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邀请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9位新史学家,就新史学的潮流内外及史家个人的学术历程展开对话,将历史学家们原本可能会深藏不露的经历和思想清晰地展现出来,探究了历史学家们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背景,为当代史学实践的可能性、问题和关注点提供了新的洞见。是一部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总结之作。本书已经有多种语言的版本,是史学著作中的通俗畅销书。
图书 | 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历史的观念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邀请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9位新史学家,就新史学的潮流内外及史家个人的学术历程展开对话,将历史学家们原本可能会深藏不露的经历和思想清晰地展现出来,探究了历史学家们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背景,为当代史学实践的可能性、问题和关注点提供了新的洞见。是一部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总结之作。本书已经有多种语言的版本,是史学著作中的通俗畅销书。 内容推荐 在这本别开生面的书中,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一伯克考察了所谓“新史学”的特性。帕拉蕾丝-伯克在与九位引领了这场运动的学者的对话中,探讨了历史写作的新路径。在一系列的访谈中,阿萨·布里格斯,彼得·伯克、罗伯特·达恩顿、卡罗·金兹堡、杰克·古迪、丹尼尔·罗什、昆廷·斯金纳、凯斯·托马斯和纳塔莉·泽蒙·戴维斯,就他们的主要著作以及他们与别的重要史学家和理论家之问的关系,回答了相关的问题。 帕拉蕾丝一伯克促使每一位历史学家来说明他们的方法的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思想轨迹,她将历史学家们原本可能会深藏不露的经历和思想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些访谈探究了历史学家们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背景,为当代史学实践的可能性、问题和关注点提供了新的洞见。其结果就是这样一部生动而予人启迪的著作,它对于学生和研究者而言都会具有吸引力。 目录 《历史的观念译丛》总序/1 致谢/1 导 言/1 1 杰克·古迪/l 2 阿萨·布里格斯/3l 3 纳塔莉·泽蒙·戴维斯/53 4 凯斯·托马斯/91 5 丹尼尔·罗什/125 6 彼得·伯克/155 7 罗伯特·达恩顿/195 8 卡罗·金兹堡/227 9 昆廷·斯金纳/265 索引/303 译后记/31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历史的观念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 |
译者 | 彭刚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086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5 |
出版时间 | 2006-07-01 |
首版时间 | 2006-07-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0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