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前期文本中的个人观念/猫头鹰学术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采取语词梳理的方式,通过对鲁迅前期“个人”观念的文本梳理,不仅尝试把鲁迅相关思想还原到其文本中进行重新整合,以建立一种客观性,而且试图发现:不同渊源的现代性观念是如何被鲁迅“拿来”并被整合成其统一的思想图景的。这一基于本文化传统的择取与整合——鲁迅通过中国的“自我”接受西方的“个人”,形成了怎样的思想独创性,又蕴含着哪些值得反思的思想问题。

内容推荐

本书采取语词梳理的方式,以《鲁迅全集》为文本范围,研究鲁迅前期文本(大致以1927年为界。包括日本时期、十年隐默时期、《新青年》时期、《彷徨》—《野草》时期)中“个人”观念的确定性,整体性及其演变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在中、西方思想史背景上探讨鲁迅“个人”观念的思想渊源、复杂性、创造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鲁迅前期“个人”观念的文本梳理,本书不仅尝试把鲁迅相关思想还原到其文本中进行重新整合,以建立一种客观性,而且试图发现:不同渊源的现代性观念是如何被鲁迅“拿来”并被整合成其统一的思想图景的。这一基于本文化传统的择取与整合——鲁迅通过中国的“自我”接受西方的“个人”,形成了怎样的思想独创性,又蕴含着哪些值得反思的思想问题。

目录

前言

一 个人、个人主义与自我认同

二 “个人”在鲁迅思想中的位置

三 研究对象、目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日本时期五篇论文中“个人”观念的梳理

 第一节 “进化之说”与“超乎群动”的“人类之能”

 第二节 “科学”与“精神”、“神思”、“道德”、“理想”和“圣觉”

 第三节 “个人”、“精神”与“意力”

 第四节 “心声”—“新声”(“诗”)、“诗力”与“第二维新之声”

 第五节 “寂漠”、“内曜”、“白心”、“信仰”与“人性”

第二章 诸篇通释及问题

 第一节 诸篇通释

一 鲁迅的进化论

二 何谓“精神”

三 何谓“个人”

 第二节 鲁迅日本时期“个人”观念的思想渊源:传统思想资源与

   德国思想资源的相遇

一 “精神”与“心”:鲁迅“个人”观念的传统思想资源

二 从“自我”到“个人”:鲁迅接受德国个人主义的传统思维结构

 第三节 近代共同语境中的鲁迅“个人”观念:以梁启超、严复、王国维

   和章太炎为中心

 第四节 鲁迅“个人”观念的危机:中西比较语境中的勘察

第三章 自我的挣扎与“个人”观念的演变

 第一节 “心声”隐默的十年

 第二节 “生命”的保存

 第三节 1923年的鲁迅

 第四节 自我怀疑、自我挣扎、自我调整和自我转换

结语

后记

后记二

试读章节

  第三节 “个人”、“精神”与“意力”

西方19世纪文明是处于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最近样板,以其卓著的物质文明成就,令当时的中国言新之士惊羡不已并趋之若鹜。《文化偏至论》针对这一现象,以“文化偏至”的文明发展模式,通过西方文明发展史的梳理,考察西方19世纪文明的渊源所自及其弊端,并寄望于19世纪末西方最新之文明路向。文章首先描述了中国之“翻然思变者”,“言非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剖击旧物,惟恐不力,日将以革前缪而图富强也”的激进姿态,随后,对中国由强盛到衰落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同情的解释,这一解释与他后来严厉的国民性批判有一定距离,这或者是鲁迅心中本来就有的不带愤激的平心之论,或者是出于他日本时期的较强的民族情结。接着,鲁迅针对“辁才小慧之徒”的种种言新之论予以揭露和驳斥。第一是“竞言武事”者,“谓钩爪锯牙,为国家首事,又引文明之语,用以自文,征印度波兰,作之前鉴”。鲁迅从文明标准的高度给予痛斥:“夫以力角盈绌者,于文野亦何关?远之则罗马之于东西戈尔,迩之则中国之于蒙古女真,此程度之离距为何如,决之不待智者。然其胜负之数,果奈何耶?苟日是惟往古为然,今则机械其先,非以力取,故胜负所判,即文野之由分也。则曷弗启人智而开发其性灵,使知罟获戈矛,不过以御豺虎,而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为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鲁迅批判以武力的胜负作为划分“文野”的标准,强调文明的标准是“人智”和“性灵”,这些都属精神范畴,说明在鲁迅的视野中,文明的发展应是精神的发展。接着,文章又进一步指出:(提倡者)“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现于外矣!”这一揭露已直指提倡者的卑下动机;其二是“制造商估立宪国会之说”,对于前二者,鲁迅认为:“素见重于中国青年间,纵不主张,治之者亦将不可缕数。盖国若一日存,固足以假力图富强之名,博志士之誉;即有不幸,宗社为墟,而广有金资,大能温饱,即使怙恃既失,或被虐杀如犹太遗黎,然善自退藏,或不至于身受;纵大祸垂及矣,而幸免者非无人,其人又适为己,则能得温饱又如故也。”鲁迅直接揭露的是,“制造商估”说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此种新说可以使提倡者既获维新之名,又利用以满足其私欲。对于昌言“立宪国会”者,鲁迅认为,其中较好的,确实是为社稷着想,忙乱之中拿来别人的“绪余”——“众治”,作为救国之方,但是其结果,是“见异己者兴,必借众以陵寡,托言众治,压制犹烈于暴君。此非独于理至悖也,即缘救国是图,不惜以个人为供献,而考索未用,思虑粗疏,茫未识其所以然,辄皈依于众志”,鲁迅在这里指出的,一是“众治”对“个人”的压迫,二是言新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拿来的究竟是什么。

P110-111

序言

有一种猛禽,古时名“枭”,俗称“猫头鹰”。它习性古怪:黑夜活动,白昼栖息;即便睡去,也睁着一只眼睛。这独异的生活方式,使它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目光和视野。猫头鹰飞翔时悄无声息,偶尔发出一两声怪叫,难免令人惊悚。

在希腊神话中,它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型;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思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画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

我们渴慕智慧,我们祈求新声。这便是“猫头鹰学术文丛”的由来。

编 者

一九九八年九月

后记

交稿日期到了,“敲键工作”终于在匆忙中戛然而止,同时意识到,我也将以此让人生的一段历程告一段落。该对这些说些什么呢?论题的孕育确乎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个颇为孤寂的思想历程,思而不作、读而不记的陋习,又使我的“向隅而思”显得飘忽而零落难收,但人脑中的自我坚持却自知始终未敢懈怠。北大学业之步步紧逼和私事的缠身,却使拙文的实际写作时间不到半年,在刚写就两万余字之去年10月,吾儿呱呱坠地,遂由书房径奔产房,回家后又钻入厨房,如此辗转费时二月有余,后虽重新坐到桌前,但在生命之鲜活和理论之灰色的强大张力中,亦常“彷徨”不已。最后的写作阶段正值“非典”在北京实行白色恐怖的时期,为确保论文的进度,虽不敢“忘食”,但不得不毅然“废寝”,常在通宵的写作中留一个心眼与黑暗中的SARS较劲,心态颇为“仓皇”,诸如此类,使拙文的“临产”经历了难以忘怀的“阵痛”,最终之成品,大概近于章太炎所谓“逑鞠迫言”罢。虽感慨于难寻安静的书桌,但诸事巧合,亦颇有趣,此可记也。

临末总要想到感谢的话。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钱理群先生,通过他的书我产生了对周氏兄弟的兴趣,并由此确立了我以后的学术方向,承蒙他的不弃,我得以跟随他度过这宝贵的三年,三年的近距离受教,钱老师给我的,除了学术领域的知识和思想,现在感到更为深刻的,是他的人格感召力,他之真诚、有良心、有正义感,这些虽是评价一个人常用的词汇,但实际上要真正能做到,在中国又何其难也!钱老师的“心慈”和宽容让作为学生的我时常感到窃喜,因为比较容易“钻空子”,但他的“信任”反而使我感到无言的压力,须时时自我鞭策,其少有的宽容也使我尝尽了“自由主义”的甜头:我的论文的选题方向和基本方法是钱老师确定的,但对我的价值立场和思想观念,他从未加以“干涉”,我知道,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结论也许和他自己的观点并不相同甚至冲突,但我感到,他对我的思考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我还想在此感谢孙玉石、温儒敏、陈平原、方锡德、吴晓东和孔庆东几位老师,他们在开题报告会上帮我出了很多好主意;王得后、汪晖、孙郁等老师参加了论文的预答辩,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我还想向即将参加我的论文最终答辩的诸位老师表示感谢,对他们在此“非常时期”接受这一并不轻松的工作表示深深的敬意,因涉及程序公正,恕不一一;孙晓忠、谢宝杰同学为我的答辩做记录,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最后,我还要以此文献给刚出生的孩子和他的妈妈,他的顺利降临虽然使我的论文差一点“难产”,但也给我的写作过程带来了好的心情和新的动力,人的生产和文的生产的同时实现,使我现在感到有点近似于“双丰收”的快乐。

2003年5月28日夜

於北大三十栋楼三一五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前期文本中的个人观念/猫头鹰学术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卫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53681
开本 32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96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