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
内容
编辑推荐

邢定康编著的《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为《守望家园》旅游文化丛书中的一本,通过对南京民国旅游资源的概述性介绍,并选取若干个旅游景点作具体品读,反映出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新旧时代的巨大变化,从而为挖掘、推介和宣传南京的旅游资源,打造南京旅游新形象,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内容推荐

邢定康编著的《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尝试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诸要素入手,对民国时期南京旅游进行了一番全景式的解读,帮大家穿越历史,领略民国旅游风的同时,让大家更加执着地守望未来。

南京是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产生地,《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沿着民国时期南京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民国时期南京旅游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此书对促进南京市旅游业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目录

民国南京旅游之鸟瞰(代前言)

第一章 寻觅旅行社

 第一节 创办中国旅行社

 第二节 中国旅行社在南京

 附录1:中国旅行社机构在南京市市区分布图

 第三节 其他旅行机构与旅游书刊

 附录2:民国南京旅游书刊目录

第二章 何处看风景

 第一节 景区划分与游程

 第二节 陵园之旅

 第三节 玄武湖之旅

 第四节 栖霞之旅

 第五节 汤山之旅

 第六节 莫愁湖及朝天宫之旅

 第七节 白鹭洲及凤凰台之旅

 第八节 雨花台之旅

 第九节 石头城及清凉山之旅

 第十节 燕子矶之旅

 第十一节 鼓楼之旅

 附录3:民国时期南京公园一览表

第三章 马蹄声“得”“得”

 第一节 交通简史

 第二节 “十里八达”

 附录4:南京览胜指迷针图

 第三节 火车进城

 第四节 中山大道

第四章 择宿不觉哓

 第一节 旅馆简史

 第二节 旅馆杂记

 第三节 南京市旅馆商业同业公会

 第四节 旅馆选集

 附录5:民国22年(1933)南京旅馆名录

 附录6:民国36年(1947)南京旅馆名录

第五章 舌尖上京城

 第一节 饮食春秋

 第二节 京苏大菜

 第三节 秦淮小吃

 第四节 菜馆集锦

 附录7:民国17年(1928)南京菜馆名录

 附录8:民国36年(1947)南京菜馆名录

第六章 娱乐在其中

 第一节 秦淮画舫游

 第二节 戏茶厅与游乐场

 第三节 影剧院及俱乐部

 第四节 节庆活动

第七章 都市有物产

 第一节 中草药与果蔬

 第二节 板鸭及其他腌制品

 第三节 南京云锦与雨花石

 第四节 南京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附录9:民国旅行杂志之“南京游记”选

罗香林:金陵牛首山访古记

陈修:秋在栖霞

波滢:紫金山夜观星象

周锦泉:后湖泛舟——金陵揽胜之四

参考资料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创办中国旅行社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是由银行家陈光甫一手创办的。在此之前,已有英国的通济隆(世界第一家旅行社,成立于1845年)、美国的运通、日本的国际观光局等外国旅行代理机构陆续登陆上海。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外国人,以及极少数华人。

旅行社创始人陈光甫,祖籍江苏丹徒,曾留学美国,海归后一度在南洋劝业会、江苏省银行等处任职,并于民国4年(1915)6月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又于民国12年(1923)8月在银行开设旅行部。他在《创办中国旅行社的自述》中,阐述了办社最初的想法:自身酷爱旅行,深感在国内旅游反倒不如在国外旅游方便,主要是受到交通、住宿等诸方面制约,又缺少为旅客服务的机构,所以国人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说法;当时已有美、英、法、意等国邮轮驶进黄浦江,而上海缺少训练有素的导游队伍,仅由一些略通外语的入作向导,以带他们“逛城隍庙”来满足其猎奇心理,不能让老外真正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再者,他曾有被外商旅行社怠慢的遭遇,由此更坚定了国人应有自己的旅行社之信念。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成立之际,其经营目标是:“发扬国光、服务行旅、阐扬名胜、改进食宿、致力货运、推进文化,以服务大众为己任。”这种崭新的经营方针,体现了陈光甫的办社初衷与经营理念。这在以往中国的商业服务业中是从未有过的。

民国16年(1927)6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将旅行部独立出来,注册为中国旅行社。与此同时,由其创办的全国最具旅游权威的《旅行杂志》面市。在《旅行杂志》创刊号的夏季版中,收有“中国旅行社之新气象——易名之经过”的文章:上海银行董事诸君“为本社前途计,为促进外界注意旅行事业计,务使本社之名义与事实格外明显,将来或更有无量之进步,故一致决议,使本社名义上与银行分立,而实际仍为一家。自此案通过后,本社乃易上海银行旅行部之原名而为中国旅行社矣”。“本社缘于六月一日在各报登载启事,宣布易名。更于门首油漆一新,作碧绿色,斜晖掩映,倍觉辉煌。途人之经过门首者,莫不驻足一观焉。”

民国17年(1928)1月,民国政府交通部核准中国旅行社的成立及注册,为之颁发了第元号旅行业执照。自此,“旅行社”的名称被同业者广为吸纳运用,成为旅行代理机构的一个专有名词。

这里需要指出:北京“中华世纪坛”将国内首家中国人办的旅行社,即中国旅行社,列入1927年(丁卯年)的三件大事之一。这是值得商榷的。准确地说,它的诞生应该提前到1923年(癸亥年)。尽管如此,“中华世纪坛”能将旅行社的创立记录在案,足见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已占有重要一席。P2-4

序言

我们说到当代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溯源,通常以改革开放为界,尤其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旅游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然而,改革开放虽使得中国现代旅游产业风生水起,但并非其端倪初现。

其实,民国时期中国旅游产业便已经萌芽并有所发展,只是后来因为抗战及国内时局演变等因素而未能走出低谷。民国时期的旅游业无法超然于“西俗东渐”的时代背景,然而,随着国家意识的增强和民族资本的参与,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还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作为民国时期首都,当时南京旅游产业的现代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南京属于中国最早一批设立旅行代理机构的城市,企业化标志着南京旅游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发端。此前,旅游者无外乎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及商人僧侣等少数人群;此后,广大平民阶层的思想逐渐开放,社会性得以提升并与旅游结缘;团体旅游随之兴起,且有了淡旺季之分。

其次,南京是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产生地,业态发展相对较为成熟。从组织形式上看,已可分为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修学旅游、科考旅游等多种形式。从娱乐空间上看,除国家出资修建中山陵东郊风景区外,作为舶来品的公园、博物馆等具有深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新兴载体也得以本土化和普及化。从行业联动上看,交通、住宿、餐饮、商贸、娱乐等皆受惠于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招待所”即为旅游与国情结合的一大创举。从营销意识上看,《旅行杂志》作为业界的精神食粮堪称民国时期杂志的典范,颇受南京广大民众的欢迎。

再者,民国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旅游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内容涉及景区开发、餐旅管理、市场宣传、游程设计及交通组织等诸多方面。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一国之风景,在现代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上均居于异常重要的地位。”而国民政府将玄武湖内的几个小岛冠以寰宇五洲之名,也可以说是试图借助旅游领域,进一步强化民众国际观念与民族意识的一种践行。

显然,民国时期的南京旅游业无论其内涵和外延,均已有较为深刻的现代化印记。虽然时光已经哨然流逝了将近一个世纪,但旅游毕竟是一个具备持久生命力的产业。对民国时期南京旅游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对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环顾目前出版市场,关涉民国南京旅游的书籍几无,实乃一件憾事。我们不能一方面格外看重民国旅游资源的实体遗存,另一方面却又忽视民国时期南京旅游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难能可贵的是,南京旅游学会会长邢定康先生在偶然品鉴了信天游国旅的民国旅游藏品之后,终于激发了他那份久蛰于心的“守望南京”的念头。自市旅游局(现市旅游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创建,至2008年底邢先生退休,他一直奋战在旅游产业一线。他在退休后,免了行政事务缠身,也有了更多的精力集业内专家学者之智囊,襄新时期旅游发展之大计。几年来,他带领的团队深度挖掘南京文化旅游资源,相继推出了《南京佛寺之旅》、《金陵成语之旅》、《金陵神话与传说之旅》、《泊秦淮》等旅游文化书籍。

老骥伏枥,再接再厉,这回邢先生在吃了整整一年的辛苦后,终于形成了案头的这部书稿。本书尝试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诸要素人手,对民国时期南京旅游进行一番全景式的解读。当然,解读到“动情”处,编著又不忘基于现实佐以几句精辟的点评。此外,特别值得赞许的是,本书将“寻觅旅行社”作为第一章,也是颇有见地。试想,倘若没有陈光甫先生那样的爱国资本家甘冒连续8年亏损之风险,竭力与外资抗衡,以“挽回中国之利权”,中国民族旅游业的现代化发端肯定要坎坷得多。倘若没有当代旅行社热衷于民国时期旅游资料的收集,邢先生也难以完成这部抢救性的书稿。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我们期待这部新作能得到广大市民、游客,以及所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喜爱。我们也相信,这部新作在帮助我们穿越历史,领略民国旅游风的同时,也能教大家更加执着地守望南京,展望未来。

后记

这里要特别告之:中国旅行社最值得一书的是,在国难当头之际受南京政府委托,承接了故宫博物院国宝南运的秘密使命;与南京政府兵工署订立合同,承运国防有关的兵工器材,为抗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外,中国旅行社在海外宣传中国及旅行形象也是竭尽所能的。民国23年、即1934年的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中国旅行社就曾编印英文小册数种,在会上发放。民国37年(1948),英国伦敦举办了为期一个多月(2月23日至3月27日)的“康乐休闲展览会”。中国旅行社设展台参展,绘制了巨幅“中国名胜鸟瞰图”(高六英尺、阔八英尺)供其陈列,并编印说明书、游览手册等在会期散发。在游览手册中,特别介绍了交通情况,例如对号火车等,一新国外人士之耳目。这次参展,被称作“中国旅行事业国外宣传第一声”。

还要作个补充交代:中国旅行社一直营运至1954年7月,因各种因素严重亏损而歇业。其各地分社随之关闭。唯民国17年(1928)4月开办的中国旅行社香港分社,于1951年7月由新华社香港分社责成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接管,并进行整顿和改组,重新注册香港中国旅行社,同时注销中国旅行社香港分社。

还要作个补充说明:建于1954年的中国旅行总社(原名中国华侨旅行服务总社)与前面讲的中国旅行社没有任何关联。至于江苏省中国旅行社,是地方上于1955年自行成立的,接受北京总社的业务指导和接待任务。它最初名南京华侨服务社,与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73年单独建制,改称江苏省华侨旅行社,因接待外籍华人需要,增挂了江苏省中国旅行社的牌子;1980年方正式称江苏省中国旅行社。有意思的是:2007年,国家将包括中国旅行总社在内的中国中旅集团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含香港中国旅行社)。如此这般,现在的中国旅行总社与老的中国旅行社又有了血缘关系。

此书之著作,缘于2012年8月10日。那日,老旅行社人单永禧将信天游国际旅行社的钱长江带到南京旅游学会,走进我的办公室。钱长江也是老旅行社人,曾在南京出租汽车公司旅行社干过,只是过去未与我有什么交往。老旅行社人都知道他的酒量了得,都不知道他还有个爱好:收藏。他的收藏比较专一,藏品以旅游书刊、旅游宣传品、各种旅游票证以及旅行用品为主,而且大多是民国时期的。他当即拿出民国37年中国旅行社编印的《南京导游》(增订本)小册子,让我赏读。正是这则与我年龄一般大的旅游手册,开始了我研究民国南京旅游,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著作的计划。

钱长江的民国旅游收藏,对他来说是藏品,而对南京民国旅游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资料和佐证。他的藏品,无疑给“研究”带来了契机和条件,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次“研究”的头号功臣。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个“研究”计划已付诸实现。面对付出了许许多多心血的书稿,倒是未见有多少的喜悦和兴奋,更多的是感慨,还有些诚隍诚恐。

我在南京市旅游局供职时,就接受过省旅游志南京部分、市地方志旅游部分的编写工作。每当编写到民国时期的南京旅游,也就是虚晃一枪,一带而过,只因缺乏资料,无从下笔。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样编“志”很不负责任,也就产生了一个冲动:一定得找个机会,实实在在地写一写民国南京旅游。

偶然看到国家旅游局编写的《中国旅游业50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一书。此书虽然阐述的是建国50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但在开篇的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前的旅游经济现象”中提出:“近代以来的中国旅游活动局部存在,未形成产业。”这样的一个观点,很值得商榷。由此来看,旅游部门自身似乎对民国旅游缺乏一定的认知。而我觉得:既然民国12年(1923)就有了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旅行社,那么它们一定会在牵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中有所作为。我们千万不应忽视民族旅行社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让我更加增强了研究民国南京旅游的使命感。

负起“研究”使命的,主要是《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的出品方,即南京市旅游委员会以及我们南京旅游学会。这里得提一提南京市旅游委员会的主任金卫东。他是上世纪90年代的南京大学硕士生,毕业后加入到市旅游行政部门,工作期间又攻读了博士生学位,成为一名学者型领导。在向他报告“研究”计划时,他还不是“一把手”,但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这才使得“研究”计划成立,也才有了这样的成果:《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

特别要说到的是,金卫东先生为此书写了前言“民国南京旅游之鸟瞰”。看得出,他为之做了许多功课,对民国南京旅游作了理论性“鸟瞰”,展示出学者的风范。

作为“研究”计划的另一个成果,是即将于“9.27”世界旅游日搞的民国南京旅游收藏品展。这个展览,是我们与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展览研究部联合举办的,设在总统府景区内,尽管是小型的,但将旅游与文物相结合的展示,在全国尚属首次。总统府景区是我们旅游学会的会员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尤伟华女士,以及负责人刘小宁,展览研究部刘刚、叶永坚三位治学严谨的男士,倾心完成了全国唯有的这次展览。在此,深表对他们敬意和感谢之情。

我还要十分感谢旅游学会的会员钱长江(南京信天游国际旅行社)、朱泽荣(南京包豪斯艺术设计)、邹尚(南京晨报),学会的秘书长邢晋以及会员季宁(南京市旅游委员会)等。他们自始至终参与了《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一书的出品工作,为“研究”寻寻觅觅,奔波操劳。其中,邹尚提供了众多的自己珍藏的老照片。会员单位“包豪斯”承担了此书的设计装帧,为“研究”平添了艺术色彩。我也要感谢旅游资深人士袁晓国。他对饮食文化颇有研究,为此书奉献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并凭借厚实的文字功力,为全书做了文字审校工作。此外,古南都饭店集团刘正宝提供了有关饮食业方面的资料,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南京出版社的负责人卢海鸣闻听“研究”的资讯,主动与我们联系,共同探讨“研究”问题以及出版事宜。正是他出于对民国文化的厚爱、对旅游文化的热忱而无私相助,方使得此书顺畅出版和发行。

守望南京,是南京文化人,也是旅游人的职责。5年前,我主编了一册《守望南京-六百年前的守望》(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个编辑“守望南京”旅游文化丛书的想法。当然,这仅仅是想法而已,或者说是个美好的梦。未曾想,尽管岁月游走了许多,不经意间便有了梦之“守望南京”的姊妹篇。

应该说,尽管这次“研究”计划得以完成,但是我们对民国南京旅游的整体了解和研究,还是肤浅的、初步的。特别是旅游原本就不受地域的限制,倘若仅仅研究某一个城市的旅游,难以深入,也做不深、做不透。这正是我完成此书后何以会诚隍诚恐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项“研究”工作还刚刚拉开帷幕。我真诚地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此项“研究”的行列中来。

《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一书的出版,正值中国旅行社成立90周年。谨奉上此书纪念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守望南京(民国旅游寻寻觅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邢定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304182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旅游管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2013303923
中图分类号 F592.753.1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3
18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