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茶花女/世界经典名著阅读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描绘妓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唯独《茶花女》获得了世界声誉,在亿万读者中流传。作品讲述了青年亚芒和风尘女子“茶花女”之间垂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把一个名妓的复杂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读后不禁卷沉思。

内容推荐

  本书系世界文学名著,曾以小说、话剧、歌剧三种形式出版和演出,三者都以其不朽的艺术价值成为传世佳作。小说描写青年阿尔芒与巴黎名妓玛格丽特热恋。正当她决定变卖家俱以便同恋人开始新的生活之际,却遭到阿尔芒悲痛万分……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把一个名妓的复杂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读后不禁卷沉思。

目录

I.拍卖会

Ⅱ.遗书

Ⅲ.移墓

Ⅳ.相识

V.求爱

Ⅵ.约会

Ⅶ.波折

Ⅷ.在乡下

Ⅸ.阻挠

X.报复

Ⅺ.日记

Ⅻ.尾声

试读章节

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没有人同我提起过阿尔芒,相反,玛格丽特却成了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对于我来说,我更渴望了解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之间的关系。

有一天,我遇见一个人,他和那些风月场中的名媛淑女过从甚密。我问他:

“您认识玛格丽特·戈蒂埃吗?”

“非常熟悉。”

“这姑娘怎么样?”

“她是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她的故去使我十分难过。”

“她不是有个情人叫阿尔芒·迪瓦尔吗?”

“一个金黄头发的高个子?”

“是的。”

“有这么个人。”

“这个阿尔芒是个怎样的人呢?”

“一个小伙子。我想,他把自己屈指可数的一点儿钱同玛格丽特一起花光了,然后不得已离开了她。据说,他都要发疯了。”

 “那玛格丽特对他呢?”

 “她对他也一往情深,人们都这样说。不过,如同所有妓女的爱情一样,不该对她们苛求太多。”

“阿尔芒后来怎么样了?”

“不了解,我们跟他不熟。他和玛格丽特一块生活了五六个月,不过那是在乡下。等她回到巴黎时,他已远走高飞了。”

 “后来您没再见过他吗?”

 “没有。”

我也没再见到阿尔芒。我甚至想到,他来我家,是不是刚听到玛格丽特故去的消息而勾起了旧情,所以显得悲痛欲绝。我忖度他也许把再来看我的诺言,随同死去的玛格丽特一起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对别人来说,这种猜测很可能是对的。可是,阿尔芒悲痛万分,声泪俱下呀。于是我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设想他哀伤成疾,我听不到他的消息,是因为他病倒了,或许已经命丧黄泉了。

我禁不住关心起这个年轻人。或许在这种关心中夹杂着自私的成分,或许在痛苦的外表下,我已隐约看到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或许我渴望了解这件事,因而才对阿尔芒的杳无音信感到极度焦虑不安。

既然迪瓦尔先生没有再来看我,我便决定上他家去。找个借口并不困难,可惜我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凡是我打听过的人,都不知道他的住址。

我来到昂坦街。或许玛格丽特的门房知道阿尔芒住在哪里。门房换了新人,他同我一样一无所知。于是我打听戈蒂埃小姐下葬的墓地。有人告诉我,玛格丽特葬在蒙马特尔公墓。

四月已经来临,天朗气清,阳光明媚,陵园不再像冬天那样一派悲凉凄惨的景色。天气的转暖使活着的人想起了逝去的人,纷纷前去扫墓。在去陵园的路上,我想:只要看一下玛格丽特的坟墓,就可以看出阿尔芒是否还在伤心,也许我还能知道他现在究竟咋样了。

我走进公墓看守的房间,我问他在二月二十二日那天,是否有一位名叫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女人葬在蒙马特尔公墓。

那人翻看一本厚厚的册子,册子上按号码顺序登记着所有来到这个最后归宿地的人的名字。他告诉我,二月二十二日中午,确有一个叫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女人葬在这里。

P23-25

序言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一八二四年至一八九五年),法国小说家和剧作家。一八二四年七月二十七日生于巴黎,是大仲马的私生子。他的母亲是位女装裁缝。大仲马在他童年时代承认了他们的关系。尽管如此,他的童年时代仍因遭遇同学对他私生身份的揶揄而深感痛苦。因此,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将这种经历作为他几部作品的主题。在小仲马看来,法国戏剧应成为社会斗争的工具,因为剧作家不满意于指出社会存在的缺陷,而呼吁以新的法律形式和新的社会观念来改造社会。小仲马的思想观念在他许多剧本的冗长的序言中表达出来。他主张,戏剧的功用就是探讨社会的道德问题,并承担起从前留给教会的指导良心的道德家的作用。作为剧作家的小仲马,他一八五二年将自己的同名小说《茶花女》(一八四八年)改编成戏剧而成名。在《百合女神》(一八五三年)、《半上流社会》(一八五五年)和《女友》(一八六四年)等戏剧中,他谴责了社会上放荡的女人和同床异梦、相互不忠的夫妻生活的可卑。在他最成功的戏剧《金钱问题》(一八五七年)中,他抨击了冷酷无情又卖弄炫耀的吉罗。在他大部分自传性内容的戏剧《私生子》(一八五八年)中,他坚决捍卫私生子的社会权利;在《挥霍的父亲》(一八五九年)中,间接回忆了年轻时他陪伴父亲度过的时光。在其布道式的《奥布雷太太的看法》(一八六七年)一剧中,他宣传妇女平等和对妇女过去罪过的宽容。在《乔治王妃》和《克洛德的妻子》两部戏剧中,他批评婚姻法把妻子束缚在他们卑鄙的丈夫身上。后来他曾过激地主张,就伦理权而言,丈夫可杀死他不忠贞的妻子。

小仲马的戏剧以其生动有力的方言、充满活力的情节、精彩的对白和剧中展现的戏剧技巧而知名。但他的戏剧大多被过多的、演讲式的、道德说教式的语言所影响,减弱了戏剧的艺术性。真正使他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就是这部脍炙人口的《茶花女》。

小说《茶花女》出版于一八四八年。一八五二年改编后的戏剧第一次搬上舞台。《茶花女》故事的灵感来自于小仲马真实的经历,其女主人公原型是玛丽·迪普莱西,巴黎的一名高级妓女。由于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无节制的社交生活,她于一八四七年死于肺结核,时年二十三岁。在剧中,玛格丽特·戈蒂埃,是一名女演员,直到他爱上了阿尔芒·迪瓦尔之前,她一直过着放荡的生活。阿尔芒的父亲是一位税务局局长,因担心他儿子的声誉和人生被玛格丽特毁掉,恳求她放弃阿尔芒。她只好做出爱情的牺牲,答应了阿尔芒父亲的要求,拒绝与阿尔芒结婚,并假装不曾爱过他,阿尔芒因不知内情而辱骂她之后愤而离去。经历这场可怕的情感刺激,玛格丽特一病不起。不久后她在阿尔芒的怀抱中去世,他们在死前的最后时刻重归于好,阿尔芒在她的坟墓上摆满了她生前最喜欢的白茶花。

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歌颂了出身卑微而灵魂高尚的妓女,刻画了当时冷酷的上流社会的代表人物和敢恨敢爱、奔放多情的热血青年。一八五三年,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将其改编为同名歌剧,令《茶花女》斐声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是第一次把妓女搬上舞台的戏剧,对其后法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和左拉的《娜娜》都是沿用这一主题而给世界文学宝库增添的令人们难以忘怀的经典名著。

                        沈占春

                      二00五年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茶花女/世界经典名著阅读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小仲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23302
开本 32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185
13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21:54