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世纪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初版于1922年,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全书共五章,主要包括了本体论、认识论、文化观、历史观和伦理学思想五个部分内容。作者将西方的非理性注意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结合,对东西文化加以比较,极富开创性和启发性。梁漱溟(1893-1988),原名梁鼎焕,毕生致力于中国儒家文化的复兴和著述研究,主要代表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印度哲学概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内容推荐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本书为其中一册。

目录

自序/l

第三版自序/4

第八版自序/7

第一章 绪论/10

一般人对这问题的意思/10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12

随便持调和论的不对/17

以为无从研究的不对/22

我研究这问题的经过/22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24

我们所要求的答案/24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一/25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二/27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三/28

西方化问题的答案四/30

我求答案的方法/3l

我对于西方化问题的答案/3l

答案讲明的第一步/32

西方化的科学色采/33

西方化的德谟克拉西精神/40

结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47

第三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48

答案讲明的第二步/48

客观说法的未是/49

生活的说明/ 52

人生三种问题/ 56

人生的三路向/ 57

中国文化问题印度文化问题之答案的提出/ 59

答案讲明的第三步/59

答案讲明的第四步/63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65

中国文化的略说/66

印度文化的略说/68

第四章 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70

三方思想情势简表/70

现量比量直觉三作用之说明/72

西洋哲学之情势/76

罗素的意思/79

柏格森的意思/79

印度哲学的情势f/8l

佛教的形而上学方法/83

西洋印度两方哲学之动机不同/88

宗教问题之研究/89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93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98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104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107

印度文明之所由产生/110

中国哲学之情势/111

中国形而上学的大意/114

孔子对于生之赞美/117

孔子之不认定的态度/n8

孔子之一任直觉/120

孔子所谓仁是什么?/12l

孔家性善的理/125

孔子之不计较利害的态度/126

礼运大同说之可疑/130

孔子生活之乐/132

孔子之宗教/134

试说从来的中国人生活/143

西洋人生哲学/147

三方生活之真解/150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153

我们推论未来文化的态度/153

事实的变迁/153

经济改正之必要/156

因经济改正而致文化变迁/158

见解的变迁/160

态度的变迁/166

倭铿的态度/169

罗素的态度/170

社会主义之变迁/174

克鲁泡特金的态度/175

泰戈尔的态度/176

对世界未来文化的推测/180

就生活三方面推说未来文化/182

一般对未来文化的误看/186

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187

我们现在应持的态度/189

我提出的态度/197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今日应再创讲学之风/199

世界的态度/200

补遗/201

著者告白一/203  

著者告白二/205

1980年著者跋记/206

附录/207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207

自序/207

这个问题的现状/208

这个问题的真际/211

这个问题解决将在何人/214

《人心与人生》自序/219

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222

编后/234

“世纪文库”版编后/236

试读章节

一般人对这问题的意思

此次预备讲演的题目是:“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个题目看起来似乎很浮夸,堂皇好看,而我实在很不愿意如此引导大家喜欢说浮夸门面,大而无当的话。或者等我讲完之后,大家可以晓得我不是喜欢说大的堂皇的门面话。大概社会上喜欢说好听的门面话的很多,这实在是我们所不愿意的。去年将放暑假的时候,北京大学的蔡孑民先生还有几位教授都要到欧美去,教职员开欢送会。那时候我记得有几位演说,他们所说的话大半都带一点希望这几位先生将中国的文化带到欧美而将西洋文化带回来的意思。我当时听到他们几位都有此种言论,于是我就问大家:“你们方才对于蔡先生同别位先生的希望是大家所同的,但是我很想知道大家所谓将中国文化带到西方去是带什么东西呢?西方文化我姑且不问——而所谓中国文化究竟何所指呢?”当时的人却都没有话回答,及至散会后,陶孟和先生同胡适之先生笑着对我说: “你所提出的问题很好,但是天气很热,大家不好用思想。”我举此例就是证明大家喜欢说好听、门面、虚伪的话。如果不晓得中国文化是什么,又何必说他呢!如将“中国文化”当做单单是空空洞洞的名词而毫无意义,那么,他们所说的完全是虚伪,完全是应酬!非常无味,非常要不得!

大约两三年来,因为所谓文化运动的原故,我们时常可以在口头上听到、或在笔墨上看到“东西文化”这类名词。但是虽然人人说得很滥,而大家究竟有没有实在的观念呢?据我们看来,大家实在不晓得东西文化是何物,仅仅顺口去说罢了。大约自从杜威来到北京,常说枣西文化应当调和;他对于北京大学勉励的话,也是如此。后来罗素从欧洲来,本来他自己对于西方文化很有反感,所以难免说中围文化如何的好。因此常有东西文化的口头说法在社会上流行。但是对于东西文化这个名词虽说的很滥,而实际上全不留意所谓东方化所谓西方化究竟是何物?此两种文化是否象大家所想象的有一样的价值,将来会成为一种调和呢?后来梁任公从欧洲回来,也很听到西洋人对于西洋文化反感的结果,对于中国文化有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种羡慕。所以梁任公在他所作的《欧游心影录》里面也说到东西文化融合的话。于是大家都传染了一个意思,觉得东西文化一定会要调和的,而所期望的未来文化就是东西文化调和的产物。但又象是这种事业很大,总须俟诸将来,此刻我们是无从研究起的!

我当初研究这个问题是在民国六七年的时候。那时我很苦于没有人将东西文化并提着说,也没有人着眼到此地,以为如果有人说,就可以引起人研究,但是现在看来,虽然有人说而仍旧并没有人研究,在我研究的时候,很有朋友劝我,说这个问题范围太广,无从着手,如张崧年先生屠孝实先生都有此意。然而在我觉得上面所述的三个意思都是不对的。第一个意思,没有说出东西文化所以调和之道而断定其结果为调和,是全然不对的。第二个意思,觉得此问题很大,可以俟诸将来,也非常不对;因为这个问题并非很远的事情,虽然我们也晓得这件事的成功要在未来,而问题却是目前很急迫的问题!我们从此开始作起,或者才有解决——他们所说的调和我们现在姑且说作解决__之一日。所以这种事业虽远,而这个问题却不远的。第三个意思,以为问题范围太大,如哲学、政治制度、社会习惯、学术、文艺,以及起居、物质生活,凡是一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都在研究的范围之内,恐怕无从着手;这个意思也不对,实在并非没有方法研究。我们上来所述仅仅指出这三个意思的不对,以下再说这三个意思为什么不对。P10-12

序言

我这书于民国十年秋间出版后,不久便有几处颇知自悔。所以于十一年付三版时曾为自序一篇特致声明。其后所悔更多,不只是于某处某处晓得有错误,而是觉悟得根本有一种不对。于是在十五年春间即函请商务印书馆停版不印。所以近两三年来外间久已觅不到此书了。

这书的思想差不多是归宗儒家,所以其中关于儒家的说明白属重要;而后来别有新悟,自悔前差的,亦都是在此一方面为多。总说起来,大概不外两个根本点:一是当时所根据以解释儒家思想的心理学见解错误;一是当时解释儒家的话没有方法,或云方法错误。

大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必有他所据为基础的一种心理学。所有他在伦理学上的思想主张无非从他对于人类心理抱如是见解而来。而我在此书中谈到儒家思想,尤其喜用现在心理学的话为之解释。自今看去,却大半都错了。盖当时于儒家的人类心理观实未曾认得清,便杂取滥引现在一般的心理学作依据,而不以为非;殊不知其适为根本不相容的两样东西。至于所引各派心理学,彼此脉路各异,亦殊不可并为一谈;则又错误中的错误了。十二年以后始于此有悟,知非批评现在的心理学,而阐明儒家的人类心理观,不能谈儒家的人生思想。十三四五年积渐有悟,乃一面将这书停版,一面拟写成《人心与人生》一书;欲待《人心与人生》出版再将这书复版。因为这书所病非是零星差误,要改订直无从下手,只能两书同时出版,以后作救正前作。

其他一点根本不对的,所谓解释儒家的话没有方法,其觉悟更早于此,十一年的三版自序固已露其端。序文所云“……我当时所怀抱‘格物’的解释亦同许多前人一样,以自己预有的一点意思装入‘格物’一名词之下……”便是。大凡一种为人崇奉的古书,类如宗教中的经典或有其同等权威者,其注解训释都是歧异纷乱不过。不惟是种种不同,直是互相违反,茫无凭准。这一面由古人不可复起,古时社会一切事实背影不复存在,凡其立言之由,出语所指,均不易确定;或且中经作伪篡乱,错简讹夺,一切文字上待考证校订处,益滋纷淆;而一面由后人各就己意发挥,漫无方法准则,有意地或无意地附会牵和,委曲失真。仿佛听说有人考过《大学》格物的解释古今有几百种不同。试问若此,我们将何从置信?所以除史实上文字上应亟作考证校理功夫外,最要紧的便是大家相戒莫再随意讲,而试着谋一个讲解的方法以为准则。庶几不致于无从置信的几百种说外又添多一种;而糊涂有清明之望。我深自觉在这本书中所为儒家的讲说没有方法,实无以别于前人。因有《孔学绎旨》之作,期望着有点新的成功;曾于十二年至十三年间为北大哲学系讲过一个大概。所有这书中讲的不妥处亦是预备以新作来救正。

却不谓十五年以来,心思之用又别有在,两种新作到今十八年了,俱未得完成。而由近年心思所结成的《中国民族之前途》一书,却将次写定出版。是书观察中国民族之前途以中国人与西洋人之不同为主眼,而所谓中西之不同,全本乎这本书人生态度不同之说,所以两书可算相衔接的。因此,这本书现在有复版的必要。我尝于自己所见甚的,不免自赞自许的时候,有两句话说:“百世以俟,不易吾言。”这本书中关于东西文化的核论与推测有其不可毁灭之点,纵有许多错误、偏颇、缺失,而大端已立,后之人可资以作进一步的研究。即上面之所谓根本不对的,其实亦自经过甘苦,不同浮泛;留以示人,正非无谓。不过《人心与人生》《孔学绎旨》既未得一同出版,只好先以此序叙明年来悔悟改作之意,俾读者知所注意而有别择;是亦不得已之一法。改作的内容新义,未获在这里向读者请教。实是有歉于衷!

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漱溟于北平清华园

后记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首次出版于1921年,距今已七十余年,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曾引起思想学术界的重视。自七八十年代起,随着海内外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兴起,此书再度受到人们的注意,并被视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现在以横排本重新问世,也主要是为适应人们了解和研究现代新儒学这一中国当代重要思潮的需要。

此书首次于1921年10月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出版。1922年1月起改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先后印行八版。1987年2月,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建馆九十周年,又根据小字本影印出版一次。现在这个版本即以小字本为准,又将大字本中的两则著者告白补入,并勘正个别错字与标点。这个版本还收入了著者1980年所写的跋记;删去了已失时效的“时论汇编”,约四万字;又增加了两篇附录。

关于这两篇附录,须稍加说明。附录一:《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导言。此文写成于1919年夏,即著者1920年9月在北大首次就此问题作演讲之前一年,因此可以说这是著者论述此问题最早的一篇文字。附录二:《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早在1926年本书第八版

 《自序》中,著者即表示“颇知自悔”,其自悔处之一即是“盖当时于儒家的人类心理观实未曾认得清”,而非阐明儒家的人类心理观不能谈儒家人生思想。此后数年,著者即对此问题不断思考和研究,而此文正是这一思考和研究历程的翔实的记述。当然,关于思考和研究的结果,那还须参阅著者晚年著作《人心与人生》一书,方能了解其全貌。

编 者

1004年11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世纪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漱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0654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1-0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29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