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书五经名句赏析/中华国学百部
内容
编辑推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不仅如此,还深刻地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的亿万民众。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

“四书五经”是两千多年前的先贤用彼时的语言文字写成的,春秋以后,语言文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今天的读者,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许多词语、典故乃至句子的语法结构都需要加以译释。为了生活节奏紧张的读者阅读方便,编者分别选取了“四书五经”各部分的精华名句,加以编排。每一词条分为原句、注释、译文、赏析四部分,注释具体,指出引录篇章,对于简单易懂的句子只注明出处,不作注解和释义。赏析主要是发挥其微言大义,阐明其对宇宙人生社会的解悟。

内容推荐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权威的典籍,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文化和思想的记录和总结。

《四书五经》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思想。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其哲学思想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部《四书五经名句赏析》,意在使读者事半功倍地掌握儒家经典的精髓,从而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目录

《大学》名句

《中庸》名句

《论语》名句

《孟子》名句

《诗经》名句

《尚书》名句

《礼记》名句

《周易》名句

《左传》名句

试读章节

《大学》名句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

选自《大学》第一章。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的境界。定:心志的定向。本:原指树根。末:原指树梢。

【译文】

大学的宗旨是:发扬先天固有的光明正大的德行,使人民受到感化,成为新人,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了解要达到的境界,然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以后就能有所收获。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赏析】

本章是全篇的纲要,统领以下各篇章。其作用在于阐明全书的宗旨,即彰明人类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统治者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最纯真的禀性,向圣人学习接受圣道的教化,从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被外物所诱惑、干扰,因为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永远坚持,永不放弃。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

选自《大学》第二章。齐:管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整个天下,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赏析】

治国、齐家、平天下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教育宗旨和目标。它认为修养德行是教育的根本,以修身为根本,才能在道德上达到“圣人”、“贤人”的境界,才能在政治上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至善”目标或是最高理想。所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良好的道德表现在具体的行为、节操之中,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过多的欲望,行为、节操就会表现得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道理。由此再推到这段话的前部分,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选自《大学》第二章。

【译文】

摒除物欲的蒙蔽以后良知就会觉醒,良知觉醒以后意念就会变得真诚,意念真诚以后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赏析】

本段与上段内容相照应,只是逻辑上的差别而已。上一段话说明要明明德、平天下,最终推到人要学习,掌握知识,明白事理,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而这段话强调通过学习,修养学问道德,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有仁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

P1-3

序言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的名称,定型于汉武帝时代。“四书”的名称,始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抽出了《大学》和《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明清以后,“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材,成为炎黄子孙入学者的必读之书,同时也是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必读教材。

《春秋》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中出现了“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最为经典,史料价值远大于其他经传,因而《左传》被本书选用。

“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不仅如此,还深刻地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的亿万民众。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在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21世纪,国际汉学家一致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历久弥新,将会发挥璀璨的光芒,对全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四书五经”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它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在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中功不可没。但是,它毕竟是两千多年前先哲的思想结晶,今天看来,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历史局限,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时俱进,创造适合我们时代的辉煌文化。

“四书五经”是两千多年前的先贤用彼时的语言文字写成的,春秋以后,语言文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今天的读者,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许多词语、典故乃至句子的语法结构都需要加以译释。为了生活节奏紧张的读者阅读方便,我们分别选取了“四书五经”各部分的精华名句,加以编排。每一词条分为原句、注释、译文、赏析四部分,注释具体,指出引录篇章,对于简单易懂的句子只注明出处,不作注解和释义。赏析主要是发挥其微言大义,阐明其对宇宙人生社会的解悟。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广泛吸取了前贤和当今国内外学界有关专家的著述,力求准确、详实地译释原文,以飨读者。

编者

2008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书五经名句赏析/中华国学百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芳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80737
开本 16开
页数 1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9
15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