读者不吝赐教,则不胜感激!

最后,还想再书几笔。龙骨坡遗址已于1996年12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113),并在中华文化研究会、重庆市、巫山县、大庙镇各级政府的支持与资助下,于1997年成立了“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图114),开展了巫山山脉及其周边地区的古人类和古文化调查研究。

为了让广大史前考古学爱好者、旅游者走近龙骨坡探古寻源,巫山县和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正在筹建巫山猿人陈列馆。将要展出化石精品数十件,件件都是从龙骨坡遗址采集的。有凶猛的食肉类动物剑齿虎,有性情温顺的小种大熊猫、大象和羚羊,还有出没于山间草地或林间岩穴的各种鼠类化石……这些展品中的绝大多数均有生态复原,看上去栩栩如生。还值得一瞧的是巨猿复原像,身高2米有余,一身红毛,好不威风。当你看完展览,来到出口处时,巨猿会向你道声再见!假如你还想同它合个影,它会表示欢迎。不仅如此,它还能为你盖章留念呢!

走出陈列馆,西行2公里便是巫山猿人化石发掘地龙骨坡,你不仅能目睹到巫山猿人当年生活过的洞穴,还能见到研究者留下的发掘现场(图115-117),以及山坡上的各类复原动物。站在龙骨坡,俯瞰大庙镇,你会遐想到我们的祖先巫山猿人在这高山盆地上的生活情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龙骨坡--200万年前的山寨(双色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万波//侯亚梅//徐自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39795
开本 32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2.719.4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