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英汉对照)/凤凰苏教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凤凰苏教文库”丛书的其中一册,精选了俄国文学泰斗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三篇短作:《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主人和仆人》以及《该做什么?》。贯穿三篇的主题是:什么是该做的?其中《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针对当时存在的所谓劳动力分工的“完美理论”展开论述,揭示其不完美和虚伪性,针砭了以科学和艺术为借口逃避体力劳动的行为,强调真正的艺术和科学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人和仆人》讲述了一位主人和自己的仆人在暴风雪中迷路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各自的行为。《该做什么?》在论述劳动和奢侈的关系以及女人义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本书为英汉对照版。

内容推荐

那么这些就是我自己在回答“什么是该做的”这个问题时找到的答案:

首先,不对自己撒谎,不管我的生活道路距离理智向我揭示的真正道路还有多远。

其次,把我的正义感和意识分离开来,特别是我对其他人的优越感。要承认自己的罪行。

最后,要符合人类永恒和不容置疑的法则——我一生劳动,不对任何工作感到羞耻,并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与自然斗争不止。

本书选取俄国文学泰斗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三篇短作:《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主人和仆人》以及《该做什么?》。贯穿三篇的主题是:什么是该做的?《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针对当时存在的所谓劳动力分工的“完美理论”展开论述,揭示其不完美和虚伪性,针砭了以科学和艺术为借口逃避体力劳动的行为,强调真正的艺术和科学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主人和仆人》讲述了一位主人和自己的仆人在暴风雪中迷路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各自的行为。《该做什么?》在论述劳动和奢侈的关系以及女人义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告诉人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三篇皆为首次翻译成中文,有助于拓宽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和思想的认识与研究。

目录

一 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3

I.“完美的理论”/3

Ⅱ.“完美理论”的不完美/13

Ⅲ.劳动力分工/21

Ⅳ.艺术与科学的虚伪性/31

V.真正的艺术与科学/49

Ⅵ.自我牺牲而非享受/63

Ⅶ.什么是该做的?/69

二 主人和仆人/99

三 该做什么?/189

I.论劳动和奢侈/189

Ⅱ.致女人/205

译后记/218

试读章节

自从人类这种理性生物存在,他们就能分辨善恶,并且从以前人所做的区别中获益;他们与恶抗争,寻求善,在这条道路上缓慢但持续地前进着。种种错觉始终挡在人类的面前,包围着他们的这条道路,向人类展示他们的目标:做这些事是没有必要的,像他们这样生活也是没有必要的。在面临许多可怕的冲突和困难后,人们把自己从错觉中解放出来。随后,又有一个新的并且更罪恶的错觉出现在人们面前,那就是科学的错觉。

这个新的错觉在本质上和以前的那些一样,它的要点在于秘密地用外在形式把我们从理智和良心边上引入歧途,把我们从前人身边引开。在科学之科学中,这种外在的形式就是调查。

这种科学的狡猾之处在于在粗略地向人们指出了理智和良心的错误解释后,它摧毁了他们对自己的理智和良心的信任;让他们相信他们的理智和良心告诉他们的每件事,以及自世界诞生以来迄今所有伟大的人所说的话,都是传统而主观的。“所有这些必须被废止”他们说,“用理智是无法理解真理的,我们可能被误导。但存在另一种正确而几乎是机械化的道路:研究事实是必要的。”

但事实必须在科学之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在实证论和进化论的假设基础上,它们没有被证实,并且标榜自己是不容怀疑的真理。占统治地位的科学,略带欺骗性地严肃宣称:只有通过研究事实,研究自然,特别是对生物体进行研究,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轻信的年轻人们被这种权威的新鲜感所淹没,急切地投入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中,进入那单一的道路。根据占统治地位的科学的断言,这条道路可以带领他们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

P27

序言

在欧美诸国,普通家庭在客厅、壁炉旁或卧室等处,一般都置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他们称谓的“家庭读物”。在中国,所谓的家庭常备读物似乎固有所指,通常为菜谱、医疗保健或旅游指南之类,但西方的家庭常备读物却主要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书不是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纯粹为了装饰或摆设,少有开卷,仅供观瞻,而是放在床头、茶几、阳台甚至卫生间,触手可及,可以随时翻阅。出门旅行前也可以顺便带上一册,在候机候车间隙捧而读之,既打发时间,又时时受益。这样的书,父母看过可以传给孩子,孩子看完再传给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文化的传承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静悄悄地进行,伟大的文明就这样绵延于世。

令人遗憾的是,以文明悠久著称的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却缺少和自己的民族文化地位相对应的普通家庭常备读物。走进一个个越来越宽敞明亮的中国家庭,我们能看到琳琅满目、充满了艺术感的家具,能感受到灯光营造出的朦胧诗意的氛围,却很少能看到一个书架,一个承载人类文明积淀的书架;乘飞机或火车出行,多见旅人们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地等候、聊天、打牌,亦多见时尚杂志或街头小报人手一份,却少见有人手捧一册文学艺术作品在喧嚣的环境中静静阔读。承续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在现时代表现出的对精神生活的漠视,让人生出一种巨大的遗憾和忧伤……

正是这样的感时伤怀,正是这样的遗憾和失落,正是这样一种久违了的文明意识,正是这样一种萦绕于心的担当,让我们起意策划出版这样一套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家庭书架”。

这是一套在西方文化发展和文明积淀过程中影响久远的读物,这是一套影响了欧美诸民族心灵世界和集体文明无意识的读物,这是一套可以让个体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富和无比强大的读物,这还是一套人人皆可阅读但充满着贵族气息的读物。

这套“家庭书架”,凝聚着人类文明中最美妙的智慧和最敏锐的灵感,一群最善于思考最长于想象的伟大作者,将神奇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进行到底,凝结成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结晶体。

这些作品是思想的圣坛,回响着每个与之结缘的个体在文明深处徜徉徘徊时细微而悠远的脚步声;这些作品是人类语言的丰碑,文字垃圾在这里被无情地埋葬,快餐文化在这里灰飞烟灭。

这套大型汉英双语版图书大致可以分为文学艺术类、传记类、历史类、游记散文、社会文化类等。作者们虽然身份、职业不同——他们或为文学家,或为艺术家,或为政治家,但都以文辞优美著称,即使深奥难测的美学著作,如佩特的《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也因作者优美的散文笔法而让人亲近。其他如奥威尔的《政治与英语》、吉卜林的《谈谈我自己》、康拉德的《生活笔记》、罗斯金的《艺术十讲》、杰罗姆的《小说笔记》、兰姆的《兰姆书信精粹》、卢卡斯的《佛罗伦萨的漫游者》、萨克雷的《巴黎速写》、鲍斯韦尔的《伦敦目志(1762-1763)》等,皆出名家之手。这些游记或散文,不仅充满着精神感召的力量,而且因其文辞隽美,还可以作为美文来欣赏、诵读。执一册在手,当是畅快的精神旅行。

众所周知,译事沉疴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知识领域难以治愈的顽疾,草率、随性、误译、漏译、跳译、畏难等等随处可见。虽然当前仍有少数译者在译事丛林中艰难爬梳并屡有优秀成果问世,但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当年傅雷先生之于《约翰·克里斯朵夫》及王道乾先生之于《情人》的译事之工了。在今天的译著中,我们看不到修辞,看不到信达雅,看不到前人遗风,我们看到的是急功近利,看到的是用电脑翻译工具草译出来的种种无厘头。这是翻译者的悲哀,是出版人的悲哀,是读者的悲哀,是文化的悲哀。

在这种恶劣的翻译环境和悲哀的心境中,我们开始了充满挑战的组译议程。组织会聚了许多大师著作的“家庭书架”的翻译出版,于我们而言,与其说是建立出版功业,毋宁说是进入了布满陷阱的出版丛林。我们规避陷阱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阅读文本。

我们深知,大师著作的翻译是艰难的,用汉语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缺憾,甚至我们都怀疑这些思想是根本无法用另外一种语言传达的。这时候“迁就阅读”就必须成为我们出版人唯一的选择。尽管译者和我们都想“用优秀的作品来鼓舞人”,尽管译者和我们都努力地走在通往理想之塔的道路上,但在这些图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的内心仍然深感惶恐。我们深知,为读者奉献的译文仍然存在着有待克服的种种问题。

但是我们有勇气,有足够的勇气用这种英汉对照的方式将这些文本呈现给我们的读者。一则希望读者可以在英语与汉语的比照下更深地体察语言的精微和文本的精致;一则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出我们的不足,使这套丛书在今后不断的修订过程中日臻完备。

译事惟艰,出版惟艰。冀希读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翻译事业和出版事业。丛书如存有不当之处,希望读者朋友们宽容并谅解。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

后记

本书是根据英译本转译而来。由于经过两次文字的转换,许多文字必定与原作者的意图有些出入,这也是译者觉得难以尽善尽美地传达托尔斯泰的思想和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作为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包含着深邃的思想,提出了许多重大的问题,蕴含着丰沛的艺术力量。因此对译者而言,这次翻译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翻译时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语言,还要对作者的思想加以理解,融会贯通后尽可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译者本身的局限,使原文的光彩削弱了很多。幸好本书最后出版时采用的是英汉对照的形式,使读者能够亲身体会原文的美妙之处,当能弥补译者译文之不足。同时也希望译者的文字能够给读者带来些许启迪。

经历了这么多个痛苦、沮丧但又充满满足感的夜晚之后,终于能够把自己的心血交付出版,回过头来看看,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不足之处,望读者热情提出批评。

译者2006年4月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科学和艺术的价值(英汉对照)/凤凰苏教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黄琼岚//黄丽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7494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3: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