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格列佛游记/世界经典名著阅读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书中记录了一个假托的称之为莱缪埃尔·格列佛游在四个不同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国家的四次冒险经历。《格列佛游记》出版后立获成功,从内阁到幼儿园,它一直吸引着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读者,至今仍深受读者喜爱。无论是社会影响,还是文学风格,都有其难以估量的重大意义,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珍品之一。

内容推荐

《格列佛游记》一书为斯威夫特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声誉,但此书写作动机并不是文学,而是作者同命运以及人类社会的痛苦抗争的产物。

《格列佛游记》的写作大约耗时五年,于一七二六年出版,书中记录了一个假托的称之为莱缪埃尔·格列佛游在四个不同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国家的四次冒险经历。

第一次航行:格列佛——一个商船上的外科医生,叙述其在利利普特岛上船只失事,岛上的居民差不多就一个人拇指那么高,因而他们的行为和动机都以同样的微型规模进行。在这些人们之间进行的争斗,我们应理解为对人类的渺小所给予的类比。在这个国家里,皇帝的炫耀、居民间的世仇、渡过海峡与邻国的战争等令人感到荒诞不经,英国的政党和宗教间的分歧被嘲讽地描述为高跟党和低跟党,鸡蛋应从大头打破还是小头打破的争端而出现的小端党人和大端党人等等,都是笛福对其时代政治的莫大讽刺。他表达风格简单而有说服力,令人惊讶的情景和冒险国,笛福的名著一样吸引人,他的讽刺文学格外引人人胜。

第二次航行:格列佛被遗弃在布罗卜丁纳格,那里的居民都是巨人,一切都按他们的比例运行。国王询问了欧洲的礼仪、政府和学问后,从格列佛的讲述中他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我只能得出如下理论:你们的人民是大自然曾经允许爬到地球表面上的挺小而可憎的害虫,可却是毒性最致命的一种。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态度不言而喻。

第三次航行:格列佛继续他在勒皮他岛冒险的经历,这部分是对所有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讽刺。这是一个飞岛,被一块磁石支撑在空中。著名的拉格多学院的所有教授都是同一研究机构的。工作八年的哲学家从黄瓜中提取阳光,这是典型的斯威夫特式的针对科学问题的讥讽。正是在这次航行中,我们听说了在失去希望和对生活的渴望后注定要生活在地上的可怕的人种——斯特鲁布鲁格人。这幅画面实际上是斯威夫特在表达自身的感受。

这三次航行的明显目的是拨去人们用以自欺欺人的、习俗的面纱,从而显示出斯威夫特想象中见到的种种赤裸裸的恶习。

第四次航行:斯威夫特描述了一个被赋予理想的马民慧驷国的国家,他们理性的、清洁的和质朴的社会与肮脏的“野胡”(一种人形兽)相对照。野胡的人类罪恶是斯威夫特不愿而又不能不承认的,当他最后回到自己家中时,他感到是那样的与自己的种族不合群,生活在厌恶中而表现得极为畏缩。

目录

第一卷 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

I.海上船只出事、被俘

Ⅱ.皇帝高兴,获得自由

Ⅲ.帮助利立浦特皇帝阻止了敌人的侵略,

立功授勋

Ⅳ.逃往不来夫斯库,经历一番周折,

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

第二 卷布罗卜丁纳格游记

I.遇难

Ⅱ.转折

Ⅲ.入宫

Ⅳ.王国见闻

V.尴尬生活

Ⅵ.宫廷说教

Ⅶ.先进与落后

Ⅷ.回归

第三卷 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

  格勒大锥、日本游记

I.遭劫

Ⅱ.飞岛奇遇

Ⅲ.飞岛的由来

Ⅳ.巴尔尼巴比游记

V.科学院见闻(一) 

Ⅵ.科学院见闻(二) 

Ⅶ.格勒大锥之行

Ⅷ.召见诸鬼神

Ⅸ.流落拉格奈格王国 

X.斯特鲁德布鲁格

Ⅺ.回家

第四卷 慧驷国游记

I.登上“慧驷”国

Ⅱ.见到我的主人

Ⅲ.学习“慧驷”语

Ⅳ.讲述我的身世

V.战争和法律

Ⅵ.英国的概况

Ⅶ.主人的人性论

Ⅷ.“慧驷”的美德

IX.“慧驷”的全国代表大会

X.离开“慧驷”国

Ⅺ.返回祖国

Ⅻ.作者的话

试读章节

我获得自由后,第一个要求就是获准参观首都和皇宫。皇帝很爽快地答应了,只是特别关照我不得伤及当地居民和民房。人们提前从告示里得知我将访问京城的计划。我去京城那天,阁楼的窗口和房顶上全部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们,这在我的任何一次旅行中,也没见过像这样人口众多的地方。我跨过西大门,轻手轻脚地往前行,侧着身子穿过两条主要街道,身上只穿了件短背心,因为我怕要是穿了上衣,衣服的下摆也许会带坏民房的屋顶或屋檐。京城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每边城墙五百英尺,两条大街各宽五英尺,十字交叉将全城分成四个部分。胡同和巷子我就进不去了。

皇宫在全城的中心,正当两条主要大街的交会之处,四周是两英尺高的围墙,宫殿离围墙还有二十英尺,我获得皇帝许可跨过了这道围墙,可以很容易地绕行到宫殿的每一面。外院四十英尺见方,其中又包括两座宫院。最里面是皇家内院。我可以很轻便地跨过皇宫围墙,但又怕损伤建筑物。三天后,我用小刀在离城约一百码的皇家公园里砍了几棵最大的树,我用它们做了两张凳子,每张高约三英尺,并且都能承受得住我的体重,市民得到第二次通告后,我又进城了。我手里拿着两张凳子。到达外院近旁,我站上一条凳子,另一张举过屋顶,然后轻轻放到一院和二院中间那块八英尺的空地上,我从一张凳子到另一张凳子,很轻便地跨过了外院的楼群,我再用带弯钩的棍棒把第一张凳子钩了过来。我用这种方法到了皇家内院,我侧着身子躺下来,脸挨到中间几层楼那扇特地为我打开的窗子前,由此看到了人们所想象的最辉煌壮丽的内宫。

我看到了皇后和年轻的王子们,他们在各自的寝官里,身边都有一些侍从相随。皇后陛下很高兴,对我十分和蔼地笑了笑,又从窗子里伸出手来赐我一吻。

我获得自由后约两个星期,一天早上,内务大臣来到我的寓所,随身只带了一个侍从。他请求与我谈一个小时,我答应了他。我把他拿在手上与他交谈。他首先祝贺我获得了自由。不过,他又说要不是朝廷现在这个处境,我也不会这么快获得自由。“因为”,他说,“虽然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很昌隆,实际却深为两大危机所苦:一是国内党争激烈,二是外国强敌人侵的危险。至于第一个,七十多个月来,帝国内有两个党派一直在互相争斗:一个党叫特莱姆克三,一个党叫做斯莱姆克三。

P15-16

序言

      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旧译江奈生·斯威夫特,一六六七年至一七四五年)于一六六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在他父亲死后生于都柏林,毕业于都柏林的三一学院。他曾因违犯校纪而受到责罚,仅以“特殊宽佑”而得到学位。毕业后为威廉.坦普尔勋爵承担私人秘书工作(坦普尔是当时英国外交家和随笔作家)。因对坦普尔迟迟不予晋升之机的不满,一六九四年他回到爱尔兰并接受圣职,但薪奉甚微。一六九六年他又回到坦普尔的穆尔庄园,编辑坦普尔书信集。一六九七年,他写完了《书籍之战》,该书与《桶的故事》一同于一七〇四年出版。书中充分表达了他对“宗教和学问腐败”的嘲讽和抨击。一六九九年坦普尔去世,斯威夫特再次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的圣帕特里克教堂任受俸牧师。他完成了《论雅典和罗马时代贵族与平民的竞争和分歧》一文,指责辉格党人的政策。《桶的故事》发表后他声名鹊起,很快地放弃教职而进入党派政治之中。多年来,特别是从一七一〇年至一七一三年斯威夫特成为伦敦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辉格党害怕其讥讽和抨击,托利党担心失去他的支持,双方都讨好他。他变得令人难以容忍的目空一切。当托利党下台后,他又回到都柏林任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教长之职。他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格列佛游记》就是在此时完成的。

《格列佛游记》一书为斯威夫特赢得了巨大的文学声誉,但此书写作动机并不是文学,而是作者同命运以及人类社会的痛苦抗争的产物。

《格列佛游记》的写作大约耗时五年,于一七二六年出版,书中记录了一个假托的称之为莱缪埃尔·格列佛游在四个不同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国家的四次冒险经历。

第一次航行:格列佛——一个商船上的外科医生,叙述其在利利普特岛上船只失事,岛上的居民差不多就一个人拇指那么高,因而他们的行为和动机都以同样的微型规模进行。在这些人们之间进行的争斗,我们应理解为对人类的渺小所给予的类比。在这个国家里,皇帝的炫耀、居民间的世仇、渡过海峡与邻国的战争等令人感到荒诞不经,英国的政党和宗教间的分歧被嘲讽地描述为高跟党和低跟党,鸡蛋应从大头打破还是小头打破的争端而出现的小端党人和大端党人等等,都是笛福对其时代政治的莫大讽刺。他表达风格简单而有说服力,令人惊讶的情景和冒险国,笛福的名著一样吸引人,他的讽刺文学格外引人人胜。

第二次航行:格列佛被遗弃在布罗卜丁纳格,那里的居民都是巨人,一切都按他们的比例运行。国王询问了欧洲的礼仪、政府和学问后,从格列佛的讲述中他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我只能得出如下理论:你们的人民是大自然曾经允许爬到地球表面上的挺小而可憎的害虫,可却是毒性最致命的一种。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态度不言而喻。

第三次航行:格列佛继续他在勒皮他岛冒险的经历,这部分是对所有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讽刺。这是一个飞岛,被一块磁石支撑在空中。著名的拉格多学院的所有教授都是同一研究机构的。工作八年的哲学家从黄瓜中提取阳光,这是典型的斯威夫特式的针对科学问题的讥讽。正是在这次航行中,我们听说了在失去希望和对生活的渴望后注定要生活在地上的可怕的人种——斯特鲁布鲁格人。这幅画面实际上是斯威夫特在表达自身的感受。

这三次航行的明显目的是拨去人们用以自欺欺人的、习俗的面纱,从而显示出斯威夫特想象中见到的种种赤裸裸的恶习。

第四次航行:斯威夫特描述了一个被赋予理想的马民慧驷国的国家,他们理性的、清洁的和质朴的社会与肮脏的“野胡”(一种人形兽)相对照。野胡的人类罪恶是斯威夫特不愿而又不能不承认的,当他最后回到自己家中时,他感到是那样的与自己的种族不合群,生活在厌恶中而表现得极为畏缩。

 

《格列佛游记》出版后立获成功,从内阁到幼儿园,它一直吸引着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读者,至今仍深受读者喜爱。无论是社会影响,还是文学风格,都有其难以估量的重大意义,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珍品之一。

一七四二年,年届七十四岁的斯威夫特精神失常,并于一七四五年十月十九日逝世,葬在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其墓志铭是他自己于一七三五年用拉丁文写成:

此地安卧着乔(纳森·斯威夫特)。

生前曾任大教堂教长

如今,狂怒再也不会折磨他的心

去吧,过路人

如有可能,请你们学习他的榜样  

为保卫人类的自由而奋斗

沈占春

二〇〇五年十月

后记

写到这里,我已经把我十六年又七个多月的旅行历史老老实实地展现在作者的面前。我没有刻意讲究文采,也没有说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来使读者大吃一惊,我只是用最简朴的方式和文体叙述一些平凡的事实。

我非常清楚,写这类作品既不需要天才也不需要学问,游记作家也像编字典的一样,将来一定是湮没无闻,因为后来者居上。但这一切都无所谓,因为我写书不是为了求名,而是为了大众的利益:用异国他乡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改善人们的思想。

我非常高兴我的这部作品可能不会受到什么责难。因为我只叙述发生在那么遥远的国度里的一些平凡的事实,我们既没半点兴趣同这些国家做生意,又不想同它们谈判;另外,我对任何政党的事都不插手。我写作不动怒,不带偏见,对任何人或者任何团体的人都没有敌意。我写作的目的只想给人类传递见闻,教育人类。  

有人曾悄悄地跟我说,作为一个英国的居民,我有义务一回来就向国务大臣递交一份报告,去征服我说到的那些国家。我拒绝了他,因为我不会主张去征服那样一个高尚的民族,我倒希望它们能够或者愿意派遣足够数量的“慧驷”居民来欧洲开化我们,教我们学习关于荣誉、正义、真理、节制、公德、刚毅、贞洁、友谊、仁慈和忠诚等基本原则。再说,分派君主去那些地方统治,是否真的合法呢?况且,我描述过的那几个国家似乎都不愿意被殖民者征服、奴役或者赶尽杀绝,他们那里也不盛产黄金、白银、食糖和烟草,所以他们并不是我们表示热情、发挥勇武或者捞点好处的合适的对象。

最后,我要向我的每一位敬爱的读者告别了。我要回到瑞德里夫我的小花园中去享受自己的静思默想的快乐,去实践我从“慧驷”那儿学来的那些优秀的道德课程,去教导我自己家里的那几只“野胡”,直到把他们都培养成驯良的动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格列佛游记/世界经典名著阅读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乔纳森·斯威夫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3289
开本 32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184
12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