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好习惯有益一生(教育儿童成长的宝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您想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养成有益一生的好习惯吗?阅读本书,分享作者的成功经验!

继《怎样指导孩子写作文》之后,本书是作者又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如果把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比喻成培育一棵树,那么,本书给出的培养模式就是这样的:家庭是这棵树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品德是这棵树的主干,志向是这棵树蓬勃向上的方向,思考、纪律、生活、劳动、学习、理财是这棵树的主要枝干,每条主要枝干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枝和叶片,这些分枝和叶片都是一个个好习惯。

内容推荐

本书简洁地点明了全书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书中提及的“好习惯”,涵盖了品德、志向、思考、纪律、生活、劳动、学习、理财等诸多方面。对于家长来说,它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指南。它不但介绍了好习惯,并且就这些好习惯,列举了很多教育过程中的实例——用实践来发言,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我坚信,书中的内容对不少的家长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许多问题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目录

一、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培养孩子好习惯

 愉快沟通/3

 独处/5

 赏识/7

 超越感/11

 “自救”潜能/14

 聪明“点”/18

 智商测试/22

 请家教/25

 责备/27

 挫折/30

 亲近自然/32

 生存教育/37

 学习型家庭/41

 父母意见不一致时/43

二、培养优秀品德

 ——美德是好习惯的表现

 “学习知识,贡献社会”/49

 同情心:从善待动物做起/52

 责任心:尽心尽力关心社会和他人/55

 勇气:“没有什么可怕的!”/59

 毅力:“有毅力者将赢得比赛!”/64

 礼仪:品德教育的入门课/67

 诚实:道德的核心/69

三、确立远大志向

 ——好习惯由此衍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77

 自强不息/80

 机会!我创造机会/83

 “要干,就要干得最好!”/85

 吃苦/88

 勤奋/91

 选志愿,自己定/95

 多讨论时事/98

四、培养良好思考习惯

 ——孩子成功的前提

 思考/105

 思考能力/108

 创新思维/112

 超值思维/118

 独立思考/123

五、培养良好纪律习惯

 ——孩子将处于最佳状态

 纪律/133

 公共基本行为准则/136

 守法观念/139

 家规/142

 中国传统家训/145

六、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孩子将不断向上

 简朴生活/153

 五大生活习惯/156

 今天事今天毕/159

 生活自理/162

 讲卫生/165

 大脑保健/170

 身体锻炼/175

 莫碰毒品/178

七、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孩子拥有欢乐幸福

 劳动课/185

 自己动手/187

 家务劳动/190

 义务劳动/193

 到家长工作单位看看/196

八、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孩子整体素质由此升华

 读书习惯/203

 按计划学习/208

 自主地学习/212

 研究性学习/218

 老天爷出的题/220

 更新学习方式/223

九、培养良好理财习惯

 ——影响孩子未来的大事

 从童年学起/231

 认识“钱”/235

 理财实践/239

 理财品质/244

十、导正坏习惯

 ——让孩子优秀起来

 坏习惯:只要是孩子,就可能出现/251

 产生坏习惯的原因/254

 激励:导正坏习惯的基本方法/258

后记/264

试读章节

责备

我们曾不当地责备过孩子,有两次至今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虽然时间已过去近30年。

那天一早,文晔爸爸送文晔到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文晔哭着不肯进去,他说:“爸爸,牙齿好痛,我不去,好不好?”孩子说的是实话。这几天,他一直叫牙齿痛。今天出门的时候,他也说牙齿痛,可能还受得了,所以同意去幼儿园。这个时候,可能是牙齿痛得厉害起来,所以又不肯进去了。他爸爸一时左右为难:同意他吧,谁来管他,自己要上班,一大堆事等着去处理;不同意吧,看着他这副样子,又于心不忍。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孩子不断地哀求,他爸爸两眼望着他,心里却在激烈地斗争着。最后,他爸爸对他说:“你先到幼儿园,由老师照顾你,我下了班,早一点来接你。”孩子无论如何不肯。他爸爸看看手表,离上班时间已经很近了,再不定下来,就要迟到了,于是,提高声音责备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孩子顿时满脸无奈,双手捂着腮帮子,挂着两行泪,只好退步:“你一定要早一点来接我啊!”于是,很不情愿地转过身,向幼儿班走去。他爸爸望着他的背影,心痛地后退几步,转身跨上自行车,朝单位飞去,孩子受到责备后的模样,总在脑里闪现……

一天下班后,我们正在家里做事,突然,楼下传来邻居的叫喊声:“文哗妈妈,你们文晔压到车下啦!”我们立即飞步下楼。文晔妈妈双脚一软,差点儿从楼梯上滚下去。来到门前马路,只见文晔站在一辆钢丝车旁,眼里闪着受惊的目光。原来,他和邻居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爬到放在路旁的那辆钢丝车上,有个孩子下了车,车子失去平衡,文哗被摔了下来,滚在了车子下,幸好没被车子压着。我们赶到时,孩子已经从车子底下钻出来了。他见到妈妈,赶紧跑过来。他妈妈还未从惊慌中喘过气来,一见到孩子,竟然责备了他一句:“你怎么爬到车子上去玩呢?”孩子本来希望得到安慰,却不料反而受到了责备,一时茫然了,半天答不上话来。一旁的邻居说:“你别说孩子了!”

这两次责备孩子,一直使我们感到不安,尤其孩子受到责备后的无奈和茫然,更让我们反思:如果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改成“听话!爸爸一定早一点来接你,好不好?”效果不是会更好,而孩子又可免受责备的伤害?如果将“你怎么爬到车子上去玩呢?”改成“以后可不要爬到车子上去玩了啊!”孩子不是既可得到安慰,又可吸取教训吗?没有父母的责备,孩子的成长环境将会变得多么愉快和智慧啊!

孩子大起来后,我们曾不止一次和孩子说起这两次责备,每一次我们内心都充满了歉意和内疚。

从此以后,我们对孩子的过失,就不用责备而用单独谈话的方式来进行纠正。每一次谈话前,我们都要想好怎样谈才能既说清楚问题,又能为孩子接受。由于思想准备比较充分,情绪比较平缓,谈话基本都能被孩子接受,纠正过失的效果也比较好。文昕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他(爸爸)喜欢以谈话代替责备。我们有啥不尽人意时,他便把我们叫到他房间,和我们谈心。此时,他眉宇间露出严肃的神情,让你感到事态的严重性,觉得有一颗心在期待和关怀着你。他经常从一件平凡小事中,让你感到自己的优点,使你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永远向上!”(文昕:《妈妈、爸爸、哥哥和我》)

P27-29

序言

读者朋友,感谢您阅读我的序言。

阅读序言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我读书时总是翻过序言直接进入正文。这样的急性子或许算不上一个好的习惯。

父母的新书名为《好习惯有益一生》,它简洁地点明了全书的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我有幸在出版前就能读到书稿,从书稿中看到了自己许多成长的故事,也感受到了父母教育子女的艰辛。

父母虽然不是教师,但是对我和兄长的教育实在是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们一起制订对我们兄弟俩的教育计划,还在教育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如南京智仁勇老先生这样优秀的教育家,向他们请教,与他们讨论。在我们成人之后,父母又一直在回顾和总结家庭教育的得失。为了这本书和前一本《怎样指导孩子写作文》,他们与疲劳和病痛抗争,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这两本书,可以说浓缩了父母近30年教育我们的经验和心血。

书中提及的“好习惯”,涵盖了品德、志向、思考、纪律、生活、劳动、学习、理财等诸多方面。对于家长来说,它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指南。它不但介绍了好习惯,并且就这些好习惯,列举了很多教育过程中的实例——用实践来发言,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我坚信,书中的内容对不少的家长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许多问题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

在您阅读正文前,还请允许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受教育者来谈谈对培养“好习惯”的看法。

相对知识的传授,习惯的培养过程应该开始得更早。据说3~12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良好的习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这个时期,不仅效果会明显下降,而且甚至会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

培养过程中应当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变化。家长不仅应该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更应该让孩子知道怎么去做,为什么去做。如果孩子只是机械地按照家长的指示来形成习惯,那么习惯就沦为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孩子不知所谓的仪式。好习惯最重要的是内在的素质与修养,不应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

应当注意孩子的个性发展,根据不同的孩子,制订不一样的习惯培养计划,优先发掘孩子先天的优势。我注意到在我所在的城市里,有不少家长刻意地把孩子培养成小“淑女”、小“绅士”,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生活习惯、成长方向甚至性格,完全没有顾及孩子个性的发展。我只能说,孩子不是行道树,在习惯的培养上,不能采用修剪,而应该用引导,用扬长避短、度身定制的方法。

还应当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孩子幼年时好玩好动、喜欢模仿,少年时敏感冲动、富于冒险精神,青年时激情昂扬、渴望独立。如果一厢情愿地用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企图用一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习惯,那么最终只可能是拔苗助长的结局。我有几个熟识的小朋友,就是在这种拔苗式的培养中成了“两面派”,为了在老师家长面前“循规蹈矩”,过多过久地违背天性,使得他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变本加厉地发泄自己的压抑。这种事与愿违的结局,难道不是违反客观成长规律的恶果?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眼中好习惯的标准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以思维习惯为例,上世纪60年代比较注重“稳重严谨”,到了80年代则更加需要“创造开放”。又比如节俭习惯,过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今天更强调在合理消费的前提下,节约自然资源、能源和时间。这样的变化,也许会极大地困扰一心想塑造完美下一代的家长们。我想给家长的建议是:给孩子“理解”和“宽容”。毕竟,孩子是创造社会未来的新生力量,有什么理由强迫他们仅仅适应以前的旧标准呢?  上面的文字权当我为父母新书做的开场白。我想,您也许对“好习惯”的培养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路,那么,就请在书中亲自印证一下,是否与我父母不谋而合了。

感谢父母给了我这个作序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为书作序,有些生涩和紧张。我想,当作序也成为我的好“习惯”,父母是否会笑得合不拢嘴呢?

文昕

2005年4月11日于杭州

后记

继《怎样指导孩子写作文》之后,本书是我们又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如果把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比喻成培育一棵树,那么,本书给出的培养模式就是这样的:家庭是这棵树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品德是这棵树的主干,志向是这棵树蓬勃向上的方向,思考、纪律、生活、劳动、学习、理财是这棵树的主要枝干,每条主要枝干还有许许多多的分枝和叶片,这些分枝和叶片都是一个个好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越多越好。好习惯越多,这棵树就越茂盛。树枝和叶片总难免有枯萎的,这就是坏习惯。认真剔除它们,树就会变得翠绿喜人。树的主要枝干是否就只有上面的六条呢?不是。比如,有人主张把创新、节约、感恩、负责、尊重、幽默等列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习惯,还有人提出改变人生的21种好习惯。也有人认为让自己成功的习惯有30种,等等。但是,不管好习惯有多少种,上面六种好习惯无疑是最基本的,养成了这六种好习惯,其他的好习惯就有了养成的基础。

我们要感谢小儿子文昕。他敢于接受序言的写作任务,不能不说是接受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挑战。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尽管平时看过不少的书,但对于这样的写作内容,却是首次接触。但他没有畏难,竟在短时间里,一气呵成,拿出了一篇可以用的文字。他的观点,道出了新一代孩子的心声,值得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人深思。

远在美国留学的大儿子文晔和大儿媳张玲莉,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十分的关心。他们要求将书稿与序言通过E—mail发过去,让他们看看。他们看了,并将意见反馈了过来。他们在异国他乡接触了一些不同于中国的文明,他们的意见是新鲜的,对于完善本书的某些思想起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本书出版,历经4年,今天能顺利与读者见面,要感谢甘肃民族出版社总编辑刘新田先生,是他的理解、支持与帮助,最终结束了我们面临的诸多困难。我们还要感谢编辑王跃先生.他精心提出的修改意见,使我们对本书的整体构思、风格、文字和许多细节都做了重大的调整,显著地提高了书的质量。

我们要感谢的,还有《怎样指导孩子写作文》的责任编辑陈晓蓓女士,本书选题就是在她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确立的。没看这一确立,就没有今天本书的问世。

任何事情的成功,总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书也不例外。不忘记大家点滴帮助,这也是应该有的好习惯。

文鉴林夏正华

2005年11月11日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好习惯有益一生(教育儿童成长的宝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鉴林//夏正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110039
开本 32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03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