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同经典解释注定有不解之缘。哲学研究同哲学史研究本来不是一回事,只有哲学史研究才一定是哲学经典研究。但在中国思想传统中,这两者的关系似乎没有明确的区分。从形式上讲,它表现在注经的思想或学术活动中。这个集子收入了中山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包括思哲史)的一些研究成果,内容集中展示了先秦子学及宋明儒学两方面。很有借鉴参考作用。
图书 | 阅读的德性(经典与解释)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同经典解释注定有不解之缘。哲学研究同哲学史研究本来不是一回事,只有哲学史研究才一定是哲学经典研究。但在中国思想传统中,这两者的关系似乎没有明确的区分。从形式上讲,它表现在注经的思想或学术活动中。这个集子收入了中山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包括思哲史)的一些研究成果,内容集中展示了先秦子学及宋明儒学两方面。很有借鉴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一般来说,人们怎样阅读就怎样写作。通常,细心的作者也是细心的读者,反之亦然。除非自己亲自小心地阅读,一个人不可能知道何为小心地阅读。阅读先于写作;在写作之前,我们已经阅读;我们通过阅读学习写作。一个人通过认真阅读好书——最用心地阅读那些被最用心地写出来的书——来学习认真写作。因此,通过研究一个作者的阅读习惯,我们也许预先就会知道他的写作习惯。 目录 论题:阅读的德性 尤利安皇帝与其写作技艺 如何研读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 “我可不敢如此肆意著述”——或如何阅读霍布斯的神学-政治论述 马克思对斯宾诺莎的反常解读 薇依的“论阅读的概念” 《俄狄浦斯王》的两种解释 古典作品研究 尼采的最后著作《重估一切价值》 思想史发微 学术经世:章学诚之文史论与经世思想 评论 《周易注释与研究》读后 《(东西均注释)补正》商榷 评斯宾诺莎《神学一政治论》新译本 亨尼斯为解释韦伯而打的漂亮仗 欧洲史研究与欧盟问题 试读章节 在一本论写作技艺的书(该书已受到应有的关注,因为确实值得关注)中,施特劳斯提醒我们,不应从字面来理解早期的伟大作家所写的一切,别信他们把所有要说的都直白地呈现在著述中——十九世纪以来,这一点渐渐被过于轻率地遗忘了。 的确,施特劳斯重新发现的古老写作技艺在于,为掩饰其所言,作者会写得与其所想的近乎南辕北辙。文辞上的伪装出于两个明显不同的目的,然而两者又可能是相关的。一方面,掩饰思想为的是逃脱由偏狭(intolerance)而来的迫害——偏狭必然产生于(恰当地免受怀疑的)知识与(错误地免受怀疑的)任何意见。另一方面,文辞上的伪装有助于造就一小撮人:可以说,如此写作能够让那些卓尔不群的人们有所察觉,自己可以捕捉到足以撼动成见但被掩饰起来的学说,与此同时,又能认可普通读者已养成习惯的无知(有时,这类无知被叫做有学养,而且往往还被看做不无裨益)。因此,【文辞】伪装有间接的教育作用,这就是训练特殊读者的聪敏。最后、但并非不重要的是,这样的写作技艺还是一种表演技艺(an an of playing)——采用装样子的态度,即便是作者自个儿在演,用法语来表达即:是这样呵,好,再会(abon entendeur salut)! 无论如何,这种写作技艺绝对需要辅以一种从字里行间读出点名堂的技艺——这种【阅读】技艺虽然一度颇受忽视,但现已由施特劳斯在其著述中通过其写作恢复了它的重要地位。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可以试着以从字里行间去读一个值得施特劳斯这样去读的作者,以此来向他致敬。因为我这里所要读的作者不仅是个古代的哲人,还是个正儿八经的皇帝——尽管并不称职,他不是落后就是超前于自己所处的时代。 尤利安皇帝的哲学著述尤其有趣还要两个别的原因:他以几乎相同的术语明确提到施特劳斯所讲的“写作技艺”,尽管显然他并不知道伟大的前人们对此已说过些什么;再有,这些著述的命运表明,一个作者可以公开说到这一技艺而不因此妨碍他自己完美地运用它。P2-4 书评(媒体评论) 一般来说,人们怎样阅读就怎样写作。通常,细心的作者也是细心的读者,反之亦然。除非自己亲自小心地阅读,一个人不可能知道何为小心地阅读。阅读先于写作;在写作之前,我们已经阅读;我们通过阅读学习写作。一个人通过认真阅读好书——最用心地阅读那些被最用心地写出来的书——来学习认真写作。因此,通过研究一个作者的阅读习惯,我们也许预先就会知道他的写作习惯。 ——施特劳斯 在感觉之后阅读必然性, 在必然性后阅读秩序, 在秩序后阅读上帝。 ——薇依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阅读的德性(经典与解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小枫//陈少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03985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4 |
出版时间 | 2006-04-01 |
首版时间 | 2006-04-01 |
印刷时间 | 2006-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