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恒情谊--长征与少数民族/红军长征纪实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一方面要闯关夺隘,与凶恶的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取得他们对红军的支持。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故事。

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不仅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而且还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向云南归化寺藏族八大老僧敬献洁白的哈达,消除了八大老僧对红军的误解,藏胞们为红军在寺内提前举行了“跳神”仪式。

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在哈达铺颁发了《回民地区守则》,教育官兵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内容推荐

本书是《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系列中的一本,该丛书共分七册,约150万字。分别记叙红军领袖、著名将领、重大战役、杰出女性、少数民族、红军中的外国人以及政治斗争等方面许多动人的故事。热情讴歌了红军指战员在跨越千山万水、历尽艰难险阻中所表现的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丛书以长征历史为主线,从几个重要方面反映红军长征的事迹,并利用多年来收集、整理的资料,比较全面、准确、具体地再现了长征历史的面貌;由于采用纪实性写作手法,内容生动,既体现了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是一套红军长征历史的通俗读物。

目录

初版序言

向21世纪进行新的伟大“长征”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序言刘华清

引  言/l

第一章 彝海情深/1

奇迹般地相识,情谊真挚/1

第一次听到“彝族同胞”这样亲切的称呼/17

“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谁就不是红军……”/25

“为民族团结牺牲,我在所不惜!”/32

队伍走远了,彝族同胞仍不停地向红军招手/36

“睡觉做梦想红军”/45

第二章 藏汉同心/48

看到红军战士露宿在野外丛林,老僧们打开了紧闭的寺门/48

“跟着红军走,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绝不反悔!”/63

一位深明大义、富有正义感的藏族知识分子/77

朱德和格达活佛在酥油灯下不知疲倦地畅谈着……/79

一位藏族青年领着一大群躲藏在外边的藏族同胞回来了/85

“危难时,人家救了我的命,我不能忘恩啊!”/91

洁白的哈达在晨风中飘动着,犹如美丽的云朵/97

看着雪白的盐花,“小地牛”美丽的大眼睛里盈满了泪水……/102

“亲人,谢谢你们!”/108

第三章 苗岭热血/116

郭连长握着老龙大伯的手,慢慢地合上了眼睛/116

牛角声随着春风在山寨上空回荡/123

火把被点着了,在夜色中连成一条明亮的长龙/129

晚霞如血似火,映红了武陵山/140

“自己的队伍,盼你们再回来啊!”/147

杨成武眼前又出现了“云贵川”那张可爱的笑脸/151

临走那天,红军战士抱着他俩泪流满面……/158

“红军是咱苗族的亲人,说啥我们也得保护好他们!”/163

张云逸把自己仅有的一套换洗衣服送给了苗族同胞/167

他俩同吃同睡,就像亲兄弟一般/169

“金团长,你真能干,红军真好!”/173

尽管山风很冷,但他穿着红军给的棉衣觉得是那样的暖和/176

寨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180

杨老汉把“布告”当成宝贝,小心地保管着……/185

红军从刚搭好的桥上通过,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巨龙/189

第四章 回羌拥军/193

如此尊重少数民族,自古至今实为不多/193

老大娘拉着红军的手,一遍遍叮咛:“一定要再来啊!”/199

毛泽东说:“回族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部分。”/202

王树声说:“回族人民也是穷苦人,是我们的阶级弟兄。”/21l

“红军真是仁义之师!仁义之师!”/216

“鸡蛋一个没少,还多了七个呢!”/220

“我们穷人是杀不完的,红军一定会回来!”/225

主要参考书目/237

编者小记/239

再版后记/241

试读章节

彝海情深

奇迹般地相识,情谊真挚

1935年5月,军委纵队和红一、三、五军团渡过金沙江后,来到了四川会理。

这里春色正浓,山坡上到处盛开着杜鹃花、蝴蝶花,阵阵春风吹过,送来醉人的清香。这一段时间,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部队有些疲劳,毛泽东命令部队在此地进行短暂的休整。

可红军的上层领导却不能休息,他们正在会理城东北郊的一个铁匠铺里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王稼祥、博古、刘少奇、杨尚昆、凯丰、刘伯承、聂荣臻、洛甫、彭德怀、林彪、邓小平、董振堂、李卓然、邓发等18人。会议是由林彪引起的。近一段时期,他埋怨毛泽东领导红军在川、黔、滇地区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走弓背路”,这样拉来拉去要把部队拖垮,他主张走弓弦、走捷径。他还直接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领导不行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他写信给毛泽东,要求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彭德怀。 

会场弥漫着浓重烟草味,大家对林彪进行了严肃而耐心的批评,林彪低着头表示收回自己的意见。毛泽东环视了一下会场,点燃一支纸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平心而论,他对林彪不存在什么成见。他认为这个人平时寡言少语,但有军事头脑,能打仗;南昌起义后,出生人死,对党和红军也是忠诚的。因此对他的这些言论,也就不准备追究。毕竟他还年轻嘛,虽然是军团长,可才27岁。毛泽东想到这,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林彪道:“你知道什么,你还是个娃娃。部队绕道前进是必要的。”

会议同时研究了另一个问题:下一步如何行动。经过大家讨论,毛泽东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向北穿过彝族地区,抢渡大渡河。这个任务交给了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诞生在四川开县浦里区赵家场乡张家坝。祖籍原在湖北荆州府江陵县,清朝初期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迁到四川省云阳县关口乡定居。祖父刘正富体格强健,精明能干,种田兼做铁匠。他还吹得一手好唢呐,乡邻间的婚丧嫁娶少不了要他去吹奏。父亲刘文炳读过十多年书,满腹经纶,他憧憬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妙前程。一年秋天,刘文炳满怀希望进城考秀才,不料被人举发,说他家祖辈是吹鼓手,属“倡优”之列,被逐出考场。从那以后,刘文炳只得弃文务农,成为浦里河畔有名的“泥脚文人”。

刘文炳对儿子要求极严。刘伯承五岁时就到本村私塾念书。后又给他请了一个叫任贤书的秀才。任贤书不仅熟读诗书,而且精通武术。在他的教导下,刘伯承不仅学识长进,还学会了长拳、八卦掌、棍棒等功夫。

刘伯承在任贤书门下苦读六年之后,1904年秋天转到灯草坝“汉西书院”就读。“汉西书院”的主持人刘华英同维新派、洋务派人士有广泛接触,是个“教育救国”论者。他对同姓的穷苦学生,免费供给膳食、书本和文具,刘伯承就是其中之一。“汉西书院”设有语文、数学、理化和地理等课,知识面比私塾要开阔得多,这使刘伯承学习兴趣更浓。由于他勤奋好学,才智过人,各科成绩都名列第一。1905年,在刘华英的慷慨资助下,刘伯承报考县高等小学,被正式录取。之后又到夔府(今奉节)官立中学就读。1907年,刘伯承的父亲因劳累和贫困的折磨患了肺病,不幸离开人世。刘伯承被迫中途辍学,回乡务农。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这使刘伯承感到武力是摧毁旧势力、挽救国家的一种神圣力量。他说服妈妈,毅然剪掉辫子,参加反清学生军。就这样,年轻的刘伯承怀着富国强兵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改革的愿望,投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在将校学堂,刘伯承学业优秀、军事技能出色,经过10个月的紧张训练,1912年底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派到熊克武的部队当见习生。之后,他参加了讨袁战争、护法战争,由于作战勇敢,成为川中名将。1926年经老同盟会员吴玉章等人的介绍,刘伯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1-3

序言

再过四年多时间,人类就进入21世纪了。我们正处在从20世纪到2l世纪、公元1000年到公元2000年的百年、千年之交时期。历尽沧桑的中国人民,都在回顾神州大地的历史巨变,瞻望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中国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遭受着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蹂躏,人民受着深重的苦难。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她就带领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千百万人的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曲折的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社会主义红旗在东方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高高飘扬。在20世纪的100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跨进了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特别是20世纪末的20年中,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和各项社会建设的高速全面发展,引起世人的敬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自豪。

在20世纪中国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发生了一件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西方一家周刊评论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①。今年,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在1934年的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撤出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接着,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红二、六军团(即后来的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也分别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踏上了艰苦的征途。在长征中,工农红军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抗击几十万追兵的拦截,克服自然界和物资匮乏所带来的人间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靠着人们的双腿纵横十几个省,长驱数万华里,红二十五军先期抵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于1936年10月在西北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打破了反革命的剿杀,开辟了一条中国人民的希望和光明之路。50年之后,即1986年,美国的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沿着长征的路走了一遍,写了一本《长征一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书。他在该书开篇中赞叹地说:“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了。”

作为一名老红军战士,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次伟大的征程。现在,红军长征的历史已经过去60多年了,她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一页光彩夺目的历史篇章,而且有许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继承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能在如此艰苦的长征中,战不垮,苦不倒,打不败,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是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和这个伟大理想所凝聚的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凡是正确的理想,都是符合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①。革命战士有了共同的理想,就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有明确的行动指南,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这是红军战士英勇善战、勇往直前的内在的强大动力。

在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了他们对党的一片赤胆忠心,他们把人民寄托的期望和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比个人的生命还重要。他们奋不顾身、顽强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是红军成为无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的战斗集体的最重要的特征。无论是斩关夺隘,还是战险排阻,红军战士前仆后继,常常使征途中的战斗形势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败而胜。

红军在长征途中,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像红军战士一昼夜行军120公里争夺泸定桥,穿着夏装单衣翻越雪山,靠常吃野菜野草走过草地等等,都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在最艰苦的岁月,他们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情绪和旺盛的革命斗志。红军战士用自己血肉之躯所铸造的艰苦奋斗、敢于战胜困难的光荣传统作风,是排忧解难,克敌制胜,推动革命事业前进的重要保证。  毛泽东同志在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对长征胜利的意义、作用和历史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他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②长征向全世界宣告了红军是英雄好汉,红军所走的道路是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长征所播下的革命种子,是会有收获的。他说:“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④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0世纪中国的历史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60年前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中国人民,特别是一代又一代青年,要珍惜这段举世无双的使我们子孙万代引以骄傲的光辉历史。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向2l世纪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进一步加强军队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团结一致,努力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规划,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如果说,20世纪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走上胜利发展道路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新的伟大振兴、繁荣富强的世纪。我国人民,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代,一定会把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无数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变成辉煌的现实。

后记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199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60周年而编撰的,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当时不得不加印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胜利会师70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提出再版。我们觉得此套丛书出版虽然已经10年,但此套丛书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失去价值,恰恰相反,随着时间越来越久远,人们想通过此套丛书走进那段历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故欣然同意。这次再版,七部中有的由作者审阅修改,有的未作修改,出版社重新设计了版式、开本。再版书中的疏漏、不足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丛书主编:张琦 陈伯江

2005年10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恒情谊--长征与少数民族/红军长征纪实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苗晓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3762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4.40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