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的性格/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人具有怎么样的性格?法国人浪漫多情,意大利人是阳光热情,英国人则拘谨谦恭,那么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勤俭、刚毅、孝悌、变通、耻感文化、家族主义、笃信风水、明哲保身、好面子、功利性……几千年延续下来的这些性格特征已经深深植入了中国人的价值系统,在与现代文明的斡旋中,形成了一套看似充满了矛盾和悖论的游戏规则。博大的中华文明使得认识中国人的性格千头万绪、难以厘清,学科之间交锋、冲撞的结果汇集在这本书中,百家争鸣中自会带你走出一条理解自己民族的路来!

内容推荐

本书以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为主、辅以量化的方法论,剖析中国人的理想性格及今昔差异,个人与社会、家族之互动关系,从儿童养育、仪式行为、价值观变迁看性格的塑造。本书能直探本心,完整生动地突显中国人的性格,帮助读者拓展视野、认识自己。

目录

简体版序言

再版序

序言

韦政通:传统中国理想人格的分析

文崇一:从价值取向谈中国国民性

朱岑楼:从社会、个人与文化的关系论中国人性格的耻感取向

杨懋春:中国的家族主义与国民性格

李亦园:从若干仪式行为看中国国民性的一面

徐静:从儿童故事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

曾文星:从人格发展看中国人性格

杨国枢:台湾大学生的人生观

李美枝、杨国枢:台湾大学生现代化程度与心理需要的关系

项退结:中国国民性研究及若干方法问题

附录:有关中国国民性研究书目汇编

名词索引

试读章节

(1)二十四孝中描写孩子或成人以后的孩子,以哺养的方式来孝顺父母者共有八例,是在各种孝顺方式中比例最大者之一,占全体的三分之一。其中三个是小孩子,五个是成人。这个现象可能有两种意义:

a.反映出中国人视孩子为储备之资产,是未来生活之保险。当孩子小时,固然爱护备至,但多少含有养儿防老的意思,期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反哺”,像自己照顾孩子一样地照顾自己。换句话说,中国父母虽然对子女极为疼爱重视,但并不像西方父母认为抚养孩子到长大成人后孩子就应独立,而是认为彼此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应该终生持续。

b.孩子为父母找寻活命的或可口的食物,被强调为一种孝顺的方法。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可以解释为中国人性格中的“口欲”成分很大,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如此,甚至于人与人的关系也赖以维持,属于所谓口欲依赖型(oral dependent type)。这一类型的人,不仅依赖,而且要求很多,人与人之自我界限(ego boundary)不清,认为自己所需要的对方应该供给,如果对方不给,则由失望转为愤怒,对令其失望之人怀有极强的仇恨心理,这点从许多中国父母对于不能顺从其意思、满足其欲望之子女痛恨入骨的程度得到证实。外国人与中国人为友,常觉得一旦交上,就黏在一起。这点除了受社会环境背景的影响外,恐怕也与这种“依赖索求”的群体性有关。依照中国社会的习惯,不要说亲友,连陌生人到别人家中造访,也不习惯先打个招呼,求得允许,只要高兴就可一闯而入,甚且留食留宿,这与口欲依赖型性格之特点——自我界限不明——正相符合。

由于这种相互依赖的特性,个人的欲望有待周围的人来满足,与西方人主动地争求自己欲望的满足不同,所以中国人看西方人太现实,攻击心太强;西方人看中国人太被动,太消极。中国人同时也对别人的需要特别敏感,尽可能的予以满足。西方人与中国人相处,常惊讶其所表现的体贴、周到、富有人情味。这实在是一种家庭间人与人关系的延伸。

P171-172

序言

《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于1972年在台北问世,出版者是“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科学界盛行两种研究取向,一是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的观点,二是科际整合(interdisplinary integration)的观点。前者强调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重点是个人或团体在社会及其他情境中所表现的行为与行为结果。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中,(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及心理学三者最具代表性。科际整合则是强调:在研究任何社会与行为现象时,应尽量同时采用不同学科的概念、理论及方法,并在探讨过程中加以统整或综合。对于美国社会科学界所采用的这两种观点,当时的台湾地区社会科学界心向往之。

经过慎重考虑后,我们决定以中国人的性格作为探讨的主题,以行为或心理(内隐行为)的分析作为探讨的重点,以不同学科的合作作为探讨的策略,从事一次台湾地区社会科学界前所未有的尝试。《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便是这一尝试的成果。书内各章的十二位作者中,有社会学者与心理学者各三位、人类学者与精神医学者各两位,史学者与哲学者各一位。十二位学者分从不同学科的观点,就中国人在其特殊历史、文化及社会环境或脉络中所表现的行为与行为结果,分析中国人性格的形成、特征、历程及变迁。也就是说,采取行为科学的观点,经由科际合作的方式,本书体现了一种研究中国人性格的新方向与新策略。

因事属创举,本书在三十年前出版后,引起台湾地区人文学界、社会科学界及一般知识界的注意,在海内外流布颇广。初版系当局出版,推广不易,乃于1987年委由民间的桂冠图书公司改版发行,以应读者的需要。自桂冠新版本印行以来,转眼又是二十年,如自初版算起,已经是三十多年了。作为本书的主编,多年来我们一直有个愿望——在大陆出版简体字版。现在,这个愿望即将实现,江苏教育出版社决定印行简体版,让此书正式与大陆读者见面,以达到以书中之文会大陆之友的目的。该社促进两岸学术交流的美意,令人钦佩。我们愿借此机会,向社方及负责编校工作的先生女士,敬致无上谢忱。

                   李亦园

                   杨国枢

                   2006年2月20日

                   序于“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的性格/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亦园//杨国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70731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55.2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28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