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历经演进和改革,对世界各国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颇值我们借鉴。本书记述了美国大学的发展和通识教育的演进、理论派别、重要案例等,并对其进行历史溯源和学理分析。同时,探讨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修业、教学评估、辅导生活、行政支持等,将实况和学理相互印证。最后,研讨它的目前动态和未来趋势,以及它对美国的意义和启示、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图书 |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古典教育与通识教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历经演进和改革,对世界各国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颇值我们借鉴。本书记述了美国大学的发展和通识教育的演进、理论派别、重要案例等,并对其进行历史溯源和学理分析。同时,探讨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修业、教学评估、辅导生活、行政支持等,将实况和学理相互印证。最后,研讨它的目前动态和未来趋势,以及它对美国的意义和启示、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内容推荐 大学通识教育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近年来受到高度的重视,显示我们对当今高等教育侧重专门教育、忽略基本素养和广博视野的弊端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趋向。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历经演进和改革,对世界各国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颇值我们借鉴。本书记述了美国大学的发展和通识教育的演进、理论派别、重要案例等,并对其进行历史溯源和学理分析。同时,探讨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修业、教学评估、辅导生活、行政支持等,将实况和学理相互印证。最后,研讨它的目前动态和未来趋势,以及它对美国的意义和启示、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目录 序言 修订版序 上篇 历史与理论 第一章 大学的发展与通识教育的演进 一 殖民时期的传统与革新 二 文雅与实用的论争 三 学术自由与自由选修的风潮 四 学科分化与通识分类必修 五 经典名著与核心课程的提倡 六 哈佛《红皮书》及战后能识教育的改革 七 前苏联卫星的震撼与通识教育的强化 八 学生运动和赵南战争挫败中的通识教育 九 越南战争挫败和“水门”丑闻中的大学通识教育 十 哈佛核心课程的影响与通识教育的改革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通识教育的理论派别 一 理想常经主义的通识教育 二 进步实用主义的通识教育 三 精粹本质主义的通识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识教育的重要措施 一 哈佛早年的通识教育措施 二 耶鲁1828年的报告 三 摩利土地捐赠法案 四 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核心课程 五 芝加哥大学的理想主义通识教育 六 圣约翰学院的经典名著通识课程 七 哈佛《红皮书》的通识教育 八 杜鲁门总统高等教育通识方案 九 伯克利的学生自由大学和杜斯曼实验学院 十 桑塔克鲁兹加州大学的住宿学院式通识教育 十一 布朗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 十二 哈佛的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改革 本章小结 中篇 近况与实践 第四章 课程与修业 一 对1960-1970年的检讨 二 改进的途径与争议 三 目前实施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学和评估 一 对1960-1970年的检讨 二 改进的途径与争议 三 目前实施情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辅导和生活 一 对1960-1970年的检讨 二 改进的途径与争议 三 目前实施情况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行政和支援 一 对1960—1970年的检讨 二 改进的途径与争论 三 近年的改革与实施情形 本章小结 近况综览 下篇 趋势与启示 第八章 目前的动态与改革趋势 一 社会影响 二 学理发展 三 课程动态 四 教学趋势 五 学生心态 六 行政前景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对美国的意义和启示 一 文雅教育和通识教育内涵不同 二 对西方价值的领悟和维护 三 对世界文明的了解和尊重 四 通识教育理论的沟通和了解 五 通识教学的改进建议 六 科系本位主义的化解 七 科层与专业冲突的解决 八 利益或意气之争的化除 九 为通识教育而通力合作 十 自然人——社会人——理想人 第十章 对台湾地区的意义及启示 一 有所变,有所不变 二 各大学风格特色的维持与竞秀 三 课程设计与修业规定的考量 四 组织人事的改进与加强 五 经费资源的支应与充实 六 教师教学、进修、研究、评鉴的改进 七 学生学业及生活的辅导 八 学校建筑与校园景观的人文精神 九 大学校长的领导与精神标杆 十 通识教育的全人目标 附 录 罗索夫斯基论通识教育与核心课程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前一章系从政治、社会、经济的宏观视野,探讨美国大学的发展及其通识教育的演进状况,这些政治、社会、经济的因素或可视为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外在影响因素;而且第一章的叙述采取的方式是历史性的纵向观察或垂直性的纵剖分析。本章系由大学通识教育的哲学理念或思想学派,从深入微观的角度,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做学理的探讨,可视之为内在因素的研究,叙述的方式是横剖面的比较分析。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哲学派别和思想理念,颇多而繁杂,经大致归类可分为理想常经主义、进步实用主义和精粹本质主义三大类作为代表。 一 理想常经主义的通识教育 理想主义(Idealism)起源于柏拉图,他认为宇宙本体有一个永恒而普遍的真理或实体,这种真理或实体系一种无形的或精神的存在,柏拉图谓之“理念”(Idea),宇宙间的种种事物、现象都是依此理念而来,因而具体的事物、现象是派生出的,也就是暂时的或幻影的。人类要追求的当然是永恒的普遍的真理,而非短暂有限的物象。其后,理想主义的笛卡儿,认为要认识或达到这种永恒的普遍的真理,最佳的甚至唯一的方法便是运用我们理智的思辨,用心思索各种的怀疑以求得最后的肯定,其方法是内省的。可知柏拉图对通识教育(甚至一切的教育)的最大影响,在于要求追求永恒的普遍的观念或价值,而笛卡儿则在于要求运用内省的思辨法则;柏拉图重在通识教育目的论的成立,迪卡儿重在方法论的建构。 P30 序言 长期以来,台湾大学以往的共同科和当今的通识教育,深受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本书在1995年撰写时即立意对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做全盘性和深入性的探究,借以提出对台湾大学共同科和通识教育的改进策略。出版以来,受到同行先进的指教颇多,一直就存有修订再版的意愿。 四年来,台湾大学共同科或通识教育起伏变化颇多,在“大学法”明确规定各大学课程自主,以及“大法官第380号释宪令”之后,各大学的共同科或通识教育有了许多兴革改变,其中与本书的许多建议颇相符合。此外,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1999年四五月间委托通识教育学会进行对台湾大学校院通识教育的全面访评,本人对此次访评,参与颇多,发现各校存有不少优点特色和缺失疑难。因此将四年前初版的本书,除了做文字的错误订正、语意的辨别修正等之外,更将美国大学1995—1999年近5年来的情形,予以融入更新或修改订正,以期本书能与时俱进,供有兴趣人士之参考。尤其是各大学校、院在经过1999年的评鉴之后,如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改进的激励,更为作者所深深盼望,以期台湾大学校、院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实施迈向成功的大道! 台湾交通大学 黄坤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古典教育与通识教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坤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091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0 |
出版时间 | 2006-07-01 |
首版时间 | 2006-07-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9.7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