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过平常日子(修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最温润动人的光芒,总隐藏在最简单质朴的生活底层,在流变的平凡年代中,交织着他们不平凡的生命印记。

  哈佛教授的黄昏热恋,一部当代版的《浮生六记》。

  这一对饱经沧桑的世间男女,各自众里寻他千百度,才蓦然觉醒,原来眼前即是梦中人……了解欧梵玉莹夫妇这分曾经沧桑却巫山的情怀,读他们这部《浮生六记》才会感到其情可悯。

内容推荐

  李欧梵和李玉莹把他们两人这一段奇缘合撰成一本书《过平常日子》,体例有意摹仿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也是六卷。李欧梵常常在文章中提到这本书,尤其对芸娘好感,大概中国传统女性中,《浮生六记》里的芸娘算是李欧梵的理想了。李玉莹的聪慧、贤淑、善体人意与芸娘近似,所以欧梵有时昵称她为莹娘。李欧梵念西洋文学,精通西方音乐,品味极为西化,早年他追求的理想对象恐怕跟陆小曼、林徽因那些“五四”以来的新女性差不多。陆小曼跳交际舞、唱昆曲很在行,但是煲靓汤恐怕不行,那还得莹娘亲自下厨调制,欧梵终于了悟,《过平常日子》,喝一碗莹娘亲手煲的靓汤,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这本书的第一卷“两地寄情”是欧梵与玉莹初恋时的两地情书,浪漫炽热直追《爱眉小札》。

目录

首版序 人间重晚晴(白先勇)

自序 烂漫余情人似玉

修订版序

卷一:两地记情

附:给玉莹前夫的信

卷二:闺情记趣

附:夫妻生活的交流艺术

卷三:诗谷记缘

卷四:香江记旧

卷五:影剧记怀

卷六:退休记闲

附录一:人间四月“残酷”天——重读《爱眉小札》

附录二:重读《浮生六记》

试读章节

“去爱一个人是很好的感觉,倒空了自己才可以有空间去享受别人给你的爱,爱心是越付出越多的。”

这几句话,是玉莹从香港到新加坡来看我的时候,在飞机上写给她的一位女性朋友信中的一段,她一下飞机,就把刚写完的信给我看,我一时十分感动,就把信留下来了,至今没有寄出。

我觉得这封信是玉莹的“爱的宣言”,也成了我们以后共同生活中的座右铭,倒空一切之后,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真心,有了真心才有资格接受对方的爱。

1999年,20世纪末,我不自觉地爱上了玉莹,就是因为感受到了她的真心和真性情:她非但是性情中人,而且在人到中年以后仍然真得令人直觉地想保护她。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感觉,她的很多朋友——不论男女——都与我同感。记得当我告诉一位同事——也是玉莹多年不见的好友——我们相好的事,她的第一句反应就是:“She is the most genuine person I know.”(她是我所认识的最纯真的人)。我们决定把这一束情书斗胆发表,献给有心的朋友和读者,就是为了这个真字。和玉莹的信相较之下,我实在差得很远,我的信表现的当然也是真情,但在字里行间还是有点自我中心。不像玉莹那样“倒空自己”,赤裸裸地把自己的感情很自然地全部流露出来!对我而言,现代人——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所谓“知识分子”——城府自深,已经无法在尘世中崭露自我。(而我所写的小说《范柳原忏情录》中的自我当然也是假造的。)这种真性情,我叫作Innocence,用的英文字故意大写,把它和“世故”对立。上了年纪的人,似乎越老越世故,而过了中年还能保持真性情的人实在太少了!

玉莹从来没有写过任何文章发表,她的文字很纯朴,未必及得上“职业”水准,更无心出风头,制造公众形象。正如她信中所说,她宁愿做一个”背后的女人”,默默支持丈夫,不要任何“知名度”。就现在眼光看来,这是一种相当过时的保守态度,正因为如此,才使我觉得更有必要存真——把她自己的声音崭露出来,否则她真的会变成了我”背后的女人”,而失去了她的”主体性”。我对玉莹一向只有一个要求——做她自己!这些信中的语言都是她的,风格和我迥然不同,甚至内中还常有些许广东话的语气,因为她久居香港,很少机会说国语或普通话,她文字中的情韵。不是得自口语就是古文。我读来反而更具感情上的“张力”。所以,为了存真起见,字句极少更动,仅把真正涉及我俩隐私的段落删去而已。

不过,个人的感情私事,如此抛头露面地“公”布出来,是否仍嫌不当?这个问题,我和玉莹考虑再三,甚至还征询过几位老友——包括白先勇——的意见,他们都主张发表,有人甚至还提到鲁迅的“两地书”,作为先例。鲁迅的“两地书”是他和许广平合写的,内中不乏鲁迅自剖的例子,但许广平的信反而相形逊色,因为他们的师生地位本来就不平等。而我们的信,倒确是“两地书”——最早的一封,是1998年玉莹从香港写给我的,寄到美国剑桥,我的回信已经遗失。我时常回香港,每次返港也都见到她,但很少通信,直到1999年6月底我们两人单独在香港重逢,约会了三次就爆出感情的火花,但是我又匆匆赶回美国去侍候年迈的母亲。此后我们的信才多了起来,又觉邮寄太慢,所以用的是传真:又觉传真不足,还打电话,回想起来我不禁要感谢现代媒体科技的发达(但玉莹不识用电脑,所以不用电子邮件,我也更喜欢看她传过来手写的真迹)。后来我在7月中到新加坡去讲学一个月,她从香港两次飞来看我,又写了不少信。8月底我到香港和她小聚不到一个月,又要飞返剑桥开学上课.两地相隔,又通起信来,但到了这个第三阶段,我们已经私订终身了,所以信中的语气又有不同。

我们的“两地书”与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有另一个显著的不同:我们谈的都是儿女私情和对日后婚姻生活的憧憬,从来不谈人生的大道理,她也不向我请教任何大问题。所以,严格地说,没有什么思想价值:而且当这种私情公开以后,更容易会被误解,甚至为某些“私窥欲”的读者提供廉价的材料。然而,我们仍有些许发表私函的理由: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里,感情究系何物似乎已经不受重视,甚至毫无意义。畅销书可以把感情包装成商品出售,以假乱真,可以令这种商品(与化妆品差不多)的制造者名利双收。对我俩来说,这未免太过势利了:诚然,我们的书信出版后也自然会变成商品.但至少没有经过虚伪的包装,是一段真实的纪录,主要的目的还是为这个“大时代”提供一个小小的证言,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它的真实性和“日常性”。当然,是否有说服力,只能由读者自己来决定。

P20-23

序言

这几篇文章都是最近才写的,既是附录,又是补白,更可作为我们过平常日子的自我解读或注解。

这一种“后设”的写法,自与原来文本的内容和风格不同,似乎也更“实际”了一点。也许我们愿意和有心读者共享的理由是:任何一个传统的浪漫爱情故事,结局都是千篇一律结婚,然后就那么一句:“他们由此快乐地生活不去!”(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我们只不过把这个婚后生活稍作补充,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乐趣——或勉可学着林语堂叫“生活的艺术”——各作描述而已。

其实我们早已写了一本续集:《一起看海的日子》,写的也是婚后日常生活。此处收录的文章又较《看海的日子》更新近,似乎忍不住再续下去。也许这就是我们对于婚姻的看法:“续”得越长越好,把“过平常日子”的时间拉长,把每一日都过得有乐趣,以此证明其实“浪漫之余”还有无尽的“小故事”可写。也不知道我们哪里得来的灵感和勇气,也许就是友朋和读者的鼓励吧!即使间或有人骂我们不要“脸”,我们也尽量把这个日常生活的面貌写得充实一点,庶几为这个商品充斥的资本主义社会加添一点新的“货色”,也为人生注入一点新的意义。

李欧梵 二零零五年六月甘五于 香港九龙

很多朋友读了《过平常日子》后,都异口同声说:“其实你俩过的日子一点平常”。我想这种说法不可谓之不对,当初说平常是我们的主观愿望,经历过半年多的“非人生活”之后,很希望能平淡,平静地度日。书出版之后到如今已过了几年,这段不长不短的岁月里,我们的生活体验又增长了不少,对生命的看法也更透彻了,于是“平常日子”这词汇的意义又加深了,进入到佛家哲理的层次,以平常心过平常日子。平常心本来就希望持有,但大劫之后未能立刻做到,只好退而求其次,做到以平淡和平静的心境过生活已是我俩所愿矣。

几年以来的实际生活体验,让我们知道平静之心境是较为被动的,仍然会受客观环境影响,在纷乱的世情下,我们可以独善其身吗?尤其过去三、四年,欧梵在四所不同的大学教书,我们港美两边来回跑,期闲卖房、买房、搬家凡多次,每回都经历情绪的波澜起伏,事后心情恢复淡静需时,如此折腾几回完毕,把应付变动的心志磨合得更为坚定了。

去年五月初旬,欧梵从哈佛大学的教席退下来,美国教书是没有年限的,况且在名校任教,很多人都不愿提早离职的,但他生性豁达,对名利的看法早已退淡,追求个人的喜爱更重要。至于我也把多年的保险公司工作辞掉不干,专心做家庭主妇,其实这工作早可去掉,只是一直基于好强性格——要做到经济独立,所以不愿意安心依靠丈夫供养,这种好强性情为我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而且好强的人多数也很执著,尤其对于情感更加是固执不放,这样十分容易引致忧郁的情绪,就是情志失去平衡之故。

这种自我认知的不足,经历了多次的情绪失衡才慢慢醒悟过来。在认知的过程里,我们不断追求达到平衡的手段。除了拓展自己的胸襟之外,还得从生活的细节上着手,其实开拓心怀就是改变自我的视野观点,亦即是不再执著,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天本空,海由来是广阔,只视乎我们能否放开自己,不叫自己固步自封,能做到收放自如,进退有度,就可以自由遨游于天空海阔之间了。

心胸豁达了,如要落实到日常生活细节上就容易得多了,为了要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更舒齐,我们持续做了许多以前不会做的事——都是有益身心的。连平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欧梵,也每天跟着我做平衡操,更一改他那无肉不欢的饮食习惯,愿意安分守己的吃我烹煮的全素菜,而且吃得津津有味,记得他曾说:“玉莹信佛是好的,说不定将来我也跟着她皈依佛教,但绝不可以吃素,不然,我可惨了!”言犹在耳,去年的夏天从美返港就职中文大学,鉴于前两年在港工作,每星期超过五天晚餐应邀在外面吃饭,两年多下来,他的血糖和血脂值都升高了,于是我决定少应晚餐约,多在家做饭而且做的是素菜。没想到欧梵对我做的素菜赞不绝口,爱吃也不嫌烦腻,我开心之余,细心检讨原因,为的是我用心做素菜,当然也不乏爱心,但最重要的一点动力是:我们看透世情,知道此时此刻最想要的是健康和快乐,而平常心这手段是达到以上两项极之重要的。我们生命的进程中,现在真能做到以平常心过平常日子了。

这么好的平常日子,我们希望身边有缘有福的朋友,也可以分享得到这一份平常心,干着平常事,大家在这滚滚的红尘下,都能过着健康而欣悦的生活,就是我们写过平常日子修正本的目的。

李玉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过平常日子(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欧梵//李玉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76435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09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