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召力,是管理者改变和影响被管理者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它的最终目的是使被领导群体达到思想意识与行为准则的相对一致形成统一的群体的目标与行动。
首先,本书是从管理者值得信赖的朋友的角度展开探讨的。我们同情管理者要时时警惕又不得不常常面对的挑战与困境;我们同样也为管理者在实现组织期望或取得重大突破时鼓掌和欢呼。但表现最为真切的仍是我们对管理者所怀有的最热切的期望——成为展现超凡感召力的非权力管理者。
既然如此,优秀的管理者要从哪些方面树立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呢?综合本书的内容即是:明确理念,以身作则;简单做事,宽厚做人;促进协作,使众人行;鼓舞士气,发挥下属能动性;整合渠道,共启愿景。最后通过自我发展成为具有超凡魅力的非权力管理者。
卓越管理者塑造感召力的六大要素,它们决定着管理能否做出杰出成就:
一 理念与行为一致,为他人树立榜样
1 培养领袖气质,彰显领导魅力
2 向上负责,向下管理
3 卓越管理来自轻松减压、快乐做事
二 做一个有气度的管理者
1 明确发布命令,有效指挥下属
2 找最合适的人做事
3 善于沟通,批评有度
三 通过分享权力与组织协作提高团队和个人的实力
1 促进协作,使众人行
2 帮他人获取成功
四 通过激励与授权,划亮下属的精神火柴
1 承认他人的贡献,赞美下属的智慧
2 让下属主导自己的工作
3 为你们的胜利和收获而庆祝
五 通过共同目标和建立信任促进合作
1 有良友相伴,道路不觉其远
2 感召他人为共同愿景奋斗
六 成为具有超凡魅力的非权力领导者
1 通过自我评价与分析,促进自我发展
2 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卓越的CEO
第一部分 企业需要你们,员工需要你们
第1章 做一个卓越的管理者
人们期望从管理者身上看到什么
管理者必须做好的6项工作
第2章 领导力是管理者塑造感召力的基石
千万不要定错位——管理者与领导者的7点差异
像领导者那样思考
管理者必知的职场定位法则
领导要诀:抓住管理的核心
如何拓燕尾服领导力
第二部分 明确理念,以身作则
第3章 培养领袖气质,彰显领导魅力
视觉效应是你能力的9倍
表现出感人至深的自信
管理者应该具备教练的素质和能力
负起责任,不为错误辩解
第4章 向上负责,向下管理
对于本章 标题的逆向阐述
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把管理当做一个过程
把爱心融入管理——将管理发挥到极致
建立工作信条
第5章 卓越管理来自快乐的做事
不要把压力传染给下属
为什么时间管理无比重要
用幽默的语言提升管理魅力
感召力塑造要素之一:理念与行为一致成为他人的榜样
第三部分 简单做事,宽厚做人
第6章 明确发布命令,有效指挥下属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过多地开会会让所有人厌烦
有效下达命令的技巧
对下属进行有效指挥
让你的命令被迅速执行
第7章 找最合适的人做事
合适的人选是授权的前提
知人善用,把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有胆识选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只要会用,每个人都是“天才”
用人要遵循的4个基本原则
第8章 善用沟通,批评有度
用沟通协调上下级的关系
听,耐心地倾听
让员工把抱怨说出来
细心体察人情,委婉批评下属
从表达艺术上展现个人才华和风采
感召力塑造要素之二:做一个有气度的管理大师
第四部分 促进协作,使众人行
第9章 促进团队协作
管理的协作效应
团结协作能够改善经营业绩
最有效的工具是团队章 程
激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管理
引导团队进行积极竞争
第10章 帮他人获取成功
给他人担当重任的机会
强化优点,弱化缺点
勿随意给予下属帮助或干预
鼓舞下属坚持到底的热情和使命感
感召力塑造要素之三:通过组织协作与分享权力提高团队和个人的实力
第五部分 鼓舞士气,让下属感受不到束缚
第11章 承认他人的贡献,赞美下属的智慧
做最好的心理按摩
信任是最好的激励
第12章 让下属主导自己的工作
放心把事交给下属做
最好的管理就是“少管理”
让下属集责权于一身独立处理问题
掌握授权与控制的分寸
第13章 为你们取得的胜利而庆祝
努力营造一种相互协作的精神氛围
以团队的形式为价值的实现和胜利而庆祝
与下属共享荣耀和快乐
感召力塑造要素之四:划亮下属的精神火柴
第六部分 整合渠道,共启愿景
第14章 有良友相伴,道路不觉其远
整合你的客户资源
以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
扩大社交圈,提高知名度
第15章 感召他人为共同的愿景奋斗
展现美妙的愿景
创造欢愉的工作气氛
让所有人为工作感到自豪,哪怕是在擦地板一
感召力塑造要素之五:通过共同目标和建立信任促进合作
第七部分 自我评价与自我发展
第16章 成功者的表情并不是沾沾自喜
永远拥有一颗进取的心
全面提升自己——掌握成功者必备的9种能力
第17章 下一步是成为CEO
建立CEO资本
“准CEO”需要完成的5项修炼
什么是超凡魅力型领导
塑造感召力要素之六:展现超凡魅力的非权力管理者
附录 感召力测试
千万不要定错位——管理者与领导者的7点差异
管理者和领导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在动机、成长历程以及如何思考和行动方面,二者有很大差异。
第一,管理者注重理性和控制,他们是问题解决者。成为管理者既不需要天才也不需要英雄主义,只要你坚持不懈、工作勤奋、聪明睿智,有分析能力、忍耐力和良好的愿望即可。其中最重要的是忍耐力和良好的愿望。
第二,对待管理目标,管理者很少投入感情,他们设立目标是为了完成管理任务。但是领导者却主动设立目标,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实现目标。
第三,管理者倾向于把工作当成一种促成过程,他们像外交家和斡旋人一样,利用谈判、讨价还价以及赏罚等手段,让观点相左的各方通过妥协接受问题的解决方案。但问题在于,这种做法限制了人们的选择范围。而领导者对长期存在的问题,首先会创造性地给人们描绘出振奋人心的远景,然后才制订解决方案。
第四,在面对机遇时,领导者的个性决定了他们会主动冒险,而管理者则较为保守。
第五,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上,管理者一方面寻求合作.另一方面又不愿过多投入感情;而领导者却能唤起人们强烈的情感。这是因为管理者关心的是如何做事,而领导者关注的是事件和决策对于参与者有何意义。
第六,为了调和出双赢的状态,管理者往往把别人的注意力转向如何作决策,而不是作什么样的决策;与下属沟通时,管理者喜用暗示而不用明示。在领导者主宰的组织中,人际关系常常显得混乱和紧张。但是这样的氛围也会鼓足人们的干劲,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七,管理者是“生而处优”,他们一直过着相对安宁的生活,对所处的环境有归属感,他们认为自己是现有秩序的维护者和监管者,社会化赋予了他们指导组织以及平衡现有社会关系的管理能力。而领导者是。。生而处艰”,他们一直在为获得某种秩序感而奋斗,深感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希望变革并且寻求变革,自我超越的欲望推动着他们去争取心理和社会的改变。P6-7
美国管理专家霍根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说:“无论是在哪里,无论是在什么时候进行调查,无论你针对的是什么样的行业,60%~75%的员工会认为在他们的工作中,最大的压力和最糟糕的感受是来自于他们的直接上司。”霍根进一步指出:在美国不称职的经营性企业管理者的比例占到了60%~75%;德国人在过去的10年中,大概有一半的高级主管在管理方面是失败的。
以上是国外的调查结果,在国内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有一项关于国内一家航空公司的调查,发现不称职的经营管理者的比例占到了一半。调查报告显示最普遍的两类抱怨是:
◆基层管理者不愿意履行他们的权威,他们不愿意面对问题和冲突,缺乏自信,这个比例超过了20%。
◆管理者欺压下属,让下属没有喘息的机会。从这些调查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下属对于领导的威信、影响力、绩效产生了怀疑。
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状态和所取得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和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他们是企业能否正确贯彻实施其决策的关键,他们也是上层领导和企业一线员工的纽带与桥梁。但就像上面的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也并非易事,管理者常常在事与愿违中执行其工作。在上压下顶的困境中,管理者如何脱颖而出?如何成为上级赏识、下属爱戴的卓越管理者呢?
光有工作能力和职位尚不能算是卓越的管理者,一种特征鲜明的领导风格在吸引、保留和激励合适的人才方面是一个有力的因素。一个融入整个企业的正面的领导风格也可以作为所有已经成为或想要成为管理者的员工的试金石,指引他们在领导行为和技巧上朝向企业的正确方向。当管理者被认为具有非凡的品质来激发极度的忠诚、服从和信赖;当下属认同管理者并积极地加入到管理者的使命中;当下属由于与管理者的交往而越来越增强自己的自尊心时,管理者通常被认为是具有超凡的感召力的。
对于管理者来说,感召力就是能够影响和改变被管理者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它的最终目的是使被领导群体达到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上的相对一致,形成统一的群体目标。这是管理者的领导风格、个人魅力、权力威信、心理品格以及礼仪修炼的统一和融合,这是除企业制度外的最强有力的企业力量。
管理者的感召力是从赢得人心那一天开始的!员工愿意跟随卓越的管理者一起去工作,这是由管理者自身的感召力所决定的,感召力源自非权力性影响力,即管理者的自身因素,具有内在的号召力,与权力无关,其产生的作用要比强制性影响力广泛得多。失败的管理者往往不缺乏不凡的工作能力,管理者的角色注定了他们已被期望胜任处理其本职工作的所有复杂性。但是管理者仍然需要通过塑造感召力来完善自己的管理技能。
那么,本书为管理者提供了哪些帮助呢?首先本书是从管理者值得信赖的朋友的角度展开探讨的。我们同情管理者要时时警惕又不得不常常面对的挑战与困境;我们同样也为管理者在实现组织期望或取得重大突破时鼓掌和欢呼。但表现最为真切的仍是我们对管理者所怀有的最热切的期望——成为展现超凡感召力的非权力管理者!
既然如此,优秀的管理者要从哪些方面树立自己的非权办性影响力呢?综合本书的内容即是:明确理念,以身作则;简单做事,宽厚做人;促进协作,使众人行;鼓舞士气,发挥下属能动性;整合渠道,共启愿景。最后通过自我发展成为具有超凡魅力的非权力管理者。
这是管理者的终极发展目标,我们把此期望贯穿于全书的始终,希望我们的读者朋友们都能取得伟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