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可波罗行纪/世纪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根据13世纪后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居留元朝统治下之中国近二十年亲历撰述《马可波罗行记》(亦名《东方闻见录》或《马可波罗游纪》),在西方有“奇书”之誉,有关其人其书的研究,已经成为门国际性、综合性的显学。在中国,该书既中西交通史、多民族文化交流史和元代史研究的重要资源及必备经典,也因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及流畅可读、充满趣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自民初以来,该书有多种汉译版本传世,尤以著名史学家和翻译家冯承钧先生的这个译本备受推崇,特以版本选择审慎完备、翻译考订有机结合、译述风格文质相兼、附注文字丰富精确等多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史料、参考和阅读价值。兹编入“世纪文库”,嘉惠广大学人和读者。

内容推荐

根据13世纪后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居留元朝统治下之中国近二十年亲历撰述《马可波罗行记》(亦名《东方闻见录》或《马可波罗游纪》),在西方有“奇书”之誉,有关其人其书的研究,已经成为门国际性、综合性的显学。在中国,该书既中西交通史、多民族文化交流史和元代史研究的重要资源及必备经典,也因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及流畅可读、充满趣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自民初以来,该书有多种汉译版本传世,尤以著名史学家和翻译家冯承钧先生的这个译本备受推崇,特以版本选择审慎完备、翻译考订有机结合、译述风格文质相兼、附注文字丰富精确等多方面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史料、参考和阅读价值。兹编入“世纪文库”,嘉惠广大学人和读者。

目录

前言/1

序/1

叙言/1

马可波罗赠谢波哇藩主迪博钞本原序/1

第一卷 马可波罗自地中海岸赴大汗忽必烈驻夏之

上都沿途所经之地及传闻之地

引言/3

第一章 波罗弟兄二人自孔士坦丁堡往游世界/3

第二章 波罗弟兄二人之离速达克/5

第三章 波罗弟兄二人经过沙漠而抵不花剌城/9

第四章 波罗弟兄二人从使臣言往朝大汗/10

第五章 波罗弟兄二人抵大汗所/11

第六章 大汗询及基督教徒及罗马教皇/11

第七章 大汗命波罗弟兄二人使教皇所/12

第八章 大汗以金牌赐波罗弟兄二人/13

第九章 波罗弟兄二人之抵阿迦城/14

第一0章 波罗弟兄二人携带尼古剌子马可往朝大汗/16

第一一章 波罗弟兄二人携带马可从阿迦首途/16

第一二章 波罗弟兄二人还谒教皇格烈果儿十世/17

第一三章 尼古剌玛窦马可三人赴大汗所/19

第一四章 尼古剌玛窦马可觐见大汗/19

第一五章 大汗遣马可出使/20

第一六章 马可之出使归来/21

第一七章 尼古剌玛窦马可之求大汗放还本国/21

第一八章 波罗弟兄同马可别大汗西还/23

第一九章 小阿美尼亚/28

第二O章 突厥蛮州/28

第二一章 大阿美尼亚/29

第二二章 谷儿只及其诸王/31

第二三章 阿美尼亚东南界之毛夕里国/35

第二四章 报达大城及其陷落/36

第二五章 报达之移山灵迹/38

第二六章 基督教徒闻哈里发之言大惧/39

第二七章 主教见独眼靴工/39

第二八章 靴工之祈祷移山/40

第二九章 帖必力思城/41

第三0章 波斯大州/42

第三一章 三王之归/43

第三二章 波斯之八国及其名称/44

第三三章 耶思德大城/46

第三四章 起儿漫国/47

第三五章 哈马底城及其残破/49

第三六章 又下坡至忽鲁模思城/53

第三七章 经行一疲劳而荒寂之道途/56

第三八章 忽必南城及其出品/58

第三九章 亘延八日程之沙漠/58

第四O章 山老/61

第四一章 山老训练哈昔新之法/62

第四二章 山老之灭/63

第四三章 撒普儿干/64

第四四章 巴里黑城/65

第四五章 盐山/67

第四六章 巴达哈伤州/68

第四七章 帕筛州/71

第四八章 客失迷儿州/72

第四九章 巴达哈伤大河/75

第五0章 可失合儿国/79

第五一章 撒麻耳干大城/80

第五二章 鸭儿看州/82

第五三章 忽炭州/83

第五四章 培因州(播仙)/86

第五五章 车尔成州/93

第五六章 罗不城/97

第五七章 唐古忒州/108

第五八章 哈密州/110

第五九章 欣斤塔剌思州/112

第六0章 肃州/117

第六一章 甘州城/120

第六二章 亦集乃城/123

第六三章 哈剌和林城/125  

第六四章 成吉思之为鞑靼第一汗/129

第六五章 成吉思集军进攻长老约翰/133

第六六章 长老约翰进击成吉思/136

第六七章 成吉思汗与长老约翰之战/137

第六八章 成吉思汗后之嗣君及鞑靼人之风习/138

第六九章 鞑靼人之神道/145

第七0章  哈剌和林平原及鞑靼人之种种风习/151

第七一章 额里湫国/154

第七二章 额里哈牙国/156

第七三章 天德州及长老约翰之后裔/157

第七四章 上都城/165

第二卷 记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

游猎事,自大都西南行至缅国记沿途所经

诸州城事,自大都南行至杭福泉州记东海

沿岸诸州事

第七五章 大汗忽必烈之伟业/173

第七六章 大汗征讨诸父乃颜之大战/175

第七七章 大汗进讨乃颜/177

第七八章 大汗讨伐叛王乃颜之战/179

第七九章 大汗之诛乃颜/181

第七九章 重大汗对于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回教徒佛教徒节庆付与之荣誉及其不为基督教徒之理由/183

第八0章 大汗还汗八里城/187

第八一章 大汗之体貌风仪/188

第八二章 大汗之诸子/191

第八三章 大汗之宫廷/193

第八四章 大汗太子之宫/199

第八四章 重汗八里城之谋叛及其主谋人之处死/203

第八五章 名曰怯薛丹之禁卫一万二干骑/207

第八六章 每年大汗之诞节/210

第八七章 年终大汗举行之庆节/212

第八八章 男爵一万二千人于大节庆日各受金袍十三袭事/214

第八九章 大汗命人行猎/216

第九0章 豢养以备捕猎之狮豹山猫/217

第九一章 管理猎犬之两兄弟/218

第九二章 大汗之行猎/220

第九三章 大汗猎后设大朝会/224

第九四章 汗八里城之贸易发达户口繁盛/224

第九五章 大汗用树皮所造之纸币通行全国/226

第九六章 执掌大权之十二男爵/23l

第九七章 从汗八里遣赴各地之使臣铺卒/233

第九八章 歉收及牲畜频亡时大汗之赈恤其民/239

第九九章 大汗命人沿途植树/240

第一oo章 契丹人所饮之酒/240

第一O一章 用石作燃料/241

第一0二章 物价腾贵时大汗散麦赈恤其民/242

第一0三章 大汗之赈恤贫民/242

第一O三章重 汗八里城之星者/243

第一0三章三 契丹人之宗教关于灵魂之信仰及其若干风习/245

第一0四章 契丹州之开始及桑干河石桥/246

第一0五章 涿州大城/247

第一0六章 太原府国/249

第一0七章 该州或太斤堡/250

第一O八章 长老约翰之如何待遇黄金王/251

第一0九章 哈剌木连大河及哈强府大城/252

第一一0章 京兆府城/253

第一章 难于跋涉之关中州/255

第一一二章 蛮子境内之阿黑八里大州/257

第一一三章 成都府/258

第一一四章 土番州/260

第一一五章 重言土番州/263

第一一六章 建都州/265

第一一七章 哈剌章州/269

第一一八章 重言哈剌章州/272

第一一九章 金齿州/277

第一二0章 大汗之侵略缅国及班加剌国/281

第一二一章 大汗军将与缅国国王之战/282

第一二二章 重言此战/283

第一二三章 下一大坡/286

第一二四章 上缅国之都城城有二塔一金塔一银塔/289

第一二五章 班加剌州/290

第一二六章 交趾国州/292

第一二七章 阿木州/294

第一二八章 秃落蛮州/295

第一二九章 叙州/296

第一三0章 哈寒府城/298

第一三一章 强格路城/299

第一三二章 强格里城/300

第一三三章 中定府城/301

第一三四章 新州马头/303

第一三五章 临州城/303

第一三六章 邳州城/304

第一三七章 西州城/304

第一三八章 大汗之侵略蛮子地域/306

第一三九章 淮安州城/311

第一四0章 宝应县城/312

第一四一章 高邮城/313

第一四二章 泰州城/314

第一四三章 扬州城/315

第一四四章 南京城/316

第一四五章 襄阳府大城及其被城下炮机夺取之事/317

第一四六章 新州城/321

第一四七章 瓜州城/324

第一四八章 镇江府城/325

第一四九章 镇巢军城/327

第一五O章 苏州城/328

第一五一章 蛮子国都行在城/330

第一五一章 重补述行在/335

第一五二章 大汗每年取诸行在及其辖境之巨额赋税/342

第一五三章 塔皮州城/345

第一五四章 福州国/346

第一五五章 福州之名贵/349

第一五六章 剌桐城/351

第二卷译后语/355

第三卷 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东非洲

第一五七章 首志印度述所见之异物并及人民之风俗/359

第一五八章 日本国岛/360

第一五九章 避难岛中之大汗军夺据敌城/366

第一六O章 偶像之形式/368

第一六O章 重海南湾及诸川流/370

第一六一章 占巴大国/371

第一六二章 爪哇大岛/375

第一六三章 桑都儿岛及昆都儿岛/375

第一六四章 朋丹岛/377

第一六五章 小爪哇岛/379

第一六六章 加威尼思波剌岛及捏古朗岛/386

第一六七章 案加马难岛/387

第一六八章 锡兰岛/389

第一六九章 陆地名称大印度之马八儿大州I/393

第一七0章 使徒圣多玛斯遗体及其灵异/402

第一七一章 木夫梯里国/404

第一七二章 婆罗门所在之剌儿州/406

第一七三章 加异勒城/409

第一七四章 俱蓝国/410

第一七五章 戈马利地方/412

第一七六章 下里国/412

第一七七章 马里八儿国/414

第一七八章 胡茶辣国/417

第一七九章 塔纳国/419

第一八。章 坎巴夷替国/420

第一八一章 须门那国/421

第一八二章 克思马可兰国/422

第一八三章 独居男子之男岛及独居女子之女岛/423--

第一八四章 速可亦剌岛/426

第一八五章 马达伽思迦儿岛/429

第一八六章 僧祗拔儿岛/432

第一八七章 陆地名称中印度之阿巴西大国/435

第一八八章 阿丹州/438

第一八九章 爱合儿城/440

第一九0章 祖法儿城/441

第一九一章 哈剌图湾及哈剌图城/442

第一九二章 前已叙述之忽鲁模思城/444

第四卷 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系诸鞑靼宗王之战,亚洲北地

第一九三章 大突厥/449

第一九四章 海都国王攻击大汗军之数战/450

第一九五章 大汗言其侄海都为患事/452

第一九六章 国王海都女之勇力/453

第一九七章 阿八哈遣其子往敌国王海都/454

第一九八章 阿鲁浑战后闻父死而往承袭义应属己之大位/455

第一九九章 算端阿合马率军往敌义应承袭君位之侄/456

第二O0章 阿鲁浑与诸将议往攻僭位之叔算端阿合马事/457

第二O一章 诸藩主答阿鲁浑之词/458

第二0二章 阿鲁浑遣使者至阿合马所/458

第二0三章 阿合马答阿鲁浑使者之词/459

第二0四章 阿鲁浑与阿合马之战/460

第二0五章 阿鲁浑之被擒及遇救/461

第二0六章 阿鲁浑之得国/461

第二O七章 阿鲁浑杀其叔阿合马/462

第二O八章 诸藩主之委质于阿鲁浑/463

第二0九章 阿鲁浑之死/463

第二一0章 阿鲁浑死后乞合都之得国/464

第二一一章 乞合都死后伯都之得国/464

第二一二章 北方之国王宽彻/465

第二一三章 黑暗之州/467

第二一四章 斡罗思州及其居民/468

第二一五章 黑海口/469

第二一六章 西鞑靼君主/469

第二一七章 旭烈兀别儿哥之战/470

第二一八章 别儿哥率军进攻旭烈兀/471

第二一九章 旭烈兀谕众之词/472

第二二O章 旭烈兀别儿哥之大战/472

第二二一章 重言旭烈兀别儿哥之战/473

第二二二章 别儿哥之勇武/474

第二二三章 脱脱蒙哥取得西鞑靼君位事/474

第二二四章 脱脱遣使至那海所质问秃剌不花死状/476

第二二五章 脱脱遣使至那海所/476

第二二六章 脱脱往讨那海/477

第二二七章 脱脱谕众之词/477

第二二八章 国王那海之勇武/478

第二二九章 结言/479

跋/479

附录 马可波罗行纪沙海昂译注正误/483

试读章节

阿巴西(Abbasie)是一大州,君等应知其为中印度而属大陆。境内有六国国王,六国皆甚大,此六王中有基督教徒三人,回教徒三人,最大国王是基督教徒,余五王并隶属之。

此国之基督教徒面上并有三种记号,一自额达于鼻中,别二记在两颊。此种记号用铁烙于面,表示其已受洗,盖彼等受水洗后立烙此记,或表示其忠顺,或表示其洗礼之完成也。此国亦有犹太教徒,两颊各有记。至若回教徒之记号,仅自额达于鼻中。

国之大王驻于国之中央,诸回教徒居近阿丹(Aden、Adel)。圣多玛斯曾在此州传教,俟其皈依后,乃赴马八儿州而殁于彼。其遗体即在彼处,前已言之也。

应知彼等是最良战士而乘马,盖国内多马也。彼等日与阿丹之算端(sultan)战,并与奴比亚(Nubie)人战,且与其他不少部落战,此诚有其必要也。兹请述一美事,事出基督降世之1288年。

此基督教国王而为阿巴西州之君主者,曾言欲赴耶路撒冷(Jerusalem)朝拜耶稣基督圣主之墓,诸男爵以道途危险,谏止之,劝其遣一主教或别一在教高级职员代往。国王从之,乃遣一持身如同圣者之主教某前往巡礼。此主教经行海陆而抵圣墓,礼之如一基督教徒之所

P435应为,代其主呈献一极大供品。诸事既毕,遂就归途,而抵阿丹。阿丹算端闻其为基督教徒主教,兼是阿巴西大国王之使臣,拘之,询其是否为基督教徒,主教据实以对。于是算端命其改从回教,否则将使其大受耻辱。主教答言宁死而不背其造物主。

算端闻言甚恚,命人割其茎皮。人遂依回教俗割之,割毕算端语云:“轻其王故辱其使臣。”已而释之归。

主教受耻辱后,心中大悲痛。然私衷自慰,既为保持我辈救世主耶稣基督之戒律而受辱,于灵魂之救赎必有大功。

创愈后,自此循海遵陆而还抵阿巴西国王所。国王见之甚欢,大款待之,然后询以圣墓之事,主教据实以对,国王因是信奉愈切。主教述耶路撒冷之事毕,然后述阿丹算端轻其王而加辱于彼事。国王闻之既恚且痛,痛恼之深,几濒于死,终呼曰:“若不大复此仇,决不为王治国。”呼声之大,左右尽闻。

国王立命其全军步骑备战,并遣多数负木楼之战象至军中。诸事筹备既毕,遂率此重大军队出发,进向阿丹国境。算端闻此国王来侵,亦率其极众之军队进至国境最坚固之要道上,以阻敌军之入。国王率众至坚固要道时,回教徒已待于此矣。由是杀人流血之鏖战开始,盖双方皆残忍也。最后因我辈救世主耶稣基督之意,回教徒不能抵抗基督教徒,盖其作战不及基督教徒之优也。回教徒败走,死者无算。阿巴西国王率其全军攻入阿丹国内。回教徒屡在狭道上拒之,迄未成功,辄遭败亡。国王留驻月余,残破其敌人之国,每见回教徒即杀,毁其田亩,迨杀戮已众而其耻已雪,遂欲还国,盖其至是可载大誉而归。纵欲久留,亦不能再使敌人受创,盖因敌拒守险隘之地,道狭颇难攻入。由是国王自阿丹敌国率军出发,载荣誉欢心而还本国。国王及其主教所受之耻既雪,回教徒死伤之众,田亩毁坏之多,其事诚可惊也。此事颇为重大,盖基督教徒认为不应败于回教徒之手也。

兹既述此事毕,对于此州尚有言者。此州一切食粮皆甚富饶,居民食肉、米、乳及芝麻。多象,然不产于本地,而来自别印度之岛屿。

P436亦多麒麟,产自此国。又见有熊、豹、狮子及其他种种异兽甚众。多有野驴,及最美观之母鸡,并有不少其他种类禽鸟。有驼鸟,鲜有小于驴者,并有鹦鹉甚美,并颇有异猫及猴。

此阿巴西州中城村甚众,亦多有商人,盖其境内商业繁盛也。其地制造极美之硬布及其他棉布。  P437

序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

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2005年1月

后记

凡书未脱稿不应作序,本书考订之困难,刊行之仓卒,致有不少舛误,兹只能在跋语中纠正之。

兹请先言“蒙古军大元帅”之官号,是盖枢密副使之讹译,吾人执笔之始,以为中国某注释家之考证可恃,因从而著录此官号于本书标题之中。然考元代载籍诸文,皆无证据可以征引。则若无确证证明马可波罗即是《元史》之枢密副使孛罗,不能主张是说。伯希和曾在1927年《通报》156至164页中严驳此说之误,今吾人尚有补充伯希和之说者,1311年及1312年受封之孛罗,不得为殁于1324年之马可波罗也。考《元史》卷二十四《仁宗本纪》至大四年(1311) “封枢密使勃罗为泽国公”,同卷又云,皇庆元年(1312)“封孛罗为永丰郡王”,卷二十九《泰定本纪》(1323)云“同知枢密院事孛罗为宣徽院使”。若谓波罗在中国遗有后人皆至大官,而波罗默无一言,未免厚诬波罗矣。

由是观之,吾人今从伯希和之说,将本书标题中之“大元帅”官号删去。对于此点,吾人自承错误,但愿以后纠误之事不常见之。

吾人之研究为忠实的,而非确定的,中有若干问题,如波罗之奉使甘州留居一年,尚未得其解。其他如1272至1273年间波罗等身亲襄阳围城一役,虽能及时供给一种解说,然为时已晚,未能使其与《引言》中著录之期限适应于波罗兄弟二人历次旅行之时问,兹请试为说明于后。

波罗兄弟行抵别儿哥衙之时(第二章),应位置在1261年秋,盖别儿哥、旭烈兀之战发生于彼等居留汗衙后之一年;又据多桑书,此战发生在1262年11月,则波罗等决定东行应在是时矣。二人沿孚勒伽河下行,在兀迦克地方渡河,已而经行沙漠十有七日,终抵不花剌。据此种种记载,可以推定其抵不花剌城事在1263年初。彼等留居此城三年,然后随旭烈兀之使臣入朝大汗(第三章),准是观之,其从不花剌出发时,疑在1266年初。自不花剌赴大汗廷,在途约有一年,入谒忽必烈时或在1267年初也。

应注意者,彼等纵然立时西还,在途不及三年(第八章),与第九章所言1269年4月抵阿迦城之说不合。由是观之,此“三年”应别有所指,吾人以为其计算盖始于1266年之发自不花剌,止于1269年舂之抵阿迦城也。

又如第十三章著录之“三年有半”,非单指归程,亦合计往来之行程言之。此“三年有半”终于1272年夏,波罗等于是时到上都,则尚有谋攻襄阳之时也。由是观之,波罗兄弟第一次从上都或大都出发时,应在1268年秋间,在道6月至8月,遂于1269年4月抵阿迦城。

若此解释不误,则第十三章之“三年有半”不应与第八章之“三年”合并计算,而应重叠记算。盖第八章所著录者,乃1266年自不花剌东行至1269年抵阿迦之行期;第十三章所著录者,乃1268年自忽必烈汗所西行至1272年夏重还汗所之行期。谜之解答殆在斯欤?

由此枝节的考证,势须承认关于马可波罗之研究,表示两种不同之面目:其一关系外表,别言之,本文是也;其一关系内容,别言之,本文之解释是也。别奈代脱(Benedetto)教授对于前者曾为一种威权的研究,其II Milione书将必辟一新纪元。吾人颇惜手边无此本,盖其不仅鸠集各章中诸本之异文,而且从迄今未见的古钞本中发现完全簇新的章节也。比较吾人博达者对此极堪注意之鸿编将必有所分析,然吾人必须声明者,此本与剌木学本多合,此吾人引为愉快者也。此本虽刊行于16世纪时,然其所采之钞本,较古于1824年巴黎地学会刊布之钞本。其文较地学会本及其他诸后刊本为完全,盖诸后钞本并非马可波罗本人校订之本,仅为一不幸佚而不传的原本之节钞本,经人意为删削者也。

问题之别一方面若本文之解释者,吾人较易措手,至少对于远东为然,尤其是行纪中不少汉名之考订,特别引起吾人之注意,盖只有昔日耶稣会士之考订为较优也。后人不采其说,辄致舛误,如第一四四章之南京,经刘应(C.Visdelou)神甫考订是开封,本来不误,后人妄改致误之例是也。不幸行纪中之一切汉名未经耶稣会士完全认识,不免疏误,故吾人常不取其说。吾人所提出之新考订,甚愿其成为定说,就中有坚固者,如哈寒府之为正定(第一三。章)、中定府之为大名(第一三三章)等例是已,然有其他考订如大爪哇为安南、南圻之类(第一六二章),将来尚须大费笔墨也。

吾人前拟撰之附录两篇,一为成吉思汗系之世系表,顾《元史》与《新元史》著录各异,故删;一为马可波罗在中国之政治任务,然元代载籍无证可引,已成定谳,亦删。

吾人读马可波罗书所感之愉快,甚愿与读者共之,并随马可波罗之后而申言曰:恩宠的上帝,阿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可波罗行纪/世纪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马可·波罗
译者 冯承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84747
开本 16开
页数 4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19
丛书名
印张 33.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